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毕业文题目西安

点赞:20512 浏览:932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附件3:

201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荐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所属学校属

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精密仪器及机械

课程负责人杨建华

申报日期2016年4月

填写要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姓名杨建华性别女出生年月1967.01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029-88431390学位博士职务副院长传真029-88431390所在院系自动化学院E-mailyangjianhua@nwpu.edu.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183信箱研究方向精密仪器,气体传感器及信息处理,集成测试1-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3届共156人,

信号分析与信号处理,专业课,4学时/周,5届共108人,

虚拟仪器,专业课,4学时/周,5届共92人,

专业英语,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2届共112人.

实践性教学

嵌入式系统实验,研究生3届321人,

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5年19人,

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5届31人,其中:

2名获校毕业设计重点资助,2名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指导研究生18人,其中获:陕西省优秀毕业生1名,校一等优秀硕士论文2篇,校二等优秀硕士论文1篇,校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资助3名,校博士创新基金资助1名,全国第九届"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2等奖1次,陕西省第五届"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次,陕西省第六届"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2等奖1次,西工大"三航杯"科技作品竞赛1等奖1次,3等奖1次.

教学研究课题

十五本科教学条件建设项目:基于虚拟仪器和嵌入式控制技术的网络测控综合实验室建设规划,

十五本科教学条件建设项目:自动控制综合实验室建设,

十五本科创新设计性实验项目:可视化远程网络测控实验规划与实现,

十五本科创新设计性实验项目:USB总线数采设备及驱动设计实验规划与实现,

十五本科创新设计性实验项目:阵列式传感器及管理实验规划与实现.

发表论文

突出特色抓好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7(1),2016.

ACES-I自动控制综合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5.

整合资源,提升水平,打造一流的教学实验平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5.

表彰和奖励

2005年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当年全校10名),

2005年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

2006年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

2006年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奖教金(当年全校3名),

2016年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1-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光纤荧光重金属元素传感技术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光纤荧光重金属元素传感技术基础研究,西北工业大学英才计划,项目负责人,

呼气疾病诊断可视嗅觉关键技术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

丁酮高灵敏度实时原位监测系统研制,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自动控制综合实验系统研制,俄罗斯莫斯科动力能源学院,项目负责人.

学术论文

可视嗅觉系统对四种环状有机胺的识别,《仪器仪表学报》,31(1),2016.

锌卟啉和锌酞菁在可视嗅觉电子鼻中的应用Towardthedevelopmentofaportableell-seeingelectronicnoseanditsapplicationsinaminerecognition,CISP'09-BMEI'09Tianjin,China.(The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ioMedicalEngineeringandInformatics(BMEI'09)).(EI20160212631534Compendex)

夏永松杨建华陈友斌基于CDMA1X网络的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软件实现28(5),2016.

中医脉象采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测控技术》,27(11),2016.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主讲教师情况⑴

2(1)-1

基本

信息姓名任建新性别女出生年月1968.7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029-88430302学位博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自动化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系E-mailrenjianxin@nwpu.edu.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183信箱研究方向精密仪器,新型陀螺仪,流量计量技术2(1)-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5届共289人,

计算机硬件毕业文题目西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程设计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惯性技术,专业课,4学时/周,3届共176人,

惯性技术及器件,专业课,4学时/周,5届共174人,

捷联惯性导航原理,专业课,4学时/周,5届共98人.

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2届118人,

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5年29人,

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2届118人,

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5届35人.

发表论文

从9081到9521,9522——班指导教师工作的点滴体会,"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指导2000级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陀螺测斜仪的研究"被评为2004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2004-2005学年教育教学工作中,荣获西北工业大学奖教金,

2006-2007学年教育教学工作中,荣获西北工业大学奖教金.

