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硕士文格式必看

点赞:7828 浏览:316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附件一:

2016年度"四川文理学院精品课程"

申报表

系(室)名称:中文系

课程名称:古代文学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文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汉语言文学

课程负责人:杜松柏

申报日期:2007.12

四川省文理学院制

二00七年十月十日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姓名杜松柏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12最终学历大学职称副教授2760377学位学士职务党总支书传真所在系(室)中文系E-mailscdusongbai@163.通信地址(邮编)四川达州市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635000)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明清小说1-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

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古代文学(基础专业课),周学时3,五届,1030人

2.古代文论(基础专业课),周学时3,二届,120人

3.中国文学名作欣赏(专业课),周学时3,三届,350人

4.明清小说研究(专业课),周学时3,三届,718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近五年每年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讲15人,共76人

2.每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8篇,共46篇,

3.每年均参加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

三、主持的教学科研课题:

古代文学全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02校级科研项目

四、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新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副主编),

2.《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与提要》(副主编)

3.参编《新编大学语文》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1.2002年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2003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3.2004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工作者"

4.2004年获"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称号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巴山作家群研究2001省教厅文科哲学重点课题参与

唐甄治国思想研究2004省教厅科研项目参与

文人生存状态与近代小说2005省教委文科项目主持

明清家庭小说研究2003校级一般科研项目主持

二、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史记复仇故事刍论》,《四川师范学院》2002(1)

2.《论辛弃疾咏花词的写作艺术》,《广西社会科学》2005(9)

3.《蒲松龄教育思想简论》,《蒲松龄研究》2006(2)

4.《三国志通俗演义》李渔评语的价值》,《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6)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1.2002,2004年获达州市社科奖三等奖,

2.2004,2007年被学校评为"学术骨干".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

基本

信息姓名伍联群性别女出生年月1969.12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2760835学位博士职务教研室主任传真所在院系中文系E-mailWlq5730@126.通信地址(邮编)四川达州市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635000)研究方向汉代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2(1)-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

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古代文(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五届,共1030人

2.《现代汉语》(基础专业课)周学时2,三届,共229人

3.《文学欣赏》(专业课)周学时2,三届,共188人

4.《普通话》(公共课)周学时2,五届,共73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近五年每年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讲10人,共50人,

2.每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4篇,共23篇,

3.每年均参加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

三、获得的教学表彰:

1,获得全校第四届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文科组"第一名"

2,2004年获得"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1)-3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司马相如,扬雄与巴蜀文化研究2000省教委文科项目

北宋入蜀文人诗研究2007省教厅青年项目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论北宋理学家李复的文学观》,《求索》2007(10)

2.《汉赋形成的原因初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3.《试论陆游的<,入蜀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3)

4.《论杜十娘与纳斯塔西亚的女性文化意蕴》,《江汉论坛》2003(5)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

基本

信息姓名熊伟业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3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13183516780学位博士职务无传真所在院系中文系E-mailweiyexiong@163.通信地址(邮编)四川达州市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635000)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汉代文学研究2(2)-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

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五届,共389人

2.汉赋研究(专业课)周学时,三届,共788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近五年每年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讲10人,共50人

2.每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3篇,共16篇

3.每年均参加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

三、获得的教学表彰:

获2007年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2)-3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巴蜀辞赋研究2006省教厅社科项目

汉大赋体制生成研究2003校级社科项目

汉魏六朝俳谐文研究2004校级社科项目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散文化的语言形式与体物的文学审美观《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难蜀父老》中的辞赋因素分析《吉首大学学报》2007(5)

3.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校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6)

4.纵横游说之辞与汉大赋的表达方式《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4)

5.《喻巴蜀檄》的文体分析《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4)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

基本

信息姓名崔红艳性别女出生年月1971.12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学位硕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中文系E-mailCuihongyan1217@163.通信地址(邮编)四川达州市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635000)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六朝文学2(3)-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

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两届,共560人

2.中国古代文论(专业课)周学时2,一届,共61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近一年每年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讲15人,2(3)-3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参与编写《文心雕龙》注译,《文心雕龙》咏惟,《中国戏剧》等书,参与三江源文化课题

