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标准议文范文湖南卷,高考标准议文范文学校

点赞:27636 浏览:1232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的格式

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列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结题报告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结题报告中常见的问题

1.从研究进度看,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过程的叙述性材料.比如外出考察报告(有的写了,但仅用几十个字写出到某某地方考察就完了),基本情况调研报告,验收申请书等.

2.从课题结题总结看,有的基本情况部分概述不全,有些地方缺少应有的数据及过程,有的有一定成果,但缺少推广方面的材料.

3.从结题报告看,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缺少引文或引文附录,看不出通过研究得出的创新理论以及该理论和支撑实验研究的理论有什么区别或联系,二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给人一种勉强凑材料的感觉,三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实验研究成果.

4.从研究结论看,大多数结题报告或论文都缺少理论上的升华,对材料及论文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提炼,没有理论的提升,结题报告只见"材料"不见"观点",苍白无力说服不了人,更不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推而广之.

5.从所附资料看,也有两大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一些所附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撰写不规范,二是一些研究论文比较粗糙,不仅行文不太规范,而且内容也不大充实.

二、撰写结题报告须注意的几点

1.多参阅立项时所引的支撑理论和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新信息.

2.仔细阅读课题立项时的研究进度计划,尽量搜齐各阶段的过程性探索,研究资料.

3.重新审视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尤其是认真审视实验研究论文里的观点.

4.整合所有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演绎,尽量提炼出该课题的创新观点,而不是罗列"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普遍观点.(摘自《中国教育报》)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

课题报告

沅江七中语文课题组洪华平等

说明:本课题是湖南省的省际"十五"规划课题,2006年5月已被评为益阳市05年度最佳科研成果奖.参加人员共有十二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摘 要:审美教育是当今语文界讨论得较多的一个话题,可是基于理论建设方面的多,实践的不多,形成了一定教学模式的较少,本课题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初步摸索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些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第二课堂活动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显着效果.

关 键 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研究,审美教育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版)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4年版)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感,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2,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长期以来,语文界很多人只是把语文学习当作一门适应社会和作用社会的工具.教学中,教师是纯知识的传授,而学生是机械的被动接受,在语文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单调,枯燥和无奈的情绪,语文的教与学成为广大师生的一种沉重负担,教师教学没有,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未来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美育",要想语文教学有所突破就必须重视到语文的情趣和灵性,一句话,一篇文章,它们都是活生生的,都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

3,我们的生活在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变得日益复杂.中学生涉世未深,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审美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有的甚至还有缺陷,学生中具有孤僻,冷淡,嫉妒,无聊,厌世,仇恨等不良性格的大有人在.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有健全的人格,有个性的高素质的人.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显然是最重要的阵地.

二、课题研究目标

研究本课题,目的是通过学习并借鉴当前最前沿的美育理论,探索怎么样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修正学生的审美倾向,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形成自己完整的审美教学体系和模式.

三、课题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一是社会要向人提出全面教育,二是要给每个人发展个性的权力.马克思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马克思的这些美育理论要求我们按"美"的规律来塑造学生,既要全面教育学生使其品格完美,又要发展其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美育理论

美感教育的目的,最终还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要使人美而倾倒,为美而兴奋,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人们接受美的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那就是自然,社会和艺术,最重要的美育方式是艺术审美,因而作为艺术审美有机组成部分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肩负着熏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使命.

3,教育学理论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我国学校的美育是通过文学艺术和借助大自然,现实生活中的美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注意在文学,艺术等教学中发展学生艺术才能,培养他们能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正确发现美,表现美,善于创造美.

4,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物质的需要,也有认识世界,审美等精神需要.人的美感是由审美的需要与观念是否满足,实现而产生的体验.人们总是根据审美的需要和观点,来评价自然景色,艺术作品和社会行为的美与丑.艺术作品中反映的喜,怒,哀,乐,激起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理想的追求,促进审美观的形成.

