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政治小文评比

点赞:19887 浏览:921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育论文

浅谈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顺德区养正学校张丽芬

2016年9月8日

教育论文

浅谈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顺德区养正学校张丽芬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围绕传统学习方式下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表现及成因:不敢提出问题,不必提出问题,不想提出问题,不能提出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创设认知冲突情景,让学生有问,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能问,只有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根本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传统学习方式下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表现及成因

1,不敢提出问题.传统教学方式是专制型教学,教师俨然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占有者.对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库,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迷信书本,盲从权威,缺乏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不敢对书本提出质疑和不敢超越老师,成为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毫无主见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即使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感,由于心理胆怯或害怕提出的问题不正确而受到嘲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而是把问题深埋在心底.

2,不必提出问题.传统教学是接受性教学,结论性教学.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被教会,而不是学会,更不用说会学,难以激活学生思维,进而产生问题意识.

3,不想提出问题.学业生从不怀疑书本知识或老师,专家传授的知识,更不会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面对本来就多种答案的问题,也难以探究出新的答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内没有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课外缺少提问的环境和氛围,因此造成学生不想提出问题.

4,不能提出问题.传统教学从小学到中学都不重视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不懂得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再加上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或缺乏思维能力,对问题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碰到问题不知道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创意的问题.本来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应该是学生,但实际上相反,教师总是提问的主角.研究表明:中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5%,有近一半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事实上,无论教师如何提高提问艺术,如何带有启发性,最终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徒劳提问,无效或低效的产生.因为教师总是带着自己的认知水平,能力结构进行提问,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判断不准确,并不完全了解学生究竟缺什么.因此,也就不能真正地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解决学生疑惑的问题,这种角色的严重错位,难得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了.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心理学认为,要使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使他们的心理达到安全边际.很难相象一个对自己的思考,行为决策缺乏自信的人能获得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行为策略,能提出深刻,有前瞻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轻松活泼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书本,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营造心理安全边际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良好学习情绪的触发器,教师要主动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变师道尊严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赞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赞赏每一们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情感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强调心灵的沟通和交流.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扬学术自由的思想,强调言者无罪,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⑶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即使是十分幼稚和简单的问题,甚至是错的问题都要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防止在言行上伤害其自尊心,挫伤其积极性.⑷引入竞争机制,在同等条件下,老师对大胆提问的学生,特别是提出创造性问题的学生维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调动其他同学提问的积极性.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能思考是人的天性,有思就有疑,有疑就有问,有问就有得.正是由于人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提问,才不断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兴趣是激发人们思考提问的原动力,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向着感兴趣的目标前进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景,努力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以此促进学生的思考.如在政治课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选取初中生感兴趣的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解读,在分析中鼓励他们发表对此问题的看法.如:初中生如何正确认识同学之间的情感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这些是学生想了解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

3,创设认知冲突情景,让学生有问.皮亚杰认为,认知冲突在认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好奇心,由此产生矛盾,困惑,惊讶,就会使他们提出问题,探索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情形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提问.一是认知矛盾.有的学生试图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当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问题就出来了,学生就会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知识.二是认知疑惑.当学生用已有知识无法解决新问题时,学生也就产生了问题.如学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为什么人要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为什么会乱砍滥伐森林学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法律是要求全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为什么还会有人违法犯罪呢

中学生政治小文评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科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能问.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觉得没有问题可问,原因是他不懂得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能问.结合政治科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⑴联系实际法.生活之树常青,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因此,教师在讲授书本理论时要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用实证的方法分析,解读学生关注的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讲授全民共同致富的内容时,学生会联系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地区,有的人生活富裕,有的地区,有的人的生活还处于贫困状态呢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认识造成这样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党和政府正在努力改变这种局面,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⑵追根问底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探究出问题的来龙去脉,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引导示范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思维的推导过程,经常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问题示例,清晰地演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如学习强国富民之路时.教师可这样演示:中国要发展(发现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发展(分析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问题)——在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发现新问题)——科学发展(解决新问题).通过教学的演示操作,让学生模仿,领悟,进而为他们自主提问拓宽思路.⑷课堂辩论法.先由教师提出辩题,再由师生当场讨论,类似于辩论比赛.内容可涉及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课本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辩论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只有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