庄子生命哲学的“自然”和文学创作的“虚静”

点赞:29942 浏览:1347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庄子对“道”的坚持源于对“自然”的执著追求,这是他的人生哲学也是他的创作主张.欲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修为,就需要通过“心斋”和“坐忘”达到“虚静”的精神境界.庄子“自然”“虚静”的思想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代社会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并将随社会发展继续闪烁它独特的光辉.

关 键 词 :自然;虚静;心斋

众所周知,庄子的哲学眼光和文学意韵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闪烁着独一无二的光芒.从古到今,当代文学批评家在借鉴和融合往圣先贤理论硕果的基础上有着更为先进的完善和创新,而在笔者看来,庄子艺术修为和审美情趣比当代批评家更高一筹.从诸子百家学说的社会功用来说,儒家更强调的以是“立德”“立功”“立言”为标准的生命价值的认定和“知人论世”的积极出世精神.而庄子却看似消极的从对黑暗凋敝的现实世界中退出,实则转向了对心灵深处净土的探求,“隐逸”在内心的“诗意的栖息地”,用精神的超脱与自由来回答对满目疮痍的现实人生的思索和追问.


作为“道家”学派的传承者,庄子对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论述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庄子认为“道”是“无所不在”的,而且“道无始无终”.从庄子的生命哲学范畴来看,坚持“道”就是“崇尚自然”,坚持“道”就是坚持事物的本真面貌和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是坚持一种恒专虚静的生命范式,更是坚持一种抛开物欲和的无限自由的精神状态.庄子在《齐物论》中指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将外物和内心的界限打破,真正实现了物我合一,我物交融.他认为人与自然 “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对现实表象的超脱,超越生死、名利、善恶、美丑,使人不再被事物表层现象所迷惑,也不再被感官感受左右.崇尚自然就是用顺应万物的“无为”来达到内心的自然纯澈,这既是庄子的哲学理想和创作主张,也是他的文学批评观.

当然,想要达到“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高超境界并非易事,创作主体要达到自身自由无为的修养和精神状态,也必须经过“虚静”的洗礼.“虚静”是庄子文学批评观中的核心概念,庄子继承了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他在《人间世》中说的:“唯道集虚,虚者,心离也.”和在《天道》中说的:“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都是这一思想的显现.虚静,就是要达到一种纯洁无杂、无知无欲、绝圣弃智、物我皆忘的完全空灵的心境,这种对物质和精神消融会使人达到真正无限自由的奇境,从而进入大明境界而对“道”有更深刻的体验认识.

庄子生命哲学的“自然”和文学创作的“虚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庄子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庄子自己也告诉我们,获得虚静的途径是“心斋”和“坐忘”的不断自我修养.所谓“心斋”就是一种摒弃任何和耳目的感官直觉的,一种不受功名、生死、荣辱等有限外物的约束的,一种保持内心纯洁自然的创作范式.他在《人间世》中提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免.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只有保持清明洞彻的心胸和澄澈明净的精神状态,才能具备虚静之心,体认道之大美.

庄子在《大宗师》中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就是进一步要求主体解除任何物性,彻底忘却所有,包括自己的肉体和生命、精神和,身心完全与道合一.一方面摆脱生理需要的,一方面放弃任何理性的分析判断,人从生理和精神的桎梏中解挣脱,实现“绝对自然”的绝对自由.

从庄子的思想角度来看,想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人的心灵需要进行深度的净化,需要经得起生理与精神的提炼和消磨.从生理层次看,首先要把与生俱来的作为人所拥有的生理摒除,使人从本能的漩涡中抽身而出.当生理幻灭后,理性知识对精神的禁锢就亟待打破,尤其是理性判断、成败得失对人精神境界的浸污和干扰.只有打破生理和心灵的枷锁,人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以“无为”达到“无不为”.

庄子“崇尚自然”、“虚静”的思想历来被人推崇备至,东晋陶渊明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这种思想塑造了陶渊明“抱朴含真”、“纵浪大化”审美情操和人生旨趣,让陶渊明有“心远地自偏”的自由境界.《归去来兮辞》中有“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这种“复得返自然”的怡情正是强调其对官场仕途俗世的厌恶和对“自然”、“本真”的憧憬和追求.当然,魏晋玄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也说明当时人们对庄子学说的顶礼膜拜和极大推崇.庄子的人生哲学和创作主张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现代繁华社会思想的清肃和洗练也具有重要意义.

都说儒家精神是汉文化的正统,但笔者并不推崇儒家过于功利的人生追求,似乎儒家的精神太过追求人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了关于人最本质的命题.当今社会的纷繁复杂是大家有目共睹,在这个到处充斥着浮华与躁动的世界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像一个个毒瘤,它们在危害着社会的同时也在荼毒着自己.价值观的错位、荣辱观缺失的现代社会是不是应该回首眺望几千年前庄子给我们的精神乐土?

也许,庄子人生的纯净自由和朴素自然正事我们在这个物欲纵流追名逐利的社会所需要的“诗意的栖息地”,也是这种浮华的生活方式的精神良药.我们的内心总是像这个充满争斗的社会一样受着煎熬与折磨,我们不想随波逐流地在金钱与物语中淹没自己的自由与本真,也不想在追求澄澈明净的人生境界时抗争一切成败名利的诱惑.也许,真正实现人内心中价值追求与心灵的自然和谐,还需要我们“回归自然”“回归虚静”,真正在大彻大悟后摒弃大喜大悲,实现心灵的无限自由,从而在自由后实现简单而美好的人生追求.生命的哲学和文学创作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话题,而庄子“崇尚自然”和“虚静”在现代社会也闪烁着它极富魅力的光辉,这种干净而纯真的哲学和文学批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