四、界定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研究的内涵

美育教学研究是指研究美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总结美育教学规律的学术研究活动.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研究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它主要是研究高中阶段的美育:依托高中语文教材,以高中学生为对象,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在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规律.

五、课题理论检测设

我们将以程序教学,动态教学为手段,依托高中语文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对审美能力的不同要求,把学科内容分成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编成一套严密的渐次加深的问题框架(即程序),按序面对学生,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达到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同时,在这种程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强化动态教学,课堂是社会,社会也是课堂,我们要有一种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驾驭学生.

1,确定步骤.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分册,分文体,分内容逐一确定研究篇目和目的,问题设置的多少和难易也应遵循渐进的原则,分梯度进行逐步积累,最后形成经验.

2,注重反馈.学生阅历浅,见识不多,对有些问题把握不全甚至把握不住方向和要点,这些情况的存在,要多调查,多走访,注重反馈,对于共性的问题,更要形成专题,用专门时间,重点解决,学生问题的反馈正是我们工作的任务,也正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教学就是传授——反馈——再传授的过程.这是真正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关键.

3,注重熏陶.凭借文学作品的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改善审美心理结构,通过对艺术作品提供的意象世界的欣赏玩味让学生发现其中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激发起内心的情感波澜,体验人生的情趣和意蕴,有时还可领悟到宇宙,历史的无限和永恒,从而获得畅神悦志的精神愉快——审美快感.

4,激发兴趣.学生不应是消极的视听,更要主动融入.正所谓爱一个人才会关心一个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教师应在鼓励学生主动求学的态度上多花工夫,否则,我们老师即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设计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又提供一个又一个的参,其结果或许并不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我们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从课堂中,从课内外书本上发现问题,鼓励,引导,启发他们去解决问题.

5,挖掘优点,肯定进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这些都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少和速度,我们不能忽视,我们的学生还只是孩子,"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确实,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哪怕只是一点,都能极大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兴趣.

六、研究过程

围绕本课题,沅江七中语文教研组集体讨论,认真研究了本课题实施的方案的步骤,确立了"五四三二一"的课题研究计划,即:五种原则,四种方法,两个领域,一个目标.

五种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本实验坚持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循序渐进的方法,及时对整个实施的进程进行调控,保证研究始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主体性原则

当今素质教育是发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法创造的,和谐的,合作的,师生情感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即是寓教于美,寓学于情,"美"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们对自己创造才能感受到惊奇,自豪和快乐.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在着重语文学科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美的因素及创设美的情境,使深奥的内容通俗化,由抽象变具体,由无味变趣味,让学生在语文教育的"美"的环境和精神状态之中,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4,开放性原则

树立大语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的思维必须向教学系统开放,要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学生的思维也要主动开放,扩大信息渠道,师生共同开放,共同提高.

5,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不同年级(高中)对审美能力的不同要求,把学科内容分成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编成一套严密的渐次加深的问题框架(即程序),按序面对学生,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达到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种研究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处理好教材.

2,优化课堂结构,把审美教育经常化.

3,进行审美的研究性学习.

4,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

三种研究模式:

1,课内文学作品鉴赏课模式

2,第二课堂活动课模式

3,研究性学习课模式

两个研究领域:

1,文本教材的审美挖掘

2,课外审美研究的探索

一个研究目标:

获得研究实效,形成研究经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以"五四三二一"为依据,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是论文的撰写.课题组要求本组成员每年至少要有一篇获市级以上奖励.三年来,全体组员克服繁重的教学任务等困难,撰写了25篇关于审美的教育教学论文,以课本为依据,内容涉及到文学作品和文言文,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倾向和审美能力等方面.

