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报文模板重庆

点赞:3467 浏览:112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目录

1.兰州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16年)等等等2

2.兰州大学"十二五"人才队伍发展规划(2016-2016年)等等等12

3.兰州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发展规划(2016-2016年)等等等27

4.兰州大学"十二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2016-2016年)等等等71

5.兰州大学"十二五"基本办学条件与公共怎么写作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16))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99

6.兰州大学"十二五"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划(2016-2016年)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114

兰州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16年)

第一部分"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2006-2016年)

一、"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成就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重大标志性成果

1.学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

博士学位授权专业:56→116

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87→235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0→1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6→16

2.学科结构更加完善,学科类型更加丰富

经济学,文学,历史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7个学科门类首次新增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从原来的1个增加到6个,博士学位授权从原来的1个增加到个博士学位授权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士学位授权哲学社会科学领域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专业学位覆盖到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2个博士招生领域及44个硕士招生领与地质工程,畜牧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增至14个,覆盖了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重点及特色学科建设成效显着

草业科学,敦煌学等特色学科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然地理学等国家重点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截止2016年个ESI)前1%.文科,理科,农科有一批优势学科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4.截止2016年11月底,我校共有研究生导师1092名,比期初879名增加了213名,增长率为24.2%,其中博士生导师370名,比期初218名增加了152名,增长率为69.7%,硕士生导师722名,比期初661名增加了61名,增长率为9.2%引进人才聘任聘任博士生导师名,聘任导师队伍学历层次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科交叉融合度低,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差

学科2.学科3.部4.学211工程","985工程"建设,为兰州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同时也给兰州大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猛,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高校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适应下一代基于科学与知识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研究型大学更应发挥其重要作用.2.国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3.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配合西部大开发,学校要将自身的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地方教育与科技创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4."十一五"期间,通过"萃英人才建设计划","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基金","交叉学科青年创新基金"等政策措施引导,大力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初步凝聚起一批青年创新力量,科学研究硕果累累,许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世界先进水平,人才战略取得了显着成效,为"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发展之路,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完善学科布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以国家,地区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为导向,依托优势学科,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交叉融合相关学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力提高学科水平,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建成若干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动学校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继续坚持"强固重点,集成优势,发挥特色,鼓励交叉,突出创新,促进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到2016年,学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学科体系完善,学科结构合理,学科特色明显,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4-6个学科达到国际水平,动其他学科发展,使更多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有1个学科进入ESI前100名,有8-9个学科进入ESI1%,国家重点学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一批学科进入国内前列.

1.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增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学科的发展水平.

(1)211工程,985工程前期重点建设的学科群,要加快建设步伐,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更多的成为或接近世界一流学科.

(2)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要瞄准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水平进行建设,通过的建设,部分建成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部分建成或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并利用其学科优势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相关学科的成长与发展.

(3)加强新兴学科方向建设,以国家,区域,社会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整合,提升,改造传统学科方向,创造新兴学科增长条件,形成新的学科方向,激发传统学科活力.

2.强固基础学科,发展应用学科,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与布局(1)理工农学科领域:充分发挥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优势与特色,鼓励跨学科,跨学院联合,形成优势学科群和新的特色研究方向,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学科和现代工程学科,大力促进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工程力学,信息科学与工程,核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等学科的发展,鼓励传统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并向应用方向延伸和拓展,通过理工学科的交叉或互动,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或跨学科方向,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积极怎么写作于国家目标和地方需求,形成一批与西部紧密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

(2)医学学科领域:大力加强医学和药学学科领域的建设,优化学科队伍,提高装备水平,促进其与文,理,工,农等学科尤其是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统计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有目标,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富有前瞻性和发展潜力的学科,使之在部分方向取得进展或突破,进而带动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

(3)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重点支持发展状况良好,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大力加强应用经济学,民族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等具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建设,进一步加快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建设步伐,建设一批具有西部人文,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和民俗特点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哲学社会科学要在重视理论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方法创新,加大与理,工,农,医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联合,加强社会与田野调查研究,注重包括调查基地,实习基地,专题数据库,信息网络,综合实验室等在内的人文社会研究的实证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科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和社会效益.

3.统筹规划学科布局,注重发展特色和应用型学科,构建各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按学科整体布局能够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需要,增设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扩大并提升怎么写作社会的能力和空间.4.建设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研究生导师队伍聘任与考核制度,明确导师职责,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要求,素质高,结构合理,创新性强,能够进行国际对话的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5.扩大开放,促进学科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鼓励合作研究,以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学科对外交流,努力探索与国内外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合作研究与培养的新途径,积极推进学科的国际化和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思路

以发展和建设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破,优化结构,促进融合"的原则,形成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共同着眼点和着力点,把丰富的教育资源合理地配置和科学地整合起来,进而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形成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整体格局.

