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

点赞:4421 浏览:174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评价规范

前言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是我国第一部以电子期刊方式连续出版的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之一,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规范本数据库重要检索数据项和统计评价数据项的名称,标识,结构和编排格式,对促进这一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充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规范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数据库制作技术和信息检索与评价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国际,国家有关标准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了与国内各学术期刊研究团体的有关规范化文件的一致性,按照简明,易行,实用,有利于计算机处理和保证数据准确检索与统计的原则,对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期刊,包括社会科学类期刊和科学技术类期刊的重要检索和统计评价数据格式提出了具体要求.期刊对这些数据格式的规范化处理将为其文献内容在大型集成化数据库中的可检索性和可评价性提供重要保证. 本规范在起草制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我国期刊出版,图书情报和文献工作标准化等各界专家和广大入编期刊编辑部的意见,从1997年3月至1998年10月先后召开了十余次不同学科,不同规模的座谈会,研讨会,对本规范草案进行了多次补充和反复修改,使内容逐步完善.,,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标准化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家主管部门及有关方面领导,以及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等期刊学术研究团体的负责人和专家对本规范的制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我们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规范于1998年12月24日通过由主持的专家评审会审定,随后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的通知"(新出音[1999]17号),从1999年2月1日起本规范将在全国近3500种入编期刊中试行.我们相信,通过大范围的宣传贯彻和实际应用,本规范将会进一步完善,丰富,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在更大的数据规模和更高技术水平上的发展,为我国期刊事业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1999年1月20日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万锦堃,朱诚,张积玉.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负责解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Datanormforretrievalandevaluationof ChineseAcademicJournal(CD)

CAJ-CDB/T1-1998

TOP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主要项目的名称,代码,标识,结构和编排格式,提出了各类文献的选用项目及其在印刷版期刊上排印位置的建议.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其入编期刊,也可供其他期刊及文献检索与评价系统参考.

TOP

2引用标准及参考规范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标准号带*者为推荐性标准).

GB788-87*,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T2260-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317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GB3259-92*,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GB/T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4880-91*,语种名称代码

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

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

GB9999-88*,中国标准刊号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ISO690:1987(E),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references—content,formandstructure

ISO690-2:1997(E),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references.Part2:Electronicdocumentsorpartsthereof.

在本规范制订时还参考了下列规范文件:

期刊质量标准,1998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1999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6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8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排格式规范,1996

1999-01-12印发

1999-02-01试行

TOP

3刊名(KM)与刊号(KH)

期刊应具有稳定的刊名和相应的中国标准刊号(GB9999).中文刊名应按GB3259的要求加注汉语拼音,同时应加英文或拉丁文的并列刊名.

TOP

4文献标识码(WM) 4.1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BF],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本规范共设置以下5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4.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 文献标识码:A 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code:"作为标识.

TOP

5文章编号(WH)

5.1为便于期刊文章的检索[BFQ],[BF]查询,全文信息索取和远程传送以及着作权管理,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可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编号.该编号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该篇文章的唯一标识. 5.2文章编号由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及文章的篇首页码和页数等5段共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其中:XXXX-XXXX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参见GB9999),YYYY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NN为文章所在期刊的期次,PPPP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CC为文章页数,"-"为连字符. 5.3期次为两位数字.当实际期次为一位数字时需在前面加"0"补齐,如第1期为"01".仅1期增刊用S0,多于1期用S1,S2,等. 5.4文章首页所在页码为4位数字,实际页码不足4位者应在前面补"0",如第139页为"0139".文章页数为两位数字,实际页数不足两位数者,应在前面补"0",如9页为"09".转页不计. 5.5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中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如:文章编号:1003-2797(1997)02-0013-05 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2期第13-17页(共5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严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 英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ArticleID:".

TOP

6题名(TM)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 键 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参见GB7713).文献标识码为A,B,C三类的文章还应有英文题名.

