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国家级文查重江苏,发表国家级文查重中学

点赞:11954 浏览:468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从学者到管理者

——记连云港市副市长凌迎兵教授

记者斐匀

简历:

凌迎兵,1961年1月生,安徽省怀宁人,党员,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镇江船舶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3月毕业于河海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200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1982年—1985年在镇江船舶学院任教.1988年起赴南京经济学院工作,历任该院投资经济与统计学系主任助理,金融学系副主任,主任,南京经济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院长,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2006年4月始任连云港市副市长至今.兼任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学会理事,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统计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管理科学与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1997年被评为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获江苏省高校"红杉树园丁奖"银奖,2000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优秀专家,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2年被评为国家统计局优秀教师,2002年入选江苏省委"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2005年,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今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主要从事统计学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3项,国家统计局重点课题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以及南京市招标等课题6项.已出版专着,教材,工具书(含与他人合着)11部,在《统计研究》,《经济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曾获国家统计局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江苏省高校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南京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采访凌副市长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刚刚约好了去连云港采访,转眼人又到了南京,重定了赴宁采访的时间,跟着又打过来了,由于工作日程安排太满,居然连最起码的半个小时的空闲都抽不出来,只好又改时间改地点,反反复复联络了四五次,终于在半个多月后逮着了他到镇江出席两市友好交流会的空隙时间,进行了一次短平快的采访.时间虽短,但其成才脉络已隐约可见.

曾经顽劣少年时

这位年仅45岁,身为博士后的年轻副市长可不是天生乖巧好学的好学生.

其家乡怀宁用"人杰地灵"形容是当之无愧的.远的不说,近现代就从山川秀丽的石牌走出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是我党主要创建者之一陈独秀,一是科技奇才,"两弹"元勋邓稼先.再往近些说,凌迎兵的亲大哥凌昌全就是远近有名,德高望重的全国着名中医学专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凌迎兵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城镇户口,实住农村.身为县干部的父母对他们兄弟三人要求非常严格,主动要求他们下乡劳动.每年暑检测农忙的时候,全家与农民一起出工,也计工分,但却是无偿劳动.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顽皮的小凌迎兵到公家的池塘捞了鱼回家,父母得知后立刻责令他放了回去,回家还要认错做检查.

村子里开生产大会,父母也要求他们一起参加,凌迎兵后来懂了,父母是想让儿子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家里因为是城镇户口,在村子里并没有地,就自己开荒,自己种菜,柴火是自己到山里砍,粮食不够吃,就在人家挖过地后拾拾麦穗,挖挖山芋.

这些经历,使小小凌迎兵对生活的艰辛略知一二.

但在学习上,凌迎兵却从来不是好学生,远不如大哥的刻苦好学.

排行老二的他自幼极其聪颖,却调皮异常.直到高考的前半年,才真正懂得要念书,而之前可以说是基本等于零.高二时他五门课加起来才40多分.有点作业也是请人家做,印象最深的是初中老师家访时直接是恨铁不成钢,气笑之下还叫家里给他配备秘书.

高考前老师上门家访,则提出让他从高一开始念,或者下放锻炼后再念.

半年的时间,仅仅半年的时间,一心想上大学的凌迎兵硬拼了一把,心无旁骛地沉入了书斋这个以往完全不感兴趣的这个世界.

若不是因为这一拼,凌迎兵的人生与现在可能完全就是两个天地.而就靠了这么半年的一拼,凌迎兵就成了全班考上大学的四个人之一,家里人甚至都有些犹豫是不是该让他去念这个大学,想着半年就能从无到有就能进大学门槛,如果再复读一年岂不是要锦上添花但当时的高考政策却没有这么宽松.

1978年,凌迎兵成为作为船院首届本科生踏入了地处江南的这个美丽校园.

潜心书海识统计

按许多老人家的话说,感情,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凌迎兵对学习的兴趣就是从高中的最后半年开始,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进大学的前两年半,凌迎兵读的是船舶工程专业.当别人风花雪月,卿卿我我时,当别人驰骋运动场,一显身手时,他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大学,就是要大大地学.学校当时学生并不多,学风却非常好,学校管理严,老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极强,学生也充满了求知欲.在这样的环境中,凌迎兵如逢甘霖般汲取着知识的养料,深谙了学习的乐趣.

毕业前一年,学校组建工业管理工程系,学校在全校选拔15名优秀学子组成新的班级,进校时基础最差的凌迎兵在当时则因为综合素质的优良被选中,且担任了管理学的班长.毕业时他又以优秀的成绩留校任教,成了一名管理学教师.

