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证券投资

点赞:16756 浏览:782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中文):中国现代文学----张爱玲研究

(英文):ModernChineseLiterature——ResechZhangailing

姓名:沈文佳

学号:Z0710002031

班级:07春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崔蓬克

完成日期:2016年4月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写文证券投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现代文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中国现代文学----

题目张爱玲研究站点:上海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Z07100002031姓名:沈文佳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近年来,影视圈内扬起一股改编热潮.而素有"纸上电影"之称的张爱玲小说,更是成了热潮中的焦点所在.张爱玲的作品虽屡次被搬上银幕,却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特别是2006年,由华人导演李安所掌导的《色戒》,在国际影坛屡获大奖,更是让普通百姓与传媒纷纷热议,把张爱玲及其作品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

因此希望通过探讨张爱玲小说与改编的的内在关系,对比两者在艺术形象的塑造,情节故事的运用,情感体验的波澜等两者在艺术文本上的一般差别和特殊差异,同时对比两者受不同传播方式影响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以及受众群体的差异而出现了传播效果上的不同影响力,就可以很好地解释张爱玲的小说为什么能穿越时空频频改编成影视剧,以及改编的影视剧播出以后,结果却往往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内在原因.通过张爱玲的个案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本的结缘关系以及认识到影视剧改编理应注意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效应.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

从1984年,许鞍华执导了《倾城之恋》开始,有关张爱玲的巨作不断被搬上屏幕与话剧舞台.特别是2006年,由李安掌镜的《色戒》更是再次把张爱玲和其作品推到了一个历史高度.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标本意味,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宠儿,持续发热,经久不息.提出一种新的架构方式,来深入理解张爱玲小说与改编的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形式的差异的根本所在,通过小说的文本符号与电影电视的文本符号的形式与内容的对比,来具体分析小说的语言,情节,人物在影视文本中的表现差异,从而对影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模式有更深的认识文化创新的本原意义,以求找到一条从内容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方式参考文献目录

王朝彦鲁丹成苍凉的海上花张爱玲创作心理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陈永健初挈海上花评张爱玲国译本〈海上花列传〉的小说艺术台北大地出版社林幸谦从女性主义视角重读张爱玲的小说(哲学博士论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中国语言及文学学部,1996陈子善张爱玲的风气1949年前张爱玲评说济南市山东画报出版社,李岩炜张爱玲的上海舞台台北未来书城股岩有限2004

郑树森张爱玲的世界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陈炳良张爱玲短篇小说论集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3

子通张爱玲评说六十年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女性主体的祭奠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II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淳子,张爱玲地图汉语大词典出版2003

张均.月光下的悲凉张爱玲传花城出版2001.

邵迎建.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三联书店1998

水晶.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大地出版1976

司美娟.贵族张爱玲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陈晖.张爱玲与现代主义新世纪出版社2004

蔡登山.传奇未完:张爱玲].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于青.才女奇情张爱玲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

司美娟.张爱玲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陈子善.私语张爱玲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萧南.贵族才女张爱玲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

阿川.乱世才女张爱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刘锋杰,薛雯,黄玉蓉.张爱玲的意象世界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孔庆茂.魂归何处张爱玲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于青.天才奇女—张爱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唐文标.张爱玲研究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

林幸谦.荒野中的女体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I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王一心.张爱玲与胡兰成[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文献法——检索内容包括国内外网络平台下教育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的研究专着和论文熟悉张爱玲小说的文学爱好者,,熟悉张爱玲的作品的有关教授和专家人士,部分影视工作者可行性分析: (1)我有较好的基础 ()研究成果比较多,对我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支撑 ()收集到了比较多的相关资料和书籍等.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2016.09-2016.11搜集,整理资料,构建论文的整体框架并完成开题

2016.11-2016.12进一步查阅文献,寻求相关的理论支持,设计访谈问题

2016.12-2016.01分析访谈内容并继续实施案例研究,完善论文的理论体系

2016.01-2016.03论文第一稿改定完成

2016.03-2016.04论文修改,定稿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年月日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章年月日

目录

摘 要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6

主题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7

张爱玲的《色,戒》所阐述的多元主题和层次性等等等等等.7

李安的《色·戒》所表达的主题及其相关层次等等等等等等8

两者的对比与区别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9

人物形象的区别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9..

