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学科的几项活动预告

点赞:28245 浏览:1310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小学科学))小学科学作业

1.从注重学生发展的角度简析如何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

答:从注重学生发展的角度看,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学生评价的内容,要确定评价标准.学科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要以各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确定具体的评价的内容.除了学科的学习目标以外,我们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般性的发展目标.比如说学会学习的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的技能,沟通技能,思考和推理的技能,合作技能等,还有他的社会责任感的发展轨迹.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内容的构成,既包含学科的学习目标,也包含着一般性的发展目标,这样一种评价对学生来讲是客观的,多维的,科学的,并且是一种综合的评定.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明确规定如何"立体地"评价学生.例如,在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建立化学学习的档案袋,收录他们重要的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单元知识学习的总结,可以收集在科学学习当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还可以收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设计方案,并且要把过程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记录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的结论,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在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当中,我们既要关注到对学生事实性知识掌握的评价,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状况.基于上述评价的功能要求,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要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1.在构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之初,要明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应知道并且能够做到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我们老师在构建评价体系当中,应该把学生较长一段时间应达到的目标,分解成为不同评价阶段相对应的目标的要求.比如说我们要评价学生在第三期科学学习的结果,那我们就必须有效地分解科学课程标准当中所规定的这个学段的内容标准,要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应该达到这种目标,教师也应该依据这样一个目标,制定不同单元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相应的目标,以便更好地确定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标准.

2.要了解学生在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过程中所表现的状态.评价的过程,其实就是收集关于学生学习状态证据的过程.教师收集证据的范围,应当限于课标所规定的内容,应当限于教师实际教过且学生实际学过的内容,否则就有可能收集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证据,产生对学生不公平的结果.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的内容.

3.教师要用收集到的资料与课标所规定的相应阶段的要求相比对,确定学生在这些方面达到的水平,找出它们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我们教师所要做的正是要缩短二者之间的差异.这种收集资料的目的,或者说我们评价的目的,也恰恰是要解决,要促进学生的学习.

2.结合您的教学实践试析小学科学学业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答:学业评价对师生的沟通,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师生的成长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学业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会帮助教师改进自己课堂教学行为与技能.学生表现出来的蓬勃朝气会给教师以鼓舞,教师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能提高自己的才能.师生间正是在这种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动态中不断提高,共同发展的.

实施小学科学学业评价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和谐的学习和评价氛围,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健康成长,教师在评价中发展教学艺术,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学校和学科评价方案制订和实施,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不断完善小学科学学习评价课程机制.

3.对学生进行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时应注意什么

答: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做好以下几点. (一).突出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1)在日常学习中给予及时的评价.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2)将日常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体现在学期总评成绩中.学期结束时,评价应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各占总评成绩一定的比例,促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3)重视日常教学中的观察.观察是过程性教学评价中经常采用的评价方法.这里所说的观察不是日常用语中所说的"用眼睛看",而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关注评价对象的表现,搜集各种有关信息的过程.评价者在观察前要针对评价要求,围绕评价指标,设计好观察的要点,并全程参与对评价对象的活动,及时记录与过程有关的各种信息,以便能顺利地综合成评价报告. (二).重视对学生的作业,代表作品与杰出表现的评价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表现的一个窗口,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仅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的水平与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一步判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质量. 评价者可以从学生作业的立意,设计,实施,结论,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结论的科学性和独创性等方面,综合考查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以及科学方法与研究能力的运用水平.评价者还可以从学生独立完成的作品,科学学习或者探究活动中的杰出表现加以考查,从整体上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出评价. (三).通过学生学业档案袋进行评价 学生学业档案袋也称学生成长记录袋,是用以显示学生学习成就,进步表现,作品评价结果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汇集.它能记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因而是评价学生发展水平,进步,努力,反省与改进的理想方式.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内容不是各种资料合在一起的"大杂烩",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既可以是教师指定的作品,也可以是学生自定的作品,既可以是与他人合作的作品,也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作品,既可以是学生思维活动记录的结果(如科学小报,原创性检测设,科学小论文等),也可以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产生的成果(如观察日记,一项长期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小发明小制作等). 教师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在每个学期初要设计好档案记录的栏目,平时注重搜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用做档案的方法去做学生学业的全过程评价.让学生通过成长记录袋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袋加强自我反省和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改进测验与考试评价的方法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测验与考试依然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但评价的性质已经不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从而判断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指导,同时也为学生自我检测和进一步学习提供机会. (1)开放考试的形式.在科学考试中,我们可以把口试,笔试和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起来,一次性考试和允许重考结合起来,扣分考试与加分考试结合起来.改变传统考试过分强调考查知识,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缺乏人文性的缺陷,设计一些以学生发展为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考试形式,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考试,让考试也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经历. (2)开放考试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材丰富,智情兼顾,类型多样的试题,这些试题可以是传统的书面检测卷,也可以是一份科学研究的成果(如小论文,小发明等),还可以是一份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等.

