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2016学年年度文

点赞:27625 浏览:1295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化学学科2016学年年度论文

街道大良街道

学校大良实验中学

姓名朱凤玲

联系13825557495

让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摘 要: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自主开放的活动中得到发挥和展示.自主的表现是个性张扬,同时,个性张扬为创新创造了契机.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到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有不完善之处是极其正常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不足,把错误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引导他们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份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信,课堂对学生才能有一种亲和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和谐,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敢提问,爱提问.

关 键 词:化学课堂教学个性张扬师生关系自尊与自信放飞思维与想像

前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规律,在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把开发学生发展能力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已成为广大化学教师的共识.

一、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知识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状况的基本因素.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核心任务和显着特征,这是因为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也就是说,创新与实践,可以使人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同时,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创新潜能才能开发出来.创新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

以下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片断: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同学们想一想,你能总结出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吗(3分钟后)

生:需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即在什么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生: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

化学学科2016学年年度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生: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师:同学们都总结得很好,老师想你们在此基础上一定能探究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效方法的.(要求:先独立思考,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然后小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药品,仪器等.)15分钟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老师在巡视中发现有困难的组及时引导,发现思维火花时要及时鼓励.)

以上课例中的问题,可以由老师给出装置的几种不同的用途,然后让学生指出其操作原理,并且通过训练将这种用途记住.但这样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空间想像的机会,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活动缺乏自主性.为了让处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为了让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自在地进行想像,老师对学生说:"你能总结出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吗",这样就给学生独立的机会,能让学生自主探索.事实上,学生的活动是多样的:有的借助头脑中的想像去思考,有的借助在纸上画装置图来思考.当然,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思考水平也肯定不同,但学生可以根据他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其思维可以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训练.学生的活动是自主开放的,自主开放的活动是鲜活生动,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发挥和展示.自主的表现是个性张扬,个性张扬就为创新创造了契机.

二、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

多数学生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到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学生通过自己的发挥得出各自的具有特色的答案后,教师也不急于去否定某个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课后再深入了解,之后再写成小报告,从而进行交流.

以下是"化学复习课"教学片断:

(每个人都积极思考,翻书,找笔记,在纸上书写.一定时间后,学生开始发言)

生1:我总结出两条规律:给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加热,都要预热,酸与碱反应都生成盐.

师:谁能给评价一下.

生2:第一条可以,但第二条是书上给出的.

师:好,谁还说

生3: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小的气体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师:第一条很好,自己能找出第二条有什么毛病吗

(该生茫然.)

师:你为什么要提密度小呢

生3:(受到启示后)应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才可以.

师: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吗

生3:没注意规律成立的条件.

师:对.有错误是正常的,难能可贵的是能找出错误以及错误产生的原因.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有不完善之处是极其正常的,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把错误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份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信,课堂对学生才能有一种亲和力.首先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让他感觉老师信任他.老师提出问题后,如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总结出别人想不到的规律."让学生感觉到一种自信,这样就会全力投入到学习内容的思考中."你们看,是不是自己也能解决很难的问题呢!","既然大家都能向难题挑战,那我再出一个更难的题."等等,这些话的作用是给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其次在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又积极引导,让他自己寻找毛病,寻找出现错误的原因,并积极给予评价,"有错误是正常的,难能可贵的是能找出错误及错误产生的原因,其实你的错误这时候已经变成了你和全班同学的财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发现错误的价值,由错误走向正确正是学生进步必不可少的发展历程.

三、放飞思维与想像

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像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

以下是"分子"教学片断:

师:现在我把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体积如何变化怎么想就怎么说.

生1:变大.

生2:变小.

生3:不变.

师:让我们用事实说话,请三位同学上台证明你们三人谁的猜想是对的.

(由一生演示该实验,另二生在旁边监督.)

生1:实验证明混合后体积变小了.

师:还请同学们接着猜,混合后体积为什么变小了

生4:反应了.

生5:酒精挥发了.

生6:有一种物质穿插在另一种物质中间的空隙里了.

师:(小结学生回答情况)同学们都猜测得很好,同学们这种大胆进行想像与猜测的精神本身就值得表扬.

分子间有间隔这个微观的知识,在学生学习这部分之前是无法注意和想像的,因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可以说是从学习这部分开始的,所以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的体积变化问题,必定与学生头脑中的认知产生冲突,所有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200mL,但很多学生又马上会想到有可能不对,这时他们就会尝试去想像与猜测,并最大限度地产生知道答案的渴望,十分着急动手去验证,看着老师讲台上的实验用品着急,同时也急于想知道原因.这样的教学设计达到了利用对新知识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新的思维火花的目的.学生的答案有三种,但不管是哪种答案,都已经达到调动学生头脑中所有的能参与想像的成分的目的,这个过程就训练了想像思维,当然这种持之以恒的训练会使学生的想像能力大大增强.这充分显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整个化学课堂生动活泼,自由,创新,审美的气氛在课堂中弥漫——这是真正面向21世纪的课堂教学!


以上是本人对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创造创新活力的几点看法,归根到底就是以下几点:1,建立的师生关系,2,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3,鼓励学生提问,4,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5,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