2(1)-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超声波陀螺仪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基于弯曲振动的流体粘度测量机理与方法研究高精度正弦信号相位差发生器的设计基于ZLJ-C系列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流体粘度测量技术研究职务系副主任传真所在院系自动化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系E-mailjiangdongfang

@nwpu.edu.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183信箱研究方向光学传感器,传感器网络,集成测试与控制系统2(2)-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专业基础课(双语),4学时/周,5届共289人,

总线与集成测控系统,专业课,4学时/周,3届共176人,

航空串行总线及其应用,专业课,4学时/周,3届共56人,

小波降噪技术,专业课,4学时/周,3届共12人.

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2届118人,

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5年29人,

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1届30人,

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5届35人.

发表论文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高教探索,2007,S1,113-114.

2(2)-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温度,流量与管道压力传感器研制,2004年完成,3年,子课题负责人,

XX姿态控制系统研制,2004年研制定型,8月交付使用,12月通过鉴定,子课题负责人,

XX靶目标研制,2005年8月研制完成,并交付使用,项目负责人,

发动机循环参数记录仪软件研制,2005年6月完成软件设计并交付,项目负责人,

柔性吊挂方位稳定平台,2007研制完成,项目负责人.

学术论文

一种实时小波降噪算法,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12月.

雨流计数的递归算法,航空学报,31(1),2016年.

基于边沿捕捉与中值滤波的航空发动机转速测量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63.12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13072986305学位博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自动化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系E-mailnpumarong95@tom.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183信箱研究方向传感器,测试技术及智能控制2(3)-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传感器技术,专业课,4学时/周,5届,162人,

新型传感器,专业课,4学时/周,3届,56人,

工程测试,专业实验课,4学时/周,5届,200人.

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2届,118人,

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5年29人,

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2届118人

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5届35人.

2(3)-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高度,速度,压力和管道温度传感器的研制",第2.

"激光捷联系统误差分析",十五预研,第3.

"惯性技术研究",第2.

学术论文

神经网络在电弧炉炼钢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测控技术》,2005.3.

基于传感器阵列与神经网络的气体检测系统,《传感技术学报》,2004.3.

声表面波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传感器技术》,2005.2.

气体传感器试验分析系统,《传感器技术》,2004.3.

气体传感器建模及特性分析,《测控技术》,2004.9.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4)

2(4)-1

基本

信息姓名侯震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6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工程师029-88431383学位硕士职务副主任传真029-88431383所在院系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教学实验中心E-mailhouwei@nwpu.edu.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183信箱研究方向传感器,测试技术及智能控制2(4)-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每学年3个班,

《计算机过程控制》实验,每学年5个班,

《控制系统元件》实验,每学年5个班,

《工程测试》实验,每学年50名左右研究生,

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人,

指导课程设计50人,

2(4)-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主类实验项目建设,十五本科创新设计性实验,2005~2006年,项目负责人.

自控原理实验设备改造,"十五"本科教学条件建设项目,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排3,

基于虚拟仪器和嵌入式控制技术的网络测控实验室建设,"十五"本科教学条件建设项目,2005~2006年,排3,

自动控制综合实验室建设,"十五"本科教学条件建设项目,2005~2006年,排3.

学术论文

挖掘整合实验室资源开发综合型设计性实验,实验技术与管理,vol.27No.3.2016年3月,

自动控制综合实验台研制,验技术与管理,vol.27No.1.2016年1月,

一种适用于实验教学400Hz电源电路设计,实验技术与管理,vol.23No.11.2006年11月,

网络化控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第11期,

一种经济可靠的陀螺三相电源电路设计,《现代电子技术》,2005第12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

外聘

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杨建华女1967.1教授精密仪器教材主编,主讲任建新女1968.7副教授精密仪器教材参编,主讲蒋东方男1968.9副教授检测技术多媒体教材编写,双语教学马戎女1963.12副教授检测技术主讲侯震男1976.6工程师检测技术实验设计,指导杜新虎男1964.2高级实验师检测技术主讲,实验设计刘文泉男1977.1工程师电气工程实验设计,指导陈明男1939.8教授检测技术学科专家,指导秦永元男1946.1教授精密仪器主讲惯性测试

学科专家,指导

3-2

教学

队伍

整体

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教学队伍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结构合理,

