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对传统文学诗意的传承与消解

点赞:6442 浏览:219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网络小说是一种结合了网络科学技术、融入了大众文化、体现了个人先锋行为的新的正在演变中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属于电子文本,它在网络上写作和传播.它的存在,既传承了某些个传统文学的诗意特性,又不可避免的消解了传统文学诗意中的语言优美性、主题鲜明性及人物形象典型性等审美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的人文价值.

关 键 词 :网络小说;文学诗意;接受美学;解构主义

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历史脚步正迈向工业化、现代化、都市化、多元化时代.20世纪九十年代初,互联网在中国安营扎寨,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显示出勃勃生命力及巨大诱惑力,而且提供给了年轻网民们一个广阔而能够充分、自由地直抒胸臆的空间,于是,一种新颖而时尚的文学样式――网络小说应运而生.网络小说是一支奇葩,盛放在虚拟世界里,闪烁着令人神往的奇光异彩.

传统文学不是具体的实在,也不是客观世界的纯粹“实录”.它饱含着作家对现实的深刻感知,展现着作家丰富的人生体验,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联想;它能够使受众在清风明月、鸟语花香里感受优美,在江河奔腾、山川流走中体会崇高.传统文学所具有诗意魅力感染着世世代代读者.

网络小说的存在,既传承了某些个传统文学的诗意特性,又不可避免的消解了传统文学诗意中的语言艺术性、主题鲜明性及人物形象典型性等审美经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文学的人文价值.

一、网络小说对传统文学诗意的传承

1.抒发个体愉悦,挥洒生命

传统文学的情感性是其特性之一,文学情感是一种以社会为依托的高级情感,也是一种审美情感,必须符合真、善、美统一的原则,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体验.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尤其是“”十年,禁欲主义无情压抑着个人,文学担负着时代“传声筒”的重任,严格而完全地执行着政治所要求的宣传禁欲主义的使命.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广大人民群众逐渐从唯一的、神圣的政治世界中解脱出来,“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归,使现代人一反那种过分沉重的政治中心和本位的生存状态,并由自在自发的或异化受动的生存方式向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方式提升.”①由此,人们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认知得以升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获得了道德上的“合法性”.

神奇、自由、开放、匿名的网络世界吸引着年轻的网络查重复率,他们具有旺盛的创造力以及个性特征.他们融身于似真似幻的网络世界里,构造自己的文学殿堂,在心灵的沙漠中跋涉,真切地表达内心的情思.他们无畏地将生命中许多被压抑于社会角色和生存现实环境的情怀释放,无畏地宣泄感性,无畏地抒发情爱伤悲,无畏地感叹青春迷惘,无畏地令怅惘、无奈、苦闷的心灵解脱,从而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情感,满足年轻人心理需求.痞子蔡、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邢育森们,或者让自己帖子里的人物存活于“现实天地”中,吟唱浓情的欢歌,品尝生离死别的苦果;或者令自己帖子里的人物吟咏青春的幽怨,放逐孤寂的魂灵;或者使自己帖子里的人物游离在武侠、科幻境界中,承受痛苦磨难,展示英雄本色,获取悲欢人生的感悟;或者放自己帖子里的人物在“鬼”界中演绎生活,反讽繁杂人间事.

2.独特的审美体验

尽管我们不得不认可,当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文学所一贯强调的审美观念,甚至可能摧毁文学创作所倡导的审美创造性,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认知方式和感悟方式,而在技术媒介层面建构新的审美境界,审美空间则凸现直观化、符号化、幻像化,致使网络文学不能像传统文学那样作者与受众之间易产生强烈“共鸣”,文学的审美性淡化.但是,不容置疑,网络文学具有娱乐、消遣的审美体验,也具有新奇、刺激的审美感受.

例如,网络武侠小说的查重复率在网络中构造了一个几乎完全不同于传统武侠小说的审美境界,无论武侠形象还是江湖,令网迷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奇、刺激的感觉令他们如痴如醉.网侠小说开路先锋邢育森这样描绘:“江湖是什么?风波险恶,刀光剑影;网络是什么?扑朔迷离,虚幻抽象.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网络,情不自禁.网络如同江湖,侠义犹在,爱情犹在;网络就是江湖,邪恶犹在,恐怖犹在.昔日的刀光剑影转换成看不见的战争,息日的柔情似水变幻成难分虚实的甜言蜜语.”网络游侠漂移在虚幻“现实”中,剥离了灵魂与躯体,在多重角色中切换,感受重塑生命的快感,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谁也不要惹我,任何轻视和冒犯我的人,都会遭到十倍甚至更多的狠毒报复和打击.”②被网络呈现的主体性虽冲破一切、破坏一切,最终还是疲惫不堪、命运坎坷、前途未卜.不言而喻,这能够触动年轻人的心弦,能够促使年轻人产生一定情感、心理上的“共鸣”.