(一)张爱玲关于王佳芝,易先生的形象塑造及创作背景等等等等等.9

(二)李安眼中的王佳芝,易先生的背景形象补充与描绘等等等等等10

(三)重要场景上两者的区别以及形成区别的缘由等等等等等等..10

1.计划的展开与形成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0

2.主角的外貌变化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0

3.王佳芝到底有没有爱上易先生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1

张爱玲的清冷苍凉与李安的温情脉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1

(一)张爱玲的清冷笔调及其成因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2

(二)李安的温情脉脉及其成因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2

两者的对比研究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2

语言之美与镜头之魅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2

(一)影象镜头语言的美与文字语言的美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张爱玲的语言艺术之美李安的综合艺术之美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4

主要参考文献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5

致谢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7

摘 要

近年来张爱玲的作品虽屡次被搬上银幕,却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特别是2006年,由华人导演李安所掌导的《色戒》,在国际影坛屡获大奖,更是让普通百姓与传媒纷纷热议,把张爱玲及其作品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在这篇文章中,通过研究所获得的各种观点,我尝试着对张爱玲的原作《色戒》和电影作品《色戒》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张爱玲小说与改编的的内在关系,对比两者在艺术形象的塑造,情节故事的运用,情感体验的波澜等两者在艺术文本上的一般差别和特殊差异,同时对比两者受不同传播方式影响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以及受众群体的差异而出现了传播效果上的不同影响力.AlthoughZhangAiling'sworkrepeatedlyispresentedinrecentyearsonthesilverscreen,isactuallythepraiseorblame,hasdifferentopinions.Speciallyin2006,holdsbyChinesepeopleDirectorAngLeeleads"Lust,Caution",winsthebigprizerepeatedlyintheinternationalfilmcircle,isletsthemonpeopleandthemediadiscusseshotlyinabundance,advancedthekeeneststrugglepositiononcemoreZhangAilingandthework.Inthisarticle,eachviewpointwhichobtainsthroughtheresearchinstitute,Iamattempting"Lust,Caution"andthemoviework"Lust,Caution"carryonthecontrastiveanalysistoZhangAiling'soriginalwork.discussesZhangAiling"Lust,Caution"thisnovelwiththemoviewhichreanizeromthis"Lust,Caution"theintrinsicrelations,contrastbothintheartisticimagemoldtechnique,theplotstoryutilization,theemotionexperiencemightywesandsoon,bothintheartistictext'sgeneraldifferenceandthespecialdifference,simultaneouslycontrastboththedifferentartisticeffectswhichisproducedthedifferentpropagationmodeinfluence,aswellasappearedthenumerouunity'sdifferenceinthedisseminationeffectdifferentinfluence.

关 键 词:张爱玲,李安,色戒,艺术形象,文字语言,镜头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张爱玲研究