第二是重视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推出了18节高质量的公开课(着重讨论审美教学),在上课之前,坚持先集体备课,再试教,再评课修改,又再试教,最后评判,总结的程序,不搞个人主义,充分发挥集体的战斗力.三年来,我们教研组的中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武,每次均获得一等奖,如胡芬老师的《窦娥冤》赏析课,刘琼茹老师的《雨霖霖》赏析课,洪华平老师的《故都的秋》,周建良老师的研究性学习课《阿Q精神胜利法》.

第三是指导学生学写审美鉴赏文.着重从语言,人物形象,主题及表现,构思技巧等方面写感受,写心得体会,提高了学生装赏析文章的能力,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和提高的很大的帮助.

第四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具的针对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是给出一个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写出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心得体会,最后以论文的形式(800字以上)写出研究结论.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大量的资料查阅过程中,拓宽了知识面,在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中,提高了认识问题的深度,培养了独立研究的能力,培养了质疑解难的习惯,激活了思维,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终身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装的素质.

第五是积极组织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因其实践性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而备受学生青睐,也是老师接近学生,融洽关系的有效手段,第二课堂的开展对学生知识的接受具的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围绕本课题,我们精心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张世平老师组织学生凭吊沅江市的烈士墓,走进当地福利院怎么写作老人,到外边去写生,周建良老师组织"中学生是否要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辩论赛,每个年级一期都组织一次课外读书报告会,全体语文组教师组织文学社成员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到益阳奥林匹克公园,植物园,刘少奇故居,桃江洪山竹海,常德桃花源,韶山,岳阳楼,君山,长沙世界之窗等地采风,和团委组织开展文艺活动——元旦及五四的文艺汇演,课本剧排演,诗歌朗诵会,演讲赛等.

这些课外读写,使学生不断强化了审美经验,提高了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参观采风,感悟了自然美,评价了社会美,文艺活动,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了美感,提高了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七、审美教育研究的三种模式

1,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重地,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因此,充分利用课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摸索并反复实践验证,我们课题组归纳出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1)准备阶段:教师一般集体备课,且要求"披情以入文".

A,群策群力,按文章的体裁挖掘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及科学美,或者说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情感美,音韵美等.

B,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特别是多媒体,录音机)及先进的教学理念,设计教法与教案.

(2)实施阶段:教师"披情以入室",师生互动.

A,情境美: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的整个心理机制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状态.这是语文审美教育的起始环节,也是学生开始审美活动前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有情感上的某种期待伴随着这种注意状态,和注意一起构成一种积极的审美态度.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要采用——语言方面,或抒发情感,或设置悬念,或提出问题,或引述故事等,实物方面,或音乐,或物品,或多媒体的音视组合等.

B,感知美:这一阶段学生快速阅读,或听读,形成对文章的一个初步印象,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基本情节或线索,捕捉人物形象,从而感知审美形象的阶段,也就是初步了解什么东西美.教师或布置预习,或是提示点拨.

C,理解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质疑,从文字的表达入手,揣摩字,词,句的含义,讨论分析课文的重点,难点,把握课文的谋篇布局,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学生的审美活动由感性直觉进入到初步的理性直觉,开始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内容美等等.教师不必抽象空洞说教,而要紧扣课文的词句,有血有肉地进行,在客观分析中调动学生主观情感,达到审美理解.

D,鉴赏美: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再从这些到深入领会语言文字技巧的过程,就是从感知美到理解美再到鉴赏美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对课文进行品味美读.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已经感知和初步理解的审美对象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反复推敲,仔细咀嚼,认真深入体验感情,领会意境,把握形象,进而体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奥妙与匠心,全面评价审美对象的活动.它有二个层次:一是鉴赏,二是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E,创造美:审美创造渗透在每一个审美环之中,但它又有自己的独立性.语文学科的创造美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准确,流畅,生动地说和写,经做到语言表达美.它的实质也可以说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塑造自己的灵魂,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高尚的思想感情,表现生活的美.

教无定法.以上五种美,大致按照从A——E的顺序进行教学.把握说,读,论,评四个字即可.