大学毕业了,凌迎兵学习的劲头却有增无减.在校任教的三年内,曾赴上海财大进修过一年.三年怎么写作期满,他又考上了陕西财经学院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任教,一路从学院投资经济与统计学系主任助理做到了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见证了该学院一步步成长为南京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他还拿到了河海大学的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并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了两年博士后研究.

真正与统计学结缘,则是始于毕业后到上海财大进修.学校亟需统计学方面的教师,凌迎兵没有选择进了这一行,谁知就此一生结缘.

而就在陕西财经学院读研究生期间,凌迎兵收获了两个人生中最重要的成果,一个是爱情,一个,是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开始进入学术领域.

这篇名为《经济效益不等于经营成果》的论文是发表在《经济信息报》上的,1500字的小文章,却让初出茅庐的他知道了发表文章是这么回事,有了成就感,学术研究于他也不再是高不可及的目标.初投即中的成功对他再次形成了正面的激励,从此他的学术热情也被激发了起来,而且一路走得相当顺畅,形成的稿子都百发百中,全部发表,说起来是幸运也是实力的证明.

板凳坐得十年冷

在国内,统计学只能算得上是门"冷学科",而做学术研究,本身就得坐得住冷板凳,凌迎兵"冷"上加"冷",这一坐就是十几年的时光.

就像汪国真的小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统计学离不开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刚刚起步时,凌迎兵远不如现在有所建树后拥有的广博的网络和信息优势,可以直接向省统计局,城调队,农调队要调资料,在刚开始介入这个领域时,他每做一课题都要四处奔波调研,深入基层收集材料.在进行中国贫困地区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研究时,他单匹马跑遍了新疆,内蒙,云南,山东,沂蒙山区等地的大部分贫困地区,终日在火车上颠簸,风尘仆仆.每天住的是几块钱一晚的地方,每顿能吃上方便面就算很好了.每次他都是开个介绍信就上了路,自己到地方粮食局去,等人,人家不接待就慢慢磨,磨到人家无技可施把资料整理给他.他还要一家一家地走访村里的农户,实地了解几年来村里粮食生产消费的情况,咨询原因,区别,改进的方法,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个课题是他研究生刚毕业时开始做的,在此过程中他不但有了学术研究上的积累,同时也思考了一些现实问题,对中国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他亲眼目睹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确实太苦,意识到农民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都是不成功的.从这时开始,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改变这种状态,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入政策,对策,从政策层面上推动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活状况.最终这一课题对商业部的粮食收购,贫困地区粮食政策确实起到了富有前瞻性的参考作用.光这一次他就前后累计跑了八个月.路上除了一套换洗衣服,随身的就是一包包的资料了.这些积累被他当成了至宝留存至今,是他研究时非常宝贵的资源.

做研究要能耐得住寂寞,出成果也是一样.同行学者们多把精力用于发现新课题,撰写学术论文上,而很少有人撰写学术着作.因为撰写一部理科学术着作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出版周期长,对个人来讲是非常不合算的.但一部好的着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对研究生们的研究起步很有帮助,同行们也可以得到启发而从中选题.凌迎兵又毫不犹豫地坐上了这张"冷板凳",专着,教材,工具书一写就是11部.

而与这些付出相呼应的,则是他一度清苦的生活.刚工作时是单身三人合住一个宿舍.结婚后虽然分了房,却是两家夫妻带孩子共用一套30多平米的小房子住了好几年.直到评上教授也不过才60多平方的房子.房子小,却不曾桎梏住他坐定冷板凳的心,以及捧给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平时他让教授,研究生作选择时,都会首先让他们考虑这一点:对做学问是否真的有兴趣,没兴趣,从中得不到乐趣,就不要做学问.因为在他看来,一旦对工作有了兴趣,就会有幸福感,成就感,也有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其他人眼里看来非常苦的事在自己就完全不一样,不是受苦,而是一种享受.

一朝化蝶翩跹舞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优秀专家,

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省高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

省高校"红杉树园丁奖"银奖,

国家统计局优秀教师,

2005年和今年又分别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及国家级"百千万人才"等

这一长串沉甸甸的荣誉证明了一个学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足迹.近年来,凌迎兵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3项,国家统计局重点课题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以及南京市招标等课题6项.已出版专着,教材,工具书(含与他人合着)11部,在《统计研究》,《经济科学》等刊物以"凌亢"为笔名发表论文70多篇,曾获国家统计局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江苏省高校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南京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其研究成果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与此同时,他作为带头人的统计学是省重点学科,省品牌专业,团队则是省优秀学科梯队.在统计学这门全国最不景气的学科里,他带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光景.

