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评职申请书教育新闻

点赞:18182 浏览:813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荐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所属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是否部属)是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类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类

课程负责人余玉花

申报日期2016年5月15日

二○○九年三月

填写要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主持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主持情况

1-1

基本

信息姓名余玉花性别女出生年月1953年9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62416455学位硕士职务教研室主任传真62748609所在院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E-mailyyheu@gmail.

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社科部200062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政治1-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一、讲授主要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本科生3届360人

2,思想道德概论公共课2学时4届1231人

3,法律基础公共课2学时4届1288人

4,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公共课硕士生8届2320人

5,现代德育问题研究专业课博士生4届32人

二、承担实践性教学:

1,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45人

2,指导学生社会实践2600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高校德育教学有效性研究教育部,3年,主持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究上海教委,2年,主持

3,荣辱观与学校廉洁教育研究上海社科,1年,主持

4,学校廉洁文化教育研究上海社科,1年,主持

5,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学研究上海市教委,2年,主持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项课题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

基本

信息姓名王建新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年12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62450741学位博士职务秘书长传真所在院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E-mailxxwjx@sina.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社科部200062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政治2(1)-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一、讲授主要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3届3学时本科生2000人

2,《思想道德修养》公共课2届2学时本科生860人

3,《形势与政策》公共课2届2学时本科生640人

4,《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专业课3届3学时研究生64人

二、承担实践性教学

1,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20人2,指导学生社会实践2700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片研究制作")教育部2016年主持

2,2016年,上海市德育重大决策咨询课题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研究制作)上海市教委2016年主持

3,2016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上海市教委,2016年主持

四、教学研究论文

1,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生为本"与"教师主导"

《思想理论教育》独着2016年第21期

2,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经验与体会

《经济与社会发展》独着2016年第5期

3,情感: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重要因素《理论导刊》独着2007年第10期

4,促进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道德教育内容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独着2007年第5期

5,论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误区及相关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独着2005年第5期

6,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理论探讨》第二2005年第4期

7,思想道德修养课课堂气氛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独着2002年第4期

8,再论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社会科学家》独着2005年第3期

9,论当前职业道德的结构模式《学术论坛》独着2005年第9期

10,论早期思想的转型《理论学刊》独着2005年第5期

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原则与理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

五、获得教学表彰

1,2007年8月,获教育部"精彩一课"奖.

2,2002年9月,获教育部"精彩一课"奖.

3,2016年2月,获上海市"精彩一课"奖.

4,2016年,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案例.

5,2016年,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案.

6,2016年,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件.

7,2016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8,2002年4月,获省高校"两课"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一等奖.

9,2001年9月,获省教育系统教学比赛第二名,并获德育竞赛二等奖.

2(1)-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上海市教委: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2016年

2,教育部人文社科:"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公平与效率有机统一研究"2006年

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素质教育与学校整体改革"2005年

4,上海哲社子课题:"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新情况,新问题研究"2007年

5,上海教委课题:"'两纲'实施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路径研究"2007年

6,上海市教委调研课题:"思想政治理论配套选修课研究"2007年

7,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社会转型期高校社区政治研究"2005年

8,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1世纪奥林匹克中国化发展研究"2006年

9,省教育科学课题:"河南省高等院校文化'硬资源'状况的调查研究"2006年

10,省科委课题:"河南省高级知识分子健康健身研究"2005年

11,省教育厅课题:"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05年

二、学术论文

1,马克思主义权力文明思想论纲《社会科学家》独着2016年第10期

2,试论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权力文明理论的新发展《理论探讨》2016年第5期

3,以制束权: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基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独着2016年第6期

4,论权力传统解读的局限与现代阐释《兰州学刊》独着2016年第3期

5,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执政者权力文明行为的重塑《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6,以法治权的内在机理和价值意蕴《求实》独着2007年第12期

