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文任务书国语

点赞:33187 浏览:1559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编号浙江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申报表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课程负责人卢成原所属部门建筑工程学院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课程层次(本/专)本科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土木工程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结构工程申报日期2016年4月

填写要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姓名卢成原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10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88320278学位硕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建筑工程学院E-mailzgdlucy@sina.通信地址(邮编)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310014)研究方向结构工程,基础工程1-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2,5届,学生总数约650人,

2,《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专业课,周学时2.5×2,5届,学生总数约75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实验,专业基础课,1届共184人,

2,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5届共约380人,

3,毕业设计/论文,5届共约60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

1,《混凝土结构》多媒体教学软件建设,学院教改课题,2003.10-2004.9,

2,基于工程化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学院教改课题,2004.12-2005.11,

教学研究论文

1,新形势下搞好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探讨,《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2002年5月.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近5年学校每次"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得者,

2,2003年"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3,2007年校级"教坛新秀",

4,近5年指导学生获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1-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1,挤扩多支盘桩的承载和变形机理研究,省基金,2003.1-2005.12,负责人,

2,水平荷载作用下支盘桩的工程性状研究,校基金重点,2007.1-2016.12,负责人,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1,非饱和粉质粘土中模型支盘桩的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第一作者,2004年7月,(EI检索),

2,不同土层对支盘桩荷载传递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一作者,2004.10,(EI检索),

3,非饱和粉土中模型支盘桩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第一作者,2007.4,(EI检索),

4,不同土质中模型支盘桩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一作者,2007.7,(EI检索),

5,重复荷载下模型支盘桩工程性状的试验研究.岩土力学,第一作者,2016.2,(EI检索).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1,"挤扩多支盘桩的承载和变形机理研究",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2005年,

2,"挤扩支盘桩在饱和土体中的挤密效应探讨",获浙江省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一,2003年.

土木工程毕业文任务书国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土木工程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姓名杨俊杰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4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88870179学位硕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建工学院E-mailyjinjie@163.通信地址(邮编)浙江杭州市潮王路18号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研究方向结构工程2⑴-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高等混凝土结构》,专业课,周学时3,连续3届,总人数50(研究生)

《土木工程实验技术》,专业课,周学时3,连续5届,总人数80(研究生)

《结构概念设计》专业课,周学时2,连续4届,总人数380(本科)

《土木工程概论》专业课,周学时2,连续5届,总人数900(本科)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毕业设计指导,平均每届约8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工程结构类课程的新教学体系研究",校重点,2004-2005.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整体化改革设想",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006.10.

"关于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判别与设计的两个问题",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4.11.2⑴-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姓名赵志方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年3月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教授13858191307学位博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建工学院E-mailzhaozhifang7@126.通信地址(邮编)310014杭州市朝晖六区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研究方向混凝土断裂力学,新老混凝土粘结机理研究与工程应用2⑵-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混凝土结构设计A,本科专业课周学时2.51届12人

(2).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本科专业课周学时41届30人

(3).科技英语本科专业课周学时22届300人

(4).结构的全寿命设计理论.研究生课周学时21届3人

毕业实习,设计/论文

(1).毕业实习本科1届50人

(2).毕业设计本科2届24人

(3).毕业论文本科1届1人

2⑵-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基于裂缝粘聚力的大坝混凝土断裂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09

0052005.1至2005.12项目主持人

(2)防治混凝土裂缝关键技术--确定基于简便试验的混凝土软化本构关系的数值方法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1064862007.1至2016.12项目主持人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赵志方等.《》《》2.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姓名崔钦淑性别女出生年月1963.01.09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88320277学位硕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学科E-mailcuiqinshu@163.通信地址(邮编)朝晖六区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310014)研究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研究2⑶-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主要课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专业课,8学时/

结构应用/周,6届共1200人.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周,6届共1000人.

混凝土结构设计/周,8届共360人.