——继续坚持"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决贯彻"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针,不断增强为国家特别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怎么写作的能力.

——坚持统筹规划,重点支持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自主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自行审核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萃英人才建设计划","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手段,优化学科布局,改善学科生态环境,促进学科交叉,加快医学学科与文,理,工,农等学科的融合,拓展医学学科发展空间.

——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怎么写作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多种形式办学,就业宣传,社会咨询怎么写作,学术交流以及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架构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激发学科活力,增强学科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电子学报文模板重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留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坚持以创新和特色思路构架和调整学科结构的原则.发挥综合大学多学科的优势,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科技,教育,管理和制度创新,从而激发学科活力,挖掘学科潜力,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本的发展观念.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集中力量大力推进学科队伍建设工作,力争尽快建成一支在国际国内有很强竞争能力的学术队伍.

(三)战略举措

充分体现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围绕学科建设引进人才,围绕学科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围绕学科建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围绕学科建设配置各种资源等等,从而保证建成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

1.积极引进领军人物,加大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力度.将人才引进工作与学科建设更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效整合学校学科资源,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学科发展平台,同时加强引进人才对学科建设所做贡献的考核工作.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为学科建设怎么写作.鼓励优秀中青年学者积极开拓新学科,新方向,营造良性竞争环境,加快学科快速生长.

2.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努力提高创新能力3.鼓励做出重大成果平SCI和SSCI论ESI前1%.

4.健全和.建

顺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我校积极推进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初步构建了以学科为基础,以研究功能为主导,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研究所制度."十一五"期间,学校着力通过制度改革,进一步赋予高层次人才对学术及相关事务管理的发言权,提高他们在教师聘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学校规划,办学定位等方面的决策权力,保证他们参与管理的权利,从对知识,对人才,对创造性劳动尊重与宽容的角度出发,努力为高层次人才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促进知识的发展与学术的繁荣.

4.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部分学院院长

2004年,黄建平院长.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不主动,创新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地依靠行政指令不一定能形成合力.一流的创新团队的根本性标志是有杰出的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中"高峰",他们是团队的代表,其学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是创新团队建设得以发展并形成自己特色的关键.,高水平大学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因此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目前,我校行政管理人员虽然数量不少,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上,管理干部有待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怎么写作意识,整体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十二五"发展规划(2016-2016年)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形势分析

1.存在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兰州大学面临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地区差距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地区之间经济差距愈拉愈大,社会,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差距更加明显.由于所处地区经济欠发达,学校的社会怎么写作工作市场狭小,既面临着自身发展需要进行社会怎么写作,向社会汲取营养的压力,又面临着社会发育程度低,教师社会怎么写作市场机遇少的困境.

人才竞争更趋激烈,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竞争必将愈演愈烈.虽然我们近年来加快了吸引人才的步伐,但是在条件设备,工资待遇,校园环境,发展机会等方面,不及东部发达地区的大学.随着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出台,目前不仅未形成人才西进的局面,反而是东部一些地方政策对国家政策的负面抵消效应,使东部吸引人才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导致西部地区高校人才的流失,也使西部吸引高层次人才变得比以前更为困难.

观念和体制,机制不适应学校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我们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观念的革新更加迫切和重要.在国家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增长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不可避免地造成我们在工作体制,机制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适应问题,亟须进行变革.

2.面临的机遇

虽然有诸多困难,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对西部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的加大,国内外在人才培养数量,结构,分布和需求情况等方面的变化,兰州大学的人才来源,流向和竞争环境,已经开始向有利的方面转化,我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机遇.

(1)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对高等教育发展进行新的部署.2016年,国家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0周岁,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拔尖人才为"青年千人计划"教授.在积极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门制定和完善相关办法,合理配套科研经费,搭建团队,实行年薪制薪酬管理,努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2.继续实施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充分发挥载体平台作用

以加强岗位聘任为主线,创造公平择优的竞争环境."十二五"期间,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将更加密切地与学校的发展定位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始终把促进人才队伍发展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留出足够的空间.进一步加强聘后管理,完善岗位考核办法,健全岗位聘任制度.将继续坚持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原则,完善多种分配形式,切实发薪酬体系的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要在评价机制上加大力度,不断完善科学规范,促进教师队伍又好又快发展的评价机制.