TOP

7作者(ZZ)及其工作单位(DW)

7.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应符合GB7713的有关规定. 7.2依据GB/T16159,参照ISO690,并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认可,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如: ZHANGYing(张颖),WANGXi-lian(王锡联),ZHUGEHua(诸葛华)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7.3文献标识码为A,B,C的文章,应标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力学系,安徽合肥230001)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作者工作单位宜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如注于地脚或文末,应以"作者单位:"或"[作者单位]"作为标识.英文文章和英文摘 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 (InstituteofNuclearEnergyTechnology,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7.4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以逗号隔开,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以便于建立作者与其工作单位之间的关系,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例: 韩英铎1,王仲鸿1,林孔兴2,相永康2,黄其励3,蒋建民3 (1.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100084,2.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武汉430027,3.东北电力集团公司,辽宁沈阳110006)

TOP

8作者简介(ZJ)

8.1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在简介前加"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作为标识.例: 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8.2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的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或"."结束. 8.3英文文章的作者简介用[WTHZ]"Biography:"(单一作者)或"Biographies:"(多作者)作为标识.

TOP

9摘 要(ZY)

9.1凡文献标识码定为A,B,C三类的期刊文章均应附中文摘 要,其中A类文章还应附英文摘 要.摘 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 9.2中文摘 要编写应执行GB6447规定,篇幅在100~300字. 9.3英文摘 要应与中文摘 要相对应. 9.4中文摘 要前加"摘 要:"或"[摘 要]"作为标识,英文摘 要前加"Abstract:"作为标识.

TOP

10关 键 词(JC)

10.1关 键 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凡期刊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为A,B,C三类者均应标注中文关 键 词,有英文摘 要者应同时给出英文关 键 词.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 键 词,由期刊编辑在作者配合下按GB/T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 键 词标出. 10.2多个关 键 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 10.3中,英文关 键 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 键 词前应冠以"关 键 词:"或"[关 键 词]",英文关 键 词前冠以"Keywords:"作为标识.例: 关 键 词:汽油机,燃爆控制,电子点火,模糊逻辑 Keywords:gasolineengines,knockcontrol,electronicignition,fuzzylogic

TOP

11分类号(FL)

11.1为从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族性检索并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识分类号. 11.2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 11.3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11.4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作为标识.例:中图分类号:TK730.2,O357.5 11.5英文文章以"CLCnumber:"作为标识(CLC—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

TOP

12收稿日期(GQ)

12.1编辑部收到稿件的日期,根据GB7713的规定,依照GB/T7408,采用完全表示法的扩展格式YYYY-MM-DD表示. 12.2收稿日期以"收稿日期:"或"[收稿日期]"作为标识.如: 收稿日期:1996-02-24 12.3英文文章以"Receiveddate:"作为标识.

TOP

13基金项目()

13.1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属于文章题名注释的一种,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 13.2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13.3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20-74) 13.4英文文章以"Foundationitem:"作为标识.

TOP

14参考文献(WX)

14.1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着录. 14.2参考文献着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着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着","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等). 14.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4.3.1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文末,注释是对论着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等).

TOP

15期刊基本参数(CS)

15.1为便于对某一种期刊某一期的一些参数进行统计,建议在期刊的目次页下方排印该期期刊的基本参数.参数共11项,排列顺序及格式为:国内统一刊号*创刊年*出版周期代码*开本*本期页码*语种代码*载体类型代码*本期定价*本期印数*本期文章总篇数*出版年月.参数前以"期刊基本参数:"或"[期刊基本参数]"作为标识.例: [期刊基本参数]CN21-1117/N*1950*b*16*128*zh*P*$6.00*1300*24*1998-01 参数中若有空缺,可以用1个空格代替. 英文版期刊的基本参数以"Serialparameters:"作标识. 15.2出版周期代码为1位字母:w——周刊,s——半月刊,m——月刊,b——双月刊,q——季刊,f——半年刊,a——年刊. 15.3期刊标准开本按GB788采用A系列代号表示,如A4,对传统开本仍用数字表示,如16. 15.4语种代码,根据GB4880用双字母表示:汉文——zh,英文——en,蒙古文——mn,哈萨克文——kk,维吾尔文——ug,藏文——bo,朝鲜文——ko.对于混合文种,可以同时列出,如zh+en. 15.5文献载体代码,根据GB3469规定,采用1位字母:P——印刷本,M——缩微制品,有关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见14.3.4. 15.6文章总篇数,为发表在本期中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的总和.