毕业设计16周/年

1.崔钦淑,欧新新编着.PKPM系列程序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0

2.欧新新,崔钦淑主编.建筑结构设计与PKPM系列程序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

3.杨俊杰,崔钦淑编着.结构原理与结构概念设计[M]2006.04

4.聂洪达,郄恩田主编.房屋建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2(参编)

5.崔钦淑,聂洪达.建筑结构CAD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4,32(4):359-4632⑶-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主要参加的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工神经网络在混凝土强度预报中的应用"(已完成),原煤炭部一般项目"异型截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研究"(已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普通混凝土的界面形态特性及对渗透性的影响"(2007,在研)

1.崔钦淑,聂洪达.TAT,SATWE软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比较[J].

工程力学增刊,2003:158-161

2.崔钦淑,聂洪达.建筑结构分析软件SATWE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

工程力学增刊,2004:215-218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姓名彭卫兵性别男出生年月1978.10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讲师88320163学位博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建筑工程学院E-mailComeon110@126.通信地址(邮编)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桥梁隧道学科研究方向混凝土结构,桥梁工程智能设计2⑷-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混凝土结构

本科生

4

1

30

桥隧混凝土结构

本科生

2

2

30

桥梁工程

本科生

3

1

60

交通工程总论

本科生

1

1

30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混凝土结构实验

本科生

2

2

30

毕业设计

本科生

4

1

30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论文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第六届浙江省高校自制教学软件比赛三等奖,排名第一,

指导学生参加运河杯课外科技大赛获校二等奖.2⑷-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基金项目《西部地区中小跨径适用桥梁型式的研究》子课题《中小跨径桥梁电子版通用设计图图库管理系统(项目编号:基于案例推理的桥梁三维建模及设计重用系统研究Y200702509,彭卫兵,排名第一,2016-2016)

学术论文

,ADrawingReuseModelfortheDesignofBridges.India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ITinConstruction.2006.11.109-125

彭卫兵,任爱珠,吕建鸣等.中小跨径桥梁绘图设计重用模型.公路交通科技,2006,23(6):88-103

彭卫兵,任爱珠,徐峰.桥梁结构设计中的知识重用技术.清华大学学报,2007,47(9):1418-1422.(EI074410900182)

彭卫兵,任爱珠,徐峰.融合案例推理和神经元网络的桥梁知识重用研究.计算机工程.2007,33(23):202-204.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郑建军男1963.01教授土木工程主讲杨俊杰男1958.04教授土木工程主讲张俊芝男1964.09教授土木工程主讲赵志芳女1970.03教授土木工程主讲卢成原男1964.10副教授土木工程主讲李通坤男1957.05副教授土木工程主讲欧新新女1961.08副教授土木工程主讲崔钦淑女1963.07副教授土木工程主讲袁伟斌男1977.05副教授土木工程主讲,辅导彭卫兵男1978.10讲师土木工程主讲,辅导马成畅男1978.11工程师土木工程辅导,实验指导王建东男工程师土木工程辅导,实验指导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学历结构:博士5人,硕士5人,本科2人.

年龄结构:45岁以上4人,35-45岁4人,35岁以下4人.

学缘结构:最后学位取得学校:清华大学2人,天津大学1人,武汉理工大学1人,浙江大学1人,同济大学3人,安徽理工大学1人,浙江工业大学2人,其它单位1人.所以从不同单位取得学位的比例为67%.

师资配置情况:按土木工程每年180人计算,师生比为1:60.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近五年来,教学组成员围绕着如何提高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这一核心问题,在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如下:

⒈自2003年起,开展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现代化教学改革,通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完成了由板书教学向电子化教学和板书结合教学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2.2005年由杨俊杰教授主持完成的校级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工程结构类课程的新教学体系 4.课程描述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是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开出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又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学校工学课程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门课程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组成,安排在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课时88学时,本校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的工程结构课的一部分,学时40左右,工程管理专业课时56学时.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具有一般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必修课,选修课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以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阶段(1980~1995年).

本课程的建设自建系起(原浙江工学院土木系)就引起全体教师和领导的重视,1980年就编有教学大纲,1984年和1988年又作了补充和修改,该大纲有明确的基本要求,合理的时间安排,并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重点和深度等作了相应说明,符合土木工程(原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要求且完整,规范.根据大纲要求,编制了相应的教学进度表,以此安排和检查教学进程.此外还编写了本课程的习题及思考题集,课程设计指导书,生产实习指导书,毕业实习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等教学文件.

