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丝·华顿小《纯真年代》中抒情语言和讽刺语言的结合

点赞:6020 浏览:14703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伊迪丝·华顿(1862—1937),美国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品有《高尚的嗜好》、《纯真年代》、《火花》、《四月里的阵雨》等.并非所有作家的文笔都优美动人,但是伊迪丝·华顿的抒情语言是有口皆碑的,作为美国著名的风俗小说家,伊迪丝·华顿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语言,对特定时间、地点和特定社会阶层的风俗、礼仪进行了形象的描写.同时,伊迪丝·华顿又在抒情描写中穿插了微妙的讽刺,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文体.本文通过对伊迪丝·华顿小说《天真时代》中抒情语言和讽刺语言进行分析,展现伊迪丝·华顿在艺术继承和艺术创新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关 键 词 :伊迪丝·华顿;抒情语言;讽刺语言;《纯真年代》

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1862—1937),著名“风俗小说家”.所谓“风俗小说”,即通过小说如实的反映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社会阶层的社会风俗、习惯礼仪.伊迪丝·华顿出生于纽约上流社会,故其小说大多数描写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老纽约旧事,她所熟知的上流社会.凭借着她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于文字的驾驭力,伊迪丝·华顿的文学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伊迪丝·华顿起初写作是为了排遣上流社会家庭生活的苦闷,失败的婚姻经历使得她更加自律而勤奋,也正因为伊迪丝·华顿的自身生活经历,在其文学作品中抒情的语言文字中夹杂着微妙的讽刺,表达着伊迪丝·华顿对现实的同情和毫不留情等复杂的情感,而《纯真年代》被认为是伊迪丝·华顿结构技巧最为完美的一部小说.

一、《纯真年代》中的抒情语言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抒情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是以借助形式化的语言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抒情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艺术特征,与叙事语言相对.从方式方法上看,抒情方式可以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寓情、咏物言志等.

在伊迪丝·华顿的文学作品中,抒情这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主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审美,达到内心深处,将个性与社会性辩证统一;感情释放与感情构造、审美创造辩证统一.


在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中,作者用含蓄的思维和语言,通过景物描写曲折的反映出小说中人物的内心,那些花朵、海浪、灯塔默默的表达着主人公情感的波动起伏.例如,“一小片葱绿的草坪平缓地延伸到波光粼粼的大海边.鲜红的天竺葵和锦紫苏镶在草坪的边缘,漆成巧克力色的铸铁花瓶间隔地摆在通向大海的蜿蜒小路上等”阿切尔的生活在这美景面前是分外的枯燥无味,表面上的美丽、光鲜下透着无力、苍白的空洞.伊迪丝·华顿将女性的感性和忧郁附加在男主人公阿切尔身上,优雅细腻,让人着迷.而透过文字中的优雅,帷幕后面尽是空洞无物,阿切尔的寂寞、懦弱、全都掩藏在优雅姿态之下.

伊迪丝·华顿小《纯真年代》中抒情语言和讽刺语言的结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言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又例如,“房前的一块草坪已沦落成干草场,但左边那片疯长的矩形花园里却满是大雨花和变成铁锈色的玫瑰丛,环绕着一个幽灵般的格子结构的凉亭.凉亭原是白色,顶部有一个丘比特木雕像,他手中弓箭全无,却继续劳而无功地瞄着准.”失意人眼中的景色自然好不到哪里,阿切尔的眼里一切都是穷山恶水.他找不到方向,迷茫,就像是失去了手中弓箭的丘比特,没了箭头,丘比特在瞄着什么?

在《纯真年代》中,伊迪丝·华顿的抒情语言中蕴含了太多的欲语还休,柔润的语句间暗藏着苍凉和冷冽.二、《纯真年代》中的讽刺语言

同抒情一样,讽刺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即用艺术的手法对某些错误,弱点进揭露、批评、攻击,并以此使读者对这些错误、弱点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认识.在《纯真年代》中,伊迪丝·华顿描写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及八十年代的纽约上流社会,作者亲身经历过这个上流社会,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青春和失败的婚姻,也正是因为自身经历,伊迪丝·华顿在作品中把上流社会比作金字塔,又尖又滑,真正的贵族血统只有三两户人家.人们为了所谓的贵族身份,彼此拉拢,联姻等等.伊迪丝·华顿并没有用尖锐刻薄的语言讥讽上流社会贵族们的可笑和虚伪,而是在柔美、隽永的抒情语言穿插着微妙的讽刺.

例如,作者伊迪丝·华顿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将社会的虚伪、表面的和睦、稳定附加在人物梅的身上,当阿切尔看着梅,一针见血的断言,“她从未揭开过那片帷幕”,而那片帷幕的背后就寂寞和渴望.而出于自身的胆怯,阿切尔还是没有揭开帷幕.

又例如,“突然,他觉得睫毛上有一点又冷又硬的东西,发现原来是自己哭了,寒风冻结了他的眼泪.”这便是作品中埃伦的幸与不幸,阿切尔真心的为她留下了珍贵的眼泪,可是除了眼泪,和内心的叹息、遗憾,他没有再为她做什么.阿切尔还是被道德和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束缚住,并且冻僵了自己的手脚,作家伊迪丝·华顿在表达对于阿切尔的同情的同时,又是毫不留情的揭示了阿切尔的软弱.

在《纯真年代》中,作家伊迪丝·华顿赋予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以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用微妙的讽刺语言将时代变迁,社会新旧价值观交替等敏感问题充分的表现出来,道出了当时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的迷惘、无措.尽管阿切尔意识到老纽约“杀人不见血”的阴谋,却仍然无可奈何的任人摆布.二十六年后,当阿切尔回首自己的过往,不由感慨——“毕竟,旧的生活方式有其好的一面,而新秩序也有好的一面.”

总上所述,伊迪丝·华顿在文学创作上十分注重文学传统.她相信文学传统具有前后相继的连续性,因此在其风俗小说的创作中,她吸取了前辈的理论实践,无论是优美的抒情语言还是细腻的人物刻画、景物描写.单从伊迪丝·华顿抒情和讽刺的文学语言两方面讲,其成就不在其他大师之下,是美国文学史上名副其实的重要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