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生小文学校代码

点赞:12926 浏览:561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合肥六中地理学科组2016—2017年发展规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1,现状分析

由于我校参加合肥市联招,高一年级的整体生源质量良好,但参差不齐.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各有不同:

(1)高一年级

由于地理学科未纳入中考考试范围,很多初中学校的地理课开设情况不容乐观,导致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受高考录取和就业形势等大环境的影响,绝大部分高一新生立志学理,地理学科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依然扮演着"副科"的角色,高一自然地理难度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2)高二年级

高二文理分科后,文理学生比例约1:4,学习文科的同学绝大部分是理科成绩不够理想,"被迫"学文,真正因为兴趣而学文的同学很少.绝大部分文科同学对地理学习较为重视,课堂笔记详实,课后作业认真.但是很多学生难以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对知识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

(3)高三年级

随着高考复习的深入,学生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重视做试题,忽视读课本,对知识的学习多处在记忆的层面,难以达到理解高度,以至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低下.有的学生依靠刷题来应对,学习效率低下.

2,高考能力培养分析

《高考说明》明确指出: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依据学生的学情状况,高中三年地理教学的侧重点应有差异:高一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为主,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并能用这些原理和规律解释身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的学科价值,激发其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愿望,高二以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为主,明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各章节的知识结构,理解各章节之间的联系,高三以提升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为主,以某区域为载体,用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思想分析自然地理问题,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人文地理问题,准确把握人地关系.

二、全组基本情况

1,数据分析

地理学科组现有18名教师,其中男性8人,女性10人,研究生3人,本科15人,45—50岁5人,35—45岁3人,30—35岁6人,30岁以下4人,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结构合理,教龄18年以上7人,9—18年6人,9年以下5人,中高5人,中一9人,中二4人,大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2,现状分析

(1)教学方面

地理组是我校最年轻的学科组之一,中青年教师占全组的80%,大部分教师带过一届或多届高三毕业班,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常规的课堂教学趋于成熟.除个别老师在省级和国家级课堂教学评比中崭露头角外,绝大部分教师暂时还不能驾驭省级,国家级的课堂教学评比.

初中地理学生小文学校代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学科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由于课程设置和文科班额等原因,有近一半的教师不满工作量,每年都有一部分教师无法升任高三毕业班教学,部分年轻教师在学校和级部的不同岗位,长期以往必然影响其专业成长和发展.

(2)教研方面

绝大部分教师处在专业成长的关键期和教研水平提升的黄金期.从常规教研来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参加学校布置的各项教研活动,如每周二上午的集体备课,公开课,研讨课等,但常规教研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师对常规教研活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特色教研来看,近年来地理学科组举行的地理野外考察,课堂教学研讨,高考试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和影响,但缺乏深入系统的专人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和论文发表依然是全组的薄弱环节.

(3)专业发展

由于受升学压力和考试压力的影响,教师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各自的教学工作上,对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在试题命制和研究,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缺乏积累和思考,缺乏互助研究和合作共享.

三、总体目标规划

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结合地理学科组各年龄段的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求,经过全组的反复商讨决定:以学科育人价值为核心,用2—3年对课堂教学,地理奥赛,高考试题和野外考察等方面进行专题系统研究,从四个方面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用研究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和工作.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和系统的分组研究.在专题研究中采用"分工牵头,组内共享,共同进步"的方式,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扩大地理学科组的教研影响力,成为省内乃至国内的一个标杆,形成我校地理学科的教研特色.

四、具体内容规划

(一)课堂教学

1,人员组成

负责人:周淮锋

参加人员:王海虹,孙群,杨春芳,汤慧,谢宏芳,郑梅梅,吴洁

2,目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是地理课程的一个必要目标,而且是地理课程追求的终极目标.当一个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经历的过程,形成的方法,最终都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为意识,观念,责任,习惯,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是受益无穷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地理课堂教学客观上更加要求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此时,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对教材及学生的把握和理解,对新课程改革的领悟,对德育目标的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特制定以下地理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和计划.

3,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地理课堂教学的德育价值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必修一为自然地理,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线索,突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渗透德育目标.

必修二为人文地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而系统体现德育目标.

