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中学地理

点赞:15227 浏览:689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论文题目:浅谈高中地理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者姓名:王娇

单位名称:开远一中

详细地址:开远市灵泉东路288号

:661600

联系:15154997927

浅谈高中地理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再讲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重知识与技能训练,轻情意与观念养成,对课程资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挖掘不深,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评价缺乏可操作性.最后据高中地理学科的实际,提出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策略.

2016年河南省中学地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高中地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说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起,并列为地理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体现了其应有的地位.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

1956年,布卢姆(B.S.Bloom)和他的同事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意和动作技能三个大领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情意领域(affectivedomain),认为"情意就是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以外的,和情感联系比较紧密的那些变量,如兴趣,动机,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情感"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不仅指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横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面,而从纵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意发展连续体.

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价值取向使地理教学重知识与技能训练,轻情意与观念养成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特别是传统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的不良导向,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与原理,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片面地以提高学生成绩为追求,而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因而对地理新课程所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缺乏认同,这是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


(二)地理教师对课程资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挖掘不深

由于这一目标多是隐性目标,在教材等教学资源中不如知识,技能目标那么明显,许多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地理学习习惯,地理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全球意识等现代教育理念则挖掘不够.

(三)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当前课堂上,有些教师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这种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其结果是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四)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评价缺乏可操作性

与地理知识与技能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难以触摸,其目标实现程度也难以通过纸笔测试进行考查.事实上,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其实施的"瓶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地理"双基"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的地理教学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改变了单一的师讲生听,教学信息单向传递的形式,逐渐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要利用课程资源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去体验,去积累,最终达到升华.可供采取的教学方式有:体验性学习(主要包括①地理游戏活动,如地理拼图,地理谜语等,②地理报告会,地理辩论赛的组织,③角色表演,④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与感染),课题研究,以及针对某一专题,设计教学活动(如查找资料,收集,整理,发布信息,撰写地理小论文,调查报告,制作手抄报,黑板报,开展讨论),实践活动(包括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动手制作模型,测量与绘图等),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力中争成为与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从而使师生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教学呈现平等,,和谐的局面.

例如: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使学生懂得人类既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还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不能无休止地掠夺和破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重要行为准则,遵循这样的准则,才可避免破坏环境,掠夺资源,人地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才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⑤②

④③

图2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①——生产废弃物②——环境资源③——生活废弃物

④——劳力,科技等⑤——物质产品,资金等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同学们应充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为我国的经济,环境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空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有详细的讲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同学们知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大家的支持与参与,要让同学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让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避免使用难降解的方便袋等,为了达到显着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实践,调查去进一步的认识,如,可以把同学们按家庭住址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调查家宅附近的大小餐馆,统计一下有哪些餐馆还使用一次性筷子,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说服老板停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吗

开发多元化的课程资源

1.利用家乡发展案例,创设教学情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需要结合学生真切的生活感受.由于扬州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城市,近些年来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更是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建议通过分析家乡的发展案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将这种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提炼,让学生真正理解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内涵.

2.利用相关热点材料,拓宽学习视野.

社会是发展的,在现实世界中许多人类活动现象都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教学资源不应局限于课本,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热点事件或现象,作为分析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素材,以拓宽学生视野,引发学习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3.利用课堂探究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精心预设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讨论,交流等思维的碰撞中形成科学的持续发展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突出质性评价方法.

地理教学实践中之所以忽视情意目标的培养,评价难度大是重要原因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评定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一般来说,测试型量化评价方式并不能准确评定学生情意目标的达成情况.有学者指出:一旦情意评价的结果与学生的名誉,分数,奖惩和升学等实际利益联系起来,学生就很可能防御性地在评价者面前掩饰自己的行为,在自我报告过程中不表达真实的意见和想法,从而使教师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可能迫使学生变得日益虚伪.因此,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应该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质性评价方法,让学生说出他们关于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情意因素的想法和感受.

四、加强师生交往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果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去关心学生的发展,以自身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就能从内心深处喜爱,敬重教师,并能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悦纳地理学习,这就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交往局面,从而为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本文简要阐明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浅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策略.地理教育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地理教学就是为了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与思维能力,就是为了让地球村的公民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用一句话概之,"地理教育,让生活更美好,让世界更和谐!"这正是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追求.

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1-2)

[3]制定.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3(9)

生态系统(含资源)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系统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