(3)开放考试的时空.考试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划等级,贴上等级标签,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对于在课内无法完成的内容,可以允许学生再学习,甚至可以允许他们去查资料,请教他人,会了以后再来考试,让考试成为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加考试.

4.小学科学作业有什么功能您通常布置哪些形式的作业,效果怎样

答:作业是课堂教学目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多样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巩固功能.细追究,小学科学作业的巩固功能可说是起源于"学而时习之".根据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们在记忆的最初阶段,伴随着产生的遗忘现象不仅速度快而且数量多,因此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为了加强记忆,避免遗忘,需要就所学新知识或关键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只是"一面之交",在大脑中还没有多少印象,需要温习,巩固加以记忆,理解,积累和运用,这就是小学科学作业的巩固功能.

(2)发展功能.《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思维,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等综合能力.这样的作业都是在新情景下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现和应用.完成作业要再学习,可以使学习得以延伸,增加理解的深度,产生新认识,使学生继续获取知识,而且也是对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这就是作业的发展功能.

设计小学科学作业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3)沟通,反馈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业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小学科学作业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教师可以从学生作业中及时获得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了解教学的真实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在教学时的疏漏与不足,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4)整合功能.《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小学科学学习也要面向生活,"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标,"小学科学的外延就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这就决定了小学科学作业有着它特有的整合功能.生活处处皆科学,小学科学作业除了对知识的巩固,对能力的发展,对信息的反馈,对情感的沟通有利外,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融合.

小学科学作业的整合功能还体现在完成作业的不仅仅是独立的学生个体,它强调合作探究,协同互助,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此,学生的小学科学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和教师合作完成,甚至是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合作完成.

我们一般布置一些填空,判断,选择的作业,以期达到巩固,反馈功能,效果还行.能检查出学生哪里掌握得还不太好

5.小学科学试题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在试题编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小学科学试题的主要类型有:科学试题一般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客观题里有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而主观题则是科学实践和实验题.

试题的编制过程中应注意:

(1)明确测验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去确定测验目标,应以测验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的培养.

(2)试题的覆盖面尽量宽.测验是从课程全部内容中抽取部分样本考查应考者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从课程中抽取的样本要尽量全,试题要有代表性.因此,一般而言,题量稍多一点比题量少一点好.为了确保测验题目的代表性,提高测验的内容效度,要扩大考查面,各章节各方面知识都兼顾到.同时,还要突出重点,加大重点内容题量和覆盖密度,做到试题的测验重点与课程教学的重点相一致.

(3)掌握好试题的难度.试题难度的掌握,大体上可分为较易,适中,较难和最难四等,在一般情况下,较易的试题占45%左右,适中的试题各占45%,较难的试题约占10%左右.

(4)每道试题的编写要讲究科学性.试题的内容要正确,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有争议的问题不要编入试题,文字表达明确,简练,规范,通顺,标点符号正确,图表清晰,计算条件充分,不能出现语法上或用词上的错误,试题的分值要合理,各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出现相同或近似的试题.

(5)制订好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和评卷的具体要求.标准答案应具体明确,正确无误,答案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试题赋分通常采用难度赋分法和时间赋分法,即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回答的,分值应大一点,反之,分值应小.对答案的评分要求也要加以说明.