的研究.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六韬真伪考》,(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2)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主讲教师情况(4)

2(4)-1

基本

信息姓名漆娟性别女出生年月1969.11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学位硕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中文系E-mailQijuan907@126.通信地址(邮编)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635000)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汉魏六朝文学2(4)-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

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一届,共22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讲18人,

2(4)-3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课题:

1,主研校级课题《清代乌江流域诗歌研究》.《乌江流域各区县建置沿革》,主.《招隐诗三议》《学报》哲社版2003.5,《<,左传>,的女性悲剧形象》《宜宾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

外聘

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伍联群女1969.12副教授古代文学主讲教师熊伟业女1963.3副教授古代文学主讲教师崔宏艳女1971.12讲师古代文学主讲教师漆娟女1969.11讲师古代文学主讲教师王赠怡男1972.10讲师古代文学主讲教师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本课程教学队伍共6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3人,博士在读2人,硕士2人,在读硕士1人,40岁以上2人,30以上4人,教师最终学历获得的学校:四川大学2人,西南大学1人,四川师范大学1人,重庆师范大学1人,青海师范大学1人.3-3教学

改革

与教

学研

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本课程组在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探索中,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整合课程组群体的科研优势,取得了可贵的成就.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编教材1部.


1.《史记复仇故事刍论》,《四川师范学院》2002(1)

2.《论杜十娘与纳斯塔西亚的女性文化意蕴》,《江汉论坛》2003(5)

3.《试论陆游的<,入蜀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3)

4.《汉赋形成的原因初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5.《散文化的语言与体制的文学审美观》,《四川师范大学》2004(5)

6.《论辛弃疾咏花词的写作艺术》,《广西社会科学》2005(9)

7.《论陆游夔州诗对早期诗风的沿袭与新变》,《学术论坛》2006(11)

8.《论北宋理学家李复的文学观》,《求索》2007(10)

9.《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校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6)

10.《论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文化意蕴》,《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4)

3-4师资

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教研室为每位青年教师选定一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学指导教师,正式上课之前,组织本课程其他教师听其试讲,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正式上课后,教研室主任不定时随堂听课,对其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对青年教师的工作安排,采取循序渐进,逐渐加码的做法,教学工作量由少到多,教学内容从分段讲授到拉通讲授,先基础课,后选修课.两年后均可独当一面.

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使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显着进步.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

(或相近)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创建于1976年,与学校同龄,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系之一.

从建校之日起,中国古代文学一直是我校中文系的专业主干课程,面对专科三个年级学生开设,时间为三个学年六个学期,1995年起改为三年五学期.本课程的内容分为文学史和作品选讲两个部分,我校一直将其作为一门课开设,在讲授时间的安排上,史与作品的比例为4比6.本课程的周学时定为3.2001起招收本科,古代文学为三年六学期,周学时3.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老一辈着名学者一直担任本课程的讲授,他们知识渊博,基本功扎实,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既使一批又一批学子受益终身,也为本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代文学教研室的优秀传统影响了以后的几代教师.

在建系三十年来,本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向前发展,教学大纲几经修订,教学思想不断调整,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体现变与不变相结合的基础上适应着现代教育的需要.目前,本课程组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都可以开出一门以上的选修课.课程知识模块也由单一的基础课发展为基础课,选修课两大模块.数年来本课程组围绕古代文学基础课先后开设出古代文学系列课程:中国文学名作欣赏,文学欣赏,小说研究,汉赋研究,古代文论等.以前相当长时间内,我们教师备课是一枝笔几本书,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备课实现了电子化,课堂教学也已开始出现了鼠标粉笔共舞的局面.