(3)配合步骤:传授美学知识

离开了一定美学理论的指导,语文学科美育也就失去了施教的前提和基础,缺乏理论指导的审美实践终将是盲目的实践.为此,我们开辟了传授美学知识的三条途径:一是结合教学讲解,二是专门举办讲座,三是开辟美学专栏.

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风格,其审美体验也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领域,我们课题组对不同文体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下面是各种文体中课例的说明.

诗歌: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这是一篇感怀身世,寄托感情的长篇叙事诗,从审美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A,音韵美.文章大体押韵,同时对仗句较多,有急切的描述,有舒缓的抒情,声调顿挫,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B,图画美.开篇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用简笔点染环境,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冷清,凄凉的气氛中来.C,语言美.文章用典度大量运用修辞,使文章精炼,内涵丰富.D,情感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触目伤怀,是对琵琶女命途多舛的叹惜,也是对自己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感叹,到了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是同情琵琶女的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至此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表露无遗.

小说:如莫泊桑的《项链》,A,文章的结构美.文章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还债及最后巧遇明真相,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享乐思想,表达了人生对于戏剧性变化的无能为力.B,人性的变化美.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虚荣心到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因而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美好而可爱的形象.C,主人公的品质美.《项链》的主人公历来是被批判的对象,其实.主人公除了虚荣心作怪,导致酿成"一时欢乐,十年辛酸"的悲剧外,其品质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文中她丈夫问到做一套礼服要查重时,"她想了几秒钟,合计出一个数目考虑到这个数目可以提出来,不会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和叫声"这里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又比如"舞会上他成了所有男宾的焦点,连部长都注意她了,有如此条件.而后来并非凭此条件还债可见其诚实."又比如"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的气概,毅然决定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开始了她勇敢面对打击脚踏实地的生活,体现了她质朴,坚韧和吃苦耐劳精神,在长达十年的还债生活中,她变得心态平和,自豪和成熟.

散文: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整篇文章就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美的语言——美的景观——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情怀,反映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渴望回归自然思想感情,文章明快而乐观,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戏剧:如王实甫《长亭送别》语言的音乐美,又如汤显祖《闺塾》的人物美,还如孔尚任《哀江南》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的主题美.

此外,其他文体也具有美学研究价值,在教学中也可进行审美教育,如议论文有逻辑严密美,雄辩力量美,说明文有平实美,简洁明了美,甚至有的说明文连语言都美,画面也美,如《松鼠》,如《神奇的极光》等.

由于"美文"是审美教育的最好载体,我们在课堂教学审美研究中,重点放在"美文"的教学上,如《再别康桥》(徐志摩)的飘逸美,《荷塘月色》(朱自清)的画面美,《边城》(沈从文)的人性美,《雨霖铃》(柳永)的语言美等都是我们审美研究的重点内容.

2,第二课堂活动模式

在审美教育中,我们并未止步于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组就研究的高度和浓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开辟了审美研究的第二课堂,使审美教育研究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从2003年起,高中三个年级都指定专人负责审美教育研究,通过班会课,老师可以批评错误,总结教训.可以表扬先进,弘扬正气,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珍惜时间教育,自尊和尊人的人格教育,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意志教育,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信念教育等,这些审美教育都是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都是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

高二负责学生心理咨询信箱.通过信箱收集到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生理上,心理上等方面的困惑问题,然后定期组织学生举行知识讲座,解答这些问题,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负责辩论活动的开展.通过辩论,使学生在美与丑,是与非及行为处事等问题上形成共识,修正学生的审美观,是非观,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此外,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中坚——海上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清明节到烈士墓扫墓,重阳节到福利院怎么写作老人.每学期组织学生外去采风一次,请沅江市作协的老师来校举办"文学与美"的专题讲座等.