在这一阶段逐步建立了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在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上,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常请专家进行现代结构体系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参加工程实践,全方位培养一个工程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形成了课堂教学——参观与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应用的系列教学过程.

第二阶段: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995~2001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高等教育也蓬勃发展.在1990年前后随着国内许多原单学科高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需要,作为老支柱专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在许多高校陆续兴办起来,因此也形成了对一些"老土木"的冲击和竞争,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老土木"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背景下,我院土木工程专业也在加强自身建设,"混凝土结构"作为土木工程的最主要专业课,系领导也十分重视,在当时李通坤,欧新新等为代表的老师们努力下,1996年被学校立项进行"优秀课程建设",并于1999年通过学校验收,正式成为浙江工业大学优秀课程.通过课程建设,使课程教学更加规范,教学条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这一阶段值得一提的亮点还有在1997年"第五届全国混凝土结构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这为提升我校建工学院在全国的知名度,以及我院"混凝土结构"课程在全国的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阶段:大土木及现代教学发展阶段(2001年~今).

1999年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专业进行调整,将涉及工程建设的十几个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2000年起,国家颁布了新一代的土木工程专业规范.我校从1999级开始正式按"大土木"开课.根据教育部"宽口径"的培养模式要求,专业课学时都大大压缩,原来的"混凝土结构"课被分解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门课,前者作为专业基础课(平台课),后者为专业课.结合上述变化,课程组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引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通过板书,多媒体和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信息量大大提高,克服了课时减少带来的授课压力.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技术逐渐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更大的作用,2007年开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已建成网络课堂,电子教材已上网,学生可通过网络学习.还具备了在线答疑,在线上交作业等功能.课程教学环境得到大大的扩展和改善.目前课程教学网站正在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中.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重视工程教育,面向经济建设"是我校一个重要的办学特色.多年来,我校毕业生普遍以作风踏实,成绩出色,"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上得来"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好评.从20世纪90年代始,面对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学校对工程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明确提出了现代"工程化"教育思想,提出了要树立"工程化"意识,夯实"工程化"基础,掌握"工程化"工具,重视"工程化"实践,提高"工程化"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工程化"教育是我校的办学重要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现代化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近几年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生源良好,在我校近60个本科专业中,本专业的录取分数在前十名,平均分超过重点线30多分,所以生源质量较高.

土木工程专业是与工程密切结合的专业,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监理以及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和建造师的主导专业.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主要以结构专业知识为重点,并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所以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

具体来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结构基本构件设计的方法,学习常用钢筋混凝土工业与民用房屋结构的方案选择,结构布置,设计模型选择,内力分析,并能按有关专业规范正确进行构件设计和构造处理,掌握整个房屋结构的设计方法.并为在混凝土结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本门课程的教学体系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

其中课堂教学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一般分上下两个学期实施.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工作性能试验","钢筋砼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试验","钢筋混凝土短柱破坏试验"三个基本实验,从07级开始课程实验采取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即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制作实验模型,完成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毕业设计"是本课程所授知识综合应用的重要环节,目前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内容80%以上是以"混凝土结构"的内容为主的.

因此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内容主要有:绪论,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承截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截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混凝土构件裂缝及变形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内容主要有:梁板结构,单层工业厂房和混凝土框架结构.

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是:通过老师讲授,同学们讨论,习题课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时主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适当采用网络教学进行辅导与答疑.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是:学生通过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具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各知识模块和对应课时见下图: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重点:

(1)适筋梁正截面受弯三个受力阶段的概念,包括截面上应力与应变的分布,破坏形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百分率对破坏形态的影响,三个工作阶段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等.单筋,双筋矩形与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配置纵向受拉钢筋的主要构造要求.矩形,T形和I字形等截面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及限制条件.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两种破坏形态的特征及其正截面上应力的计算简图.对称配筋矩形与I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纵向钢筋与箍筋的主要构造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各项预应力损失值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状态,设计计算方法和主要构造要求.1)钢筋混凝土各种基本构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工作状态,(2)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的含义,(3)受弯,受压构件各种受力状态和截面应变之间的关系,承载力基本方程的推导,(4)各种受力构件的配筋方法及构造要求,(5)混凝土构件刚度的特点及裂缝开展机理,(6)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及各阶段受力特点.