小说《色戒》及其改编电影《色戒》的对比研究

对于民国时代,这个临水照花人的奇女子而言,《色,戒》可以说是张爱玲最受的作品,花心血最多的作品,一万两千字,写了三十年,的心路历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要害一个导演,就叫他去拍莎士比亚,如果是换了在华人电影圈开玩笑,要害一个导演,最好是叫他去拍张爱玲.小说《色戒》,是很难用传统的方法它的主题的.你可以说它写的是爱国,但突破了传统写爱国题材的藩篱,更切近实际生活.它"歌颂"了汉奸.你还可以说,它写的是人性,是爱情,是动荡的社会,是炎凉的世态等等的主题.甚至你还可以从更高的层次上,概括出它写的是人生如戏的哲学命题.不一而足,都可以说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只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忽略作品主题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甚至只攻一点,不及其余.那不但会误读作品,歪曲作者的原意,还可能暴露出鉴赏者缺乏辩证的头脑和对作品深刻的感悟能力如果说张爱玲的小说里有两次是真情流露的,一次是《倾城之恋》,一次是《色戒》.但《色戒》前后修改三十年,最后定稿是的张爱玲与《倾城之恋》时的她已然不同.《倾城之恋》虽然已将女生的无出路,男性的自私讲到了明了,但那时的张爱玲仍对结局有那么一丝丝的幻想,也许有一天,一个城塌了,还能成全一对有点真心的男女.但《色戒》,她已经冷然和直接到讲"性".女作家心狠到可以将性拿到台面上讲的时候,她对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儿已经是看得太清楚了. 说王佳芝对易先生萌生情愫,不是因为肉体的接触,还有她对男女之间心息相通的看法.小说在表述男人和女人如何走进对方心里时,写道,又有这句谚语:"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到胃."是说男人好吃,碰上会做菜款待他们的女人,容易上钩.于是就有人说:"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这后一句话,表达的是,要想得到女人或占据女人的心,首先要占有她的肉体,即先和她发生性关系,并长期地需要她,女人自会离不开你.虽然小说写王佳芝"不知道怎么样就算是爱上了"易先生,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诚然,男女之间有一见钟情的,那多半是因为容貌.王佳芝对易先生显然不是一见钟情.且不说易先生"矮小","鼠相",最重要的是,王佳芝易先生,目的是制造的机会.有这一动机,就很难对易先生一见钟情.除非易先生真是个绝世的美男子,王佳芝又是个见美色就骨软肉酥,走不动道的""之徒. 那么,究竟王佳芝对易先生怎么产生爱情的呢原因是那枚价值"十一根大条子"的"粉红钻戒".王佳芝觉得易先生给她写这么贵重的礼物,是爱她,同时,她看到易先生"此刻的微笑也丝毫不带讽刺性,不过有点悲哀.","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这就透露出女人的天性,同情弱者,需要被爱! 然而,她不懂得,对于有钱的人,尤其象易先生这种人,给她价值"十一根大条子"的礼物,和一个穷人送给心爱的人一把梳子(见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甚至可以说,前者没有丝毫的爱情意义.钱对他来说,只是玩弄异性,获得心里满足的筹码.在爱情上,挥霍无度就等于亵渎.终究靠不住.但王佳芝追求精神上的恋爱是不可轻慢的.这种爱情可以为所爱的人付出一切.事实也是如此,王佳芝因为追求精神恋爱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再说李安的《色戒》.许多人都在说《色戒》的床戏不好,李安《色戒》的床戏,其实是表现一种灵魂的挣扎.在易先生与王佳芝的首次床戏中,李安就已经用象征性手法,以有些暴力式的性虐戏做出了非常明显的暗示.只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表现性征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王佳芝与易先生这一对角色,可说是一对赌命鸳鸯.两人都通过对方来自救,都在苦苦地经过内心的挣扎与煎熬.二人的三次床戏,从到逐渐平和,反应了内心由激烈到平和的过程,但二人的收获则是有天壤之别的. 王刺易,一开始本来不过是出于随群意识并兼有取悦邝同学的意思,而卷进来的.当她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后,选择继续刺易,其实则已是为了挽救名节了.