3,研究性学习模式

为了更好的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审美的潜能,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组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2004年9月到2005年3月,课题组重点研究研究性学习中审美教育的方式方法,明确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指导作用,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例如,在张世平等老师指导下,由黄红叶,刘琼等同学先后分别组成了课题研究小组,就"中学生理解现实丑与艺术美的审美关系","高中语文教材中艺术形象的音乐美","印象主义画派的发展","李清照前后期词比较","豪放派词人的婉约词","屈原,李白,苏东波的精神世界"等20余个课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师生互动,感受特别.

八,研究效果

为了实施工"审美教育",改革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我们做了在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将实验班,对照班的学生差异与实际水平作了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对策和确定期望目标.

研究初,通过测试,问答,观察,了解,心理品质检测等手段,对每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智能,情感,审美能力,语文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量化评分,拟定出每个学生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下面是学生期望目标表:

类别IIIIII语文素质分3——56——89——10期生目标进步性成功达标性成功优胜性成功三年的教学改革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评判文章优劣的能力,审美表达的能力,书面赏析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同时,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丰富,心理素质也有改善,培养了学生关注人生,关注他人的意识,极大提高了语文的学习兴趣,语文成绩进步明显,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审美教育"的实施,使学生走出唯知识,唯成绩的狭小天地,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积极主动地学,饶有趣味的学.同时,由于所学知识是在感性,认知再实践的亲身经历得到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印象深刻,学生更实在的有所收获,感到了知识的力量,审美情感的重要.浓厚的兴趣带到了语文成绩的大幅提高,就语文学习兴趣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增加变化不大减弱94%5%1%2,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质量,"审美教育"注重生活,注重实践,这充分放大了学生自主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据统计,实验班每堂课的人均有效时间为38.6分钟,而对照班则只有29.7分钟,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3,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下表所示:

2005届学生各学年语文成绩合格率,优秀率对照表:

学年

班级

入学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合格

优秀合格优秀合格优秀合格优秀实验班70.122.378.335.790.752.395.470.5对照班80.243.476.436.275.234.582.660.34,作文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以"感情","思想"为依据,如表所示:

其他

班级

第一学年第二学年

有情感

情感真挚有思想富有哲理有情感情感真挚有思想富有哲理实验班45人70.122.378.335.790.752.395.470.5对照班50人80.243.476.436.275.234.582.660.3

5,丰富了审美情感,培养了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通过课堂的审美教育,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作文的思想性也有了明显加深,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个性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正如学生所说:蓝天不只是碧蓝的天,也是爽朗的心情,秋风不只是凄冷,也可以是安闲和平静,冬季融化了不只是水,更是生机盎然的春等这样的感悟,不能不说是可贵的进步.

九,课题研究特点及经验体会

1,全员检索,科学选题

研究之初,在课题的定位上曾迟疑难决.因为课题研究贵在创新,不走别人的老路.选取什么角度,确定什么方式,达到什么效果,是需要反复研究和比较的.我们为此检索了大量的网络资料,近十年的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杂志,还有语文教育方面的专着,学习探讨了"语文教学大纲"的新要求,认真分析了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变化与导向,最终确定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这一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的研究课题.

2,专家指导,组织严密.

为把握课题研究方向,挖掘研究深度,提升课题研究层次,我们特地请教了湖南师范大学研究语文教学法的专家教授,如周庆元教授,程大琥教授,张良田教授,特聘了沅江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为研究顾问,这些专家们给予我们审美教育研究理论,课题研究过程,案例分析,课堂评价,论文撰写等方面许多指导.学校领导也给予了一定的研究经费.全体语文组教师积极酝酿,策划,有序安排,定时,按质,定量,定人,进行层级管理,课题研究分工细密,要求严格,责任明确,保证了整个研究的顺利进行.

3,注重实践,突出科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课题的提出,论证及结论的得出,不是纯理论性的推断,更不是凭想象,而是在实践中遇到问题,通过分析比较,解决问题,得出经验,然后再上升为理论,再回到实践中验证.比如我们的三种审美教育模式就是这样经过了一个过程.