必修三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某个具体区域,分析区域总体的自然,人文背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探究相关的措施,德育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行".

(2)地理课堂教学形式的研究

一节课,多人上:传统的教学方式,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

一个人,上三节:一节课,一个人,在三个班级,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学形式.

常规教学形式,可通过小组合作教学,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形式,

翻转课堂教学形式,老师课前录制相关的微课,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同学之间就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教师从旁指导,或者将相关的碎片化知识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构建框架.

4,研究计划

课题准备:选择必修一,二,三中与德育目标关联性较强的课题,再确定具体的授课者,可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拓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课之前,研讨小组进行统一的研讨和打磨,达成初步的共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研究的意义.

实施阶段:微格教室,有生上课,全程录像,教师观摩,

交流阶段:课后研讨,优劣分析,目标达成,学生感悟.

5,研究成果

系列微课及公开课的录制,强调"系列"特点,可以逐渐建立微课系列,

课堂教学的反思,感悟,强调系列反思录,

教学研究论文.

(二)地理奥赛

1,人员组成

负责人:张民

参加人员:王海虹,吴洁

2,目的意义

通过地理奥赛激发学生对地理和环境学习的兴趣,通过关注学生地理知识,技能和兴趣的质量,积极促进他们思考地理作为一门中学课程的重要性.了解中学生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规章,形式及发展方向,分析其命题特点,对于了解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特点和方向,促进我校地理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性,尤其是对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有借鉴意义.

3,培训内容

基础知识,地理景观,野外考察,学科术语(英语),综合运用.

4,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16年1月-2016年2月)遴选队员,由高一高二各任课老师推荐,指导老师面试,确定奥赛队成员.

第二阶段(2016年3月-2016年6月)指导队员读书,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图书馆提供借书阅读的机会.

第三阶段(2016年6月-2016年8月)带领队员野外考察活动,提升学生考察能力.

第四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1月)专题培训阶段,聘请专家学者名师依据地理奥赛试题的要求作专题培训及考前指导.

第五阶段(2016年11月)学校组队及个人自愿参赛,争取突破.

(三)试题研究

1,人员组成

负责人:周保明

参加人员:张梅,余舰,汪洪波

2,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对高考及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研究,寻找命题的规律和方向,怎么写作于我校高三在高考制度转型期的安徽高考和全国高考的高三复习,怎么写作于高考制度改革后我省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同时,将试题中蕴含的能力要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高一,高二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3,研究的主要内容

(1)2016—2016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向,

(2)2016—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的关联,

(3)安徽省新的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及命题趋向.

4,研究计划

(1)2016.1—2016.3对安徽省近六年高考地理试题从知识点和能力点两个维度进行整理汇编,判断命题趋向,归纳试题特点,对我校2016届高三的后期复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2)2016.4—2016.8对全国近五年(2016—2016)新课标地理试题从知识点和能力点两个维度进行整理汇编,判断命题趋向,归纳试题特点,为我校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方向性调整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3)2016.9—2016.1找出近五年(2016—2016)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的关联,为我校2016届高三的二轮复习提供必要的资料准备,

(4)2016.2—2016.6研究安徽省新的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及命题趋向.

5,其他

研究成果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和材料汇编的形式展示.

(四)野外考察

1,人员组成

负责人:赵德成

参加人员:卫世付,林建伟,邹日旭

2,活动意义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但是,现阶段的中学地理教育任然以课堂教育为主,而地理课程的教学实施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实际的课堂是与教学要求是相违背的.而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活动,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相互联系,还能培养学生地理学的空间观念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专业素质的目的.

3,活动实施

(1)准备工作

①确定考察内容.考查内容的选择还是以所学课程为依据,同时考虑时间,地点,人员等现状加以确定.

②制定考察计划.计划的制定要在确定考察的目的,确定考察的线路和时间,确定考察的学生数量和素质

等为依据.计划的制定一定要详实,在带领学生出去考察之前,地理组带队老师可以提前进行一次详细探

查,以优化考察计划.

③收集考察资料.考察活动出发之前,一定要进行考察的相关地理知识的收集和整理,让考察过程的实施

和后期的总结少走弯路.