9.强化人才的怎么写作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稳定的人文环境.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绿色通道,形成"一条龙"部署,做到"一站式"怎么写作,减少工作环节,提高人才引进,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效率.根据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需求,采取灵活机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无边界的怎么写作.学校还将建立健全校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同时进一步增强按制度办事的意识,在制度保障下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形成合力,推动学校人才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10.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把培养教师的高尚师德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积极探索完善学术自律与学术监督相结合,学术自由与学术则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学校也将更加重视对青年骨干教师在政治思想上的培养和帮助,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兰州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2016-2016年)

第一部分"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2006-2016年)

一、"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为契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树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继续完善"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按需求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理念先进,组织合理,管理科学,质量优良"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重大标志性成果

本科教育十一五期间,新增本科专业10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5个,4个国家理科基地及1个特殊学科点共申请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1700万元,新增国家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6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2门课程的2个章节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项,省级教学名师奖12项,国家级暨省级教学团队5个,新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新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83个,22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第六届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得了全国两项特等奖中的一项.这是对我校多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成绩的充分肯定.2016年,我校入选国家17所"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再次证明了我校在国内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和地位.

研究生教育目前共有研究生指导教师1081名,具有博士学位者632名,占58.5%.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357名(115名),具有博士学位者284名,占80.9%,硕士生指导教师724名(132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48名,占48.1%.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导师队伍."十一五"期间,在校研究生规模从2006年的8745人增长到现在的11000人.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0206人,其中博士1783人,硕士8423人,非学历专业学位研究生1379人.

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2016年中国37所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环境"排名中,我校名列第13位.

"十一五"期间,我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人数持续增长.共授予博士学位1567人,授予硕士学位11095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生.有4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论文入选提名论文.

初步形成了类型,层次,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十一五"期间,在校生人数由2006年的1739人增加到4061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682人,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1379人,专业学位研究生占全校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48.21%.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提升了学校怎么写作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继续教育"十一五"期间,我校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在册学生总规模约1.4万人,其中国家计划成人学历教育规模为约1.0万人,自学考试助学班形式规模约0.4万人,年度招生总规模为4500人.

2007年取消了成人脱产办学形式,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开展业余(半脱产,夜大)或函授形式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同时,根据甘肃省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急需,在不挤占学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资源,不影响本科生,研究生正常教学秩序前提下,开办高等教育应用性短线专业自学考试业余助学班(不在校内安排住宿).

对11个医学专业,6个非医学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同时完成了5个新增非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受甘肃省卫生厅委托对甘肃省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学历培训,目前在册培训人数为600余人,并组织有关专家为此类培训人员编写了专用培训教材4部,现已投入使用,自筹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19间,更换学生用机60余台.

目前在校外有18个继续教育教学站点,其中省外6个,省内12个.

网络教育与弘成教育集团合作设计并建设了第二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平台,经过4年的建设和完善,共修改,增加功能360余项,增加辅助系统10余个,逐步升级为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怎么写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智能分析,可以进行多元交互的综合性教学管理平台.

"十一五"期间,师资总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学历层次明显提高.截止2016年,学院共聘请主讲教师622人次,其中教授88人,副教授151人,讲师177人,助教,助理研究员等其他类专业职称的教师206人.通过外派内训的方式,共培训职工740人次,对校外学习中心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和远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800人次.

2006年起逐步缩减了高起本层次招生规模,扩大了高起专招生规模,形成了以专升本为主,高起专为辅,高起本为补充的层次结构.五年来,新增校外学习中心39个,开设专业由6个增加到12个,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累计招生39487人,在籍人数29786人,毕业10810人.

《会计学原理》,《文学概论》和《刑事诉讼法》于2016,2016年先后获得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称号,2016年与5家普通高校合作共同购进数字图书馆,供学生免费使用.

2016年,学院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十年巡礼与展望大型成果展取得圆满成功,同年,张海波院长被远程教育协作组授予"远程教育贡献奖",2016年,学院被评为"新浪2016中国教育盛典"之"十大最受社会认可远程教育学院"之一,被远程教育协作组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授予"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年成就奖"称号.

留学生教育"十一五"期间,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从2006年的不足106人发展为目前的419人,5年间增长了近300%.现有专任教师17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8人,助教7人),管理干部6人.

2016年4月,我校具有了自主招收学历留学生的资格.截止2016年10月,我校来华学历留学生规模达到331人,约占在校留学生总数的80%,其中已进入相关专业的学历留学生为211人(其中本科生105人,硕士生99人,博士生7人),分布在学校18个学院.2006年来华留学生中仅有17名政府奖学金生,目前奖学金生约占在读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3%.

