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不再难

点赞:3129 浏览:10359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大学生就业中的不良心态分析与应对

2003年是高校大幅度扩召后大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据悉,今年全国应届毕业后达到212.2万人,比去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30%.另外,由于就业年限的放宽,还有相当大一部分2002年毕业生尚未落实单位.数量众多的各类毕业生将对大学生就业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笔者深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大学生择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毕业生及家长都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选择适合自己成长和工作的就业之路,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待遇的单位发挥才智和作用.但是,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存在不良的就业心态和落后的择业观念,直接影响到应就业.

一、学生就业中的不良心态.这些就业心态,可以归纳为六类:

1,追求稳定.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把目光聚集在"吃皇粮"的部门和单位,认为这些单位工作比较稳定,工资,福利,保险有保障,风险小,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对机关,事业单位"情有独钟",首先国家机关,退而求次,进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也不错.

2,盲目攀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寻找就业单位时,往往拿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一些单位比较适合自身的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便轻易放弃,过后又后悔不已.

3,一味求高.有的大学生对就业理想考虑过多,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元不在其考虑其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如果不能客观地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盲目求高,一厢情愿,那么,最终就会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4,过分依赖.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自立意识不强,在很多事情上缺乏应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择业时,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己的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父母之意,师长之意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

5,自卑消极.在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大学生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别人,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一筹莫展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和择业.

6,清高自负.部分大学生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于名牌学府,或因自己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人一筹,而产生一种藐视一切,高人一等的极端自负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这山望着那山高",看这个单位不顺眼,瞧那个单位也不如意,从而错过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

二,产生不良心态的原因.出现上述不良心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剖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受传统观念束缚.目前,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和家长还固守着过去的观念,认为机关,事业单位是个"正经地方",不仅工作比较稳定,生活有保障,而且也有地位,说起来好听.这是导致众多大学生追求稳定,首先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主要原因.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与入世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势格格不入.

2,是面子思想作崇.有的大学生说:"如果去小企业,多丢面子!".很多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种思想,一方面,觉得找这样的工作对父母家不好交待,另一方面,认为在同学面前也没面子.

3,是期望价位过高.据调查,不少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总想去自己需要的地方,不想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去,选择到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工作的几乎微其微.难怪一些用人单位叫苦:不是我们不招人,而是大学生眼界太高,非城市不去,非高薪不去,非白领不去,根本看不上我们这些"准门单位"!期望什过高的另一面是,一旦择业失败,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暴自弃,消极颓废,进而影响到下一步的就业和择业.

4,是自我估价不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可是,不少大学生却对自身的能力素质估价不适当,在择业时,不是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力,多高素质,做出多少贡献,而是看单位能给查重,有什么待遇,任什么职务.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致使在选择就业时患得患失.

三,调整不良心态的措施.显然,大学生所表现也来的不良就业心态与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不相吻合.如果就业观念怀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难有根本的改善.

1,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一个意识".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自我,这是最根本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眼界打开一点,把眼光放长一些,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应首先考虑该工作能否为自己提供学习提高的舞台,能否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是否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而不应简单地把待遇高低作"杠杠",以地域好坏为标准,用是"白领""蓝领","外企""私企"衡量,从而丧失了锻炼提高的机会.

2,要注重搞好教育,实现"两个转变".就业趋势教育应从走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抓起,通过多种形式,持续不断地加强教育和疏导,帮助大学生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就形势,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从"高期望值"向"适当适度"转变.要帮助大学生认识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移,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比较客观的态度是勇敢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找一份工作,一边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一边根据现实状况和兴趣特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第二个转变是从传统的:计划观念"向现代的"市场观念"转变,要帮助大学生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新形势,逐步树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崭新的就业观.

3,要积极宣传引导,培育"三个环境".事实证明,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至关重要,为此,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培育和优化有助于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形成,要求家长必须摒弃落后的就业观,少当或不当"保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高校要把对大学就业观念的培养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要针对每一名大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通过职业意识培养,就业形势分析,职业兴趣测评,求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全过程就业教育与指导.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事关千家万户,社会负有重要责任.各政府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宏观调控与指导工作,要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学生到艰苦地区,到私企乡企,到农业一线就业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择业心态分析

转自:时间:2003-10-921:13:01

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产生原因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有:期望值过高,离现实较远,看眼前实惠,轻长远力量,重自我实现,少创业思想,渴望竞争,又缺乏勇气,就业心切,战前胆怯,忽冷忽热,不持之以恒,相互攀比,强求平衡,漫无边际,瞎撞乱碰,听天由命,不求进取.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实践的缺乏.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多,因而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只是凭书本上讲的条条框框去生搬硬套,缺少理性的眼光,在对自我评价上,有的同学因为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便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择业时容易期望值过高,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也有的学生过多地看到社会阴暗面,择业时期望值较低,有时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缺乏主动进取和善抓机遇的心理准备.