4,关注社会,提高素质.

本课题体现了一种大语文教育观念.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课堂",因为语文的范畴与生活的范围是相等的,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大.没有生活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和阅历要想学好语文是不大可能的.成功的语文教学都不是只依靠在课堂的几个时辰,如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人到哪里,课堂就到哪里.我们课题组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计划,让学生从社会中,从生活中,从书本中,从网络中,从电视电影中,吸取各种生活的经验,从而达到理解作品,理解人生与社会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标.如,我们针对生活中许多人染五彩的头发为题,组织了一场以"人之美"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和辩论赛,通过这种形式,否定了社会上扭曲了的审美观,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有话可写了,口语能力也提高了,还对学生积极的审美观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5,人文关怀,激发兴趣.

卢梭的《爱弥尔》这本着作告之教育工作者要对孩子充满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作为教师,肯定要"爱生如子",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人文关怀.我们在教学中一贯坚持了肯定教学,鼓励教学,教学的原则,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效果当然也更好.

高考标准议文范文湖南卷,高考标准议文范文学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课题结题后,我们进行总结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部分班主任的不理解和不支持,部分家长的反对,认为这样做是对孩子的前途不负责,研究的领域还比较窄,研究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等.这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经验.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G],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G],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十一章"美育心理".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版)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4年版)

结题报告

兴化市第一中学课题组

主持人:张安林蒋彩荣

二〇一〇年七月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

新课程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更主要的是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出现缺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评价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些状况导致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混乱,也造成了教师教学的混乱,严重妨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这种状况只有得到根本改变,方能促进教师的加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切需要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作研究.探讨和制定科学有效而又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师生间教与学互动的各个层面,不仅可以更好的渗透新课标所倡导的先进教学思想,而且也可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成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

公正客观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能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在科学的评价体系指导下,以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为指导核心,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新思维和新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这将成为新的突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本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意义

对于教师,需要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对照有效性教学的评价表,不断地追向"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能借助这个标准,达到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目标,让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有效机制.对于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减少课外因无效或低效教学而被占用的学习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素质教育.从学校角度来看,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整体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构建创新课堂搭建良好的平台,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与可持续化发挥作用.

3.理论依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实质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对象的潜能,学业成就,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促进教学双方的发展.

Campbell(1996)曾概括这种评价方式的5项基本原则:

(1)评价是多角度的,(2)评价关注不同阶段的成长,(3)评价要反映教学信息,(4)正式与非正式评价同等重要,(5)评价是主动的自我评价.

课题的研究坚持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围绕"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一评价改革的总目标.促使参与者积极投身评价改革的实践,

二、研究目标

1.形成提高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提高大家对于新课程内容的理解,加深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把握,领会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充分理解实施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力争充分体现出新世纪对教育评价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

2.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机制.

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建构发展性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一套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表,使得教师可以依靠该表进行自我的课堂评价,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学生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2)教师方面,总结出个人的经验,形成可推广的理论.

三、研究内容

教师必须关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有效性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有效教学有一套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选择,它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不过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尽可能地去充实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

在评价过程中,要运用多角度,复合式的评价,要做到: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学习者评价和教者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等.还要注意评价方式的简明性,可操作性和反馈性,导向性,激励性以及发展性原则等等,做到真正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奠定教师终身发展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价值:

1.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既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目标是否达标,又要能反映出评价的真正实质,而且还应该简便易行,做到不但要关注学习者在某一方面的收获,还要照顾到教育者的差异,既要让每一位教师者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更要让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者脱颖而出,要体现个人在过程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使评价的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其激励作用和导向性.

2.课堂教学评价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要实现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评价手段的现代化,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本课题研究的指向,是要寻找一种"普适性"的规律,提供一整套可供人学习,借鉴,模仿的规则和操作方法,通过它启发教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唤起教师的教育自觉,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总结各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表,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推广新的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构建《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表》.调查利用《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表》实施有效教学后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情况,为有效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表》作进一步的完善.