由我校与国外高校共建的塔什干孔子学院于2007年,201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球20所先进孔子学院,外,中方院长沙夫卡特先生,王芳老师先后于2016年,2016年被评为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也已步入良性发展之路.目前两所孔子学院注册在读学生500余人.2016年6月我校第三所共建孔子学院——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获国家汉办批准建立,相关教学工作已于当年11月展开.

至2016年秋季学期,有53名留学生来我校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我校申报的汉语言本科专业(招生对象为外国留学生和外籍华人)于2016年3月获得教育部批准.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十一五"期间,我校共聘请来自美国,新西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各类语言及专业类长期外籍专家124人次(语言98人次,专业26人次).2006,2007年各有1名外籍专家荣获甘肃省有突出贡献外国专家"敦煌奖".2016年,我校萃英讲席教授尼古拉斯因为对我校信息科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荣获中国政府为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设立的最高奖项"友谊奖".我校累计邀请各类短期专家学者共计3518人次,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专业领军人物,外国政要,境外高校领导,教育界及各界知名人士.专家有62人被聘为客座教授,与我校学者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指导研究生.通过校际交流,国家高水平公派项目两个渠道派往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留学和访学的学生累计达764人,其中通过校际交流项目派出425人(长期生327人),通过"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339人.同时,举办多场留学说明会,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

(二)"十一五"规划中相关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

本科教育

序号具体指标计划完成情况目前完成情况1学生规模18000人18020人2本科专业数量新增10个3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10个14个4基地建设新增省级5个5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申请1700万6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10门7省级精品课程100门60门8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9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2门课程的2个章节入选10通识选修课80门50门11校级本科生创新能力支持项目每年150个101个1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00-120个183个13专业大赛支持与奖励项目10个左右

20-30项各级奖励39项14教学成果奖国家级1-3项

省级20-30项国家级2项

省级26项15教学名师奖国家级1-3项

省级5-10项国家级3项

省级12项16教学团队国家级暨省级5个17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3个

省级3-5个国家级4个

省级11个18高水平实践,实习基地1-3个2个19教材建设重点资助30部

15部入选"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10部

22部入选"十一五"规划研究生教育

序号主要指标规划情况完成情况1研究生人数10000101062博士生人数160017703课程建设启动研究生优质课和精品课建设工作,在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下支持建设84门研究生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培育28门校内精品课程.重点实施公共课改革:英语实现分级教学,政治课及公共选修课改革已全面展开.4教材建设重点资助40部(其中10部为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反映教学改革最新成果,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状态的高质量教材,并争取有半数以上列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并正式出版.已启动第一批教材建设项目,拟资助7部精品教材并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网络教育

1.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人数到2016年,辅导教师数量达到419人,其中,论文指导教师278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56人,论文评阅教师85人,包括研究生13人,博士生1人,课件主讲教师5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26人.

师生比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是1:30.2.人才培养累计学生人数截止2016年,学院累计招生39487人,毕业人数10810人.2016年在籍人数达到近三万人.

历年学生数量2006年招生3246人,在籍6946人,毕业人数为3337人,2007年招生6166人,在籍10918人,毕业1623人,2016年招生7784人,在籍14892人,毕业1065人,2016年招生10000人,在籍22474人,毕业1753人,2016年招生12291人,在籍29786人,毕业人数为3032人.招生人数逐年上升.3.课程资源及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学院2016年起,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共申报成功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包括《文学概论》,《会计学原理》,《刑事诉讼法》.

网络课程建设共自主拍摄制作了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等14个专业的263门课程,共计2504课时.

个性化教学资源建设逐步建立了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模式,完成了22门个性化网络课程的制作,如《大气探测学》,《流体力学》等.开展了"春蚕情未了,夕阳依旧红"的专题片制作活动,共拍摄《留住青春,抗衰趁早》,《民俗学趣谈》两场专题片,向远程教育学生免费开放.

教材建设自编教材《远程教育导引》.4.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截止2016年,学院开设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大气科学等12个专业.其中2006年至2016年新增大气科学,土木工程等6个专业.留学生教育

1.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独立之初,仅有专职教师9人,管理干部为0,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均由专职教师承担.学院现有教职工23人,其中专业教师17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8人,助教7人),管理干部6人.2.人才培养从2006年的不足106人发展为目前的419人,5年间增长了近300%.截止2016年10月,我校来华学历留学生规模达到331人,约占在读学生总数的80%.其中已进入相关专业的学历留学生为211人(其中本科生105人,硕士生99人,博士生7人),分布在学校的18个学院.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十一五"

规划指标指标完成情况校际学生交换派出人数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学生人数各类短期交流项目派出学生人数中外联合培养师资博士生>,每年15人,交换生>,每年50人2006年13082007年2475122016年5688182016年9188192016年1438841总计32733998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本科教育

1.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均显不足

生师比例较高,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且整体水平及质量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尤其是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着名学者数量还明显不足,部分新设专业师资严重不足,部分专业急需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某些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讲教师后继乏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2.办学经费和教学投入尚有差距

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学投入虽保持逐年增长,但仍然不能满足高质量教学水平的要求,特别是实验,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盘旋路校区教室及部分专业实验室,尤其是部分文科,医学专业实验室面积严重不足,实验仪器设备严重老化.