TOP

16电子邮件[DU]与网络地址(WZ)

为加速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信息传递,建议各期刊在版权页上加印编辑部的电子邮件地址(E-mail)和网络地址(http).它们的中文标识分别为"电子邮件:"(或"[电子邮件]"),"网络地址:"(或"[网络地址]").在读者熟悉了"E-mail:"和"http:"标识的情况下也可不加.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电子邮件和网络地址分别为: E-mail:caj-cd@tsinghua.edu. ki. chinajournal..

附录A

使用说明

A1本规范适用于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各期刊编辑部应详细比较本规范与现行印刷文本相应数据间的异同,并参照表A1选择决定规范数据的标识格式及在期刊上的印刷位置. A2期刊中各类文章规范数据项的选取依其所确定的文献标识码而定,编辑部应首先确定每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再按表A2的要求选定该篇文章应有的规范数据项目. A3每一个规范数据项目规定了一个双字母的汉语拼音名称代码,注于项目名称之后的圆括号内,如:文章编号(WH),题名(TM)等.建议在数据库的字段名定义中使用,以利于信息交换. A4为了形象地说明规范化数据的格式及排印位置的灵活性,规范文本后附了文理两篇学术文章的模拟样本,此样本仅供各编辑部参考,它不是本规范必须遵守的部分.

表A1数据标识格式及建议排印位置

中文标识 (格式1)

中文标识 (格式2)

英文标识

排印位置(建议)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ArticleID:

题名左上角或文献标识码之后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Biography:

篇首页地脚末行或正文末尾

摘 要:

[摘 要]

Abstract:

作者及工作单位的下一行英文摘 要也可置于篇首页

关 键 词:

[关 键 词]

Keywords:

摘 要的上一行或下一行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

CLCnumber:

中文关 键 词或摘 要的下一行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

Documentcode:

接排分类号之后(前空3个字)

收稿日期:

[收稿日期]

Receiveddate:

篇首页地脚第一行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Foundationitem:

篇首页地脚收稿日期的下一行

构的简要说明[R].大连:大连工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1984. [8]陶建人.动接触减振法及其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88. [9]王杏林.建筑砌块联接件[P].中国专利:CN1036800,1997-09-27. [10]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Rethinkingofconceptofstructuraldesignagainstnatural

Hazardbasedondamage-reductionmode

LIZhi-gang1,CHENXiang-dong1,WANGPing2,ZHANGYu-shun3

(1.StateKeyLab.ofStruct.Anal.ofInd.Equip.,DalianUniv.ofTechnol.,Dalian116024,China2.Inst.ofEng.Mech.ofStateEarthq.Bureau,Harbin150080,China,3.Inst.ofEarthq.ofGuangdongProv.,Guangzhou510070,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structuraldesignagainstnaturalhazardisreviewedbriefly. Thestructuraldesignbasedondamage-reductionisstudied,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damage-reductionmodeandstructuralcontrolisdiscussed.Examplesshowthatthemethodhereinisrationalandhelpfultostructuraldesignagainstnaturalhazard. Keywords:aseiaticdesign,structuraloptimization,structuralreliability,damage-reductionmode,structuralcontrol

TOP

模拟样本B

1998年3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r.,1996 第25卷第1期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25,No.1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

手势语言与原始礼仪

常金仓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陕西西安710062)

[关 键 词]手势语言,原始礼仪,中国文化 [摘 要]研究礼的起源,仪式分析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先秦礼书记载的大量动仪,实际上就是由许多原始民族中习见的手势动作语言发展而来的,而乐舞则是更加生动形象的手势动作语言.由手势动作语言转化而来的礼节仪式最初仅仅是一些简短的片段,经过数千年的损益,后世产生的新文化因素不断被吸收进来,它的原始形态反而不易为人察觉,但它的精神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H026.3,K8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93(1996)01-0026-05

Signlanguageandorigionofrites

CHANGJincang (DepartmentofHistory,Sh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Keywords:signlanguage,origionofrites,Chineseculture Abstract:Ananalysisofritualsisacorrectapproachtothestudyoftheorigionofrites.ThePre-QinBookofRiteshasalotofrecordsofrituals,whichactuallystemfromprimitivepeople'ssignlanguage,latertobeethemorevividimagesinmusicanddances.Stepbystep,theinconsistentritualswithsignlanguageasitsorigiondevelopintoriteswithnewculturalelementsaddedtothembitbybitinthecourseofthousandsofyears.Now,althoughtheverybeginningofritesishardlyseen,itsessenceasaninfluentialforceonChinesecultureiscertain.