7,以法治权,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保障《社会主义研究》独着2007年第8期

8,近十年国内政治基础理论研究述评《贵州社会科学》独着2005年第5期

9,再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针对性《湖北社会科学》独着2005年第3期

10,趋同论与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求索》独着2005年第8期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素质教育与学校整体改革一等奖(第二)2005年

2,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社会转型期高校社区政治研究二等奖(第二)2005年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2)

2⑵-1

基本

信息姓名龚建萍性别女出生年月1955年1月最终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62456207学位学士职务副主任传真所在院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E-mailJpgong@skb.eu.edu.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社科部200062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法律2⑵-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一、讲授主要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本科3学时3届2000人

2,思想道德概论公共课本科2学时4届1289人

3,法律基础公共课本科2学时4届1265人

4,劳动法专业基础课本科3学时2届220人

5,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专业课研究生2届25人

二、承担实践性教学

1,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30人2,指导学生社会实践3200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法治教育中的德育有效性研究上海市文明办2004-2006主持

2,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重点,难点研究上海市教委2003年主持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贯彻实践教学思考《求实》独着2016年第6期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师生互动探索《黑龙江史志》独着2016年第5期

3,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研究》独着2006年第6期

4,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性探索《中国教育研究》独着2006年第1期

5,高校德育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独着2005年第1期

6,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德育有效性探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独着2004年第2期

7,创新教育中的德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独着2000年第1期

五、教学表彰

1,2005年上海市"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创新"教学成果三等奖

2,2005年华东师大"思想道德教育创新研究"二等奖2⑵-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1,上海哲社子课题:"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新情况,新问题研究"2007年

2,上海教委课题:"'两纲'实施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路径研究"2007年

3,上海市课题:"政务信息化中的法治教育问题研究"2016年

4,上海市课题:电子政务的法制化管理研究2016年

5,上海市课题:公共文化建设制度研究2016年

学术论文

1,论依法行政的制度保证《思想理论教育》独着2001年第3期

2,法治,德治与高校德育《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独着学林出版社,2002年6月

3,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研究》

独着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4,梁漱溟中西文化观的再思考《人文时报》独着2005年第8期

5,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对策与建议《世纪桥》独着2007年第3期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

基本

信息姓名朱琴芬性别女出生年月1955年12月最终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56650014学位学士职务工会主席传真所在院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E-mailzhuqinfen@sohu.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社科部200062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2(3)-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一、讲授主要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3学时2届1160人

2,薪酬管理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着作:《新制度经济学》专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月 2,"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新一代领导集体发展理念新探索",《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3,"对实施'两个优先发展'和协调发展政策的评价及其对策",《上海市经济学术年会》,2007年1月 4,"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改革的启示",《四川行政学院学抱》2004年第3期 5,"经济研究的视野应该向制度延伸",《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2期 6,"凯恩斯主义适用的制度条件及其他",《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传真所在院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E-mailLotzyao@yahoo..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社科部200062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2(4)-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主要讲授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公共课2学时4届1360人

2,法律基础公共课2学时4届1258人

3,人际关系学专业课3学时2届160人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3学时2届1160人

二、承担实践性教学

1,组织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兴趣小组报2,学生社会实践2300人

三、教学研究论文

1,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独着2016年第5期

2,大学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中国教育研究》独着2005年第12期

3,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校德育目标浅谈《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独着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

四、获得教学表彰

1,2007年获上海市"精彩一课"

2,华东师范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大讲赛"二等奖

3,华东师范大学教学课件大奖赛二等奖

4,2005年上海市"思想道德教育课题创新"教学成果三等奖

5,2005年上海市"四五"普法先进个人

2(4)-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

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1,两纲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途径研究上海市教委课题2007年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上海市哲社规划子课题2007年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上海市教委(参与)2005年廉洁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问题与对策《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10期2,试论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合法性资源的培育《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zgchen@skb.eu.

edu.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社科部200062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2(5)-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本科3学时3届2400人

2,思想道德概论公共课本科3学时1届289人

二、承担实践性教学

1,组织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兴趣小组2,学生社会实践1400人

三、教学研究论文

1,青少年生命教育:和谐社会构建中德育新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2,浅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年第23期

