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护理学类

点赞:22092 浏览:1040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项目结题报告

一、项目名称:足汗证病因病机的研究

二、课题组成员:付强杜军侯开放何晓檬

三、指导教师:周丽雅教授

四、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目的:

1,明确足汗证与哪些因素有关.在中医学中,病因主要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其中内因又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禀赋异常,外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及瘟疫邪气,不内外因包括外伤及病理产物性因素.

2,形成机理与哪些脏腑和经络有关.其中脏腑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经络包括手足十二经(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以及经别和别络等.

意义:

1,明确足汗证的病因病机.即足汗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依据研究结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高疗效.

3,促使我们对中医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锻炼了自己.

五、项目研究内容

1,查找中医经典文献,如《》,《难经》,《神农本草经》等,认真记录分析有关汗证或足汗证的语句,并领悟作者的本意,得到其观点.

2,查找现代医学期刊如《中国中医药报》,《中国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注意现代医学的哪些疾病可出现足汗.

3,最后,将所得观点进行归纳,对比,得出足汗证的中医病机及与现代医学哪些疾病有关.

六、项目研究与实施的基础条件

1,足够的图书.其中包括中医古代经典文献和现代医学期刊.也可能需要网络支持.

2,实习期间积累的病例及所观察到的临床体征.

3,能够得到周丽雅教授等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师的指导.

七、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16年7月至10月查找中医古代文献.

第二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月查找现代医学期刊.

第三阶段2016年2月至4月将所查资料汇总.

第四阶段2016年5月至7月得出科研报告.

八,项目实施过程:

按照实施方案,分工协作,我们选取了中医经典文献,中医病因病机类专着,中医内科学专着,妇科类着作,儿科类着作,诊断类专着,方剂类专着,针灸类着作,医案,医话类着作,综合型着作等17类文献.约180本,现代医学期刊30余本,其中包括《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光明中医》,《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吉林中医药》等国家和省级期刊.记录有关足汗证的论述60余条,其中有关足汗证病因病机的有30余条,经过整理分析,总结出足汗证病因病机13种(并有治法方药),验方12首.西医学认为汗由汗腺分泌,而分布于脚底的汗腺大部分为小汗腺,小汗腺的活动受交感神经的支配,主要为胆碱能纤维.多汗主要机理为:(1)由于神经损伤或感情冲动使神经冲动增加,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加,引起多汗.(2)汗腺神经紧张性增加,使它对正常强度的神经性和非神经性刺激的出汗反应增强.相反汗少或汗闭可能是由于神经冲动弱,乙酰胆碱分泌减少或神经紧张性降低之故.足汗证与现代医学中神经系统损害,内分泌疾病,先天性疾病和皮肤疾患有关

九,项目结果介绍:

足汗证的病因病机:

1实邪为患

(1)阳明热盛,津液旁流如汉·张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认为"二阳并病,太阳让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及手足汗出者,为热聚于胃,是津液之傍达也.孙一奎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有热聚胃府,逼而出之者,此阳明病也清·程国彭杨栗山伤寒条辨凡潮热手足濈濈汗出,为阳明胃实也若手足心濈濈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此有燥粪,为热聚于胃也清林佩琴何梦瑶刘国安手足汗出多而大便难者,属阳明热盛

(2)瘀血或食积阻胃清·唐宗海

(3)脾胃湿热,流注于下明·徐春甫孙一奎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脚心汗,久不愈者,此湿热流注也今刘国安认为手足汗出多而黏者,属湿热.祝建权认为无热像而手足心汗出潮湿,属湿邪外越认为脾主四肢,临床上手足汗出属脾胃湿热多见.奚彩崑认为手足汗为湿邪困脾,脾运失调,水湿淫逸于四肢手足所致.高晓星认为足汗过多证的主因为湿热,腠理开阖不利.手足汗,此证由脾胃湿蒸,旁达于四肢所致.冯文林等认为由于饮食不洁或外感湿邪,损伤脾胃,湿浊内生,蒸久化热,湿热旁达于四肢而致手足汗出.赵务俭认为足汗证病机为脾失健运,湿浊不化,郁久化热,蕴热熏蒸,迫使汗出.

(4)寒邪直中胃腑

明·李梃《医学入门·伤寒初症》认为"有寒聚胃腑,大便初硬后溏,或水谷不分,手足濈然汗出."