④编排考察小组.根据我校前两年的组织经验,考察活动的学生与带队老师比率为5:1左右最好,将学生

分成5人一个小组,设小组长一名,协助带队老师工作,每位带队老师负责一个小组.

(2)考察过程

①野外观察.分路线观察和定点观察两部分,沿线可观察植被,土壤,水文,聚落,农业等的变化,定点

观察前期确定的考察内容.

②调查访问.很多的地理信息和地理知识,光靠观察和思考,仍然不能全面了解它们的发展变化过程,特

别是人文景观,需要在观察之外,多做调查和访问.

③采集样品.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要采集适当的样品,可作为后期的研究,以及为我校地理教室提供素材.

(3)资料整理

野外考察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考察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字和图象资料进行整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鉴定和分析,然后撰写考察小论文或考察报告.

(4)活动总结

每一次考察活动结束后,要对于整个野外考察活动进行总结,择其善者后面从之,则其不善者后面的活动再改之.

4,活动规划

野外考察活动可按照"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的原则,再根据学生所学教材内容,具体规划如下:

(1)月球及星座观察

时间:每年的九月或十月份(具体日期可依据天气状况和月相而定).

地点:我校北区天文台.

人员:高一年级学生若干(建议组织尽可能多的学生).

目的:学生刚刚学习必修一的第一章,观察地球以外的一些基本天体(月球,北极星,北斗七星,仙后座等),可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

(2)地貌的考察

①考察火山地貌

时间:每年的三月或四月份(距离近)或每年七月或八月(距离远).

地点:大蜀山或枞阳浮山或内蒙古阿尔山

人员:高一年级学生若干(若选择大蜀山,建议组织尽可能多的学生,理由同上,若选择外地,建议师生比5:1左右).

目的:学生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容后,对于具体的地貌有直观的感受,并了解其形成过程.

②考察喀斯特地貌

时间:每年的三月或四月份.

地点:巢湖紫薇洞或淮南茅仙洞或八公山

人员:高一年级学生若干(建议师生比5:1左右).

目的:学生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容后,对于具体的地貌有直观的感受,并了解其形成过程.

③流水堆积地貌

时间:每年的三月或四月份.

地点:南淝河或寿县北门外淮河(河漫滩地貌很典型)

人员:高一年级学生若干(若选择南淝河,建议组织尽可能多的学生,理由同上,若选择外地,建议师生比5:1左右).

目的:学生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容后,对于具体的地貌有直观的感受,并了解其形成过程.


(3)考察城市内部功能区

①城市商业区

时间:每年的九月或十月份.

地点:合肥市市府广场附近或白水坝附近等

人员:高二年级学生若干

目的:实地考察学生学习必修二城市中商业区的分布,特征,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

②城市工业区

时间:每年的三月或四月份.

地点:合肥市庐阳工业区或某一工业园等

人员:高二年级学生若干

目的:实地考察学生学习必修二城市中工业区的位置,特征,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

(4)考察特定区域

①区域的发展条件及现状

时间:每年的三月或四月份.

地点:大圩,三十岗,曹庵等

人员:高二年级学生若干

目的:实地考察学生学习必修三中区域的概况,发展条件及发展现状,能为区域的发展献计献策.

②区域资源的利用

时间:每年的七月或八月份.

地点:淮南煤炭,山东石油等

人员:高二年级学生若干

目的:实地考察学生学习必修三中区域资源概况,利用现状等,能为区域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献计献策.

五、管理评价机制

1,实行项目管理

每个研讨小组的组长为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可根据实施计划分配相关的研究任务给组员,实时召开研讨会议,组织实施研讨活动.通过项目申报,获得学校的政策支持,从而得到学校的人力,物力支持及必要的经费保障.

2,积累原始资料

对项目实施计划,过程和总结要有详实的文字或图片记录,为组内教师论文写作或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原始素材,为与省内及国内兄弟学校的教研交流提供丰富的材料展示.

3,学期督导评价

每学期期末召开学科组会议,各研讨组组长提交研讨材料,展示研讨成果并做专题发言,并提出研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由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选出优秀项目组进行表彰奖励,并为下一步的项目活动更好地开展指明方向.

合肥六中地理学科组

2016年元月22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