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做德育

点赞:6944 浏览:295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学生道德教育缺点什么

如何在中学生中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仅极其重要,而且十分紧迫,但是我们现在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为了拿自己的自行车,即使碰倒一大片,竟然也心安理得,扬长而去,有的学生与教师相遇,却昂首而过,旁若无人,有的学生不分场合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同学间有矛盾,到校外报复,打群架斗殴等,一个连基本做人规范,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和法纪都不懂的人,何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及对策,下面本人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目前中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现状

1,学校整个德育工作依纲据本,教条化.德育大纲化,课程化,系统化,讲条条框框,重视言之成理.结果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争议的问题不敢让学生深入讨论,社会上的阴暗面不敢让学生来揭示,甚至于谈性色变,回避现实.并且在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中,我们一直重视社会和集体的需要,而忽视个体的需求,把德育看成是工具,忽视德育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这种背景下,道德教育缺乏亲和力的说教方式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出现了"道德无用"的论调.

2,高谈阔论者多,实际行动者少.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只重视对学生崇高品德的塑造,而忽视对学生的基本社会公德的培养.夸美纽斯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而传统的教育把德育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东西进行灌输的,所灌输的内容又都是高姿态的,对学生的道德评价最终落实在知道与不知道的标准上,而不是要解决做与不做的问题.于是公共场所的道德行为,出现了"大人不如小孩,大学生不如小学生"的反常现象,我们常听到小孩说:"爸爸,我们老师说不能闯红灯吗而等".道德教育不能等同于知识的教育,不仅要知,会,懂,而且要做,行,不是重说教,而是重行为的养成.

3,学校,社会,家庭,学生都普遍重智育,轻德育.《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考核,了解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常识的理解程度及其运用的基本能力".但是基本上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而是为了考试中拿高分.很明显政治考试中拿高分的,不一定德育水平就高.一直听人抱怨"现在的孩子,哎等缺德呀!",但是很少有人反思过,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长此下去我们的后代会等其实我们从刘海洋等人的身上已经看出了些什么.现在的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只提你考试成绩怎样,学习好坏,有几个人会关注孩子的道德水平我们不断的用这种观点来影响孩子,你想他们会怎样呢

今天怎样做德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道德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道德教育形成的三个基本规律

1,要在人的活动,自然的活动,自主的活动中形成,体现全面性和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活动的过程,否则将不可能形成道德之果,而讲道德不是个别学生的专利,更不是成绩优秀者的专利,所以必须全体学生全面地,共同的参与.

2,要读书,引导,才能让感性行为上升到理性认识,体现导向性原则.在自主的活动的基础上,要读书,引导,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要读一些名着,文学的东西,从而增强榜样的影响.也使学生的道德的感性行为在书中找到共鸣,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这无论对学生个体或国家,社会的发展而言,都意义重大.

3,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体现发展性原则.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形成和道德实践,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中小学生时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生理变化最快,心理发展逐步成熟的时期,同时是道德观的形成最富开发的时期,所以必须以发展的理论,把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形成的理论知识系统化,用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三、走出中学生道德教育工作困境的几点对策

1,要打破纲本,因人制宜,在活动中形成,要把灌输和启发相结合起来.在道德教育中,我们既要树立榜样,强调崇高品质的形成,又不能忽视现实生活中个体的觉悟程度,认知能力,道德境界的个体差异.要严格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实施道德教育中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在活动中形成.如我们教给学生考敬父母的原因,还不如让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盛几碗饭等来得更具体,更实际,从而获得更深的体验,再如教育学生要帮助残疾人,何不让学生自己扮成盲人,聋哑人或坐在轮椅上,体验作为残疾人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样通过活动,给每一位学生较深的,且不同的体验,从而产生共鸣,这是从内部激发出来的,而不是外力强加的,灌输的,这对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巨大的作用.

2,要增加道德的亲和力.我们的德育工作可以放低姿态,多渗透一些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具体的道德素质,比如诚信,敬业,谦虚,坦率,自信,比如三思而行,团队协作,公平竞争,比如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尊重他人,比如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这些具体的道德素质.若同时注意教育的方法,其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3,在学习中,要引进影视,故事,古典,经典文化等多种形式.现在的学生读书缺乏正确的引导,中学生中有很多"琼瑶迷",据调查有60%以上的中学生都接触过琼瑶小说,尤其是女生更多,但是又有多少人读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所以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良,同情.有多少人读过《巴黎圣母院》所以他们很难区分美丑,很难把握善恶.有多少人读过孔孟所以他们就不知道中国文化的根.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一谈到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精神等,就会有一部分学生嗤之以鼻,更谈何道德他们中有多少人坐下来看过影片《台儿庄战役》,《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切身感受过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屈辱和灾难有多少人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征》,感受过革命先烈是怎样艰苦奋斗的怎样用鲜血染红我们的五星红旗的

4,教师,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通力合作.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需要教师与家长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模范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高大的育人形象,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流行的"5+2等于0"的说法,就是说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教育脱节,这种情况下的道德教育是得不到好的效果的.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家校,校社,家社的联系,沟通,合作和步调一致是至关重要的.

为什么我们一提起道德就总给人一副扳起面孔说教的姿态为什么只要我们一用道德来诠释某事就总给人"大言微义"的感觉为什么事关道德,媒体总是喋喋不休呢是我们的道德教育出了问题.在对当今社会道德败坏,世风沉沦的观察和反思中,我们不能不问:决定当今社会道德状况的,不正是牢牢把握着这个社会的权力和命脉的这一代吗道德状况总体上不佳的一代来教育下一代,我们能够预期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呢但愿我们能够早日携起手来,共建道德教育的美好明天,为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这纯粹是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