6.小学生科学综合素质的评价如何体现学科特点,评价中要坚持哪些原则

答:小学生科学综合素质的评价要结合小学科学学科的具体特点,并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评价的具体内容,标准及方法.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科学学习的水平,又关注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应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以便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在评价中应坚持鼓励性原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觉得"我真行"或"只要我再认真一些,便成功了",即使是较差的学生,也要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坚持发展性原则,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注重学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评价中,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7.试述科学命题中简答题的编制要求.

答:科学命题中简答题的编制要求

第一,应注重知识的应用,避免只考机械记忆的题.应考查考生对课程考核要求的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对琐碎知识的简单复述.

第二,不要按照教科书原文抄写试题,避免使考生产生死记硬背,猜题押题的学习倾向.

第三,参要简明扼要,逻辑清楚,表述正确.问题的答案应该有且只有一个,并且答案要具体.

第四,评分标准应该按要点给出分数,最小的评分点是1分,最大的评分点不超过2分,一般不出现0.5分的评分点.

8.小学科学作业和试题的信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1)被试样本的影响.被试样本的情况是影响信度估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团体的异质程度与分数的分布有关,一个团体越是异质,其分数分布的范围也就越大,信度系数也就越高.由于信度系数与样本团体的异质性有关,因此在使用测验时,不能认为当该测验在一个团体中有较高的信度时,在另一个团体中也具有较高的信度.此时,往往需要重新确定测量的信度.经研究表明,信度系数不仅受样本团体的异质程度的影响,也受样本团体平均水平的影响.因为对于不同水平的团体,项目具有不同的难度,每个项目在难度上的变化累积起来便会影响信度.但是,这种影响不能用统计公式来推估,只能从经验中发现.

(2)测验长度的影响.测验的长度,即题目的数量,也是影响信度系数的一个因素.一般说来,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因为增加测验的长度可以加大分数的范围.

(3)测验难度的影响.测验的难度与信度之间没有简单的关系,不像测验的长度和分数的分布范围那样有一个反映其相互关系的公式,但是可以凭理论推理得到.如果测验太难,分数集中分布在低分段,如果测验太易,分数集中分布在高分段,这样都会使分数分布的范围变窄,从而使信度降低.这表明,要使信度达到最高,能产生最广分数分布的难度水平最为合适.

(4)试卷题型结构.试卷内容结构是否合理,表现为试卷能否做到重点突出,难易得当,题型设计和搭配是否恰当,主观题和客观题是否合理搭配,能否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的情况.试卷的题型为选择题时,受测者会对许多题目做随机反应,分数的差别将主要取决于随机误差,因而信度将趋于0.因此,如果题目允许猜测,应使整个测验稍微容易一点,以减少猜测机会,增加可靠性.

(5)试题答案的可信程度.客观题的答案具有唯一性,可信程度高.主观题由于受到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如评分者的偏好,评分者对评分标准的理解等,答案的信度不及客观题高.

(6)评分者的综合素质.评分者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经验,职业道德,法纪观念,精力体力,等等.评分者的信度反映了评分能够稳定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信度越高,评分误差越小,考试的质量就越高.

9.简析效度评价的要点,如何提高测试的效度

答:效度评价的要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命题是否体现了课程标准对知识学习所达到结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二是考生是否能充分展示自己在课程学习中取得的成就,三是试题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如是否出错题,评分标准的给分点设计得是否合理,各种题型的功能是否发挥出来,是否存在"大题小用"和"小题大用"问题等.

提高效度的方法是:

(1)测试的目标具有明确性.目标决定方向.如果命题的目标模糊或是淡化,仅仅是为考而考,那无异于做无用功,更不要谈其有效性了.一般来说,在测试前,首先要充分考虑测试的总体内容,描绘出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大体范围.其次要考虑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也就是题目能代表所测的内容范围的主要方面.再次要分划细纲目,根据其重要程度确定加权比例.

(2)测试的方法具有诱导性.传统的命题,往往陈述"威严",仿佛戴了一张冰冷的面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发挥出正常水平,测试难以达到测试的目的,试卷的效度也就大打折扣了.