2正气内虚

(1)脾胃虚寒,固摄失职如汉·张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认为"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虚冷,水谷不别故也."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手足汗》认为"阳明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即是中寒者也.何梦瑶

(2)心肾阴虚刘国安认为手足汗出而手足不温者,属心肾阴虚.冯文林等认为心主血,肾藏精,劳神过度,亡血失精,致血虚精亏,阴液不足,虚火内生,心液被抗不能内藏,外泄作汗.张登部认为心肾阴虚,心肾之阳偏抗,迫汗外出.叶利水认为心主汗,肾为先天,内藏真阴,虚热内扰,则汗外泄.

医学科护理学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医学期刊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气虚清·杨栗山伤寒条辨

(4)心肾阳虚张登部认为心肾阳虚,卫气失于固摄,津液流失,则手足汗.

(5)肝肾阴虚刘国安认为手足汗出而手足心热者,属肝肾阴虚,

(6)血虚秦伯未认为手足汗出而手足心热者属血虚.

(7)阳虚刘金英等认为顽固性手足自汗症属阳虚.孔令栋认为内伤阳虚

(8)心脾气血两虚朴日认为足汗证属心脾气血两虚.汗为心之液,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两虚,则可出现手足汗.

3阴阳不和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有手足汗,用凉药补药俱不效者,此阴阳不和,经络不用也

治疗

(1)阳明热盛汉·张仲景,明周之干《清林佩琴杨栗山加味凉膈散48g,知母18g,大黄9g,芒硝6g,枳实5枚,厚朴24g,粳米18g,炙甘草6g.方解:方中石膏清泻盛热,知母清热养阴,大黄,芒硝泻热涤实,枳实,厚朴行气下气降泻,粳米,炙甘草益气和中顾营卫.

(2)瘀血或食积阻胃杨金鸽应用基本方:赤芍药9g,鸡血藤9g,穿山甲6g,益母草12g,泽兰12g,虎杖12g.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人参,白术各10g,血虚者加枸杞子15g,熟地10g,若素体湿热者加薏苡仁30g,半夏6g,黄芩,栀子各9g.治疗62例,痊愈51例,有效8例,无效3例,其中服药3-5剂痊愈者17例,7至10剂痊愈者34例.治愈率82.3%,总有效率95.2%.方解:赤芍,鸡血藤活血通络祛瘀,穿山甲性善走窜,彻上彻下,无微不至,能化瘀通络活血,利九窍,益母草,泽兰叶,琥珀,虎杖既利水渗湿又活血化瘀.杨建方应用保元汤加减治疗手足汗出,形体消瘦,身寒肢冷,面色苍白,下眼睑青紫,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细.方药:黄芪30g,肉桂,附子各6g,党参,白芍,赤芍,麦冬各12g,甘草,川芎各10g,当归,五味子,浮小麦各15g,煅龙牡各20g.方解:黄芪,党参,甘草益气固表,附子,肉桂温阳,白芍,麦冬,五味子,浮小麦,煅龙牡养阴敛汗,当归,赤芍,川芎养血活血,助益气固表.赵务俭[23]应用宣湿化浊,活血化瘀三仁汤加味治疗手足汗出如洗,手心红发热,疼痛2年,冬轻夏重,行走劳动稍受影响,目光有神,饮食正常,口干咽燥,舌苔黄腻,经带正常,形体如和,脉濡滑而数.方药:杏仁10g,竹叶9g,豆蔻仁6g,厚朴10g,半夏9g,薏苡仁10g,通草10g,甘澜水600ml,加丹参15g,牛膝20g.方解:三仁汤助脾运湿化浊,疏理气机,丹参活血化瘀,牛膝引诸药下行以利水,诸药共奏清利湿热,理血通络之功.

(3)脾胃湿热,流注于下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牡矾丹二陈汤加川连,白芍,冷者理中汤加乌梅,十全大补去芎加五味子.

(4)寒邪直中胃腑明·李梃应用理中汤或猪苓汤治疗.

(5)脾胃虚寒,固摄失职明周之干

(6)心肾阴虚张登部针刺(补)复溜,阴郄,以补心肾之阴而潜阳寓阴治疗手足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叶利水[26]方用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味治疗手足心汗出,伴见乏力,腰困,不耐劳作,偶觉气短,舌嫩红,脉细数.方药:熟地30g,山茱萸30g,山药12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煅牡蛎30g.方解:六味地黄丸补肾养阴,重用山茱萸,煅牡蛎合生脉散益气敛阴止汗.

