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初中历史小文题目2016年

点赞:5745 浏览:173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

成果鉴定书

课题名称历史课堂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6-GRKT-188

课题承担人邓文静

所在单位济源市济水一中

填报日期2016-11-28

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一、课题研究报告㈠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适应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强调历史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堂提问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推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自课改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提问形式有,但实效性差.有些教师一问到底不求问题的质量,有些教师提问不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是为了自己的教等,这些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已成为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对于课堂提问作用,方法和效果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改善课堂教学提问的方式方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学生成长.通过课题研究,让研究者——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炼经验,在研究中改进课堂,使自己在课题的不断研究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领会本质,可以拨正学生偏离轨道的思维路径,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教师根据课堂的变化,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生这种思维品质上的收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课堂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为提问而提问,提问的没有实际意义.提问的内容没有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而是提一些与课堂教学目标无联系的问题,随随便便提一些走过场的并且浪费时间的无效问题,造成教学不严密.

2,偏重识记性的问题,能力性的问题涉及较少.部分教师在提问时仅涉及书本现成知识,偏重识记的东西,学生只需要看书找到现成语句就可以应对,这样不但不能活跃课堂气氛,无法培养学生正确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反而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甚至错认为历史学习看书就行了.

3,是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或不理不睬.有的教师本身专业知识储备就不够,上课前也不精心备课,对自己随意设置的问题无法正确的把握,当然课堂上就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从而造成只有设问却无解答的局面,致使学生不能获取正确的信息,无法合理建构知识,最终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在问题设计中缺乏分析角度的引导,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提问不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角度,提问陡然.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打断教学进程和知识间的紧密衔接,为了提问而提问,导致提问效果不大.课堂提问不是随兴的,不但要做到适量,适度,还要适时.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情,调动周围有利环境因素,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八年级中选部分班级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研究过程

1,通过教研活动,在说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提问.问题设计体现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通过课堂实践,总结出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的一些方法.如怎样选择好提问的问题怎样以学生的实际现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提问的时机要注意些什么等等.

3,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本课题研究历经一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月)

确定课题,学习有关理论,制订课题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6年9月)

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施边学习边总结.开展教研活动,以实践课为抓手,相互听课,分析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小结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1月)

1,收集课例研究资料,作好资料积累.

2,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提问设计的技巧.

3,撰写课题研究成果——论文.

㈢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研究结论:

1,对学生已学知识进行问题创设,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回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较有实效性.

2,通过观看视频或表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3,问题设置要从基础知识到能力提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来设置效果比较明显.

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初中历史小文题目2016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历史课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4,提问要分层次,学生程度高的,回答有难度的问题,学生程度低或有学习障碍的问题就以基础知识为主.

5,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做出评价和引导,回答准确的好在哪里,不太准确的肯定其某一方面的优点,并进一步引导其继续阅读或思考.

6,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肯定,并进行小组探究,让学生自发解决问题.对一些发散性问题则激励学生课下阅读,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自己亲身实践等方式来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反思:

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计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易于操作,切实有效方法,使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提交的课题研究成果及附件目录

研究成果:论文《历史课堂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

附件:

1,主要文献查阅的题目及出处

2,公开课观摩活动两次,并附相关教案和说课稿

3,和课题相关的活动记录

4,开展活动或参加研讨的照片

5,相关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

6,学生获奖证书

二、评审意见

1.研究过程评审意见研究博客名称及blog.sina../u/1838906597上传研究材料篇数5篇课题管理手册检查情况优秀科研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2.研究成果评审意见成果名称历史课堂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等次

专家签字:

年月日3.课题综合评审意见

专家签字:

年月日三,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

济源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

主要成果——论文

题目:历史课堂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6-GRKT-188课题承担人邓文静所在单位济源市济水一中填写日期2016-11-28

历史课堂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

济源市济水一中邓文静

内容摘 要: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设计往往会激活一池水,调动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缜密有趣的提问设计往往会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通往知识长廊的大门.问题设计的能力对一名历史教师而言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关 键 词: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方法及策略

正文:

进入新课改后,课堂提问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但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却存在诸多问题,使课堂教学的效益大打折扣.例如:在我校的历史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对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不够重视.如,对问题没有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等等.由于课堂提问简单,重复,呆板和随意,使得课堂效果很不理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部分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站起来回答的学生,也往往是照本宣科,不加思考,当然也提不出或不善于不愿意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目前课堂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为提问而提问,提问的没有实际意义.提问的内容没有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而是提一些与课堂教学目标无联系的问题,随随便便提一些走过场的并且浪费时间的无效问题,造成教学不严密.

