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有效渗入

点赞:6279 浏览:207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全球化合作与竞争加速的新局势下,为培养和提高英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质等),在教学中渗入英美文学极具重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此,以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素材,进一步从文体对比、拓展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修辞用法和效果、挖掘隐含文化信息等四个方面对英语专业教学中渗入英美文学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综合素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287-03

一、英语专业教学中渗入英美文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的知识和信息逐渐一体化,各国在各领域中的合作和竞争正加速且激烈,人才的需求和流动范围已扩展到国际化程度.我国要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于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领域中与其他国家在合作和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得大量需求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富含深厚的人文素养,熟悉所交往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从而更深刻地了解相关领域在该国的市场氛围和经营环境,以平等、自重、相互尊重的姿态,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合作或竞争.而培养新时期国际化人才的任务主要落在高等教育的肩上.

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有效渗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就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

这个培养标准对于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为了培养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英语课程的学习就不仅要教授学生有关语言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方面提高人文素养,很好地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而英语专业的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从英美文学里汲取丰富而深厚的资源――包括语言文字的资源和精神情感的内涵.因为,文学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艺术表现形式,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在英语教学中渗入英美文学因素,培养英美文学素养,不仅可以让学生涉猎丰富的语言现象和用法、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思维习惯,并且能深刻洞察到中西方的文化异同等等.对于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专业人士来说,如果其英美文化素养得以培养和提高,就会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更为柔韧自如.因此,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渗入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

二、英语教学中培养英美文学素养的可行性

(一)英美文学是具有优势的教学资源

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包含语言技能素质和跨文化人文素质,所谓人文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在英语国家为Liberal Education,是以文史哲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且很多综合性大学都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1] 英美文学承载着英语语言与文化的精华,反映出英美国家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现实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一个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英美文学作品自然地具有强大的优势.通过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无疑可有效地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二)英美文学可增添阅读兴趣


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无与伦比的优势体现在:它超越了其他文本对信息获取、阅读技巧和结构分析等的基本要求层次,让读者能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时代和心理的现实感,沉浸在一种精神感悟、心灵上有所收获的喜悦中,从而引发对阅读本身这个活动真正的喜爱.正如孔夫子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勤于阅读对于语言学习者又是必备的品质和习惯.

(三)英美文学是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精粹和精神追求的话语方式

英美文学通过诗歌意象和韵律、小说故事情节和悬念、戏剧人物形象和冲突,以及散文的优美文笔和至理名言等多姿多采的形式,让读者通过愉悦的方式欣赏到英美国家丰富的生活画卷,如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以及对真善美的文化精神,如济慈的《希腊古瓮颂》里的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美即真,真即美) ,等等.

(四)文学欣赏可以促进其他专业学科的学习

由于文学作品能激起学生对英语的阅读兴趣,因此有助于增加语言知识传递、语用技能训练的途径和涉及面.比如,在文学作品真实、丰富多彩的具体生活语境中,学生可以突破课本上的单一文本,在各种正式、非正式的生活、工作语域得到熏陶,会自然而然地获取和扩充多方面语言知识量,借助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提高语用技能.因此,通过培养文学素养,可以促进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翻译、写作、演说、交流等能力.

三、英语专业教学中渗入英美文学的有效途径

(一) 利用文学阅读的优势,进行文体对比

文学是集真实和想象的语言艺术,其“真实并不要求写真人真事.作家大都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为素材,予以提炼和加工,把真实和想象结合起来,写成作品.有没有想象的品质乃是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记、通讯、报道等类作品的一个重要差别.”[2]非文学文本的基本特点是内容具体明确、书写格式比较固定、语言要客观扼要,旨在使读者达到获取正确信息的目的.而文学作品的读者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多地参与作家带来的形象思维活动,插上想象的翅膀,唤起审美的感悟和心灵的启示,在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的同时获得艺术的享受.因此,利用文学作品和其他文体材料对比教学,增强学生的文体差别意识,多途径求得知识,有利于提高语言素质和文化素养. 如C.J.Brumfit 和R.A. Carter 在 Literature and Language一书里在这方面举过例子:

Text A:

When You Make a Call

Fist check the code (if any)and number

Lift the receiver and listen for dialing tone.(A continuous purring.)

Dial carefully and allow the dial to return freely.

Then wait for another tone:

Ringing tone (burr-burr)the number is being called.

Text B

In homes, a haunted apparatus sleeps

That snores when you pick it up.

If the ghost cries, they carry it

to their lips and soothe it to sleep

with sounds. And yet, they wake it up

deliberately, by tickling with a finger.

(From Graig.Raine : “A Martian Sends a Postcard Home”)[3]

以上两个文本都是关于机及其使用方法的.在对生活常识的指导方面,文本一无疑是必备的使用手册,其文体特点和风格也是简单明了,平铺直叙的,文字排列按照使用的操作步骤来分行排列,井然有序,其作用和效果就是让读者用户对着手册能机械地进行拨打等操作.而文本二里没有提到或打的字眼的,而是用诗歌的形式,以火星人视角,观察地球人类在家里使用的情况,诸如把话机说成是幽灵出没的仪器,拿起时会鼾声(snores,对比文本一的A continuous purring)阵阵,铃声响时(cries)就把它放到唇边,哄它入眠(其实就是对着话筒打),还把拨号说成是有意把它弄醒,用一个指头搔它(tickling with a finger).

这样,在通过常规方式获取信息的同时,引导学生赏读以文学的形式来表现的人生世态,会收到阅读其他文本无与伦比的效果.

(二)在英美文学阅读中扩充与拓展语言文化知识

1. 积累词汇

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词汇及其在各种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收集大量的词汇会令人感到惊喜无比.如钱青教授在其讲座“Why Study Literature?”中举到一些在她阅读文学作品里碰到的例子:“Bellow was dressed in a turtleneck.”