(7)心肾阳虚张登部]针刺补复溜,气海,以补心肾之阳,助卫外之气治疗手足汗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8)阳虚刘金英等应用生脉散加味(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炙甘草,牡蛎,附子,茯神,白芍,熟地,桂枝,远志,柏子仁)治疗手足汗出,睡则汗收,醒则汗出,不分四季,伴头晕,心慌,失眠,神疲,面色不华,舌淡,脉细弱.方解:生脉散益气养阴,桂枝通阳入心,远志定志宁神,熟地阴中求阳.孔令栋应用党参15g,生黄芪20g,麦门冬20g,茯神12g,五味子10g,白芍20g,附子1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炙甘草6g,熟地黄15g,桂枝10g,远志10g,柏子仁15g,金樱子10g治疗手足汗出,伴头晕,心慌,失眠,神疲,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而弱.方解:桂枝通阳入心,远志定神宁志,熟地阴中求阳,黄芪助生脉散益气敛阴,重用附子补阳寓阴.


(9)阴阳不和清·沈金鳌宜八物加半夏,茯苓为君,川乌,白附子为佐使,即止.

(10)心脾气血两虚朴日选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手足心汗,紧张时汗出更甚,心烦,食纳减少,身倦乏力,气短懒言,入睡困难,梦多,便秘,月经量少,有块色紫,舌淡苔白,脉沉细.方药:黄芪30g白术20g当归10g白芍15g陈皮15g炒酸枣仁15g龙眼肉10g浮小麦30g香附20g煅龙骨25g煅牡蛎25g磁石30g石菖蒲15g甘草10g.方解:黄芪,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白芍养血敛阴,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镇心敛汗,磁石镇心安神,石菖蒲辟秽开窍,香附疏肝理气,陈皮理气醒脾,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验方

明·徐春甫脚汗除秽气牡蛎,黄丹,密陀僧各等分,共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掺脚指缝中即收治手足心汗,白术(炒),苍术,白茯苓,半夏,黄连各一钱,滑石,柴胡,升麻,甘草,羌活五分,上加灯心水煎南苍术,明矾为细末,用冬日雪水,共入坛中,浸至立春取出,温洗,永无汗矣.治脚汗方白矾(五钱),干葛(五钱)为末水煎逐日洗,连五日,自然无汗.

30g,麻黄根15g,加1000ml水煮开,稍凉后洗手脚,煎好的药液可连续使用四五次,用前加温,白矾,干姜各20g,水适量煎煮,待温后洗手脚,每日1~2次,白矾,食盐各30g,加水1500ml,煎后待温洗手脚,每日一次,白萝卜片或萝卜叶煎水洗手脚,可除手脚汗,拳头大白矾一块,放入勺内在炉上加热,使其脱水,冷却后碾成细粉装入纱袋内,每天早晚洗完手脚,用纱袋轻拍趾缝脚底和手掌,然后穿上袜子,戴上手套,王不留行30g,明矾159,加水1500ml,煎温,泡手脚20min,每天2次,每剂用2d,一周或两周为一疗程,五倍子,滑石粉,枯矾各10g,研细混合均匀,扑手足之上.王豪[37]应用明矾30克,干姜4~6片,用水煎熬30分钟后,将煎好的药渣倒入盆内,并加适量的温开水,以满上脚背,手背为妥,以此药汁浸泡双脚或双手,在浸泡过程中可适当加点开水,以保持水的温度,每晚一次,每次浸泡15-30min,一般坚持4-7天可痊愈.

西医学认为汗由汗腺分泌,而分布于脚底的汗腺大部分为小汗腺,小汗腺的活动受交感神经的支配,主要为胆碱能纤维.多汗主要机理为(1)由于神经损伤或感情冲动使神经冲动增加,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加,引起多汗.(2)汗腺神经紧张性增加,使它对正常强度的神经性和非神经性刺激的出汗反应增强.相反汗少或汗闭可能是由于神经冲动弱,乙酰胆碱分泌减少或神经紧张性降低之故.足汗证与现代医学中神经系统损害,内分泌疾病,先天性疾病和皮肤疾患有关.包括甲亢,先天性外胚发育不良,硬皮病,鱼鳞病,月经异常等.

十,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特色

1,较为系统的整理了有关足汗证的文献.

2,反映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3,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十一,收获

通过这次训练,使我开阔了眼界,获得了更多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以及在公共场讲话的能力,懂得了如何去申请项目,如何做项目中期审查以及项目总结,还增强了我的写作能力(发表了一篇论文),知道了论文的发表是需要经过投稿,审批,修改,定稿等过程,了解到要做成一个课题是很不容易的,也使自己做事变得更加有耐心,促使自己下定决心以后要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