他以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系列评析为起点,通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根据概念模型设计由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共118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体系,探讨AHP分析法,系统动力学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国内较早提出较早提出可持续发展体系四个指标,在地方上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其中《中国二十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报告,从三个层次41个指标对全国20个主要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反映了城市间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城市在不同领域发展间的差别.

随着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诸多因素日益影响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由此可能导致金融资源效率的低下.他研究了金融资源在贷款,证券,保单以及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等领域的优化分布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独资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合作经济,合资经济,公有制经济等企业的金融资源配置中,以期从定量的角度描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的重要性.

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实践,城市化与教育发展,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统计分析,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中国银行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度的分析,影响我国银行业效率因素的实证研究,股市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统计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模糊理论综合评价等,都是当今社会发展重大领域内的的热点课题.他的研究成果最终都一一提入政策,对策,对提高政府制订政策前瞻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极其有力的决策参考.其中在区域经济差异的计量分析领域,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跳出书斋看天下

冷得下去,热得出来.这也许就是凌迎兵与常人相比的不同寻常处.

所谓冷得下去,是指在做学问时,能够冷得下去,钻得进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扎实的细节知识.所谓热得出来,是指在做学问之外,大都需要接触一些人,协调一些事,即"活的事情".这是要保持积极的热情,恰当地处理某些关系,及时地解决某些矛盾.凌迎兵给人很深的印象就是,在冷得下去的同时他也能热得出来,做得到位,热爱自己的事业的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蓬勃的活力.


2006年4月,经省委组织部全面考察,组织选派凌迎兵至连云港市任副市长,负责开放经济工作.

对于凌迎兵,从学者到管理者,这是一个质的跨越,是第一次学会了跳出书斋看世界.

他告诉记者,连云港是位于环渤海湾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重要城市,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岸,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发展中的国际化海滨城市.目前,连云港市正处于特殊历史发展时期,拥有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的优越投资发展环境.自己能参与到促进连云港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感到非常荣幸,希望自己能在这一过程中尽己所能,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对自己也确实是很好的经历和锻炼.

于他而言,最关键的是这一角色的转变,使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拥有了全新的思维角度.在政府工作后,作为学者过去很多不理解的问题,现在站在管理者的高度,对问题的考虑确实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明白了有些政策在放入现实后不得不面临的约束条件.短短的几个月他已是满载满获,满钵的心得体会,一次闲谈时他就跟他的秘书长就谈起过,适当时机,将就政府的运营成本问题进行研究.他认为,适应新的角色后自己研究此选题将更有现实意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可更贴近实际,淡化学者研究的书斋化的不足.

从镇江到南京到连云港,从一名学者,成长为一名管理者,地方领导干部,凌迎兵逐渐形成了自己不断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既有经济学家的精明聪敏,又有领航员的细致严谨,既有专家学者的厚实底蕴,又有了组织者,领导者的雷厉风行和儒将风范.

进退取舍如博弈

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副校长,副市长,每一个头衔都闪耀着光芒,哪一个身份都证明着成功.凌迎兵更愿意是哪一个,还是"一个都不能少"

"最终我还是会回到我的书斋中去,那里会是我最后的归宿."

关于人生该如何进取与退让的问题,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凌迎兵对人生,则有他进退取舍的经济学思考.他这么比喻:人生如果用圆圈表示,一个半圆是生活,一个半圆是事业.两者追求的目标应有平衡.各个人对人生的理解不一样.追求的东西,角度都有差异.关键就是看远,看大的格局,在大目标确定后,一切服膺于这个大前提之下,进退取舍,到底要什么,或者说到底不要什么,就很清楚.

凌迎兵把每天面临的不同事情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类与未来总体目标发展一致的,不管今天有无要求,全身心投入.一类眼前重要,对未来不能形成积累的,但也要认认真真走过场.一段时间内确实要明确,有所侧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行政上到了副市长,要做很多自己不愿做的事,很多事情身不由己,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南京财经大学今年又面临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而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仍担任着教学评估办主任一职的他责无旁贷,这段时间不得不在连云港,南京两地来回奔波,分身乏术.即使事务繁忙至此,他仍始终不丢学术研究,晚上,双休日跟研究生通话常常到深夜.每次一回到学校,安排好评估事宜,他就会马不停蹄地召集教授讨论最近的研究进展,哪怕是在饭桌上边吃边聊.

发表国家级文查重江苏,发表国家级文查重中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统计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他常常对学生讲:人作为现实的产物,理应回到现实,为人处世.但人要适应环境,不要为环境所左右.在他看来,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每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与幸福,如何进退取舍,有如下棋的拿捏学问,而关键二字,在于无悔.坚持住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