2.青年期特有的心理特点.大学生毕业时一般是在24周岁左右,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年,多幻想,好冲动,接受事物快,自我意识强.虽然他们的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不稳定,生理与心理力量具有明显不同步性,再加上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每个人的生活体验又有差别等因素,因而其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差异,在求职择业中就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3.外界因素影响.首先是社会习俗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把社会上某些传统观念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依据,有的同学虽然对一些社会习俗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产生了从众心理,因而在择业时,求稳求静求享受,缺乏艰苦创业的准备,出现争进大单位,大城市,不愿到基层的倾向.其次是家庭朋友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部分青年学生"苦读十年,光宗耀祖"的观念,家庭地域观念很重,他们选择职业时,首先是征求父母意见,想到的是对家庭有没有利,有没有面子,离家远不远,事业发展是第二位的,无形之中,家庭,亲友利用其特殊地位,对学生就业起了替代作用.女大学生在这点上的表现尤为突出.

4.思想教育的滞后.学生面临就业,迫切希望有人帮助他们解决择业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适应问题,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特别是在就业改革步子加快,竞争激烈,信息量大,人们观念发生较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上述需求更为迫切.但就目前社会和学校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来看,做得还远远不够.从就业市场来说,机制还不健全,许多环节有待完善.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力度也不够大.有的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由于教材针对性不强,师资参差不齐等原因,加上学生没真正接触社会,对教材所讲内容体会不深,使课程的讲授效果大打折扣.思想教育上的滞后,给大学生择业带来了影响.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的矫正

1.首先,引导大学生加强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正确认识社会,客观把握自我.

3.运用心理学知识,积极进行自我调适.

4.提供必要的社会关怀.

200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0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官员谈2004大学生就业难点

2004年的应届毕业生加上2003沉淀的一部分毕业生,保守估计,2004年要找工作的大学生将突破300万人,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感受到了就业的严峻形势.在关系到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人生重大选择中如何达到最佳的结果大学生开始发现如何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自己所学的专业能不能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所认可,已经成了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开始奔走于各个招聘会,但现实的残酷往往使这些满怀希望的大学生乘兴而来,失望而归.毕业生们急切地盼望着专家的指点.能为毕业生提供权威,详实的就业指导.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30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78万,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研究认为,2004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随着教育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从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计,不断扩招.但由于人才供求已纳入市场机制,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不同的就业形势.破除旧有思维,为自己准确定位是每一个即将走入或走出塔的学子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两个大学生的就业路

赵华:河北北方学院物理学教育大三学生.

赵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老成持重,也许与他担任学生会主席参加过不少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他说自己找工作的历程很简单,但其中又有太多艰辛.

"我们学校的专科生大部分都升本了,深造后好找工作嘛."对于自己没有选择深造,赵华思考片刻,解释道:"很多原因吧,比如家庭条件.上本科省着点儿花一年也得一万多.再有就是,两年本科学完也不见得能找上好工作."

谈起自己正在找的工作,赵华虽显得很有信心,但眉宇间有一丝沉重."这所中学只招一名老师,而我们校一下就去了30多人.所以就必须通过测试,测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主要是和用人单位的领导见见面.复试极其严格,20分钟的准备时间后,讲述一个指定的课题."对复试的描述,使他略显兴奋.

近年,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但赵华对就业于私立学校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热情."一个私立学校如果老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那它就正在走下坡路.因为从毕业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一个过程."对于选择私立学校,他说自己很慎重,关键要看这家学校有没有发展前途.

工资是择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对师范类专科生的待遇,赵华有些无奈."公立学校每月工资一般在四,五百元,私立学校也不过六,七百元."由于不能找到理想的学校,赵华说很多同学都转行了,比如说当药品推销员.

汪洋: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大四学生.

已被河北建筑科学院录用的汪洋,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这个单位来我们学校要人,老师推荐了包括我在内的几个同学.然后,我们就参加了用人单位对我们的考核,很荣幸,我被录用了."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过程却很简单.

