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点赞:4978 浏览:187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教育科学化进程.

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或促进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首先,从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看,尽管发展这两种素质的教育理论,目的任务,方式方法均有差异,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改进德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心理素质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利于教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其次,它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有益于为德育工作创设和谐,融洽,相互理解的人际心理环境.再次,学生的一些不良品德,行为问题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并趋于严重的,其中有不良行为本身就具有心理问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不注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德育工作才能有牢固的心理基础,也容易事半功倍.因此我国有识之士提出,心理教育可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智育方面,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的认知(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品质得以改善,下面以长期被忽视的心理健康为例,就可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对智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夫兰德森曾经指出,通过心理教育达到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在它们之间或在它们的反面,即在情绪的适应不良和智力的低效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因果关系.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正常学生占的百分数高于有心理健康问题者,反之,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占的百分数高于正常者,在学习成绩"中"的学生中,有品行障碍学生所占的百分数高于正常学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学校智育工作来说,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同样,心理教育与体育,美育等教育的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历经多次改革,学生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但在改革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使学生要求外界更加尊重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个性.如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采取专门的措施预防,克服学生的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已成了当今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也会大大促进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一方面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们一方面能对心理疾病起预防和治疗作用,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或使业已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恢复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能根据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目标,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消除不良心理品质的消极影响,使人的身心状况达到最优化.心理健康水平能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健康状况.现代医学表明,许多心理问题能直接引起某些疾病或加剧某些疾病的发展,甚至能使一个人的生理机能全面衰竭.相反,如果身心健康出现问题,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发展将成为空谈.很难设想,一个在心理上存在问题乃至障碍的学生,能接受正常的各类教育.一般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个体身上主要为孤独,空虚,抑郁,无助,矛盾,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并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否定,自我封闭,难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使得他们连正常的学习,生活都难以进行,更难以接受关于人生理想,人生追求的教育.环顾我们四周,有多少学生被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搞得忧心忡忡致使成绩一落千丈,有多少学生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动而违纪违法,有多少学生因缺乏学习动机而逃避学习甚至厌学.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社会将给人们带来更大更多的心理负荷,从而对未来人才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具有执着的追求科学和创新精神,有高度的适应发展变化的能力,有较高的责任心和能力,有坚强的挫折承受能力,有完善的个性特征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