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

点赞:3804 浏览:108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804

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

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

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

务.

2.业务素质要求:在攻读学科应具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

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有创造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听说和读写能力.

3.身体素质要求: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目前的研究方向有4个:

1.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本方向结合国内外地方电力网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研究适合我国地方电网的新模式,

研究基于GIS等新技术的农网规划的新算法与新方法,结合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

势,研究地方电网通调自动化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

与开发.

2.智能电网与电力企业信息化

本方向结合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

的发展趋势,研究实现智能电网和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框架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智能

电网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电力企业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现代营销管理系统核心算法与关键

技术,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

3.智能检测与控制系统

本方向主要研究非电信号传感与变换技术,现代过程控制理论,通信与计算机技术,机

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及智能检测方法,针对不同生物环境控制工程的特点研究环境信息的

自动采集及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的方法等.本方向在强调实践应用的同时,重视新型人工智能

理论和方法研究,为生物环境监测与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4.信息技术应用

本方向主要开展信息技术在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的各种应用研究,包括智能信息处

理,精细农业,3S技术等.研究农业信息系统(农业决策系统(DS),农业规划系统(PS),

农业专家系统(ES),农业模拟决策系统(SDS),农业模拟优化决策系统(SODS)等),农业

监测系统(农业资源的探测,评价与动态监测,各种农业灾害,农业作物面积与产量,农业

环境的预测与监测),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各领域(农产品品质检测,作物生长状态检测与

信息采集,畜牧业生产过程监测等)的应用.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学制5年,最长

学习年限6年.

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特别优秀者,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申请提前毕

业需具备学校博士毕业要求条件,经导师和学科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学校批准.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

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教授或校外导师,研究

生导师任组长.加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立足校内,同时加强与有关院校和研究机

构的联合,以此提高我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博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

践.教学实践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主要承担硕士,本科生试验,实习或指导论文等,或辅

助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生产和社会实践可利用寒暑检测时间,以及结合论文工作,参加社会

调查,技术咨询怎么写作等.博士生应在完成实践教育环节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士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教学表》.实践环节的总工作量不少于10标准学时.

五、学分要求

全日制普通博士研究生至少修满15学分,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至少修满40学分.

六、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分学位公共课和学位专业课.硕博

连续培养研究生在修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后,应修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除

外国语以外的课程.

(一)学位课

1.学位公共课

(1)

(2)第一外国语

2.学位专业课

(1)现代农业与工程

(2)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题

(3)数字农业专题(双语教学)

(二)选修课

(1)电网信息化概论

(2)智能监测与控制工程

(3)智能控制系统理论与仿真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4)实用数学方法



2学分

(三)补修课

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部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2门(数

值分析,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考试及格,记成绩,但不计算学分.

(四)其他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在修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后,应修本专业博士

研究生除外国语以外的课程.

七、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

博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但一般应有一定量的笔试.公共课及基

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笔试,口试,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重在考察研究

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

分制,60分为及格.

2.学术交流及报告

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根据本学科前沿研究及结

合本人研究情况,要在学院以上范围内做3次以上学术报告(每年一次),对在重要国际或国

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的,每次可减免2次校内学术报告.

3.学术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要求阅读100篇以上文献资料(其中含50篇以上的外文资料),形成

文献综述,一般在第二学期末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

小组对研究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

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4.中期考核

博士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

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工作进展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博士

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5.综合水平考核


博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之前需进行博士研究生综合水平考试,以全面考核其基础理论及

专业知识.考核形式可以采用笔试与口试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科点组成水平考试小组,进行

统一命题.考试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仍未通过者,

不能申请博士论文答辩.

6.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实行中期资格考试制度.具体办法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是各学科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

的具体体现.应引导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

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

性和先进性.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

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省部级基金项目,高科技开发研究项目接轨.论文应接触

学科前沿,其基本观点,预期研究结论或成果,应在学术上和对国家经济建设具有较大的理

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

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博士生本人完成的第

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论文还应反映作者查阅的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

的本领域科学动态,并能对本课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全面的评述.

2.博士研究生用于做学位论文的时间

博士研究生应用不少于2年时间从事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应用

不少于3年时间从事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

3.发表论文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至少有关规定详见《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有关规定》.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研

究生在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毕业与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后,需向所在学院的学位评定分委

员会提出答辩申请,经研究生部审核批准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

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有2名以上外单位专家.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

公开.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颁发书,达到博士学位授予要求的经学位评定分委会讨

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学位.

附: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着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李先彬.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6

王葵,等.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

郑业鲁,薛绪掌.数字农业综论.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自动化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

计算机学报

软件学报

电子学报

[10]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1]中国电力

[1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农业机械学报

[14]电力系统自动化

[15]电工技术学报

[16]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7]电网技术

[18]电力电子技术

[19]电测与仪表

[20]电气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