对于自己比较容易找到一个心仪单位的原因,汪洋说:"主要还是我学的专业比较吃香吧,我们系的每个男生都有两份工作可供选择.还有,就是一定要在读大学期间好好充电,因为用人单位会对你进行考核,而考核都是很难的."

汪洋对考核的艰难深有感触,"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专业课程,写作能力及口试等,我当时压力很大,都快晕了,因为那等于对你四年的学习进行了一次大检阅.我们去了6个人,录用了4个."对于自己的表现,汪洋表示"挺理想".

就业冷热不均

张家口教育学院今年毕业生约有1500多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占到四分之一.校党委副书记阎永用一句话概括今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特点:比较难,但有冷有热.

阎永列举了几个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容易的专业:护理业,社区医生和会计电算化.阎永特别对护理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原因作了解释:"全国护士仅有12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这个比例排在全世界倒数第三位,也就是说我国的专业护理人才是很缺乏的.另外,我校医疗护理专业还拥有区位优势.那就是京津两地学医疗护理专业的人很少,这就给我校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空间."相比之下,该校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很乐观.

河北北方学院今年的毕业生有3969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1432人且全部为专科生,医学类毕业生1739人,农学类毕业生798人.该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常海峰说,由于毕业生的期望值降低很多,目前,70%的学生已签定了就业意向,但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较严峻."因为师范类面向的是事业单位,有些单位也想要人,但编制成了制约的瓶颈.私立学校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大部分师范类专科生都考本科,希望用提升学历来换取工作."


据市教育局资料显示,2005年我市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3216名,加上前几年未落实就业单位的部分毕业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千人,就业形势严峻.

对于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教育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罗处长给出解释,"师范类学生的工作局限在学校,而现在公立学校的招生名额有限,不可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虽然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私立学校为师范生提供了一些需求,但毕业生对这些学校不容易接受."

河北建工学院早在1月中旬就召开了一次人才招聘洽谈会,学生处副处长李树新说,除了外语系和计算机系,其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总体较好,尤以土木工程系的学生最受欢迎.

大学生就业难是普遍现象

在张家口教育学院工作十多年的校党委副书记阎永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

"造成近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三峰叠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大背景,所谓'三峰叠加'是指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大学毕业生形成的三大就业高峰同时出现.以前农民工干的岗位,现在大学生也要竞争,尤其是技工和农民工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排斥十分明显."

阎永把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归结为高校招生大幅扩张.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阎永拿出一本学院学报,上面刊登了他的一篇文章,名为《高校招生需要保持规模》,文章认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应与这个国家的GDP成正比,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因此,我国有限的人均GDP只能支持有限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有资料显示,1995年人均GDP815美元的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3.2%,人均GDP2068美元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0.5%,而我国目前以人均GDP900美元的经济能力支撑着15%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是低了而是高了.

"大学生就业难是全国存在的普遍现象,原因有很多共性."阎永还认为专业设置不合理也是导致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现在我们培养的学科性人才太多,技能性实用性人才太少".

择业观念要改变

河北北方学院农学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这主要是由于毕业生面临的是非公制单位,比较灵活,不受编制的限制.牧场,养殖场,种子培育场和兽药销售商店都是他们的毕业去向,此外,他们的待遇也较高."但是报考农学专业的人数并不很多,"这主要是人们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轻农的错误思想在作怪,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对于就业很重要."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常海峰说.

河北建工学院的计算机和外语专业,相对其它专业就业较为吃力.对此,学生处副主任李树新解释:"这两个专业由于以前很热,而现在正在回落,所以找工作较为困难,这是一个大背景.慕名来我校招人的单位都是冲着建筑专业的学生来的."

市教育学院的阎永认为学生和家长应该改变传统就业思维,"现在有很多家长还是认为考上大学就要坐办公室,就要当白领.并且许多学生不把聘用制看成就业,只把走国家编制吃财政饭才看成是就业."

涉外护理,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是市教育学院新设的三个专业,还没有毕业就有一些用人单位来校预订毕业生.与这些专业学生的宽松就业环境相比,一些家长的旧有思维显然不合时宜,"他们认为学这些专业就是侍候人,为侍候人而上大学不值得,其实这些行业的用人缺口很大,家政人才市场就是一个大缺口,但还是很少有人来主动学这些专业."对些,阎永觉得观念转变对于改善就业处境很重要.

大学生就业不再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