这时,她已经异化成了工具.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最终结果却是——她最终以付出生命代价解救易先生而意外地获得了人性的复活.这是一种心灵上的释然,要远比名节自赎等丰厚得多.所以,她死时内心是很平和甚至有些坦然的,她真的解脱了. 而易先生对王佳芝的迷恋,则是其自证其还没有完全沦为行尸走肉,还是作为人而活着的唯一明证.而且王佳芝是易先生唯一相信的人.易先生在王佳芝身上,不仅感受到肉体的欢愉,而且感觉到精神的放松和人性的回复.所以他对王佳芝才能那么投入.然而,他大内心其实是非常矛盾的.理性与感性极度对立,既要防范又要履险,这种挣扎不断缠绕着他,以致削弱了他那原本异乎寻常的警惕本能而几乎丧命.而在王佳芝被他处决之后,他的内心也是由挣扎趋向平静的,但是却是死一样的平静,已经没了生气而又复回成活死人.于是,他的脸色重又回复到阴沉苍白. 由此可以看出,李安已经将性视为灵魂闪现的焦点.李安的性是超越了肉体的心灵大爆发.由此又可窥见李安对性的态度是有更多更深的期待的. 李安拍成的电影色戒与张爱玲的原着小说色戒结构和叙事的线索大致是吻合的.但是,所表达的感情和思想确实有着很大的出处.这就像你用文字和电影去叙述一件事情时,多少会加上些修饰,亦会带上些个人感彩一样. 提起小说的创作背景,你会更深入的体会小说的主题,当张爱玲与胡兰成恋情决裂,内心充满失落时,而胡成兰却写了一本书来抨击张爱玲,心痛欲绝的张爱玲写下了这篇《色戒》,她被爱人所抛弃,被感情所欺骗,小说中夹杂着自己的感彩,小说经过了30多年反复的修改,字字真情,如泪而诉,是小说中充满了张爱玲对待感情的态度. 这篇小说是张爱玲文学创作以来是最短的一篇小说,也是哲理最为深刻得一篇小说.节奏平缓,文字细腻,半天发生过的事,在文中笔尖一触,一笔带过了上海,香港两年的时间,其中夹杂着回忆,却不显得牵强.随意的叙述,简单的白描,丰富的哲理. 电影与小说有三大区别: 1,如此的大计,在张爱玲笔下只是"大家七嘴八舌,定下一条美人计,有一个女生去接近易太太",简单平淡.他们看到了有些香港人的麻木,,于是他们想到"在台上卖命,不过没人会知道,出不了名"于是他们决定用实际行动.然而,易家的突然离去让他们无法接受,可是他们不甘心,"于是戏继续演下去".其实他们"早就已经僵了."长期的潜伏工作让王佳芝又压抑,有矛盾甚至觉得"跟他们这伙都疏远了,总觉得他们用好奇的眼光去看她." 而在李安的镜头下,学生们反复研究方案,用王佳芝去接近易先生.其中增加了很多故事情节,使影片更具有戏剧性.本片的构图也是很有特点的,每当两个人对话的时候,人物出现在画面的一边,灰暗的色调,让人感到压抑.而且学生们捅死曹先生那一幕在小说总是没有的本次情节的安排体现了同学们对革命的热情,也强调了学生们的矛盾,他们也时常问自己值得吗这次杀人驱尽了学生们的恐惧,附入了多人的成长,自信和爱国.血色和刀子证明他们对刺杀的热情. 2,小说和电影中的个人形象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小说中并没有重笔去描写王佳芝多么漂亮相貌,并没有提及她的家事,也没有什么有个父亲在英国,更没有她喜欢看电影这个爱好.易先生在小说中"矮小,清秀,却早已憔悴,有脱发,鼻子长长的有些鼠性"的猥琐男人形象.很明显这加入了张爱玲对男人的厌恶以及对感情的绝望. 李安在本片中的描述却恰恰相反王佳芝妩媚动人,花容月色.片中提到她父亲在英国真是要突出她一个人在香港,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而她经常看电影时因感动而流泪也说明她的感性,为她爱上自己潜伏目标做下了铺垫.影片中的易先生似乎更孤单,更不满现状,更人性化.他在片中不止一次表明自己讨厌做汉奸,尤其是在艺伎馆中大骂日本歌声如犬吠.王佳芝:"你一定很寂寞."易先生:"可是还活着".是活着,但活得空虚且没有意义.在他看来,只有在王佳芝面前才能做回自己,一首《天涯歌女》,就像他们是天涯同路人一般瞬间使人性得到升华,让他们感觉到了温暖. 3,王佳芝到底有没有爱上易先生检测如是爱上了,那又是怎么样爱上的呢原着中虽然情节起伏,文字细腻,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指出.尤其是文中提出的易先生在王佳芝毙以后露出的那一抹冷笑更是寓意深远.他在笑什么,笑自己的劫后余生还是在笑王佳芝的天真还是在笑自己的个人魅力可以迷惑的一个女人愿意为她去死 李安一定是相信王佳芝爱上易先生了,通过很多细节表示他们相爱了,而这就不得不提本片的最大亮点床上戏了.关于爱与性,总是有两种说法,1.因爱而性,2.因性而爱.我认为易先生和王佳芝是前者.当他们在床上坦诚相见时,他们终于在床上找到真实,似乎只有才能证明他们还活着,她爱上了自己不该爱的人,她给他幸(性)福和家的温暖.这就像是一种沟通方式,就像是我一起说过的一句话:"是暂时的,而爱情确实永恒的."