网络小说多是年轻查重复率们休闲时的“无心插柳”,多是他们的“真情告白”,也多是他们的“无病”.在他们构建的私人话语里,即使交错着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拯救与破坏、仁慈与伤害,却常常充满着告别、流浪、死亡的意味,常常弥漫着欺骗、谎言、报复的气息,常常散发着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气味.

然而,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对生活的审美反映.文学具有审美价值,它不仅仅局限于新奇、刺激的审美感受,也不仅仅局限于媚俗的审美趣味,更重要的是它溶解了政治、道德、、认识等社会因素.这样的文学,才有生命力,经久不衰.

二、网络小说对传统文学诗意的消解

传统文学中的语言优美性、蕴藉性,主题的深刻性、社会性,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典型性,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遭到剥离、置换、游移.正如迈克尔汤姆所言:“数字书写取代了书籍的框架工程:它自动地控制着原材料,从而取代了手艺者对付给材料应有的精心;它使人们从关注书籍中的个人表现,转而关注算发步骤更一般的逻辑;它将对观念的从容扎实的沉思性阐述转化为过于丰富的动态可能;它使私人思辨性读写的隐世孤寂转变为一个公共网络 ”③

1.网络小说对传统文学语言中心主义的消解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说,文学以语言作为塑造形象的媒介和手段,是文学形象的符号和载体.传统文学的作家们运用语言来描绘自然的优美与崇高、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揭示人性的善与恶、表现人生的感悟,蕴涵了深刻的思想,充满了无限的想象与联想,令受众如痴如醉,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

而网络小说的查重复率们则将语言从中心位置解构出来,不再也难以精雕细刻及认真推敲语言,而是随心所欲剥离语言文字,颠倒说话和书写次序,大胆运用非文字符号.网络小说的叙事语言几乎不可能经过充分、细致的“艺术加工”,也不可能像传统小说那样长篇大论,描境状物抒情无所不及.因为是在帖子上“书写”,有时空的严格限制,单句式与单段式成为基本模式,并且网络语言充斥其中.查重复率们想到哪就写到哪,内心“独白”明显,匮乏严密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同时,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常用字母或者数字或者笑脸符号表情达意.

网络小对传统文学诗意的传承与消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物形象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网络小说对传统文学主题鲜明性的消解

主题是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述所反映的基本思想,它是文学作品的“统帅”、“灵魂”与核心.首先,文学主题蕴涵着作家的体验、思想和感情;其次,文学主题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还彰显出社会的意识形态.传统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经》中的“国风”、汉乐府、唐诗宋词、明清四大著名小说即《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思想倾向显明,总是能够透彻地表现时代的进步思想、崇高的感情、优美的道德情操、乐观的心境、不屈不挠的意志,以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具有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密切相关.

网络小说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当代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大众文化背景是它滋长的温床,高尖新技术发展是它存在的根基.许多年轻人面临着激烈竞争的浪潮,心灵承载着巨大的压力;许多年轻人身陷在物欲横流的旋涡,无奈地拼命挣扎;许多年轻人沉浸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茫然无措于是,他们逃离纷繁的现实世界,进入纯净的虚拟世界,利用网络自然表达、宣泄情绪,可谓是话语从肺腑中流出.他们可以无须考虑政治倾向、思想倾向、道德倾向、感情倾向,也勿需念及别人的感受,只需要我手“写”我心,几乎完全消解了传统文学的主题鲜明性,而是更多的、随心所欲地在他们所敲击的文字里呈现他们对于社会、人生、情感、、前途、命运的感受和理解.比如:安妮宝贝在她的系列小说里毫不掩饰地展现围绕情爱所发生的暴力、离别、绝望、伤害和死亡,毫不隐晦地触摸带有永恒意味的物质的温度,毫不含蓄地披露自己思悟的漂泊的孤独与寂寞、放肆和无所顾忌的沉沦与颓废、相遇和相爱却又不得不别离的空虚与麻木;今何在拟写的《悟空传》则更为大胆地颠覆了传统小说《西游记》的“灭人性,存天理”的观念,揭示“灭天理、存人性”的主题:“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3.网络小说对传统文学人物形象典型性的消解

传统文学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是指传统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又可称文学形象以其独特的鲜明而丰富的个性特征高度概括社会本质规律的某些方面的特性.在传统文学的长廊里,能够留存下来并具有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并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艺术典型形象少而精.诸如贾宝玉、林黛玉、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李逵、武松、阿Q、祥林嫂等等鲜活的文学典型,却能够经久不衰.