3,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基石《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2期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5,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问题哲学思考《郧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6,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第11期

7,浅议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湖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8期

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和转折点》获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案例2016年

2,华东师范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技能大奖赛二等奖2007年

3,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奖二等奖2016年2(5)-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

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

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上海市德育决策咨询课题2016年

2,社区公民教育研究横向课题上海市长宁区2016年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初探上海市德育决策咨询课题2007年

4,两纲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途径研究上海市教委课题2007年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上海市哲社规划子课题2007年

本课程教学队伍知识层次较高,教学功底扎实.任课教师的学科结构合理,覆盖

学,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哲学,教育学,这就拓宽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师队伍中

共有10名教授(博士生导师8名),7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0名),2名讲师.55岁

以上教师6名,50—55岁教师2名,40—49岁教师8名,30—39岁教师3名.7名青

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分别来自国内外名牌高校(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

大,华中和日本神父大学等),学缘结构合理.教师队伍整齐富有朝气,有较强的团队

意识.队伍成员长期从事德育教学,其中课程主持是本校德育课的开创者之一,上海市

两课优秀教师,上海思想政治教育课协作组召集人,上海市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

师.全体教师热爱德育事业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教学有,

教学效果显着,年终考核均为优或优良,教师中有多人获得教育部"精彩一课",上海市

"精彩一课",教育部优秀教学案例,上海市精彩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优秀教案.

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媒体曾多次予以报道.我们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进行明确分工,中年教师侧重于课程内容以及教法的研究与建设,青

年教师则侧重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每位教师独自搜集的教学资源在教研室共同

交流与分享,教研室全体教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使集体力量最大化,从而提高了

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力度与效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对象为一年级本科生,学生人数每年约3000名,

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230左右.

3,教学流程的改革

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将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实行课前,课

中和课后教学一体化.即:课前开展充分的调研活动.每学期新生上课前,进行全校性

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及时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课中的课堂教学结合学生

专业,将问题提炼为学生的思考的课题,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国家发展,社会问题

的关注,组织学生研究和探讨问题,课后实施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交流和理论

讲座,党课辅导,网上答疑,组织实践教学等,拓展教学时空.

4,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主要实施了研究性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改革.

(1)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分成三种组织形式,即个体研究,小组研究和群体研究.个体研

究以个人对感兴趣的某一教材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小论文为主,小组研究以小组

或者寝室进行专题研究为主群体研究是以全班学生对难点,热点问题的讨论为主.

针对不同的组织形式,我们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力求实现学生的全方位覆盖.如要

求每位同学提交三篇研究小论文,写一篇本学期学习心得与总结,做一个自己的四年大

学生活规划,写三篇观后感或者考察报告,要求每个寝室要做两个高质量的PPT,并在

课堂上主讲与交流,提交一份小调查报告,每个研究小组要开两次热门话题研讨会,完

成一篇高质量的课题研究.群体性研究开展了全班的"社会公德大讨论","大学生道德

论坛","理想信念责任演讲赛"等大型研究性教学活动.同时,还组织了在"一大会

址,孙中山故居,龙华烈士陵园","十八岁成人仪式","中国第一村—华西村"的现场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上述研究性教学实现三个方面的变革:一是学生

学习目的变革.即从掌握知识向培养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变革.研究性教学强调

以问题为导引,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

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学习过程的变革.即从传统课堂教学

"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研究性教学从选题,收集资料,

提出方案直至最后成果展示,基本都由学生"担当主角".三是学习形式的变革.即从

规定性向灵活性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没有固定格式,从传统教学中更多的"规定动作"

向研究性教学更多强调"自选动作"转换.3.实施课题研究.我们将传统教学中"课

堂"是唯一中心转变为"课堂"与"课外"两个中心,学生在课外主要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流程是:确定课题——制定方案——分步实施——成果展现——评价总结.具体的实施步骤为:

一是思想动员.我们首先进行了思想动员,使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任务,要求与

意义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积极主动的参与.

