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世界文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可能性

点赞:7641 浏览:236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歌德的“世界文学”思想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本文通过翔实的文学史料梳理了这一思想的来龙去脉,同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科技发展带来了文化生活的逐渐同质化,作出了大胆预测,试图说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髓必将并能够为“世界文学”的可能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 键 词 :歌德 世界文学 可能性 网络文学 儒家思想

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的观点出自他与爱克曼的谈话.歌德是在与爱克曼讨论一本中国的传奇小说时引出这个话题的, 他读了中国的传奇后得出不同文化可以相互理解的结论.

歌德的“世界文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可能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歌德能够提出“世界文学”概念,是因他看到了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学可能汇合的一种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等过去那种民族的自给自足状态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文学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实际上,歌德在以上的那篇谈话中提到的“世界文学”的概念,要早于《宣言》20年就提出来了,由此可看出歌德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

歌德在很多作品或谈话论及过“世界文学”这个概念.他曾在自己办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的第6卷第1期中,这样写道:

“我从一些法国报刊援引这些报道,并非仅仅想让人们记起我和我的工作,而是有一个更高的目的,我想先提它一下.那就是,我们在哪里能听见和读到关于人类取得进步的消息.这方面的全面情况,毋须我研究和细说;我只想使我的朋友们注意到:我坚信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文学正在形成,而在未来的世界文学中,将为我们德国人保留一个十分光荣的席位等”

正如歌德所强调的,这个整体的价值并不是源自一个文学或文化的天然的有机统一,而是由那种矛盾的能动性和多元性所致.就像不同民族的思想活动绝不该千篇一律.在相互抵触因素日渐融合和彼此“迥异的气质和禀赋”间交谈讨论的气氛中,各民族文学也会得到发展,同时在民族文学的形成中总有外部的力量和影响起作用.

由此可知,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基于此文化观念:各民族文化和文学本质上是同类的,可以在一个标准引导下共同发展.歌德在谈论中国文化时一方面相信不同文化具有共性,这是他心目中各民族文化相互理解的理性根据,另一方面也相信不同文化应有统一的、合乎理性的标准.因此,他心目中的“世界文学”观念本质上是具有统一价值尺度和发展逻辑的文学进步观念.

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不完全如歌德当初所设想的那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变化,一种统一的文学并没有马上出现,反而引出不少新的问题.

在一封致友人策尔特的信中,他流露出对世界文学时代负面后果的忧虑:

“在伟大而宽敞的巴黎,戏剧不得不采用的种种夸张于我们只有害处,因为我们还远远没有到感到有这种需要的地步.但这就是正在进军的世界文学的后果,人们在这里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就是,即使总体进行的势头不妙,某些个别者反而能从中获得好处,毕竟真正明智敷用的东西,只是为少数在默默中不断作用着的个体继承的遗产.”

世界文学在现代复制条件和大众趣味的导向下也可能退化为浅俗文学,从歌德对这种批量制造的通俗文艺的批判中,不难看出一种对19世纪晚期尤其在20世纪生出的娱乐和大众文化的预感.无论如何,歌德获得了一个文化和历史哲学的洞见,即使现代世界文学不断地从美好人类的古代的、典范式的理想游离,或至少是给普遍性带来了损害.于是在从民族文学到世界文学的过渡阶段,大众可能只拿普遍性的世界文学作庸俗的消遣之用.

那么,世界文学的可能性在当代是否会因此而丧失了?

而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民族间、人与人之间的时空似乎顿时失去了原来的阻隔,世界文学的理想似乎触手可及了.那么,网络传媒对文学的写作、阅读和跨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歌德基于对冲决民族、国别文学的樊篱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又基于资本生产和市场的世界化规律提出了“世界文学”的前景,当今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学,似乎是对歌德、马恩的世界文学前景的一种遥相呼应.生活的日趋同质化,逐渐让全球的人处于同样的一个交际网络当中,这对未来文化的影响必将是深远的.文学的“世界化”似乎越来越多地浮现出来了.


科技的发展,为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物质基础,然而这个“世界文学”的形成,还需要有和谐与共的“文学内容”才能成其为“世界文学”.费孝通曾经说过,中西文化在交流时,如果双方能够秉承这样一种规范,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话,那么,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危机才会逐渐减少,并在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之中得到不断发展,并最终走上一条“大同”之道.“求同存异”、“各有不同”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一定能在共建“世界文学”的过程当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只有当以儒家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精神参与到这个进程当中,歌德的这个伟大梦想,才真正的具有了“世界性”,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作者简介:

吴霜,女,辽宁省抚顺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中文系2008级对外汉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