科学试卷的命制不妨发挥语言的独特魅力,以温馨友好的语言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心理氛围,让试卷犹如一位温和,亲切的教师或学习伙伴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阅题,答题的好胜心理和探究情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呈现出最好的能力水平.

当然,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如果题干过长,激励性,背景性语言过多,就会挤占学生很多考试的时间,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掌握诱导的"度"是确保试题有效性的基础.

(3)测试结果的使用具有合理性.对测试成绩的合理解释和使用,是保证测试质量的不可缺失的重要指标,这也是通过效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考后阶段,应该对考试成绩做描述性的分析和解释,包括制定恰当的及格分数线,并针对各分数段所能达到的能力进行解释,说明.在大规模,高风险的选拔人才的考试中,合理有效地使用考试成绩,才能选拔出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有用的人才.反之,依据没有效度保证的测试成绩或不合理使用测试成绩,就达不到选拔人才的目的,会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损失.对于非选拔性的小学科学测试,教师通过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和趋向,从而激发学生树立信心,调整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方法,使测试工作自始至终有高效度质量的保证.

10.阐述您对科学课中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创新的理解,并以实例说明.

答:(一)形式的创新 1.积极创新作业与试题的内容作业与试题的内容决定作业与命题的功能.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仅应充分学习教科书内容,巩固已学的知识及方法,还应广泛涉猎与教科书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科技,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走进社会生活.

(1)作业内容的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丰富作业内容,切忌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让作业成为学生锻炼心智,提高科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学科整合性作业.新课程倡导,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因此,设计作业时应打破学科本位,使科学知识与各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分层作业.分层作业是指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它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分类,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作业的内容既有与教科书内容相联系的,也有脱离教科书而贴近生活的,主要围绕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要求,完成作业时间等方面进行分层设计和要求.这样,有效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此次作业有所收获. (2)命题内容的创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是否能在教育教学中迅速转变,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否得到很好的培养,检测题命题的改革创新就具有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 我们在命制检测题时关注以下内容. 第一,生活内容.从现行的新课程体系角度讲,课程已由理性的,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直观的,形象的生活世界,从教育的内容讲,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从教学方式的角度讲,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积累出发,自我整理,自我解读教科书的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返璞归真.作为具有教学导向的检测题,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生活教育"的责任,让学生从"纸上谈兵"到"生活实际",实现学习生活的回归. 第二,科学文化内容.小学科学教师肩负着知识传授,养成教育的重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应渗透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尤其在检测题中,教师应命制积极向上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知识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只要我们在命制检测题时,以全新的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就能冲破"分数窒息"的禁锢,命制出有创新性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检测题. 2.作业与命题形式的创新 (1)作业形式的创新.我们从完成作业的方式上,把作业主要分成五种类型. ①自主性作业.自主性作业是教师把作业设计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为自己布置作业.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作业内容和形式,自由设定所要完成的作业的数量,时间和进度,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小学科学学科的几项活动预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科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②艺术渗透性作业.艺术渗透性作业就是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辅助练习或变式呈现的作业.这种作业形式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艺术细胞,以触类旁通. ③操作表演性作业.一位教育家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布置一些画一画,做一做,查一查等不同形式的作业. ④探究查询性作业.探究查询性作业是以教科书知识,课堂学习为起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调查,访问,搜集材料,或上网,到图书馆查阅文献,搜集数据,再整理,分析,归纳,推理等.学生在调查,探究,查阅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所学知识内容,还培养了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主体研究的精神. ⑤社会实践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是指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或乡镇等教育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同时验证和实践课堂,教科书学习所得.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不能仅从书本课堂中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2)命题形式的创新. ①缩小书面考试的"领地",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开放性考试.

第一,以行政命令助推考试评价的改革.

第二,设计评价参考意见,引领教师更新评价观念.以考试来统合学生学习的评价,其执行主体是学校教师.如何让他们的工作完全达到这种评价的操作要求主要通过设计出使教师精细评价的操作步骤,实施培训,让学校教师掌握后付诸于实践.

第三,命制综合实践能力的检测题,促进教师实践创新.