2,偏重识记性的问题,能力性的问题涉及较少.部分教师在提问时仅涉及书本现成知识,偏重识记的东西,学生只需要看书找到现成语句就可以应对,这样不但不能活跃课堂气氛,无法培养学生正确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反而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甚至错认为历史学习看书就行了.

3,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或不理不睬.有的教师本身专业知识储备就不够,上课前也不精心备课,对自己随意设置的问题无法正确的把握,当然课堂上就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从而造成只有设问却无解答的局面,致使学生不能获取正确的信息,无法合理建构知识,最终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在问题设计中缺乏分析角度的引导,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提问不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角度,提问陡然.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打断教学进程和知识间的紧密衔接,为了提问而提问,导致提问效果不大.课堂提问不是随兴的,不但要做到适量,适度,还要适时.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情,调动周围有利环境因素,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通过近一年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改进,总结出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的一些方法.下面就针对课堂有效性提问谈谈我的看法.

改进问题设计策略

1,明确提问的目的.先要明确你设问的目的是什么提问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温故知新,复习联系旧知识,为了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为解决重点难点,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为对展示的图文视频音频材料进行分析,还是要求学生辨论不同观点,还是新课结束时进行小结,还是要考查或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观察能力,叙述史实的能力等,明确目的之后,你的设问要求就自然很明确了.

2,精心设计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我讲到战争的影响时,老师发现有学生认为战争催生了许多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由此认为战争也有好的一面,于是把这课的拓展问题设计为辨论式的问题:观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应该努力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观点二:人类历史上的战争都具有两重性,人类无法防止战争,也不能一概反对战争.你支持哪种观点,请列出你的理由.由于问题是从学生中来,所以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浓厚,也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应和积极的思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辩论也可以让学生达到新课标提出的"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课程内容要求.

3,紧密围绕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设置问题.每一节课都有其中心内容,这些中心内容,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基本的历史概念和结论等,就是历史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如《洋务运动》一节,其重点有洋务派,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和失败原因,难点是洋务运动与洋务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的评价,热点是中国军事,企业,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近代化问题.教师就要围绕这些问题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4,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要通俗易懂,在难易程度上,要结合学生具体的知识水平来进行,要具有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教师的发问必须照顾到不同的学生,并且设置问题应从易到难.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回答,这样逐渐增加难度,然后再让知识水平好的学生回答.但这个难易程度要把握好,要根据班级的总体水平来提问,问题提得太难,则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问题提得太易,又缺乏思考的余地."聪明的问题"犹如悬挂在一定高度的桃子,既不可唾手可得,但跳一跳可以够得着.如:针对《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一课时,问"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这个问题基本上都是对课本知识的整理,所以我是让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这位学生只回答出来"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我又让中等偏上的学生进行了补充.在本课进行完之后,我发问:"有的同学认为,秦始皇对中华民族有功,是千古一帝,有的同学认为,秦始皇太残暴,是个暴君.对于这个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这个问题综合性比较强,要将前一课《秦帝国的兴亡》和本科所学内容结合起来回答,而且概括性要强,因此我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回答.

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每位学生由于在课堂中都发挥了自已的作用,所以对提问产生无比浓厚的兴趣,而兴趣一旦形成便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在更高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这样的问题,既能面向层次好的学生,也能照顾到后进生.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自信,从而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5,设计启发性,多样性,开放性的试题.历史学科是一门教化明智的社会科学,历史学科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认识历史问题,汲取历史营养,怎么写作现实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切忌平,淡,浅,直,要具有启发性,多样性,开放性,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与争鸣,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辩,迁移,整合,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关于李鸿章的评价,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李鸿章是个有争议的近代历史人物,有人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卖国贼,使中华民族蒙羞',也有人说'李鸿章是个有作为的晚清名臣,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你是否同意以上说法,请结合有关史实,阐述你的观点."这样的问题紧扣学习的重点,具有启发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应提问过程中应变策略

1,抓住提问的有效时机.课堂提问既要立足于体的学习水平,又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实际.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努力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提问的数量要具体分析,周密计划,教师既不能满堂问,也不能满堂灌.提问难度大小对课堂学习效率影响很大,问题过难,学生容易产生畏惧感,问题过易,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倦怠.问题的难度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着学生的发展.