张爱玲的清冷苍凉与李安的温情脉脉

一个女子为爱献身,而她为之献身的,是一个并不值得她献身的男子.——这是张爱玲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从这些女性人物身上,我们多少可以看到她自己的影子.张爱玲小说的结尾,是读一次便要领教一次寒冷彻骨的在张爱玲的《色戒》中,只有那一瞬间,你仿佛能够看见她一生的感情线索.只有那一瞬间,天塌下来了,她牺牲了自己也还是选择那个男人.所以色戒是那样奇突的一个故事.张爱玲不动声色的,从密不透风的幕布一角掀起了一线光亮,照出了一个女子再深刻不过的悲凉.救国的大义她是不懂的,却其实更是不屑的,王佳芝根本不该是李安电影序列里的一个形象,她分分明明,又是一个白流苏.而若换得张爱玲来拍,旷裕民的角色只怕要猥琐得比梁润生更加不堪许多——只是李安不舍得.所以,李安说:"汤唯虽然演的是王佳芝,其实我是让她演张爱玲.比如王佳芝接到父亲再婚的来信,后来又寄居舅母家中,那些似曾相识的经历,仿佛正在塑造出一个真真切切,冷眼看人世的张爱玲."只是李安说,要给她一点爱,一点温暖.她点着绛唇,披着华裳,窈窕的身姿在细雨中摇曳,她不是桀骜的玉矫龙,亦不是独立好强的巍巍或家倩,张爱玲的笔始终只写得出小女人,哪怕是被掷进了历史巨大洪流.不过王佳芝延续的着,依然是李安的女主角们一贯的命运,一贯被遗弃和背叛的命运.看着那戒指,的光芒总比人的心更透亮一些,她许是感动了,许只是倦了,但那又有什么要紧的,误解也好,自欺也罢,她的生命里原本永不会有更好的时光.灵光一闪的,片刻的真心,范柳原对白流苏,亦不过如此.他与他们在楼上向她招手"王佳芝你上来啊",应着那唤声,她站在空无一人的场地里,一回首便是不复的万劫,心知肚明大家盘算好的棋局,她心里应当是盼着些什么的,然而他是退隐了,一退便是从此天涯.再后来,他急切地拥吻她,"我不会让你受到伤害的".张爱玲好毒,旷裕民好狠,李安好坏.又毒又狠又坏的我阴阴地想:恰好是在此时,在她几乎是惊世骇俗地,陈述了与易先生之间的孽海之后等小说情节重头戏可以是写钻戒那场.张爱玲安排的是王佳芝借口去修耳环上掉了的小钻,故意挑了那家首饰店,然后易先生随意地想起来说给她写一个钻戒.因为,送女人东西是惯了的,但送早了,倒像看不起她.而李安安排的是易先生特地安排好让王佳芝去挑和款式,而此前王佳芝却还怀疑不知是何安排.两者的区别就显示出了易先生的态度全然不同.李安将张爱玲没有宣之于口的惊心动魄在银幕上表现出来了.虽然,无论是前途大势,还是男女情爱,对易先生来说都是悲歌一曲,对于王佳芝来说更是没有未来可言.但是,易先生眼角的一滴热泪,之于王佳芝是超过千军万马,千言万语的.有了这滴热泪,《天涯歌女》的苍凉,就多了一分温暖了.李安比起张爱玲,是温情的.他至少安排了易先生对王佳芝动情的细节,让王佳芝最后的沦陷可悲得还不那么彻底.在张爱玲的书里,易先生对王佳芝有的,仅仅只是感动,仅仅只是感动.女人的感情强到可以放弃一切,可到头来,自己却只是一颗棋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红颜知己"罢了.张爱玲,在我看来,实在是一块青黑的千年寒冰,什么东西到那里都失了温度,不过是一把灰,一滴泪,一捧虚无,一场空梦而已.李安的香港太干净了,干净得,让流血的革命也成了一场罗曼蒂克.王佳芝的青春太贫瘠了,贫瘠得让寂寥的冲动扼住了一生的轨道.即便是到了终了,她最后眷眷注视的也不过是一个归家做饭的大婶:柴米油烟,市井情爱,这是张爱玲最华丽冷冽的神髓.能有多少千秋家国,能有多少山河倾颓,一切的一切,都敌不过一个女子无可救赎的寂寞.李安不是张爱玲,亦不是安东尼奥尼,一天天在美国中产阶级圈子里过得自在逍遥的李安越来越敦厚,他得把真情掺进易先生的眼里——否则,观众如何受得了梁朝伟的眼泪于是很应景地在眼睛里盘桓了两次,一次是听天涯歌女之时,一次是处死了王佳芝,独自一人坐在王以前的床上.两万字的小说如何改得成如此漫长的电影,李安拍电影拍得死去活来,拼了老命去调和那不可承受的阴毒,追往事叙前史,却终究还是不过只能拍出几点泪光.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冷,让易先生终究旁观者清,李安温情,让易先生依旧当局者迷.在这一点上,张爱玲毕竟是张爱玲,李安毕竟还是李安. 张爱玲的原着本来就是按照电影化的场景,插叙,倒叙的蒙太奇手法写成的,本身就可当作悬念迭起,波澜丛生的剧本.但李安拍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张爱玲,一个恐怕连张爱玲也觉得惊心动魄的《色戒》.若是按照惯常的文学电影读法,当然是从张爱玲到李安,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到李安的电影《色戒》.前面的是"原着",后者是"改编",再东转西绕两相比对一番,谈的终究还是是否忠于"原着"的老问题.这样的谈法既不尊重文类的基本差异——小说是用文字讲故事,而电影是用影象讲故事,更是让"原着"成为终点,而非起点,让影象的再次创作,为文字的重复叙述.李安的《色戒》拍出了张爱玲写出来的《色戒》,李安的《色戒》也拍出了张爱玲没有写出来的《色戒》.