②改革命题形式,让书面考试焕发新的生机.新课程下的书面命题形式应体现出以下特性:情景性,生活性,开放性,游戏性,思想性等,将这些特性在试卷上灵活地展现出来,书面考试也将变得富有生趣,充满生命活力.

第一,情景性.考试题设置体现情景性,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答题的积极性,唤醒旧有的经验储备,能快速认真地进行考试.通过图画给出特定的情景,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初步的交际.

第二,生活性.命题要体现出学科知识在真实的生活中是有用的.

第三,开放性.直面生活的问题往往是没有唯一答案的.

第四,游戏性.让题目形式变得富有游戏性.

第五,思想性.教师在设计作业与命制检测题时,只要以全新的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就能冲破"应试教育"的禁锢,设计和命制出有创新性的顺应时代潮流的作业与检测题.使作业与命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内容与材料的创新 1.作业与试题内容的创新教师要让科学作业与试题与自然,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让封闭静态的作业走向广阔动态的现实生活中,赋予作业与试题内容的生活性,情景性,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思想性,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多角度思考,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 (1)调查性作业或试题.调查性作业或试题主要是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科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的作业或试题. (2)操作性作业或试题.操作性作业或试题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业或试题. (3)探究性作业或试题.探究性作业或试题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或编制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的作业或试题. (4)应用性实践作业或试题.应用性作业或试题主要是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的作业或试题. 因此,作业与试题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媒介,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2.作业与试题材料的创新面对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作业与试题应趣,精,活,创,必须跳出书本,走向开放.要构建多元化的作业与命题,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教师应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社区资源,让作业与命题置身于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的现实生活中,在不同的时空完成不同内容的作业,命制不同的试题,势必需要多样化的材料,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完成. (1)普通生活材料.就科学学科来研究,应准备计算器,小棒,小算珠,时钟,各种几何图形的模型,剪刀,纸,画笔,直尺等材料,让科学作业与试题开放,多元,综合化. (2)设置作业或命题的菜单.教师可以从开学的第二周起,发放作业菜单,让学生点菜单上的内容,教师收集后进行整理登记,建立学生的需求档案,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所需要的练习作业或命制相关的试题,增强作业与试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建立科学超市.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结构,建立科学超市:设置科学日记,科学小故事,科学百科知识,科学蹦蹦跳等栏目,并成立评比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到超市选择适合自己心情和能力的作业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接受检查和评比. (4)开通网上作业.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个人博客,,等,让学生和教师在网上进行对话交流,并开通网上作业库,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拓展作业的时空,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们在具体教学中一改传统的写写,背背的作业形式,经常要求学生开展课堂科学小论文,实现无纸作业,动脑思考作业,动手操作作业的一体整合.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将所观,所想及时发表,大家随时交流自己的独特想法,确实增大了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的余地.效果非常好.

11.您认为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意义何在,您在教学中是怎样做的

答: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意义:

(1)探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是满足小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小学生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小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

(2)探究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第斯多惠就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实验证明,对于有些概念来说(如皮亚杰研究的数理知识),除非亲历探究过程来自主建构,否则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习得,只有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这些知识才在学生心中真正获得新生和意义,获得"深层理解".

(3)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不仅有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十分关键.从中习得的科学过程与方法,对于学生参与生活中与科学相关的问题解决与决策,是个重要的基础(与科学知识同样重要).从广泛迁移的角度来说,学会科学推理是大大提高学生智慧(思考力,明智的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力)的最有效方法,这对于他们谋求进一步的生存与发展,获得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4)探究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新的探究情境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新的理解,产生出新的意义.

(5)探究可以增进沟通与交流.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而上述能力,是我们几十年追求的科学与这一国民精神的基石.这种思维与存在方式应当在孩童时代抓起,否则就只能产生一批批盲从,人云亦云,或独断,不宽容的观点,从而在理智上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批判性.

(6)探究是一种积极的体验过程.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甚至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但此时学生对答案的渴求正好可以成为教师讲授的一个很好的前奏和准备.

