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生机的烂漫之花

点赞:32640 浏览:1547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伟明又有新著问世,嘱我为之作序.我们既是同学又是文友,以文交流自在情理之中,便欣然答应了.

伟明勤于写作,尤其长于写散文,是我省散文作家.前几年,曾拜读过他的散文集《绿色遥看》,颇有所感,写了一篇评论《文学与人生的亮丽色彩》,发表在《创作评谭》2000年第3期.当时曾谈到对伟明散文的基本印象:我感到他并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作家写作,而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所进行的文学写作,他的散文以新闻性即真实为其素朴底色,以富有个性的情感、情性、情趣以及思想的丰富色彩融汇交织,构成其文体类型与风格各异的五彩篇章.从这部散文随笔新著《秋花漫放》中的作品来看,显然延续了这种基本写作风格.

记得曾有智者比喻说,诗歌如舞蹈,散文如散步.舞蹈未必人人会跳,散步却自由随性,不必有太多讲究,因而几乎人人都会.然而即便是散步,也会因各人的性情、步法不同而大异其趣.去年参加全国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选,分在散文杂文组,集中读了一批散文作品,再联系平时的阅读感悟,我感到在当代散文界,因作者的职业身份不同,其散文写作的题材旨趣、审美取向和风格特色便有很大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散文类型.大而言之我以为有这样几类:一是“学者散文”,如季羡林、余秋雨、南帆等人的散文.这类作者多是著名学者,知识丰富学养深厚,思想深刻富于智慧,他们的散文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理性沉思,以思想智慧见长,引人思考启人心智.二是“作家散文”,如贾平凹、韩少功等人的散文.这类作者或是诗人,或是小说家,他们具有丰厚的艺术修养,富于才情和艺术想象,习惯于用审美的眼光打量事物发现其审美意义.他们的散文注重审美意象与意境的创造,往往以审美情趣取胜,意蕴深厚意味悠长.还有一类也许可称为“记者散文”,作者的职业身份是记者,或者原是记者出身,他们往往以记者的敏感,从平凡的人物事件中发现不平凡的生活意义,从而将新闻事件转化为文学题材,成为文学性的书写表达.他们的散文通常富有生活气息,极具生活质感,具有新闻性与审美性的双重特性与意义.此外或许还有“杂家散文”之类,且不多论.


伟明的散文无疑属于“记者散文”,这不仅因为他的职业身份是记者,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报社工作,其艺术思维与写作方式都明显表现出其职业化特点;而且他还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观念,并且这种文学观念也明显与其职业经历相关.他称自己一直是跋涉在新闻和文学两座山峰之间,所追求的目标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统一.新闻工作的经历和特点,决定了他的写作态度和文学观念,这就是追求真实,他曾明确宣示:“我崇尚的文学观:文学的一切样式,以真实为极致.”真实,当然首先是新闻写作的特点和要求.他说,当一名好记者,关键是新闻敏感.有一双睿智的眼睛,以新闻的视觉去观察生活,从而反映生活的本真状态,达到对生活的本真认识.以这种新闻写作为底色,他的文学写作同样坚守着真实的价值取向.从他的几本散文集来看,的确很少虚构想象的东西,他的确是在为真实而写,为真实的生活现实和真实的生活感受体验而写,因而他的作品自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朴实的风格.当然,作为文学创作,真实并不是它的唯一品格,因此伟明说他的创作还追求文学性,并且他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为真善美,其中美化心灵为极致.文学的最大的魅力是感动,好的文学作品是感动读者、感动世界的.那么这种感动的力量,除了来自生活的真实,也还来自作者对他所理解的、以真善美为内核的文学性的不懈追求.

从这本文集中的篇章来看,我感到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题材比较“杂”,也就是通常所说散文题材广泛的意思.作者身为新闻工作者,有机会游走四方,见多识广,观察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接触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些虽不能成为新闻题材,却能成为他的文学题材;此外还有他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与阅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被纳入其写作范围形诸笔端,成为其特色各异的散文篇章,这既说明了作者的勤奋,同时也印证了上面所说的记者散文生活化的特点.这类散文不像学者散文或作家散文那样齐整纯粹,显得比较“杂”,但也许正是这种“杂”,更反映了生活的多样化色彩,显现出记者散文所特有的生活质感与时代气息.二是写法比较“散”,即通常所谓散文写作手法比较灵活自由之意.散文集中的作品体式不一,有文艺性的通讯特写,有记叙性的忆述散文,也有抒情议论性的随笔杂感;篇幅长短不一,既有长篇也有短章;写法上既有客观描述,也有议论抒情,或像当面对谈,或如自言自语;写人叙事,不拘一格,兴之所至,自如挥洒,文思如涌,意尽则止.上面所说的“杂”和“散”仅仅是从外在形态上来看,而其内在的文学精神,则是作者一以贯之的情与思.这里的“情”,指作者的情感、情性和情趣.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真挚,对亲人、同学、朋友,用情专一,情真意切,一往情深;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关爱,充满情趣,真可谓性情中人.而这里所谓“思”,则是一种由情而入理的理性沉思,包括对生活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对历史文化的追问与反思,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思索,对人生意义的沉思与领悟,等等.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情”的浸润,“思”的贯注,才使这些长篇短章获得一种“文学性”的特质,从而蕴含一种文学的精神,获得感动读者、感动世界的力量.

充满生机的烂漫之花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散文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伟明将这本文集取名为《秋花漫放》,大概意谓中年乃人生之秋,中年之作则喻为秋日之花.常言都说春花秋实,他偏不要这象征收获的丰硕之实,而宁要这充满生机的烂漫之花,这也许就是伟明的性格吧.记得他在出版《绿色遥看》一书时,就曾说过他喜欢亮丽这个词,对时局、对人生、对事业、对文学等等,这成为其世界观之基调.如今他不取秋实之丰硕,而宁取秋花之烂漫,或许也仍然是基于对人生亮丽的追求吧.秋花虽不如春花艳丽多姿,但同样洋溢青春活力,同样充满理想希望.已是秋花漫放时,收获还会远吗?愿伟明生活之树常青,人生之花更加亮丽,文学之果更加丰硕.

是为序.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