2.实验观察方法

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构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完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表》,再利用《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表》作为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3.行动研究方法

力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六、研究过程:

1.启动阶段(2007年7月——2016年4月)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研究策略.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知识,讨论交流意见,统一认识.

(4)进行前期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2.理论探究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1)启动既定方案,制定阶段性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上研究课.

(3)组织学习,定期交流.

(4)适时修改研究方案,调整研究策略.

(5)阶段性总结,形成初步研究结论.

3.反思矫正,实践应用阶段(2016年9月——2016年4月)

(1)对研究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反思矫正.

(2)研究成果的鉴定和推广.

4.总结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

(1)撰写研究报告.

(2)收集研究资料.

(3)课题结题工作.

七、主要成果:

本课题研究所达成的成果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依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编写了一套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表.

作为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方向,我们结合现有的各地,各校已有的课堂评价表格,努力分析其所包含的教学理念,探究这些课堂评价表所展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侧重点,引领我们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我们在对于已有课堂评价的基础之上,又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究新课程下课堂有效性的具体体现.我们总结出一套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各种课型的评价体系,并积极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课堂实践的检验,不断予以修正,历时两年的努力,初步得出了一套较好的能够反映目前课堂教学要求的评价表,对于课堂教学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二)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改变了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我们不断转变高中数学课堂地教学方式,得出了一个新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当堂训练".这个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1.课外延伸——(1)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商讨预习案,定预习目标,定自我检测目标,课前提前一至两天发放预习案..

(2)提出教师,学生的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反思知识点的接受,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高.

2.课堂检查——在课前收上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课上针对课前预习案的检查情况进行解疑.

3.课堂探究——教师提点,学生分组讨论,从感性到理性,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同学一起研究问题,以固化知识,教师做适当指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当堂训练——在知识内容已能较好解决之后,针对所学内容给出2~3题大约能在10分钟内完成的训练,以强化知识的应用.

我们以"以学定教"的预学案的设计为载体,真正使学生"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感知数学","实验数学",帮助学生在做题中观察,探索和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与位置关系,强化感知,丰富表象,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容易理解,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向课前,课后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增强,探究意识强烈,耐挫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互助氛围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做到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优化,促进学习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1.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从自己设计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去思,去疑,去设计,去探索,同时以教学素材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得出结论的猜想,然后让学生通过逻辑论证,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得到结论及性质,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得性质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用结论及性质解决问题上来,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讨论研究,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解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变式延伸,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化归,紧紧抓住数学思想方法这条主线将建构知识,能力,情感系统,并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法,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创新的平台,开放式的课堂兼之分层评价的激励,能够及时反馈与调节本节课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掌握情况.

2.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

在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具有传输的网络化,信息呈现的多样化,信息存储的物质化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得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许多美好愿望能够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也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机会寻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变成了学生的认知工具.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协作探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3."以学定教"数学教学模式,使分层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分层次教学按常规应对教学各环节分层,例如:教学目标分层,课前预习分层,课堂提问分层,问题探索分层,作业布置分层,单元考评分层,课外辅导分层等,我们研究认为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是改革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方式.

4.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他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丰富充实"以学定教"数学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地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施方案和计划,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近两年的教学成绩考核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多位教师论文获奖,朱云燕和汤蕾两位老师还获得了市,省说课比赛一等奖.

(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习惯得到改进,学习方法得到改善,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具有较强的持久的学习动力.由于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参与,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强烈,逐步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师以导学案为载体,加强学习习惯培养,进行学法指导,逐渐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学生具有较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能分析学习情景,提出有关的学习问题,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能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和修正学习行为,能正确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形成.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3.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课题研究中把三个主因变量融合在"以学定教"数学教学模式中,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我内化,逐步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学会"成为"我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逐步自觉把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以学定教"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初步提高.从某种程度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八,存在问题:

该课题的提出原本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评价促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自觉改变自我教学定位还比较困难,不能很好的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满足于教师的讲授,缺乏自觉的思考,被动接受较多.评价表还只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步反映,还有需要经一步提高和修改.