二是学习教材,发现问题.这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它影响着今后将什

么样的课题作为研究对象.三是做好整体安排,确定研究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内容较多,涉及面广,但课时量及时间有限.我们对每一章的"核心问题"精

心取舍,突出重点,并对学生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专题讲座.

四是建立研究小组.研究小组以自由组合为原则,自定课题,自选组长,学习小

组每组以6人为宜.本学期研究性教学试点班共124人,组织了20个课题组,做到全

员参与,分工明确,资源合理搭配.

五是确立课题.课题的确立可采用教师提供参考题目与学生自主选择现结合,但

内容必须紧密围绕教材进行.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两方面进行可

行性论证.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讲座,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两

次"头脑风暴"活动,最后试点班级设计了包括《华东师范大学一年级大学生理想信念

研究》,《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典范——以华西

村为视角研究》,《感动校园十佳大学生思想特点研究》,《支教大学生思想行为研究》,

《优秀中学教师职业素养研究》,《上海市民对上海世期待研究》,《新生对"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难点,热点,关注点,兴趣点研究》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为

提高研究质量,我们配备了六名硕士研究生作为课题指导者.

六是制定方案,分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

兴趣和选择.但由于学生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限制,确立的研究方案有时不切实际,我们

及时指导.由于研究阶段的活动是分散的,长期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多样化,为

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在研究方法层面,思维方法层面进行跟踪有效指导.

七是成果展现与评价总结.我们展示的形式有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但更多展现的

形式是学生做成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我们将学生课题研究,课堂表现等

平时成绩提高到70%,从而调动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对学生成果的评价应

重在态度,能力,过程,方法等方面,不求全责备.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研究性教学改变了单一的课堂教学与组织形态,建构了新型的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营

造了生动活跃的研究氛围,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影响力和引领力.研究性教学

改变了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偏颇看法,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在试点工作

中,学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62个,写出观后感,小论文等420多篇,共100多万字,

回收学生家长书信96封.研究性教学在形式上实现了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和深度

参与,在效果上则激发了学生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诸多困扰学生的深层次的诸

如理想,信念,职业,爱国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学生的自主研究帮助大

学生真正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罗俊杰等同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成功典范——以华西村为视角》作为研究课题,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尤其是对中国第一

村——华西村的实地考察,看到了未来中国农村的希望,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决心和信心.孔令琦等同学在对当代爱国主义作了深入观察和课堂讨论后写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让我们这些九零后的'新新人类'内心翻腾爱国情怀,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更加理性的热爱自己的祖国".通过对支教学生以及家乡

中学优秀教师的走访,范旭金等免费师范生同学坚定了回到西部家乡,立志当优秀人民

教师的决心.研究性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果,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教育

部网站3月21日以《华东师范大学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怎么写作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题

目进行深入报导,《中国教育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教育》人民网等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报道.我们拟准备总结经验,对试点的实践进行理论梳理,出

版有关研究性教学的成果及着作.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能够将理论与社会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们注意编写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广泛实施.具体方法是:先由学生自行组成学习

小组,一般为6—8人.教师或将案例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或者将自己编写的案例集

发给学生,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个案例,派出代表在讲台上发表本组的见解.其他同学

可以提出各种质疑,并展开讨论,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如:针对第

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内容,在课堂上设计组织了案例研讨.教师

与学生精心筛选,准备了如上海地铁"鹿人现象",南昌大学50名学生真实身份资料遭

,由跳楼起哄所想到的,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民十大陋习,文明盛宴中"不文明"

等现实公共生活领域最新发生的十二个案例.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既可推选

代表上台阐述观点,也可由同学们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见解.整个教学过程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如对"鹿人现象"争论异常激烈.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讨论,达到激发思

维,提升公共道德的目的.而这种效果是过去教师简单提供答案所无法比拟的.这一改

革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受益匪浅.