2,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重点:

(1)各种楼盖结构的形式及荷载传递途径,(2)塑性铰(塑性铰线)及内力重分布的概念,(3)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及塑性理论的设计方法,双向板按塑性铰线的设计方法,(4)楼盖结构的配筋方法,(5)单层厂房排架结构的荷载,传递路径,计算方法,(6)等高排架的内力分析及内力组合的方法,(7)标准构件的选型方法,(8)框架结构的组成和结构布置特点,(9)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及内力分析的实用计算方法,(10)框架梁,柱的截面设计方法及节点设计要点,(11)框架梁,柱的配筋方法.

难点:

(1)楼盖结构布置形式与荷载传递的关系,(2)连续梁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弯矩调幅法的原理,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3)塑性铰线的位置,以及双向板按塑性铰线的设计方法,(4)楼盖和基础的抗冲切问题,(5)排架结构中各种荷载在内力计算时的特点,内力组合的原理和方法,(6)框架结构简化计算的基本检测定,(7)各种结构的配筋原理及配筋图画法.

3,解决办法

(1)以工程化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以"整体(宏观)—局部(细观)--综合"的思维方法,把"实践(工程实际结果)—理论(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贯彻在各章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学习使同学们在宏观上能把握课程的本质,细观上可以根据所学理论解决具体工程结构的设计计算问题.

(2)将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归纳成"计箅+构造"."计算"即突出受力性能,以材料特性,静力平衡条件及变形协调条件这三要素统一计算模型,形成计算原理."构造"即从破坏形态入手,根据基本概念,明确构造措施.

(3)针对重点,难点问题,任课教师集体备课,把握问题的实质,上课时不简单照本宣科,通过举例把问题的原理和来龙去脉讲透.

(4)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及结合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同学们增加对混凝土结构工程实际的认识,加强对结构原理的理解.

(5)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及分组讨论的方式,丰富学习方法,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效率.

(6)安排定期和不定期的答疑时间,以及通过网络在线答疑的方法,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7)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斜截面,受扭构件,受压构件破坏形态内容比较抽象,比较难讲解透彻.解决的办法通过电子模拟各种破坏现象和自制模型进行讲解,既形象易懂又记忆深刻,教学效果很好,

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适用条件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超出适用范围后工程中如何处理,计算公式又作如何调整,这些至关重要的内容经常被同学们所轻视,导致设计的构件不符合工程要求.解决的办法是有争对性的自编一些练习题给同学们做,并及时讲解,特别对作业中存在的通病要分析透彻.通过多轮的教学实践,已收到较好的效果,

预应力混凝土是混凝土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理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扎实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基础,基础差的同学学得比较费劲,容易失去信心.解决的办法是讲解时尽量通俗一些,多举例子,利用课余时间及时给予补课及鼓励.

(11)采用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公式,又能灵活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各种规范手册等工具解决具体的,较为复杂的工程难题.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为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质,课程组对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系统改革,以达到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之目的.后续的实践环节与本课程密不可分,看成是本课程的延伸具体设计如下: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了三个实验,同学们在熟悉各种基本构件受力及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亲手试验,验证所学理论,并从中领会实验的科学意义.在"结构设计"课程中,安排有2周的课程设计.题为是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该环节最能反映同学们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尤其能反映同学们对主干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掌握程度,通过该环节,能对所学知识起到融会贯通和提升作用是"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最高等级的教学实践.

,在工地

通过上述四条途径.

