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招生

点赞:11320 浏览:464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仅如此,课程标准还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关于"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关于"教学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等要求.可见,重视学生语文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理念.那么,如何解读这些精神呢

一、重视语文实践,必须体现"五个交互"

汉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母语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一是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二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机会无时不有.汉语文教育要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具体说来,要体现如下"五个交互"

1.学习与实践相交互.

语言,特别是母语,其意义在于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沟通人际关系.母语的这种实用性决定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众多属性(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基础性等)之一.语文教育不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个由若干概念,规则,原理构成的理念系统,也不是要系统地传授有关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知识.虽然,语文教育必然会涉及到这些知识,然而掌握这些知识不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换句话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学生能够运用语文去实践,就"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必须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所以《标准》提出语文教育应"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既应注重为实践而学习,又应注重为学习而实践,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习与实践相交互.

2.课内与课外相交互.

母语对于学生来说是实时存在的,学生身处在使用母语的社会环境及民族文化背景之中.一方面,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之前,就已在学前生活中获得了的母语(口语),而且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学生的母语(口语)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从小学到中学,母语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原有的口语的基础上,通过识字写字和阅读写作的学习与实践,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培养起书面语的语感,与此同时又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交际能力.另一方面,母语的学习,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大量的实践机会.正如《标准》所指出的,"语文课堂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可谓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成为"语文实践"的渠道,可以说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机会无时不有.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3.感性与理性相交互.

母语来自于生产劳动,来自于客观世界,它是为了指认客观事物,描绘客观存在,表述内心情感的.因此,语言这一特定符号,是具有实指性的,是与特定的客观事物相关系的,或一个语言符号,特指某一个,某一类客观事物,或数个语言符号,同指某一个,某一类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感性的,具体的,语言符号是理性的,抽象的,它们并不是珠联璧合,天然同体的.正如,有这样的识字实验,通过某一形式,让幼儿反复去指认,去熟记生字卡片.一个阶段以后,当幼儿听到某一读音,就能指认出某一卡片.这种所谓的"识字"实质上并非真正的识字,幼儿通过"刺激(生字声音)——反应(生字卡片)"而建立起来的联系是没有实际意义.尽管幼儿认得大量的生字,但所认的只是生字卡片,或者是某一字的图样,并没有真正把握这一语言符号的实指意义.这就是理性与感性相脱节.只有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交融起来,使理性的抽象的符号与具体的感性的事物对应起来,从而发生关系,发生意义.

4.过程与结果相交互.

过去,在语文课程目标方面普遍地存在着"重结果(知识掌握)轻过程"的现象,因此,在语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偏颇地认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从而,忽视了语文实践,以致造就了这样一些人,他们对语法修辞和文章作法的知识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语言贫乏,文章干巴而不通顺,不生动.其实,母语的掌握和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文规律的习得,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必须来自于大量语文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且任何知识与观念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都必须经历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并且这种"习得的过程"对个体的语言系统来说,也并非是一种纯粹由外而内的单向运动,而是一种在实践过程中内外交互的双向运动.如果单单机械地强调由外而内的吸纳,就会产生"死潭水"现象,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积累,并不断地把积累的东西应用于实践,才能使语文学习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语文素养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语文实践是"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唯一渠道,是经验向能力,素养转变所必须经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与飞跃过程.


5.体验与感悟相交互.

母语是丰富多彩的,十分鲜活的,并非死板僵化.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迵然各异的表述形式,同一语言形式,也可表达各种各样的内容.母语的这一特点,构成了特定各异的语言风格.这种个性化的,特色化的语言风格,构成了母语的丰富性和鲜活性.为了把握母语的这种丰富性,鲜活性,必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积累.语文实践是体验,感悟母语之妙的唯一渠道.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发挥个人和群体的聪明才智,运用多种语文实践的形式,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提高.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招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