5,教学试点改革

对大班教学我们主要强化教学的组织过程,学生一般以6——8人自己自由组织成

一个学习小组,上课时以教学小组为单位集中就坐,各种讨论和课题研究也以小组为单

位,小组之间开展学习和演讲,辩论竞赛.各组提前选择研究课题,课堂上进行有效交

流.小班教学以寝室为学习小组,每一次课堂教学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讨论,注意让

每一位学生能够有发言和表达自己意见和见解的机会.

6,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探索

目前要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科研的能力.我

们十分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的培养和提升,以科研促教学.我们成立了"公民发展与现

代德育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以项目为牵引,广泛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本教研

室的教师先后参加教育部,上海市课题研究以及教学着作的编写工作,并在《思想理

论教育》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受到了良好效果.

7,实践教学拓展

首先,我们组织进行以思想教育为主的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大

学生在思想理论课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教育教学的相关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参观有关

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寻访老少边穷地区,调查国情,民情和乡情,优秀校友,

考察改革开放的先进地区等.我们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一

大会址","二大会址,"上海故居","孙中山上海故居","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等考察参观.我们还组织学生到"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参观考察,并要求学生写出考察

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想,信念,未来"的演讲比赛,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其

次,进行以怎么写作社会为主的实践教学.我们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参与上海或贫

困,边远山区的扫盲与文明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2016年世界特殊奥

运会志愿者怎么写作活动,以及法律咨询,义务家教等.第三,进行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实践

教学.我们组织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或进行短期挂职锻炼,或岗位见习,或协助学校

有关部门或协助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青,妇,团的工作,或紧紧围绕课程相关的

教学内容开展系列社会调查研究等.

8,教学对象研究

近几年,我校的免费师范生成为教学的主要对象,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其特殊性.

我们加强了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对其思想状况,行为特点进行了深入全面调查,在此

基础上,写出了调查和分析报告,并提供给各位教师,并提出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基本原

则以及针对性问题.每学期结束后,我们又对其思想变化以及他们对本门课的评价和要

求再次进行调查,为我们提高教学针对性起到了很大作用.

9,考试方法的改革

近些年来,我们提高了平时考核比重(占50%),以学生日常品行和思想发展为考

核重点.期终考试试题则体现思考性,教育性,思想针对性,素质提高性等考核目标.

10,教学资源的开发

近两年我们注意发挥学生家长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了"学生家长两地

书"的教学活动,许多家长写来了热情洋溢,饱含深情具有深刻思想性的来信,使学生

深受教育.目前我们已收集到学生,家长的往来书信三千多封,通过这种形式,为学生

与家长的沟通建立了桥梁,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我

们准备编辑并出版"学生家长两地书",以放大其教育效果.

11教学网站的建设

建立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网站,构建了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

制作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课件,实现了现代化的全程多媒体教学,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网络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了思想

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理念,方式,途径,组织运作,经费等问题.

二、教学研究成果:

1,获奖

(1)))))))学缘构成,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两课"的改革与创新,产生了累累成果:(1)教学中提出"以学生为德育主体"的理念,在德育创新与发展中取得了实效,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高校唯一德育基地.(2)编写出版了多部教材,着作,如:《思想道德概论》,《法律基础》,《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导向》,《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德育新论》等十余部.(3)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研究》,《江汉论坛》,《社会主义研究》,《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4)主持了教育部"高校德育课有效性问题研究","法治社会中的德治问题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现代都市发展与社会公德建设","与法治相结合的德治","上海高校两课教育发展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研究","上海市德育学分制研究"等十几项课题.(5)《德育考评》课题的研究成果被列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获教育部颁发的"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6)我校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

第三,深化,创新阶段:(2006——至今)

以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为支撑,全面推进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

2006年9月,教育部2005改革方案实施,将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合并,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校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新的创新,力图有新的突破.这次创新是以我校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等学科优势为强大支撑的,并朝着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为方向发展的.