网络小说的查重复率们消解了传统小说创作对人物典型形象塑造的思维定式,而只求对自己的心灵世界真实,毫不在乎他们敲击的文字显现的人物形象是否典型.他们可以用网名给自己打造的人物命名如“轻舞飞扬”(蔡智恒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也可以不断沿用某些个名字给自己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并让他(她)们展示自己的人生感受和体验.如安妮宝贝的许多短的或较长的小说里,差不多把当代大都市的青年男性的思想、感情、行径等凝聚在一个男子身上,他就是“林”.“林”消歇“崇高”意味,不再是叱咤时代风云的人物,不再拥有伟大的理想或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安妮宝贝让“林”穿梭于浮华世界里,让“林”喜欢夜色的阴暗、沉寂和迷乱,让“林”放弃理想、丧失自我、逃避责任、生性散淡、意志软弱、情绪焦灼.例如,《告别薇安》中的“林”忧郁、孤独、自私,只求释放本能却不敢承担责任;《七年》中的“林”疲倦并有暴力倾向;《最后约期》中的“林”有一颗沉寂的心,阴郁、恐惧,打女人等

4.网络小说对人文价值的消解

当今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身陷扑朔迷离的新的都市景观中,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既感到新鲜又深感无所适从.由电脑及网络技术创造的幻像世界,又称“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提供给了年轻人宣泄的自由空间,他们利用帖子、段子毫不遮掩地表达对物欲的追求、对现实的失望、对的迷恋、对感官刺激的快感、对友情的背叛、对社会责任的逃避,充分体现出自恋、自卑、自弃的颓废的后现代情调.网络小说呈现出的世俗性,倘若泛滥,则必然会导致低俗化倾向和非理性膨胀,则会明显地因媚俗而消解理想的崇高、因放纵而解构道德的约束、因而毁弃爱情的神圣、因虚无而破坏真实、因颓丧而抛弃积极.这就使得网络小说的人文价值苍白无力!

网络小说缺乏对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注,缺乏对现实条件下大众生存状态的有效把握,缺乏对社会恶劣、消极思想的明确反抗,缺乏对个体历史使命的积极关切,缺乏对忠贞不渝爱情的真心崇尚,缺乏对生命的无比珍爱,势必导致人文价值的偏离与失落,造成人性新的异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也承认人的,但特别强调有所选择和节制.比如,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得其道而得之,不处也.”④孟子亦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⑤显然,人的不能也不应该无限制放纵,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

网络小说作为一种审美的客体呈现给受众,不能让消费及商业价值完全模糊物质和精神的界限,模糊现实与艺术的界限,而应努力创造一个纯净、超俗、审美、高洁的灵魂家园,努力塑造鲜活、能够产生审美情感的审美形象,使受众“乐在其中”.因此,急需加强网络小说的人文价值理念,坚持人文本位,弘扬锐意进取精神,培养高洁、纯真、诚实的道德品质以及知耻慎行的美德,打造乐观旷达的心境与济世情怀.只有这样,网络文学才能真正能够承载反映中华民族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生追求、情趣的重负.

有观点认为,可以用网络打造文学诗意.其实,这似乎有点牵强附会.因为网络传播的技术性、独特性以及虚拟性,网络技术虽然可以营造精彩绝伦、动感十足的艺术画面,也可以给人类带来所谓的“技术审美化”的“生存”境界,但是,却不能渗透到小小的帖子的语言文字中.更何况,网络游戏并不等于网络文学.然而,无论如何,作为网络文学的突出、明显形式的网络小说还是应该传播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情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展现健全的人格魅力,凸现有益的教益和美感.

注释:

①李西建.重塑人性:大众审美中的人性嬗变[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2页.

②邢育森.网侠.榕树下..省略

③Michael Heim. Electric Language: A Philosophical

Study of Word Processing, New H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7.p.191.

④论语里仁.论语批注[M].中华书局,1974年,第71页.

⑤孟子告子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64页.

.文学概论(修订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廖健春.网络文学的大众文化特征及价值取向[C].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4).

[4]欧阳友权.用网络打造文学诗意[C].文学评论,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