4-3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3-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另外后续的实践环节与本课程密不可分,应看成是本课程的延伸具体设计如下: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了三个实验,同学们在熟悉各种基本构件受力及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亲手试验,验证所学理论,并从中领会实验的科学意义.2,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在"结构设计"课程中,安排有2周的课程设计.题为是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3,毕业设计该环节最能反映同学们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尤其能反映同学们对主干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掌握程度,通过该环节,能对所学知识起到融会贯通和提升作用是"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最高等级的教学实践.

4,在工地

课程组对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为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质,,培养创新素质学生综合能力.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2,课程设计

4-3-4考核内容与方法

课程实验考核方法:主要通过实验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考核,考核成绩按五级制.

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即出勤情况,设计计算书和图纸质量,答辩情况.成绩评定按百分制,其中出勤占20%,设计成果占50%,答辩占30%.

毕业设计的考评参照我校的有关规定.

生产实习的考核包括出勤情况,生产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质量,答辩三个方面.4-3-5创新与特点

课程实验采取自主实验的方法,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全过程,特点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程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在动手能力,工程技能的锻炼,以及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方面的效果大大提高.

课程设计通过一人一题的改革,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程设计真正做到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学习和掌握结构设计方法.

通过实践环节的以上创新与改革,使课程教学更符合发展方向,更贴近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让人才培养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4-4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使用与建设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三校合编,清华大学主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混凝土结构》(上,中册).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也是"面向21世纪教材",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各高校使用率很高.

另外,近年来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程组杨俊杰教授主编了《混凝土结构原理》教材,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教材的特点是:

①符合新世纪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

通过对课程体系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了以基本原理为主的通用化,综合化,符合新世纪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

②教材内容立足基本概念,用整合,集成方法大力精减

以少而精为前提,在掌握共性的基本原理基础上,以基本构件为主线,结合混凝土结构材料特点进行阐述,既能掌握现代常用的结构和新结构的基本原理,系统掌握构件计算模型和设计方法,又为后续工程结构设计类课程打下宽,新,扎实的基础.

③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综合训练

教材内容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最后再综合的思维方法,教材中列入了课程负责人编着的两章教学内容,在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综合训练方面最具特色,增加了综合性习题及其难度,为了进行综合训练并配合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给出了结合实际的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设计示例.

2,扩充性参考书及参考文献

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如"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等列为扩充性参考书.并推荐具有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的参考文献.

3,实践性教学环境

大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平台己初步建成,初步解决了实验仪器设备高于社会的先进性,具备了开放性,创新性实验的条件,开辟了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了条件.

目前已与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工集团等多家大型高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签订了实践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4,网络教学环境

建工学院网络学习平台已建成,"混凝土结构网络课堂"自2007年起已试行一年,面向全体学生开放(kczy.zjut.edu./bridgestudy/).

网络课件由本课程组主讲教师制作,学生可以进行网上自学,提交作业,教师可以在线课后答疑,网络辅导,拓展和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普遍反应效果好,收获较大.

4-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程内容多,宽口径,学时少的特点,在六个教学要素中,老,中,青教师都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集成,系统优化,课堂上讲透教学重点,以点带面,切实做到少而精,概念和原理融会贯通,

2,引用工程案例和研究成果,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

3,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对于工程结构概念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可以使内容更形象化,而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如必要的公式采用板书教学,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4,探索了"逆向教学"的方法,即实行"实践(工程实际)—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先向实践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每章都是介绍一种基本构件或结构,在每章开始时先把这类构件,结构相应的工程实物或实物模型展示给同学们,使其增加感性认识,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力学知识分析它的受力特点,再结合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性质介绍其构造原理,进一步再介召设计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习题学习做相应构件(或结构)的设计.

5,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实行"课堂—现场—课堂"的方法,减少课内讲授内容,增加现场教学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混凝土结构相关内容的工程实际情况.