近年来常有讨论礼仪起源的文章见诸报刊,这确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中国古人一向称自己的国家是"礼仪之邦",说明礼乐之教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本质特征.礼仪的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原始礼仪,它完全是史前的初民处理生活中各种关系的一些习惯性行为,通常也叫风俗习惯,不过它不是风俗习惯的全部,而只是风俗习惯中有固定仪式的部分[1].第二阶段就是文明时代的礼.随着等级制度的形成,它较之于原始礼仪已经灌注了浓厚的等级意识,它是国家产生后借助原始文化,改造原始文化而形成的国家制度,二者有本质的不同[2-3].文明时代的礼渊源于原始礼仪已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了,所以关键在于原始礼仪是如何产生的.上述那些文章证据是否确凿,结论是否正确,暂且不论,我以为在研究方法上就大有可商之处,因此在提出浅见之前,有必要对研究方法先作检讨. 有些学者在开始思考礼的起源时就已先验地检测设礼必然是先出现于生活的某种领域或某个侧面,例如宗教,饮食,男女,等等.这种检测设可能是来自古人论礼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敬于鬼神".《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之始在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等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内则》说:"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一望而知,古人论礼,多临事取义,各就礼之一体立说,原不可执一端而遽定礼之起源.讨论事物的起源,尤其是千万年前的事物的起源,预先检测定它最先发生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或饮食的分配过程中,这种检测定本身就是非常错误的.礼仪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往往是诸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综合.这种综合通常是在人们熟视无睹的情形下形成的.在氏族社会里经常发现这样的事情,一种文化现象出现后,过上两三代人,大家就都不记得它的来历了,千万年后的我们企图确定它最初发生在哪个生活领域,是既无可能,也无意义的.换言之,礼最初出现于何种生活领域不是我们探索的目标,我们首先应该摒弃这种检测设,只要能指出它的产生与何种文化因素相关就足够了.

中国学术期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参考文献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等等

由于礼仪起源于无声的手势动作语言,频繁行礼的实践培养了中国人行重于言的心理[7].古代中国人不以巧言如流的口辩为能,而崇尚木讷不言.这与古代罗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那里,哑剧取得了中国礼仪的地位,而手势语同时又帮助演说家获得了成功①.罗马演说家西赛罗曾着《演说家专论》,评价手势动作在演说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平庸的演说家,仅仅是凭借了动作的威力,获得了雄辩的一切荣誉和嘉奖.而那些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的演说家由于缺乏借助动作表达的内容而失去了听众的青睐.《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阳货》:"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孟子·尽心下》解释说:"恶利口,恐其乱信也".老子虽然反对儒家的礼乐制度,以为"礼,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但是由礼乐表现形式的影响而形成的言行观,与儒家并没有多大区别.《老子》45章:"大巧若愚,大辩若讷",认为口讷而不善言者才是最能明辨是非本末之人.56章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天下》论百家短长优劣,深不以惠施善辩为能,说他"日以其知与人之辩,等不辞而应,不虑而对,篇(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等是以与众不适".司马迁描写韩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似乎也是伟大的人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不善言辞是忠厚诚实的表征.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尽管千差万别,而在言行关系上却如此一致,说明这种言行观来自一个更早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礼乐文明.

[收稿日期]1995-12-11 [作者简介]常金仓(1948-),男,山西原平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化研究.

[参考文献] [1]莱斯利·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2]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罗伯特·罗威.文明与野蛮[M].北京:三联书店,1987. [4]柯斯文.原始文化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5]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董淑华,黄贞姬.古汉语词表现的语义特征[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150-153. [7]常金仓.周代礼俗研究[M].台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王晖]

CAJ-CDB/T1-1998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B/T1-1998*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制定 北京清华大学84-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4 :(010)62976848 (010)62971188-6605 传真:(010)62976915 E-mail:caj-cd@tsinghua.edu. ki. chinajournal..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发 开本880ⅹ12301/16印张1.25字数30千字 1999年1月第1版2002年3月第4次印刷 印数15000-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