四位主讲教师分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既有前往英国,又有前往德国,还有即将前往前乌克兰的访问学者,学缘结构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吸取各家之长融汇于教学之中,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全面,有专门从事精密仪器研究,检测技术及自动化人才,有计算机硬件,软件年青骨干教师,又有电路,实验技术方面的高级工程师,

教学队伍由教授负责指导,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具体讲课,并有实验配合.主讲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学生之比达到3:3:60,既保证了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又保证了本课程实验教学,使教学真正做到了书本与实际有机结合,

课程负责人杨建华教授,获得过国家自然基金,航空基金和陕西省基金等资助,发表文章60多篇,获西工大首批英才培养计划资助,2005年被评为西工大优秀青年教师.讲授《传感器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分析与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智能仪器》和《虚拟仪器》等.

双语(英,中)教学主讲教师蒋东方博士,获学校英才培养计划资助,教育部选派去德国留学进修,具有很高水平英语口语能力.

课程指导专家陈明教授,自动化学院的教学督导.从1964年至今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讲授过《电路》,《机械零件》,《陀螺原理》,《传感器原理》,《新型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和《电测与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等近十门课程.3-3

教学

改革

与研

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有:课堂教学,辅导,实验,习题及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等,

教改项目和措施:公共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动手验证相结合,现场测试与网络测试相结合,

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积极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型实验内容,已开展了"十五"本科综合性创新型设计型实验项目有:

阵列式传感器及管理实验规划与实现

可视化远程网络测控实验规划与实现

USB总线数采设备及驱动设计实验规划与实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自主类实验项目建设等多项综合和创新实验项目.

教改教研论文有:

注重思想教育,力求全面发展,《西工大学报》,2002,马戎.

严格管理,培育合格人才,《西工大学报》,2002,刘世段.

整合资源,提升水平,打造一流的教学实验平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5,杨建华.

表彰及奖励: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被SCI,EI和ISTP收录文章49篇,本专业学生获奖人数为28人次,优秀论文为9篇.

该精品课程中的数字信号处理部分采用双语(中,英)教学,获得良好效果.3-4

青年

教师

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每位青年教师均安排有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并制定有青年教师导师制.主要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提高教学水业务能力.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与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项目,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安排中青年教师进修和在职培养,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学缘构成,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2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使学生建立完整的传感技术的整体概念,培养学生组建非电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实际能力.在培养高级测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为今后从事测控系统设计和研究工作起到增强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概述(4学时)应变式传感器(2学时)电感式传感器及其应用(2学时)热电式传感器(4学时)谐振式传感器(4学时)压电式传感器(2学时)磁电式传感器(2学时)光电式传感器(2学时)光纤传感器(2学时)气敏传感器(2学时)电容传感器(2学时)湿度传感器(2学时)生物传感器(2学时)智能传感器(2学时)信号放大电路(2学时)信号调理电路(学时)信号变换电路(4学时)测试系统抗干扰技术(2学时)是建立在对各类传感器原理分析与检测系统设计的基础之上.课程体系以分析传感器敏感机理,研究传感器信号提取与处理方法为主,侧重对机电类传感器的认知及其性能的分析,同时注重将现代化新型传感器,如电子鼻,声表面波压力传感器等一些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以拓宽学生视野.为密切配合和体现以工程案例和实验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与授课内容相配套,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传感器检测技术和测控系统实验体系和实验内容.由省名牌专业建设资金,购置了综合性强,模块化,便于自主动手实验的传感器检测技术和测控系统实验设备,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提高了实践性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这样做实验,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2实验(践)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主要包括常用传感器,近代新型传感技术,信号调理电路及传感器与微机接口技术等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应用基础,并初步具有检测和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金属电阻应变片特性实验(2学时)

实验二差动变压器特性实验(2学时)

实验三电容式传感器特性实验(2学时)

实验四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实验(2学时)

实验五温度传感器特性实验(2学时)

实验六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实验(2学时)

自主类实验一虚拟电子秤的设计与实现(4学时)