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还有许多的内容要研究,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进一步去研究去探寻.

附:

获奖论文

沈旭东《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思考》泰州市一等奖

姜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泰州市三等奖

李翔《关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泰州市二等奖

葛新燕《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反思》泰州市二等奖

"引导高中生自觉自主学习英语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陈晓君"引导高中生自觉自主学习英语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摘 要】本论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引导高中生自觉自主学习英语的研究》的结题报告,课题批准号为06tzy043.本报告陈述了课题概况,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的研究目标,回顾了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总结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课题研究后的思考,较为完整地总结了课题研究开展工作.该课题研究从申报到结题,历时五年(2006年7月至2016年10月).课题研究立足于高中英语教学,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为切入点,较为深入地进行高中生自觉自主学习英语的指导和研究.课题实施的对象为连续四届的高三学生.四届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大幅提高,高考成绩突出,验证了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课题成果《高中英语语法与写作攻略》由南方出版社出版. 【关 键 词】高中生,自觉自主学习,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一,课题概况 本课题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为06tzy043.课题研究从申报到结题,历时五年(2006年7月至2016年10月).课题研究立足于高中英语教学,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为切入点,较为深入地进行高中生自觉自主学习英语的指导和研究.课题实施的对象为湛江一中2005年至2016年一轮小循环的高中生,紧接着湛江一中2016届高三,湛江一中培才学校2016届高三和2016届高三共连续四届的高三学生.四届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大幅提高,高考成绩突出,验证了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课题成果《高中英语语法与写作攻略》由南方出版社出版,可推广至广东省各中学供英语教师和高中生使用.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6年7月,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了本课题时,课题主持人当时已在中学英语教学一线工作十三年,对于中学英语教师工作的强度与压力感同身受,对于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由于动力不足,方法不当而产生许多困惑与烦恼了如指掌.经过小学到初中6—9年的英语学习,高中生对于英语学习已经形成了一些感性认知,学业优秀者也具有一些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属于自发性行为("自发:不自觉的,由自己产生,不受外力影响的").我国中小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倾向于依靠别人的帮助,而不是自己主动采取措施(彭金定,2002).许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跟老师学习,"自已应该是学习负责管理人"的观念谈薄,习惯于等靠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等靠老师的指令.这些问题很大程度是由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造成的,也导致了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英语耗时多,方法少,效率低,效果差.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教育战线人士也更紧迫地意识到被动,消极的学习观势必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学校开展自觉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现代英国着名外语教育家,直接法现代形式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帕默教授(H.E.Palmer,1877-1950)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习惯,而且学生采用何种方法学语,也是一种习惯."外语课上得好的教师,不仅要能教好语言,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课题主持人是一名热爱学生,以英语教学为事业的一线老师,其内心里澎湃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思潮,推动着她在教学中一直积极地,主动地去求索一条引导学生乐学,会学之路.于是,带着如何能让学生快乐,主动,自主学习英语的思考,课题主持人向省教厅申报了本课题.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引导学生从自发的英语学习状态转变为自觉自主的学习,即学生个体在学习任务开始前,不仅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而且能够规划怎样做,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状态. 自觉自主学习的学生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了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在自觉学习状态下,学习的压力产生于内在需求的冲动,即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压迫或急功近利的行为.因此,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分数和通过考试,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技能和锻炼培养能力. 从2006年至今,课题主持人进行了湛江一中2005年至2016年一轮小循环的高中英语教学,紧接着连续担任2016届至2016届的高三英语教学工作,现又继续带2016届高三.全心投入,殚心竭虑,勤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