本课程负责人杜松柏副教为学院学术骨干,主讲老师伍联群,熊伟业副教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有教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我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本,以本科教育为本,的省属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教师为主要目标.录取新生属于第二批学校(二本),新生入学成绩中等居多,少数优秀.根据上述情况,本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中学语文教师,课程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古代文学知识,系统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古代诗文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将来能够胜任中学相关的教学任务.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知识模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专业基础课,一是专业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在第一,第二学年的四个学期开设,其顺序是第一学期先秦文学,学时周3,15周共45学时,第二学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学时周3,19周共57学时,第三学期隋唐宋文学,学时周3,19周共57学时,第四学期金元明清文学,学时周3,19周共57学时.本科三年六学期.

专科从第二学年本科从第三学年起开始开设专业选修课.本模块是对专业基础课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具有鲜明的学术性,每门课授课时间均为18周,周学时3.其中第四学年开设的"明清小说研究","古代文论""汉赋研究"等课,联系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反馈的意见,增加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是梳理古代文学的发展线索,把握发展规律,解读赏析名家的名作,难点在于要在较少的课时内,帮助学生读懂众多的文言文和古诗词,迅速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古代诗文的能力.

我们采取的办法是:

努力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突出重点精讲,

以布置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其阅读面,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讨论,以小组辅导,当面或网上答疑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其进行研究性学习.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本课程虽无实践课,但学生名篇背诵,教学实习以及写作毕业论文,却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新教师上岗后必然深入实习基地学校,初步掌握中学古代诗文的教学情况,从学生的实习表现了解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在课程内部交流情况,担任函授教学任务的老师则通过函授学员(基本上是中小学教师)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情况,这样做可以使课题组成员更加明确自身教学工作的师范性质,增强教学的目的性.

本课题组成员至少指导过一届学生的校内试讲(多则十数次),对学生在古代诗文的讲授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弥补学生知识上的漏洞,传授以教学方法,并且在日后的教学中对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联系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古代诗,词,曲的创作并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诗词作品.此外,本课题组成员人人参加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其内容与古代文学相关),帮助学生提高研究与写作水平.

4-2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4-2-4考核内容与方法4-2-5创新与特点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使用与建设:本课程一直同时使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种教材,目前,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和罗宗强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师除了使用上述教材外,还以主编的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社出版)为参考教材.对于教材使用,我们一直采取既不脱离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做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重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处理,包括适当的补充和删减.

扩充性学习资料的使用:在教学中注重新知识的补充,教师要在讲稿中不断添加新知识,新内容,查阅新成果,新资料,向同学介绍学科领域发展的动态,使学生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同时给每个学生编印发一册《中国古代课外阅读书目》,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还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以及学院的资料室,引导并督促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性教学环境:我校所在地达州市通江县中学(省级示范学校),宣汉中学(省级示范学校)等均为实习基地学校,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中学教学的联系.课程负责人杜松柏教授为宣汉中学特聘客座高级教师,经常将了解到的中学教改的前沿信息带回课程组,强化古代文学教学为基础教育怎么写作的意识.

网络教学环境:在本科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开展先进教学方法的偿试,教授学生学习上网搜索有关专业资料知识和技术,介绍相关网站.同时积极建立自己的专业学习网站,将有关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归纳整理上网,与社会共享,方便学生学习查阅.研制《古代文学》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学更加形象化,学生更易理解.同时还购写很多相关教学软件,供广大学生学习和教师在上课时应用,开展多种形式和模式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古代文学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结合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相关文学文献,疏通,翻译学生通过课文注释无法掌握的字,词,句,分析学生感到陌生的古代作家写作的特殊章法和技法,就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而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是我们积极参加教改活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生进校的第一堂古代文学课,任课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授学习古代文学的意义,传授学习经验.在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尤其注意纠正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的应试思维倾向,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组教师始努力通过各种方式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经常性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置疑精神.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学史和作品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师范素质.

3.高度重视学生课后自主阅读这一环节.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开出系列课外阅读书目,帮助他们扩大其知识面,并通过课堂抽问,平时作业以及考试等方式检查其课外读书情况.

4.注重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每学期第一节课教师就将本期要求背诵的篇目告诉学生,然后采用随堂抽背和考试默写等方式进行检查.

