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

点赞:18165 浏览:820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教学策略探微

——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为例

华师一附中欧倩

湖北省于2016年秋季正式拉开了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序幕.语文学科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个学期完成2个模块的学习,一个"必修",一个"选修",例如高一第二个学期学习"必修3"和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后者的教学内容包括30首诗歌,18篇文言文,要在9周(约36学时)内完成,这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个巨大的考验.同时接受考验的还有一线的教师,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出现一些误区:要么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未能深入透彻地展开教学,要么凭个人喜好随意取舍篇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或者为了迎合高考,把古诗文的选修课上成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的辅导课,用新教材的"新瓶"盛装应试教育的"旧酒",又或者形式化地迎合课改精神,用华而不实的课堂活动冲淡了教学应突出的目标和重点.

如何真正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选修课选择性,自主性,探究性的基本特点,顺应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展开教学,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了多种方式,现将教学策略加以整合,有如下三大类:

以点带面,整合篇目得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含"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很明显存

层次性,并不要求篇篇都精读,甚至可以有所取舍.但如何取舍更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呢有如下几种做法:

1,以单元《赏析指导》为纲,确立单元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各有侧重.

例如"诗歌之部"的三个单元,介绍了三种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在此基础上,笔者拟定了三个单元教学关 键 词:写作背景,意象意境,朗读背诵,在相应的教学中贯彻体现这些核心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这些鉴赏方法,并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比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在第一单元教学中特别注意写作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诗人经历,写作状态对诗歌创作的重要决定作用,以及把握背景对理解鉴赏的重要作用.例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介绍魏晋门阀制度,鲍照的生平后,学生能更好地感受作者诗人心怀不平,悲怆难抑,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借诗,借酒排遣一腔愤懑和愁苦的矛盾心理,例如学习《书愤》时,先有对南宋统治者的昏聩和软弱的了解,才有对陆游的愤怒和无奈的切身体会,学习《蜀相》时,了解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杜甫的心怀社稷,怀才不遇之后,才能深刻体会诗中"泪满襟"的悲怆情怀.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背景"与主旨之间的关系,其他知识点到为止,并通过多篇课文的反复加以强化,其他知识只点到为止,学生"一课一得",几个单元下来,教学效果一定比"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好.

略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课改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围绕相关主题,跨单元,跨文体整合篇目.

"以点带面"的"点"是根据相关内容和目标,确立一个个主题,将相关篇目整合起来.这其中的"点"可以是同一诗人的作品,可以是同一时代,同一背景下的不同作品,可以是相同主题或情感内容的不同篇目.确立了这些主题,可以将分属各单元的作品有序地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将诗歌和散文结合起来,还非常便于地"温故知新"将以前学过内容结合起来.

例如,以"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为主题可以将本册中《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以及"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结合起来.它们都写作于诗人生命的晚期,公元760年至公元768年,可以先综合介绍作者这一时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孤独寂寞,老病缠身等个人经历以及国家动荡不堪,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以其中一篇为重点,其他篇目为映证,以已有的知识为背景,导入新的学习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杜甫至始至终"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个人胸怀抱负却有志难伸的遗憾,也能透彻地理解诗歌中"沉郁顿挫"的情感和写作风格,并受到深深的感染.如果这些内容不整合起来,势必会有教学内容的重叠,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效果的蜻蜓点水等问题.

又如,《长恨歌》《阿房宫赋》《六国论》《伶官传序》以及《过秦论》等篇目可以设立"文以载道,针砭时弊"的主题,学生通过相关内容了解"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等知识点,探讨文学作品对现实的关注,知古论今,引导其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关照.这样既浓缩了教学内容,扩充了知识面,又能为枯燥的说理诗文注入鲜活的现实意义,使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乐此不疲.

再如《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项脊轩志》几篇文章,都是思亲怀远,悼念亡故亲友的文章,以"感人之书,血泪之言"为主题,讨论这几篇文章如何选取材料,组织语言来表现深情厚义,如何做到感人至深,学生能更深刻地把握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表现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文章贵在真实,情感贵在质朴,语言贵在细腻等抒情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在写作中自觉运用相关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以上几种做法,虽然课文篇目有一定取舍,但"点面结合"避免"面面俱到"加重负担,"重点突出"避免"走马观花"学无所得.且在取舍整合之间体现教学系统性和科学性,使选修课的选择性,自主性,探究性的基本特点得到突出.


二、以读带赏,吟诵诗韵得感染

诵读在诗歌散文的教学中所其的作用不言自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有大量篇幅要求学生背诵,这不仅对学生提出挑战,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由于教学时间所限,很多时候课堂朗诵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过场,一些教师为了加快进度往往舍弃了诵读的充分性.其实笔者认为,背诵并不是负担,它反而为教学开辟了路径.以朗诵指导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以读带赏,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诗歌之部"第三单元的单元训练要点就是朗诵,教材选取了《将进酒》等篇目来体现诗词在音韵上的特点,其实除了这个单元之外,还有一些篇目也非常适合"以读带赏"的教学策略,例如:《长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扬州慢》《阿房宫赋》《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等.

"以读带赏"的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联系字音,句读,节奏与内容理解之间关系

比如读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标题,如果说读准"姥"的读音"mǔ"是一个很简单的知识点的话,那么这个标题的句读就与文体与内容相关.其停顿到底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实际上"吟"表示其文体,作用与"歌""行"相当,是古乐府旧题,而"留别"则与内容相关,表达此文的写作目的是离去之际将梦中天姥山场景留与山东诸兄.因此正确的停顿应为"梦游天姥吟/留别".如果不注重朗读教学,那么这个知识点可能被忽略,或者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

又如《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中的"都"应读为"dōu"还是"dū"学生可以展开讨论,若"dōu在空城"的话,意思明了,指"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空城荒凉的景象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