(1)教学专题研究.课程负责人余玉花教授作为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协作组召集人,上海市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项目主持,积极建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精心组织教学团队.我们组织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项课题研究,最早完整制作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部章节的PPT课件,悉心打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网站.承担课程的全体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显着,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2)精品课程建设.2007年,王建新老师获得了教育部"精彩一课"奖,姚晓娜老师获得了上海市"精彩一课"奖,陈正桂老师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两位课程主讲教师全程参与上海市新课程教学示范片的录制.2007年,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得了上海市精品课程,这是上海市"05方案"实施后第一门获得市级精品课程的思政课.同时获得了上海市"思想道德教育创新研究"教学奖.2016年,我们又获得了教育部优秀案例,上海市精彩教案,上海市精彩多媒体课件,上海市优秀案例等教学方面的奖项.

(3)教研成果丰硕.为了更好地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组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强化了学术研究的力度.两年来,我们获得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上海市教委"'两纲'实施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路径研究","德育研究基地建设研究","上海市研究性教学"等多项课题,2016年由余玉花教授牵头主编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论》.

(4)推动学术交流.本教研室教师也先后参加了多次国际学术交流,如2006年在台北举办的"两岸研讨会",2007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超越信仰与科学的对话"国际研讨会,2007年在南京举办"生命学国际论坛",2016年在日本举办的"全球化时代下分配正义问题国际研讨会"等.学术视野的拓宽,推动了教学改革.近年来课程组取得的成绩,也奠定并保持了我校本课程在上海市高校的优势地位,并在全国高校同类优质课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4-2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一、学校办学定位:

华东师范大学是综合性,研究型的重点大学.学校努力培养学生向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注重基础教育的能力,又注重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政治与品行的培养,拥护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懂得"以人为本"的道理,尊重人,同情人,有远大理想和高尚的品德,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中学教师评职申请书教育新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律基础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重点师范大学.学校继续发挥师范特色,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我校培养的本科学生,多数将来会做中学教师去教育初中,高中的学生,不仅要培养他们具有文化素养,人文素养,更要从学会做人和秉承职业道德来培养他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着重于道德人格和职业道德来教育学生.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要求,"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提高法律意识,教育大学生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自身修养,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自觉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上述教学目标,是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应当明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每一单元的教学也都应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的教学目标原则上是一致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当反映和贯彻课程的教学目标,使课程的教学目标渗透于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课程目标定位具体体现四个方面:

1,政治性目标.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目标.

2,思想性目标.课程通过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传授和理论讲解,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3,实践性目标.课程结合我校师范教育的特点,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法的教育,提高师范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课程坚持"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知行一致"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特点

1.引导大学生人生发展的课程.与其他三门课程相比,首先,它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课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是与人生发展相关的内容,"基础"课所涉及的内容是关于个体人生发展的问题,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研究的是活生生的个体及其人生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是个体发展的问题,因而课程突出的是个体性与现实性,"基础"课的教育是内向性的教育.其次,课程对大学生的人生目标进行引导.第三,课程中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亦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第四,对大学生人生道路上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进行教育引导.

2.指导大学生生活实践的课程."基础"课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其教育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侧重干"论","中国近代史纲要"侧重于"史","基础"课则侧重于"实践应用"."基础"课直接面对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其应用实践性教育的特点非常明显,是一种将政治信仰,人生观念融入生活实践的教育.

3.培育大学生人格素养的课程."基础"课通过现代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现代道德和法律对大学生发展的要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思想政治模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才目标,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人生价值观21学时

2,道德知识与道德修养模块:道德本质和作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道德,大学生道德修养6学时

3,社会三大生活领域中的道德与法律模块: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活中的道德

与法律,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12学时

4,法律知识与法律修养模块: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我国法律制度15学时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

课程的难点之一,如何将道德与法律有机结合,解决的办法是在一些道德和法律比较集中的领域里以"问题域"的方式贯通道德与法律的讲解,如在婚姻家庭领域就可以将恋爱,婚姻,家庭中法律与道德打通讲解.