自主类实验二虚拟位移测量仪的设计与实现(4学时)

自主类实验三虚拟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4学时)

同时学生可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传感器和设备提出申请自行设计实验.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1.设计实验训练具体包括:根据给定设计要求,确定检测系统的初步方案,选择传感器,设计信号放大调理电路(要求利用protel绘制的相关原理电路及PCB板电路),设计与微机的接口电路(要求提供原理电路图).通过设计,使学生受到如何进行检测系统方案设计的初步训练,并初步具有检测系统分析,设计的能力,为今后测控系统的设计,研制打下基础.2.常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各种传感器原理及检测系统的能力.实验的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确定(可开设实验18个,总学时36学时).3.综合性创新型实验提高性实验设计,选做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材使用

(1)中文教材刘广玉,陈明等编着.新型传感技术及应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5,张洪润,张亚凡等编着.传感技术与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刘迎春,叶湘滨等编着.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王雪文,张志勇等编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彭军编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杨帮文等编着最新传感器实用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德]吉多·楚伦那,安德烈亚斯·拉曼等编着,莫德举,马永成等译家电传感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2)德文教材①ElektrischeMeβtechnik,E.Schrüfer,

②Signal-VerarbeitungNumberischeVerarbeitungdigitalerSignale,

E.Schrüfer.

(3)英文教材①SensorsandTransducers,IanSinclair,

②ChemicalSensorsandBiosensors,BrianR.Eggins,

③DataAcquisitionandSignalProcessingforSmartSensors,Nikolay

V.Kirianaki,SergeyY.Yurishetal.

(4)多媒体教材①杨建华,任建新等制作.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2004,②马戎等制作新型传感技术及应用,2004.

(5)讲义电子教材使用主讲教师自己开发的教材2.实验教材

自编了《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教材》,刘世段等编,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验指导书4-4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采用主讲教师讲授的启发式,课堂上师生互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主讲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要能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思维,只要学生能积极思维,就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互动目的,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每次讲授内容,教师要能提出符合内容的工程实际案例,以工程应用背景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将案例的讲授与相关试验相结合,使枯燥的公式推导和解题变成有趣的试验过程,以提高学习效果,

采用Flash,Powerpoint等多媒体应用软件平台设计开发的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变粉笔黑板式教学为现代电子教学,使过去因没有实物对象(如具体的传感器)而抽象难学的内容变的具体,形象生动,

选用中文教材与外文教材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并能及时跟踪,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开阔视野,

采用实物实验与虚拟网络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效果,利用自行研制的网络实验室,学生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在实践中学习,使深奥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

4-5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内外同事评价

测控技术与仪器课程是随着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技术以及现代控制技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该课程发展过程中,我校及外校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老专家对该课程的内容,教学安排,实验项目等提出过不少宝贵意见,对近几年该课程所取得效果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他们认为:

①该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比较完善,知识面比较全面,对教学十分认真,团结协作精神好,

②课程的教师队伍梯队合理,老中青结合,

③教师队伍师德好,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在某次教学检查时,组织了三位老教授对陈明同志讲课进行检查,课后一位老教授说:"真没有想到陈教授讲课这么好,把概念讲的十分清楚,将深奥的理论讲的深入浅出,启发式运用的也十分出色".

④课程内容丰富新颖,信息量大,并能及时将教改成果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环节.如声表面波传感器,柯氏质量流量计等科研成果及时引入教学内容,并将自研的网络传感器测试系统用于实验教学.

⑤教材形式多样,有文字的,也有电子的,还有网络教材.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⑥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以工程实际案例和实验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对其它课程教学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2,学生评价

由于课程教师认真负责,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实验条件,实验手段不断更新,使近几届学生对该课程效果均有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

①该课程内容新,实用性广,学习很有用.

②培养了独立实验的能力.

③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增加了对相关课程的理解,为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谐振式传感器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

质量流量计中的测量技术

湿度传感器

信号调理与放大电路

压电式传感器

5.自我评价

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强,适用面广,并具有及时跟踪科技发展的先进性

课程内容以工程实践的案例和相关实验为主线,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民用,军用各方面,并不断添加反映测控领域最新发展的研究成果.