除了体现在努力提高课堂质量之外,还体现在考试的内容和手段上.我们改变了每期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学生的读书笔记,平时作业,科研小论文甚至背诵诗文的数量,课堂答问的质量都可以参与成绩评定,成为学生学期成绩的构成因素(一般情况占30%到40%),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减少学生考试的可能性.此外,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既注意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注意考察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评定主观试题时决不搞简单化,不以教师的观点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那些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某些合理性的新见解,教师通过加分的形式给予肯定.

本课程组的教师基本上都能够自己制作课件,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多功能教学设备,能够在网上与学生交流.

4-5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古代文学是我院多年来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历来强调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在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中,以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基础,在我院专业课教学与研究中处于前列.课程组教学人员不懈努力,使课程的教学得到了校内领导,教师和学生以及国内同行的一致肯定和赞赏,课程的教学效果好,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有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能很好的理解.

西南大学硕士文格式必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古代文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该课程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用理论知识分析古代文学问题的教学环节,并特别重视与国内同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多次邀请古代文学知名专家为学生作讲座,并与在校教师进行学术交流,这不仅有利于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使不少学生对古代文学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每届都有学生报考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并有较高的升学率.

我校教务处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有大约89%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喜欢听古代文学课,2005年为89.5%,2006年则上升为92%.04年古代文学教师平均得分88.5分,05年平均得分90分.06年平均得分90.5分.整体评价为优秀.

现以我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中文专业2007级1班,2班学生(共58人)对《古代文学》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问卷调查)为例:

1.认为教学效果好的学生为47人(占班级人数的81.1%),

2.认为教学效果较好和一般的学生为9人(占班级人数的15.5%),

3.认为教学效果不好的学生为2人(占班级人数的3.4%),

5,自我评价

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教学目的明确,师范特色突出.为了怎么写作西部经济文化建设,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本课程组以培养学生求实,勤奋,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为总体教学目标,所有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课堂讲授在全面介绍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中学语文教学实践,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作有的放矢的讲解,对学生严格要求与管理,狠抓学生基本功(如背诵作品,讲解字,词,句,板书)训练.经过两年系统,全面且重点突出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胜任中学古文教学任务的能力.

2.以科研促教学,教学质量好.本课题组成员普遍重视科研工作,科研能力普遍较强,能够把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工作中,随时调整讲授内容,避免一本讲稿讲终身的状况.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新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重视教学研究,加强本课程的当代意义.本课程组教师十分重视教学改革,重视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更新,重视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将古代文学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建构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古代文学教学的当代意义.

5-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组的师资力量较强,课程质量好,课程特色鲜明,尤其是在面向西部,面向基层,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省内外的同类学校(非部属师范大学)的同类课程相比,处于优势地位.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上网资料还不够完善,

2.扩招后个性化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怎样提高部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问

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3.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

4.学生实践环节偏少.

6,课程建设规划

6-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本课程建设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步骤:

1.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继续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

2.深化教学改革,今后一段时间内本课题组将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展开探索性工作,

3.编写质量高的选修课系列教材,

4.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先将课程进度表,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实践规程,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内容等课程设计方案上网.再将学期论文选题和毕业论文选题上网.最后将国际国内最新研究动态,国内外着名专家,学术流派,学术观点以及有关的音像资料,如影片,电视片等上网.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16年将先期制作的部分教学授课录像上网,

2016年至少有2/3的教学授课录像上网,

2016年全程教学授课录像均上网.6-2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教学大纲

2.本课程任课教师情况介绍

3本课程教材介绍

4.本课程学习参考书目

5.本课程教师教案选

6.本课程学习指导

7.本课程习题选

8.本课程试题选

9.三位主讲教师授课录像

7,系(部)的政策措施

所在系(部)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的要求以及《四川省教育厅关于2007年度四川省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07]63号)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四川文理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意见(试行)》(川文理〔2007〕62号,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申报与立项,运行与管理,资助与奖励,附则等七个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做了详细的规定与操作细则,该文件作为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性准则,进一步规范了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行为,推动了该项事业的发展.

8,说明栏

9.推荐,评审意见

(室)

(公章)

年月日院

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

2016年月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