难点之二,如何将知识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通过了解学生思想,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加强社会实践,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难点之三,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解决学生知行背离的问题.增强思想道德信念的内化力,增加行为教学的内容,以及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教育与行为考核.4-2-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本课程主要是道德与法律观念的教育,这两者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教学目的是提高大学生观念能力与个体的践行能力.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要符合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组织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增强道德理念的行为指向,促使学生将道德理念转化为行动.

(1)根据"基础"课的课程特点和内容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实践教学的内容,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合理设计实践教学方案,使实践教学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们从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选择符合大学新生特点的实践教学内容.比如,围绕公共生活道德规范,法律规范问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公共生活领域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报告等等.

(2)基于"基础"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实践表现纳入课程考核内容.我们结合考核形式的改革来进行,注重考核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多方面地考核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实践表现与能力的考核.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作为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3)努力开辟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怎么写作社会的需要.实践教学基地和场所,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基础"课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纪念馆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模范企业建立联系,把这些模范企业作为德育实践基地,与当地的基层司法部门加强沟通,利用司法部门的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把社区怎么写作当作学生经常性进行个人品德教育训练基地.通过开辟各种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怎么写作实践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锻炼意志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基础"课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2实验(践)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践部分的设计理念是期望通过实践认同理论,理解理论和内化理论,实践设计思路是"四步曲"实践法.所谓四步曲,是指教学和实践共分"理论1—实践1—理论2——实践2"四个步骤.

"理论1"是教师在课堂讲授理论,如社会公德一章对"社会需要公共道德"的理论论证,"实践1"是根据课程理论要求设计的实践,如让学生亲自观察校园中不讲公共道德的现象,包括公共图书的毁损情况,公共自习教室的占座位情况等,

"理论2"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反思的结论,教师课堂所讲理论的体悟并将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理论,"实践2"是指学生通过前三个阶段后养成自觉的道德习惯,超越课堂与时间,终生自觉实践,这是本课程最终的目标.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教学内容实践项目名称学时

绪论适应人生新阶段新手上路感言(向高年级同学请教大学学习经验)1学时

第一章理想信念教育榜样的力量(大学生拜访身边的优秀员)1学时

第二章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感悟历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学时

第三章人生价值奉献的快乐(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家教等)1学时

第四章道德品质与传统道德传统的魅力(考察上海优良道德传统)1学时

第五章公共道德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与监督1学时

第六章职业,家庭,爱情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与评价1学时

第七章法治精神上海市民法律意识调查与反思1学时

第八章法律制度法庭旁听或模拟法庭1学时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4-5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一、专家与领导的评价:

1,教育部长周济的评价:教育部部长周济2007年6月17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第二期研修班上讲话中评价华东师范大学王建新老师的课被学生鼓掌达十余次,认为"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到这样的程度,是老师的最大幸福.这些老师为什么能讲得这么好,使大学生受到震撼,受到教育当然重要的是讲的是真理,同时,因为他们以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当代大学生的深厚感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厚感情,用心去讲,用情去讲,把这些课讲到同学们心里去了,当然受到大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2,邱伟光教授评价:以余玉花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在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教材,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科学体系,积极探索教学规律,较好的完成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该团队十分讲究教学流程的合理性,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多媒体软件生动形象的展现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该团队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出四步实践法的创新思路,体现了实践育人的要求,增强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华东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知识内容丰富,思想引导性强,颇受学生欢迎.现该团队中已有多人获得"精彩一课"的荣誉,这门课程在该学校已成为较为成熟,教育效果突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故而我推荐这门课程参加精品课评选.