6,引导并支持学生参与创新知识竞赛,如结构设计竞赛,

7,针对目前同学们施工图这方面比较薄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和考核中增加工程训练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习题中增加绘图内容,另一方面拟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

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主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每年6个班,共180人左右,另外还对工程管理,成教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各1个班开课,以及我院建筑学(每年3个班),城市规划(每年1个班)专业"工程结构"课程中的混凝土结构部分.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网络课堂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将课堂教学,网上答疑和作业等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促进了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化解难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己成为提高混凝土结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出发点,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和过程中加强工程意识培养,工程技能训练,重视"工程化"实践等方法为手段,达到提高学生工程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具体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改革,探索和研究"逆向教学"的方法,通过实物模型的"第二课堂"建设研究教学过程与实践的结合,课程自主实验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改革,辅助教学手段与课程考核的改革与研究等.

2,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课程作业形式多样化,除了完成各章节必要的基本训练外,为了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拟增加工程综合训练题目,布置读书报告,撰写小论文等.

结合课程特点考试采用闭卷,开卷,面试等相结合的方法,着重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6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校外专家评价:

浙江大学金伟良教授:

"该课程在以下几方面工作效果突出:一是课程建设很全面.不仅抓住了从事该课程改革探索的队伍建设,而且更抓住了与该课程建设相关的各环节,如从课程教学内容的精选,教学方法的采用,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多媒体网络设置,教学实习基地等方面都搞得卓有成效.二是根据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狠抓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探索,采用板书教学,试验录像教学,电子教材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体现在颇具特色的教学实践环节的设置上,特别是自主实验的安排上,学院要加大财力的投入,老师要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体现了建工学院和课程组对教学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浙江科技学院李家康教授:

"该课程改革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参与课程改革的队伍结构层次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大部分课程组老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主讲教师均具有优良的学术素质,二是课程改革循序渐进,不断深入,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多媒体电化教学和网络教学方面等方面都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纵看改革的发展阶段是符合规律性的,是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三是教学改革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工程化教学作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符合目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的,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深入改革,将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科研及生产联系起来,多看多做,必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

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混凝土结构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其课程建设有较扎实的基础,1999年就是学校优秀课程,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结构比较合理,是目前建工学院最具实力的课程组.教学改革方面,能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定位,提出工程化教学的整体改革思路,并且从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了具体措施,如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也已初具规模并初见成效.

从校教学督导组近几年的教学检查中看,首先该课程教学资料完备,教学过程没有出现任何教学事故,其次从听课情况看,任课老师能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讲课采用板书,视频,电子课件相结合的方法,注重把工程实例引入课堂,并能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反应,课堂气氛较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从学生座谈会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的意见来看,该课程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之一.以下是本学期学生信息员对该课程反馈意见:

"教学效果:混凝土结构设计非常好.老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板书与课件结合教学,把原本枯燥的东西讲的很生动,并且注意和学生交流,比较典型,具有模范课程的意思(土木053)",

"混凝土结构:a,老师太好,选课的同学多,教学效果难免会差点.b,会讲些毕业设计,毕业后的情况.c,会在一些特别情况下,管理课堂纪律.d,作业批改的很仔细.e,和同学交流多.f,教学方法独到,教学效果很好.(土木055)"

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该课程设置合理,老师经过充分的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大纲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工程,施工经验,知识水平和教材,全面讲解."

(土木工程036班李学鹏)

"混凝土结构课程有着优秀的师资和齐全的教学设备,负责教我们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而且从事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工作,工程经验也十分丰富,讲课能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讲一些工程实例,教学效果很好,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获益良多."

(土木工程046班金臻丽)

"老师能够与同学们一起沟通!我们都很喜欢混凝土老师!讲课也很有经验了!精心备课,幽默风趣,能与同学进行很好的沟通,教学与实际结合,方式灵活,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推广."

(土木学院056班章思颖)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课堂教学的录象资料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录象片,各种楼盖结构工程实体资料片(单向板,双向板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无梁楼盖等).其中部分是购写的,有些是自制的.5.自我评价

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根据课程性质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工程化教学为原则,从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技能.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已将创新教育,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训练寓于教学全过程.

(3)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建立有针对性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改革考试方式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5-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我院基础最好的课程之一,1999年就被评为浙江工业大学优秀课程,目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完备.