李安的厉害,李安的温柔蕴藉,打开了《色戒》藏在文学褶皱里欲言又止却又欲盖弥彰的《色戒》,李安是在张爱玲的文字地盘上,大开色戒. 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影视创作,作家和导演都要追求诱人的艺术美.只有追求了,才能使作品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一个作品,如果缺少了美这一要素,那么将索然无味了.张爱玲作为用语言艺术书写人生的作家,追求着她的美学目标,而李安作为用镜头画面表达感悟的导演,又有着他的艺术梦想.张爱玲与李安这两个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因一出《色戒》,无疑是两位艺术家的碰撞,产生火花. 据说喜欢《色戒》的人都是对压抑有共鸣的.《色戒》是为了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预备的,它的辗转与冲动离现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太远了,但是70年代以前的人,或许会因为某些东西触摸到自己黑暗的内心而发怵,或者因为半个多世纪前乱世中的一对男女内心的苍凉冲击中了而引发你的感慨. 对于电影而言,它比小说等文本艺术更有直观性,但有的时候,它又局限了观众的思想与思维的发散.人们对李安的《色戒》几乎众口一致的评说,即证明了这一点.而小说《色戒》,让读者有自我领悟,理解,想象的足够空间.因为它不会是你固定在那两三个小时之中.可以慢慢的,细细的咀嚼其中的味道.一百个人共读一部小说,会有共鸣产生,也必定有各自的理解.学识不同,经验不同,生活阅历不同,也就必定认识会有差异.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小说的标准,苛刻地要求电影.小说和电影毕竟是两种不同艺术.小说属于语言艺术范畴,有它揭示人物复杂心理和表达深邃思想的优势,电影属于视听艺术,有些语言艺术能够反映得很完美很丰富的东西,到了电影那里则无法表现,即便表现了(忠实原着),一旦拍成电影,可能会感到很检测.就象小说色戒和电影色戒,最终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王佳芝对易先生产生了爱情.但小说充分发挥了语言艺术的优势,深刻地揭示了王佳芝爱上易先生的心理逻辑,电影莫说表现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有时就连普通的心理,都无法确切地表现出来.传统的视觉艺术讲传神,但那传出的神必定是有限的,而且是否传出了神,传出了多少,还与鉴赏者的鉴赏水平有关.电影只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视听作用,去感染人,叙事写意.从这个角度讲,色戒大量运用床上戏,除了商业上的考虑外,也有艺术方面的考虑.它跟或黄片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也给我们一个启迪,小说和电影虽同属艺术,但门类不同,有着本质的差异.有些小说能够表现的东西,电影是无法再现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博大精深的小说,搬上银幕,却索然无味的原因.这不是编导们的水平不高,实是小说和电影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电影再发达,市场再大,也无法代替小说存在的价值.语言艺术不会消亡!苍凉的海上花:张爱玲创作心理研究》.王朝彦,鲁丹成.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初挈海上花:评张爱玲国译本〈海上花列传〉的小说艺术》.陈永健.台北:大地出版社《从女性主义视角重读张爱玲的小说(哲学博士论文)》.林幸谦.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中国语言及文学学部,1996《解读张爱玲经典》.王光东主编.石家庄市: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张爱玲的风气:1949年前张爱玲评说》.陈子善编.济南市:山东画报出版社,《张爱玲的广告世界》.魏可风.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张爱玲的上海舞台》.李岩炜.台北:未来书城股岩有限公司,2004《张爱玲的世界》.郑树森编选.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张爱玲短篇小说论集》.陈炳良.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3《张爱玲评说六十年》.子通,亦淸主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华文出版社,2005.