“The writer E. M. Forster lived on the fifth floor of a walk-up”.

根据生活经验和从上下文的推测,她就明白并认识了“高领衫”(turtleneck)和“无电梯的楼房”?(walk-up)等词汇[4].

2. 在赏读过程中结合上下文掌握词汇的丰富含义和用法

提醒学生不能只掌握字典或教科书生词表上列出的词语字面意义(denotation).因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意义常常依上下文而出现很大差别.因此,掌握一个词的多种含义(connotation)就更为重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理解词的含义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避免用机械的死记硬背方式学单词.

如莎士比亚的Hamlet(《哈姆雷特》)中“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其中的“slings”、“ arrows”字面上意思分别是“绷带”和“箭”,而根据作品的上下文内容可以引申为“受伤”或“受命运的折磨”等一理解为“默然忍受命运的毒箭”.

如在读Sister Carrie (《嘉莉妹妹》)第15章时,worthy、worth、worthwhile在接连的几个段落里.它们用法的异同就在故事的讲述中一目了然:

He thought Carrie worthy of all the affection he could there express.( 他认为嘉莉配得到他在信里表达的那份情意,对此他深信不疑) 等

Carrie was indeed worth loving if ever youth and grace are to mand that token of acknowledgment from life in their bloom.( 检测如青春和美丽在花信时节应该从生活中得到认可,那么嘉莉确实值得人们的爱恋)等

He drew near because it was waxen and fresh. It lightened his feelings for him. It made the morning worth while.( 他接近这朵百合花,因为这花儿温柔清新.它使他的感情变得活泼,它使清晨那么美好有意义.)

3. 常运用从文学作品中学会的一些名言或常用表达

如莎士比亚的Hamlet(《哈姆雷特》)那一句“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因该剧的成功而出名,并且用词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诗的韵律和节奏,便于记忆和模仿,还可在不同语境中运用它来表达“是或不是”,“干或不干”,“是生,还是死” 等不同意思. 还有,在作品中的对话中会碰到常用语,如称呼好友时“Where are you going, mate”、“Hi, what’ s up ,man”的“mate”, “man”等.

可以鼓励学生在适合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这些常用名句或表达,增添对词语用法的感受力和语用情趣.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英语语言的修辞用法和效果

对于如今各种技能课程繁多的专业学生来说,用以掌握语言、陶冶情操的学习资料应包括修辞性突出的材料,而英美文学中“娱乐性强的作品,无疑会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自然更好.”[5]有些作品给人以力量和想象,如威廉布莱克的诗歌The Tiger (《老虎》):

The Tiger

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这首诗集音韵、意象、象征等修辞手段为一体,用打铁般凝重有力的音律,向读者呈现黑暗里老虎那惊人的威武意象,引发一种对于压迫下的人民革命暴力神秘的想象和敬畏感.

又如像简奥斯丁的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那样充满幽默和诙谐的文学阅读,让人忍俊不禁,品味无穷.小说一开始就用修辞叫反讽(irony):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作者先用了一个很庄严的短语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结果这条真理的内容却是: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虽然四邻八舍完全不了解他的人品、见解如何,跟读者所期待的内容形成很大的反差,也达到讽刺一群婆婆妈妈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庸俗的择偶观念.另外,小说里厌恶庸俗的班纳特先生喜欢插科打诨,他对徒有美貌但头脑简单,或者是虚伪、阿谀奉承的人进行挖苦、讽刺时,也会让人感受幽默语言带来的无穷乐趣.

(四)在英美文学的赏读中挖掘出隐含着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意识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获得对英语语言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英美的地理历史、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风俗,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内涵.

如在莎士比亚的Son 18 这首十四行诗:

Shall I 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ure.

英国的夏天气温宜人,阳光普照,可不像我们所体验的夏天是炎炎酷暑,烈日难耐.拿更可爱、更温情的爱人与夏天相比,使我们感染到对英国夏天的温情,而不是火热,燃烧的燥闷.

又如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在中国,寒冷呼啸的西北风带来一片萧瑟和凄凉,象征着冬天和没落腐朽的势力.而英国的西风是由暖气流带来的,让复苏的大地生气勃勃.反过来,中国的东风是暖的,象征着春天及受欢迎的气势和力量,于是有了“借东风”、 “东风压倒西风”等说法.英国的东风是冷空气,象征着冬天.而对春天的讴歌,就像雪莱憧憬的那样:

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ed earth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 Wind,

If Winter 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可见,善于挖掘出文学作品里隐含着的文化信息,在很大程度提高跨文化意识, 推动异质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

四、结束语

从全球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沟通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并探讨英语专业教学中渗入英美文学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有效途径,无疑对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促进了语言基本功,增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在体验和感悟文学的精神内涵和美感的同时,学会独立地、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能通过文学这面镜子审视和反思人生和社会.就如阅读德莱塞的Sister Carrie (《嘉莉妹妹》)时会发现,那位于知识与社会经验方面都欠缺的、单纯幼稚而又热切向往大都市的主人公形象,对于许多背景情况类似的,满怀拼闯城市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具有典型性.以获得物质与地位等成就后却仍感到精神上的空虚的嘉莉妹妹为观照,学生会自觉地受到警示:自主把握人生、实现自我,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提升人性修养.文学赏读也为将来在纷繁的社会和工作中自己和他人提供了“理性人生的答案:不是金钱,理性不需要金钱;不是华丽的衣服,这和智慧离得很远;‘不是赞扬――连这也不是――而是善良的品性――为他人而工作’.” [6]青年人应以健全的人格寻求内心宁静、认识自我的境界并且脚踏实地地践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