6-1-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

建设目标:

1,完善课程体系内涵的建设

(1)整理完善教学案例,并上网供学生自主学习,

(2)开展学生创新和研究型教学

(3)加强课程设计改革,丰富设计课题类型,培养学生多方位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2,教材,课件,题库和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

(1)完成成套课程系列教材及有关配套电子教案的编写和出版,

(2)编写简明教材,习题册,思考题和释疑指导书,

(3)不断改进《混凝土结构网络课程》,补充题库,测验,工程资料,案例等,

(4)进一步加强教学演示分析软件和课件的开发,提高教学效率,

(5)建立工程案例集.

3,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建设

(1)完善自主性教学实验,学生自己提出实验计划和方案,并完成教学实验.

(2)加速培养年轻教师

4,力争近期获省级教学科研项目立项,并争取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5,争取三年内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建设步骤:

1,大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潜心教学的师资队伍.

2,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吸取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和教学方法,坚持不解地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深层次的改革,逐渐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土建类应用型人才,比较成熟的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进一步完善"混凝土结构"教学大纲,编写课程作业指导书,试卷库等相关材料,完善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等配套措施,扩充课程教学资源,建立并逐步完善网上课程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

(1)增加与完善学生课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材料.

(2)增加部分结构和构件受力试验的现场录象及分析结果.

(3)制作具有智能性的,功能齐全的在线测试系统以替代目前的部分手工练习,以提高教学效率并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4)学生的习作(如结构模型设计)和优秀作业(拉,压,弯,剪,扭等受力构件的设计计算)选登.

4,总结提炼,推广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课程"工程化"教学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具体措施,探索在"混凝土结构"课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最新方式.

5,加强教学研究的投入,重视论文的撰写,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务求在预定时间内完成,

6,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成果申报,为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精品课程作准备.

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将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授课教案,网络课件,教学录像,课后习题,模拟试题,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上网,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获得教学支持.

教学大纲,教学安排,电子教案等教学文件上网

2016

多媒体课件

2016

在线测试

2016

结构实验,课程试验录像,课程设计指导上网

2016

课后习题,模拟试题,参考文献目录

2016

课程毕业设计案例

2016

综合调试,完善

2016

6-1-2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6年底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部分课程授课录象上网,

2,2016年9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验"授课录象上网,

3,2016年12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全部课程上网,

4,2016年7月"建筑混凝土结构"全部课程上网,

5,2016年12月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上网.6-2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电子教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多媒体课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线测试(试用版)

"作业在线提交","在线答疑"系统

课程试验录像

楼盖结构录象片

课程试卷及参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kczy.zjut.edu./bridgestudy/Papers1.

kczy.zjut.edu./bridgestudy/Answer1.

kczy.zjut.edu./bridgestudy/Papers2.

kczy.zjut.edu./bridgestudy/Answer2.

7.审核意见

7-1学院审核,推荐意见(包括保障措施):

学院主管领导签字:

年月日7-2教务处意见

教务处主管领导签字:

年月日7-3学校意见

学校主管领导签字:

年月日

33

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

排架结构设计

梁板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短柱破坏试验

钢筋砼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试验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工作性能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耐久性

承载力极限状态基本构件设计

可靠度与设计方法

混凝土结构材料

毕业设计(课程延伸,16周)

课程设计

(2周)

课堂教学

(40学时)

课程实验

(8学时)

课堂教学

(48学时)

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混凝土结构

课程实验

(共8学时)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工作性能试验(3学时)

钢筋砼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试验(3学时)

钢筋混凝土短柱破坏试验(2学时)

各班分三个小组,每组10人

各班分三个小组,每组10人

各班分两个小组,每组15人

任课老师负责实验指导,实验员负责实验准备

任课老师负责实验指导,实验员负责实验准备

任课老师负责实验指导,实验员负责实验准备

课程设计

(2周)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周)

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

(1周)

设计题目为学生一人一题

指导教师2人共同指导

设计题目为学生一人一题

指导教师2人共同指导

在专用教室,按正常上课时间做课程设计,指导教室通过讲课和现场指导完成指导工作

在专用教室,按正常上课时间做课程设计,指导教室通过讲课和现场指导完成指导工作

生产实习(课程延伸,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