《平视张爱玲》.金宏达.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记忆张爱玲》.陈子善.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说不尽的张爱玲》.陈子善.上海三联书店,2004

《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记》.王蕙玲.作家出版社,2004

《想象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刘锋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替张爱玲补妆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张爱玲的风气1949年前张爱玲评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再读张爱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阅读张爱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女性主体的祭奠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II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张爱玲传》.于青.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

《我的姊姊张爱玲》.张子静,季季.文汇出版社,2003

《张爱玲地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临水照花人张爱玲传奇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

《寻找张爱玲中国友谊出版1995

《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花城出版社,2000月光下的悲凉张爱玲传花城出版社,2001.

《张爱玲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沉香屑里的旧事张爱玲传团结出版社2001.

《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三联书店1998

《张爱玲传长篇传记作家出版社1996.

《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大地出版1976

《贵族张爱玲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张爱玲与现代主义新世纪出版社2004

《张爱玲传奇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一个真实的张爱玲(第二版)东方出版社2005

《女生张爱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传奇未完:张爱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张爱玲东方出版社2003

《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

《张迷世界张爱玲花城出版社2001

《浮世的悲哀张爱玲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才女奇情张爱玲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

《张爱玲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永远的张爱玲弟弟,丈夫,亲友笔下的传奇.,关鸿.学林出版社,1996作别张爱玲文汇出版社1996

《张爱玲在美国婚姻与晚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私语张爱玲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贵族才女张爱玲.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

《乱世才女张爱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张爱玲的意象世界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魂归何处张爱玲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文坛四才女的冷暖人生关露,潘柳黛,张爱玲,苏青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张爱玲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天才奇女—张爱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张爱玲研究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

《速读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张爱玲卷蓝天出版社,2004解读张爱玲经典沉香与倾城花山文艺出版社,200荒野中的女体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I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的指导与督促,感谢的谅解与包容.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