推荐人:邱伟光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2016年5月10日

3,张耀灿教授评价:华东师范大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建设,其教学改革有声有色,始终走在上海和全国的前列.做为学校的主干课程和"05方案"实施以来上海市第一门精品课程,目前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深受社会和学生好评.他们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注重:一是站在时代高度,注重对影响课程效果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的研究,依托一级学科优势,强化问题意识,以科研促教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注重在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的培养,并强化学生知行的有机统一,三是注重对教学对象思想规律的了解,把握以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在贴近科学,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大学生以及实效性方面下工夫,四是注重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多方面创设条件,促进教师整体素养的迅速提高.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多年来全身心扑在教学工作中,其敬业精神十分可贵,五是注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课件的制作,课程精品网站的打造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六是注重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实践基地的广泛建立,长效共建机制的构建,有效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宽了教育途径,强化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推荐人:张耀灿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2016年4月28日

4,教育督导卢娟的评价:年青教师尤其是德育教研室新引进的博士,讲授运用演讲式,搜集大量有关古,今,中,外有关公共道德的资料和图片,在实地观察校园内不符合公共道德即不文明的现状,从知,情,意,行四者统一进行教学,且语言表述生动活泼,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督导:卢娟

2007年1月10日

5,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是我校重点扶持的教研课题.该项目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创新教学模式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并已经形成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模式创新特点突出,操作性强,教学实践效果明显,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该项目体现了科研促教学的范例,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不仅形成数项课题成果和几十篇教研论文,集体多次获教学奖,多名教师荣获教研奖,并成为上海市第一门入选精品课程的公共政治课程,走在了公共政治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前列,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推荐人:万明霞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

2016年11月14日

二、媒体评价

1,华东师范大学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怎么写作创新型人才培养

华东师范大学以设计"思政课研究课题"为依托,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在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学校在思政理论课上建立研究小组,设计如《华东师范大学一年级大学生理想信念研究》,《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市民对上海世期待研究》,《大学生偶像问题研究》等课题,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调研和有效探索,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同学们积极参与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典范——以华西村为视角》的课题研究,从实地调研中看到中国农村的希望,也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对支教学生以及家乡中学优秀教师的走访,也使学校师范生更加坚定了回到西部家乡,当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决心.思政课有关课题的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们自主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进一步树立了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

学校以推动思政课的研究式教学为目标,推出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家长两地书"等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理论教育在学生脑海中乏味的印象,为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同时也有助于带领学生踏上认识大学,了解社会,熟悉科研的征程,并进一步激励学生去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为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引导和怎么写作.

(来自教育部网站2016年3月21日)

2,上海:靠创新"激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教法"变脸":从需求中找寻吸引力.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当代大学生道德论坛"——学生被分成10个组,就道德与网络,与市场经济等命题进行激烈的探讨,学生评论员的犀利问题时不时穿插其间,而一旁的学生评委则根据各组分析,讨论的整体效果给予评分.华东师大的思政课将演讲,辩论,讲座,课题,比赛等多种形式融入其中,这种研究型教学模式带来的是一个更为"立体"的课堂."尽管它没有告诉我标准的,满分的答案,但一次次令人心跳加速的讨论,却让我的心灵大为触动."学生彭天兰说."今天的思政课堂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华东师大副教授王建新告诉记者,如今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彰显,自我意识强烈,"传统结论式,灌输式的教学已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取而代之以启发式教学".于是,在王建新的课堂上,教师用精讲为学生腾出了更多讨论,研究和考察的时间.一个124人的班级,建立起了20个研究小组,每组围绕教材自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实地考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制作了62个多媒体课件,写出观后感,小论文420多篇.

(中国教育报2016年02月26日头版头条)

3,上海高校合力探索思政课新教学法

华东师范大学的思政课从以往的上大课,教师"满堂灌"形式,改为群体讨论,小组专题研究和个人写论文相结合的研究式教学.一个124人的班级,建立起了20个研究小组,每组围绕教材自定课题进行研究,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制作了62个多媒体课件,写出观后感,小论文420多篇,研究的专题从"一年级大学生理想信念研究","感动校园十佳大学生思想特点研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典范分析","社会公德讨论"等,有声有色.

(来源:人民网2016年02月19日)

4,课堂内外潜心"课题研究"

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课题研究,这已成为华东师大思政课改革的一个亮点.上学期,该校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建立研究小组,设计了包括《华东师范大学一年级大学生理想信念研究》,《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市民对上海世期待研究》,《大学生偶像问题研究》等课题,进行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