课程选用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具有特色

课程选用教材以采用中文为主,也有外文辅助教材,既有文字版教材,又有电子版教材,某些章节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目前正在制作网络教材.

系统科学理论体系与自助实验体系相结合

在"985"工程,国防重点专业建设与省名牌专业建设项目中,突出地建设了学生可自行设计,自助实验的有关通用和专用测控系统实验室.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5-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教材选择的多样性及双语教学的采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学生在实验环节中自行设计,自助实验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教材的多样性可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但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计划编写一本体现以工程实际案例和自助实验为主线的传感器原理新教材,同时,要将文字教材(书本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统一起来,使编写的风格和教学的方法尽可能一致起来.6.课程建设规划

6-1-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队伍建设

主讲的老教师要积极总结过去"粉笔加黑板"时代的教学经验,扬长避短,并努力将传统的教学经验移植至现代教学方法上.

以主讲老教授负责指导,中,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教师积极配合,下实验室锻炼老师和教学实践的研究生辅助的方式,组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高水平课程教学梯队.

课程内容建设方面,认真贯彻"宽口径教育,按大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政策,进一步拓宽本课程的适应面.

完善并发展课堂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推行自行设计,自助实验的实验教学方法.

建设一个《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与系统》的学生业余爱好制作实验室.

进一步完善本课程中文网站,并建设英文网站,以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在两年之内完成全部课程录像和课程流媒体制作和相关内容的网络链接.

6-1-2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课程规划用1年时间完成全部课堂录像,1.5年时间完成课程流媒体制作.

6-2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链接

:jpkc.nwpu.edu./jp2005/18/

课程内容,教学大纲简介,

课程电子教案,

各类参考资料,

课程重要网点资源,

课程实验内容及实验指导书,

主讲及实验教师简介,

课程参考文献目录,

主要思考问题,

建立了网上热点论坛.

课程试卷及参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传感器2006(A卷)传感器2006(B卷)

传感器2006(A卷)答案传感器2006(B卷)答案

传感器2007(A卷)

传感器2007(A卷)答案 7.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作为能够集中体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水平的高显示度标志性成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历来受到西北工业大学的高度重视.学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有:

一、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全面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学校在2002年启动了"新世纪本科教学十大工程"中的"优质课程与系列课群建设工程",提出在"十五"期间,将重点建设6个系列,100门反映我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学科水平的优质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吸引一大批一流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积极探索创一流教学水平和培养高水平教师的新途径,新机制,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整合为一体,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教育技术的改进,促进学校课程总体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宏观规划,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和过程监控.

为科学有序地对学校精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学校制定了《西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条例》及《西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对各级各类课程实行从"制定规划,申报立项"到"阶段验收及经费使用,后续申报"的全过程项目管理.

1.学校对精品课程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地建设,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发展扩大到系列课程.对获准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课程实行校,院两级共建,学校宏观管理,学院监督指导,课程建设岗位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的体制.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政策保证,组织立项评审及阶段验收和经费支持,课程建设的过程重点在学院.精品课程的立项申报及建设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

2.学校对获准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实行"滚动管理,中期淘汰"的管理机制.对于在阶段验收时未达到要求,出现建设进度迟缓,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的课程,学校将根据情况停止建设经费资助或取销其立项建设资格,另行滚动填补其它课程.

其次,就本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提供专门空间,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比例不低于10%,由校信息办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维护.

再次,立足学校现已投资30多万元建成的全自动视频摄录教室,为本课程拍摄全程授课视频,以达到教育部提出的2至3年内达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的要求.

此外,对精品课程辅助课题从各个渠道给予资金支持.

同时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指标,对目前精品课程建设网上教学资源不足的方方面面提出改进的要求,以提升西北工业大学整体课程建设水平,力促"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实现,把本课程培育成优秀教学成果,在全校,全市乃至全国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8.说明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