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文河北

点赞:4859 浏览:188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第九届全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基于学生设计教学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作者姓名:刘霞

工作单位:西宁市城北区教研室

邮编:810003

通讯地址:城北区朝阳西路3号

联系:13997192016

基于学生设计教学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西宁市城北区教研室刘霞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课程改革实施十年,我们一步步充分认识到了解读教材的重要性,但是同时,深入,深刻地解读学生的环节,却被我们在不经意间悄悄忽略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有时我们也会分析学生的学情,了解孩子们对于新知了解到了什么程度,及时修正目标的设定.但是,我们却没有真正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审视,孩子们想知道的是什么,他们看似已经知道实则不知其理由的是什么老师反复强调他们仍旧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利用孩子们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延伸学习的是什么等等可能正是由于我们的"功课"做得还欠那么一点点火候,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离"实效"也总差那么一步之遥!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是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情,才能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教学,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实施新课教学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对于新知识,孩子们是否已经部分或者全部掌握了教学中要教的技能或入门技能,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让我们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生长,开花.


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教学要求达到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悟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一,两种不同的算法,能优化出"破十"的计算方法,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准确把握学情,我们利用课前测试,问卷,谈话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看图列式计算以及解决问题的测查我们发现:在没有教学之前,学生已经能够用"画图法","破十法","连减法"和"想加算减"等方法自主自行计算,不同程度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水平不等,方法不一.这样的结果提示我们,不能再一刀切的主观按照我们的既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因生而变"!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开始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面对孩子们多样的解题方法,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有效引导孩子理解别人的解题思路,真正做到算法多样化,我们做出了这样的调整:1,利用"破十法"和"连减法"异同进行巩固理解,都是减,但是因为减的方法不同,思路也有所不同,孩子们通过对比这两种方法的异同点,在比较中很快抓住方法的本质进行理解和记忆,效果很好.2,补充想加算减的方法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记忆,因为想加算减的方法使用的孩子很少,所以补充这种方法让他们体会算法的多样,对比的方法孩子们基本没有想到,如:因为14-4等于10,13比14少一个,所以13-4等于9,结果也就比10少一个.补充这种方法打开孩子们的思路,孩子们的"哦!"声中,我们相信,我们又帮助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有了这些方法的学习掌握,我们就不急于在当堂课中让孩子们一定使用相对简单的"破十法",我们通过口算,听算,小组竞赛等形式开展比赛,在比赛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破十法"的优越性,自主的地在计算时选用,提高计算速度与准确率.

因为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我们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走近学生,走进教材.

二、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

在一次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中,来自宣武区的北京教育学院数学教研员李燕燕老师提到自己曾经在学校作课"商不变的规律",在第一个班上时,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师生配合默契,效果不错!但是,在课后和孩子们的交流"后测"中,李老师的心情却由喜悦转为烦忧.孩子说:"老师,我今天表现不错吧"五十多岁的李老师充分肯定孩子的表现:"孩子,你今天表现真不错!""老师,其实我早就知道这个规律了!我们奥数班早学过了!"也有孩子说爸爸妈妈已经教过了,"因为老师说今天教研员来上课,让我们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听讲,所以我们今天都特别听话!"李老师陷入沉思----"原来,今天让一帮孩子哄着我开心了!"老师开始思考怎样在这种情况下重新确定目标,针对孩子们存在的认知困难改进教学设计,第二个班级中,老师改变了策略,先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数字,让孩子找找商是3的算式有哪些,孩子们不大的功夫找了许多,老师的问题来了:给这些算式归归类,为什么被除数,除数不一样,结果都是3呢,孩子们起先的热热闹闹一下子安静下来,都开始转动小脑筋认真思考,因为找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即虽然打部分人已经知道商不变规律,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商会保持不变这个关键,让这节课做到了真正有效,孩子们这次露出的笑容才是自己经历了探究发现后,获得成功体验的笑容.基于学生已学习需求重设的教学设计,让老师找到了新的目标定位,也体现了结合学生实际备出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为什么要写文河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课堂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基于学生的学习困惑设计教学,避免学生的学习隐患

当老师的怕学生出错,尤其怕自己反复强调的问题学生还是出错,总听到老师们抱怨:这些问题不知道说过多少遍,考试前还在说,可孩子们还是记不住,又错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孩子出错,是真的"错",还是因为存在学习困惑搞不明白才错的呢溯源而上,根儿,应该还是在我们教学时没有解读到学生的学习困惑,学习困难.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教材,思考他们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可能产生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我们就能够针对孩子的学习困惑设计教学,清除孩子们的学习隐患.

举个最典型也是最简单的例子,在学生解方程时,我们强调上百遍的"解"字,总是被孩子们在我们堆积如山的强调声中如常地忘记书写,照常地丢那不该丢的0.5分.分析原因,我们会发现:学生总是不写"解"字,总是要丢那0.5分,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讲清楚为什么一定要写"解"字,只是生硬的告知学生,解方程一定要写"解",孩子会有疑惑啊为什么非要写啊,不写我不是也在解方程吗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重新设计一下,给孩子们讲清楚方程之所以要脱式书写,是因为它的每一步脱式计算都是一个新的方程,我们一步步写下来,表示这几个方程的解都是相同的,每一步都是同解方程,我们称"同解变形".我们求的是这几个方程共同的解,所以我们要写上这个"解"字,既是说明我开始求解了,同时心中要清楚每一步方程的脱式书写都是同解方程,它们有相同的结果,有了这个说明,下次孩子们解方程时,一定会想起老师关于"解"字的解说,这0.5分自然会稳稳当当地不再莫名丢失了.

四、基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设计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2016版《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在数学课程中,为了适应时怎么发表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出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基于此,我们今天的教学设计更要基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设计,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我们第一次的教学设计全面考虑分析了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困难,为了避免孩子们在学生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障碍,我们借助教学课件,精心设计导语,练习,让孩子清楚地看到了一个数除以小数时,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我们用课件中红色小数点一跳一跳地移动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要通过移动小数点位置把除数,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整十倍,整百倍后再进行计算,算完后在商的相应位置点上小数点.课上完了,孩子们也明白了,可是我们总觉得缺了什么,认知的阶梯搭得太好了,孩子们一步步按着老师的预设完成学习,少了什么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是什么我们希望孩子学到的是什么"鱼""渔"我们在思考中顿悟,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碰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发现它,主动解决它,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它!推翻第一次方案,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教学设计,我们出发的基点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思考为目标.我们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欣喜地看到:孩子们自己尝试,自己验证,自己总结,自己梳理,成功的喜悦那么清晰的闪动在他们的脸庞,那一刻,我们有释然的感觉,感觉到来源于学生学习成功体验的释然.我们的职业幸福感也在我们不期中如约到来!

美国教育家波利亚说:"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这是对我们应当基于学生设计教学最好地诠释,基于学生设计教学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基本落脚点.它需要我们不断日积月累,用思考和行动来落实,用实践和反思来提升,更需要我们用自身创造精心设计,以达到和谐高效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