2,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点拨应及时.课堂上,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教师如果看准时机,在问题的关键点上加以点化,就会使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我在讲七年级的一节历史课氏族部落时,学生分成了两大组(一组为半坡聚落,一组为河姆渡聚落)进行对抗赛,当代表河姆渡聚落这一组谈到河姆渡聚落因距离长江流域近,就得出河姆渡聚落距离水源近,而半坡聚落距离水源远,因此河姆渡聚落优于半坡聚落的错误结论,而代表半坡聚落这一组还要继续往下辩论时,老师及时给与点拨:"难道半坡聚落距离长江流域远,就意味着半坡聚落距离水源远吗"(半坡聚落距离黄河流域近)老师这一点拨将越辩越远的议题及时给拉了回来,既节约了大量有效的时间,又点化了学生,解除了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因此,教师的点拔要点得准,点得妙,点在关键处.只有当学生的思维火花上下跳动,跃跃欲试,而又拿不定时,再加以点拔,才可谓点到好处.

3,应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中提问.在新课改下,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行动上要和蔼平等地面对学生,,在语言上,告诉学生"课堂重在参与,回答错了没有关系,其他同学和老师可以帮助纠正"等等,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松上阵,尽可能给学生的回答创造宽松,,平等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放得开,只有放开了,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才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才更有利于思考问题.为了创造这种氛围,我们学校撤除了讲桌,目的就是要消除师生这种不平等的视觉差,要师生平等地交流,与学生融为一体.这学期以来,我的每一节历史课都是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互动,现在只要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表现得非常踊跃,能大胆地利用各种肢体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使许多问题能迎刃而解.

4,关注学生,有效回应,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给学生创设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和正确有效的引导途径,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在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时,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一定要有效回应学生,言之有理但又不符合老师的答案,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适时地对学生在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对学生的一些"另类"或"特别"的答案,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因为这些"另类""特别"的答案往往会促成课堂的精彩生成.


同时新课程强调课堂提问的主角不应只是教师,提问也不是老师在课堂上的专利,应以学生为主体,应鼓励学生提问,或对老师提出的观点或同学的观点,能发表意见,畅所欲言,提出异议.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出自于怀疑,不怀疑就没有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对敢于提问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大胆表扬.

三、及时进行课堂评价.

2016版历史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对学生的历史学业进行评价,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习和评价就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两只桨,应该齐头并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客观的评价,能将老师设计提出的问题落到实处.

学生回答问题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评价是每一个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只有及时,科学,合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评价的标准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课堂评价应该是促进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脑子里有被"评价"认可思想,能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不断思索,他们就能更好地去理解思考问题,也就可以在一个更高层次去探讨问题,并且能够通过适当的评价活动去寻求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回答,首先耐心听完,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予适当点评.通过点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点评信息中获得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点评的上述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点评最好根据学生的回答是否全部正确,部分正确或全部错误而区别对待.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要肯定鼓励他的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部分正确,只要肯定他回答正确的部分,并通过提示鼓励其他学生补充完整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全部错误,教师必须给学生引导启发回答问题的知识点,或将问题进一步成若干小问题,并鼓励学生重新回答或者讨论出正确答案.在这样的课堂提问中,教师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并从思维的角度,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动机,方法,能力等诸方面给以简要贴切的评价,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发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参与,主导和主体在这里能获得高度的统一,课堂提问就会取得实效.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设疑——释疑——再设疑——再释疑的过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问实效性,又能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气氛,它不仅能起到传授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揭示教材的内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升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更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每一个提问都能问得有艺术,使"问"真正起到牵线,搭桥和引路的效果,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真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期待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深入探索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