另外,也只有在这样的亲历过程中,小学生才能真情地感受到并由衷地赞叹科学概念原理比他们以前的个人见解更为强大的说服力,迷人魅力和科学规律美的震憾力——"科学之美".

我在教学中积极践行科学探究活动,尽量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讲究高效探究,有效探究.

12.结合您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训练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答:探究性教学是当代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科学课程的目标,是科学课程的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实质上是一种思维创新方式,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

1.鼓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探究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提出问题,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例如《磁铁》的教学,在上课时设置一些简单的运用磁铁的游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磁铁为什么可以吸住回形针""磁铁为什么不可以吸住铝"还有的问:"为什么磁铁会相斥,推动铅笔向前走"等等问题.其实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完成了这一课的主要任务.

2.重视学生主动探究活动的过程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当学生提出了问题以后,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猜想去进行观察,实验,去搜集相应的信息.教师在探究前要引领学生准备必要的探究材料和资源.

如《毛细现象》的教学,上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好布条,木条,纸条,粗细不同的各种吸管,玻璃片,细线,石块,水槽,蒸发皿,红色的水等.然后让学生在探究"水沿着哪些材料上升和材料与水上升的高度间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学生设计了多个实验方法.学生有的说把各种材料浸在水里,有的说在蒸发皿中倒入水,把各种吸管,石块压在水里,有的说把一块玻璃片浸在水里等等.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动脑去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3.坚持探究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探究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如在教学《生命离不开水》时,老师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先感受自然界水体的美丽,然后再体会水体逐渐消失地球将面临的各种恶劣的状况.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自然科学是如此的具体.

又如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组织学生调查家中一周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统计一个月和一年的总数,对本地区造成什么的危害提出什么预防的建议讨论防治的方法.通过这种具体的活动必然会让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激发探索其中奥秘的.

探究是一种教学的有效途径,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去进行引导,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一些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研究,去发现,自主地学习.

4.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能力.

新课程提出:"教师应鼓励儿童动手,动脑'做科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科学教育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

"做中学"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开展实验活动.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是乐于动手,不善于动脑,盲目操作,只顾"热闹".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动手,动脑结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检测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注意收集第一手材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如在探究《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的关系时,首先教师通过谈话和学生谈论运动后身体的变化,提出呼吸和脉搏变化的问题:他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同什么时候比,呼吸和心跳加速然后,让每个小组提出预测,设计实验的方案,最后动手搜集有关的数据,分析比较测量的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地做科学.

5.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科学领域的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收获都是一片独特的天地,学生对待问题的理解常常会表现出各种差异,而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和交流十分重要,让学生用自己乐意的多种方式跨越"彼此的心田"是一种愉悦,更是一种智慧的展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要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发表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学术报告演讲,让学生准确,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科学思想,正确运用科学术语,使听者信服.此外,还可以采用出黑板报,让学生相互交流.通过与别人交换看法,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改进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方式,并学会尊重别人不同的意见.

6.提高学生善于总结概括的学习能力

总结是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一种知识反馈,学习者不仅要看到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而且要看到自己知识的缺陷是什么,形成新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形成新的学习计划.学习者要将总结到的新知运用到问题解决中,确定自己是否实现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总结判断的能力.

(1)注重结论概括

概括结论的过程,不可以是教师说,学生背,而要把概括的权利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鼓励各种意见和争论,引导他们描述现象,用科学的认识方法,透过现象,得出结论.


如《毛细现象》中,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发现布条,卫生纸都使水上升.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学生得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孔隙越小,水上升得越高的结论.

(2)积极总结反思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常会得不到预期的结论,教师对此不应指责学生,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教师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得结论,学生会收益很大.

如学生在制作潜望镜时,经常会出现看不到景象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原因,要鼓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看不到景象,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各种原因,比如:设计的光的反射路线不正确,忘记在纸上剪孔,斜口的位置剪错,镜子装反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潜望镜检查,找出问题的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的收益非浅.

强烈的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的思考.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方法,正确对待"失败",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受益.

小学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是一门生动活泼的学科,是一门对学生发展,别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的学科,更是一门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学科.我们作为一线在职教师,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方法,更好地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