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不同文学审美观对诗歌等效翻译的影响

点赞:27115 浏览:1215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等效翻译就是要求译文对译文接受者引起的效果要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所产生的效果对等.然而,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学审美观,译者所呈现的译文在等效翻译上也会受到影响.那么通过分析中西方不同的文学审美观从而探讨其在翻译过程中对等效翻译的影响,这将具有重大意义.


【关 键 词 】文学审美观;等效翻译;影响

等效翻译理论最初是由尤金·奈达提出来的,该理论的提出对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等效翻译强调“接受者”、“效果”和“对等”,也即是说“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 [1]然而,由于中西方译者和读者的文学审美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等效翻译原则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内容和意境三方面来具体分析中西方读者文学审美观的差异,以及对等效翻译所造成的影响.

一、形式

读者的文学审美在作品的形式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音律和体裁.

诗的价值在于意义和声音的不可分离性,换句话说,它们具有统一性.汉诗以字为单位(四言、五言、七言、绝句),并以汉字的声调、平仄构成抑扬顿挫,同时注重词汇的音节变化以及双声、叠韵、叠音等形式的应用.西语诗则以音节和音节的轻重来构成,分为抑扬格、扬抑格、扬扬抑格和抑抑扬格,音韵主要有头韵、腹韵、尾韵和叠音词.中国诗歌对音律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尤以律诗为代表,讲究平仄和押韵,而且时常一韵到底.相反,这一习惯则不为西方读者所接收.西语诗歌中采用最多的音韵方式是尾韵.另外,西方读者认为腹韵能够增加诗歌的音乐感,但这却不被中方读者所欣赏.正是由于中西方读者对音律审美的种种不同,因此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音律的等效.

另一方面,中西方的诗歌体裁也有所差异.中方读者最为推崇的是唐代的律诗和绝句.而西方诗歌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因此要注意中西方读者对诗歌体裁的不同审美倾向,尽量做到体裁上的等效.

在诗歌的翻译过程中对于诗歌形式的把握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然而,要做到形式上的等效也是极其不容易的.例如,

A Widow Bird

A widow bird sate morning for her love,

Upon a wintry bough;

The frozen wind crept on above,

The freezing stream blow.

There was no leaf upon the forest bare,

No flower upon the ground,

And little motion in the air,

Except the mill-- wheel’s sound.

孤鸟

孤鸟栖寒枝,悲鸣为其曹;

河水处结冰,冷风何萧萧;

荒木无宿叶,瘠土无卉苗,

万籁尽寂寥,惟闻喧桔槔.

原诗属于自由诗体裁,诗句中的“love”和“above”、“ bough”和“blow”、“ bare”和“air”以及“ground”和“sound”都押韵.译者采用了律诗体裁,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译文中的“曹”、“ 萧”、“ 苗”和“槔”一韵到底.译文在音律和体裁上都没有复制原文,而是采用了中方读者更为青睐的形式.可以说,译文在音律和体裁上基本都达到了等效,让中方读者充分体会到了原诗的形式之美.

二、内容

不同文学审美观在内容上的体现指的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导致了读者的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差异,译文给读者的感受可能与其审美相背,或者无法让读者产生共鸣.例如当西方人谈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就不会引起共鸣,因为西方人不会看到月亮而想起故乡.因此,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词义的表达也要注意等效.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Two orioles sit in the green willows singing,

See egrets in flight to the blue sky are winging!

From my window the snow-peaks eternal I spy,

And an ocean-bound vessel is anchored hard by--Giles

原诗中的“西岭”和“东吴”都是中国特有的地点名词,如果直接移植到译文中,西方读者将无法理解.因此译者将其翻译成了“peak”和“ocean”,避免了直译,呈现出了原诗宏阔的环境.这样,在内容上基本上就达到了等效,让西方读者感受到了原诗的情境.

三、意境

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性的情境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文学的翻译就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2] “可以说,艺术境界是文学的生命,没有传达出意境的文学翻译作品是干瘪的,没有生气的东西.” [3]汉语中的意境意境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和谐、深邃悠远的审美特征,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西方对翻译的论述通常要求译文要体现出原文的精神和弦外之音.虽然反映的意思与意境相似但无法相同.正是中西方读者对意境审美的差异,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意境等效是极其重要的.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ry vine, old tree, crows at dusk. Low bridge, stream running, cottages. Ancient road, west wind, lean nag. The sun westering.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Cyril Birch

原诗精炼至极,却有着深远的意境,让人身临其境.译者对原文的直译并没有将原诗的意境表达出来,因此西方读者根本无法欣赏出原文的意境之美.

四、结语

中西方读者的文学审美观有着很大的差异,“译者是传情达意的积极参与者,是作者的合作者”, [4]同时作为特殊的读者,一定要认识到这种审美差异.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接受者,尽量做到等效翻译,使读者最大程度上感受到原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E J Brill, 1964.159 .

[2]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64.

[3]袁锦翔.关于文学翻译和意境的札记[J].外国语教学与研究,1992(1).

中西方不同文学审美观对诗歌等效翻译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学翻译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4]谢天振.文学翻译:一种跨文化的创造性叛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