3.教学基层组织有待加强

研究所这一教学科研基层组织事实上主要是一科研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教学工作.

4.教风及学风尚待端正

部分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部分教授特别是部分知名教授及部分中青年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精力不足,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5.教学管理制度及后勤保障有待完善和加强

弹性学制,学分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维护等教学后勤保障怎么写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研究生教育

1.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不多,引进的国外精品教材不够,导师结合国际学术前沿讲授专业课程的水平不高,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培养模式和管理经验不足,培养的人才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的培养.

2.培养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研究生奖,助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招生考试方式需进一步改革,监督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健全,人才评价标准需进一步更新.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培养机制改革.

3.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研究生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研究生创新精神不足,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的创新点不多,科研工作与社会需求结合度不够,成果转化的能力不强,学术交流能力欠缺.

4.学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在校的研究生中部分研究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少数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较为突出,极少数人存在学术抄袭的现象,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和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5.培养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制度环境有待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创新,学术氛围有待活跃.另一方面,研究生培养的硬件条件亟待改善,表现为:课程和教材建设滞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总量不足,部分学科实验教学硬件设备陈旧,图书资料更新较慢,研究生学习和导师研究条件有待改善.

6.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

专业学位授权类型不够,规模需继续扩大.已有的工程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中,其培养领域也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需进一步优化,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急需建设一支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同时又有丰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学位导师队伍.

继续教育

1.继续教育培训仍是薄弱环节,亟待找到全面开展工作的突破口.

2.目前,我国成人学历教育发展正处于低谷时期,国家对其办学政策调整力度也较大,致使我校成人教育办学经济效益受到的影响也较大.

3.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网络教育

1.网络教育基础建设亟待完善,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机构设置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

2.学位授予比例较低.

3.聘用人员管理存在困难,流动性较大.

4.教学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提升.

5.学科,层次,地区分布不均衡.

6.教育研究工作亟待提高.

留学生教育

1.专职教学人员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目前专职教师仅有9人(3个孔子学院常年需要至少6名教师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而每学年需开设的语言培训课程达上万学时,加之汉语言本科专业的起步,师资力量愈显局促,每学期均需依靠外聘教师(20人左右)承担大量教学任务,十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保证.

2.科研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科研创新及科研团队意识有待加强.此外,因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及队伍年轻等因素导致学院科研成果偏少.

3.对外宣传手段与内容拘于传统.在招收留学生工作方面不善于主动宣传和推介自己.

4.目前来华留学生以中亚地区学生居多,生源地相对集中,在扩大招生范围,拓展招生渠道,吸引其他地区和发达国家留学生来校学习等方面还需多动脑筋.

5.教学语言单一,尚没有形成较完备的双语授课和英语授课的学科体系,能开出的双语和英文课程还很少,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基本采用中文授课,对非汉语专业学生,特别是人文社会学科和理工科专业的学历留学生难度很大,由此也对来华留学人员择校产生的影响较大.

6.落后的硬件条件已成为制约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瓶颈,甚至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涉外形象.

(1)来华留学生住宿问题缺少前瞻性筹划和资源储备.现阶段只能应急性解决在校大部分留学生的住宿问题,专家楼现有的自助厨房,洗衣房数量严重不足(留学生公寓尚未配置)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2)没有专门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所必须的教学场所及配套教学设备,例如: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

(3)缺乏针对性强的来华留学生资料室,自习室,活动室等辅助学习,生活空间.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1.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发展较慢

我校师资队伍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比例较低.

2.长期语言及专业专家的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我校工作的长期外籍教师数量仍然较少,尤其是语言类专家的数量还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外国语言及文化的需求.此外,专业专家在外籍教师中所占比例不大,且主要集中在草地农业科学,信息科学,资源环境和哲学等领域.

3.多校区办学,外籍专家讲学的辐射面受到限制

由于我校多校区办学,外籍专家来校讲学或报告,通常以某个校区为主,其他校区的学生因交通不便和时间所限,难以参与到活动中,使得外籍专家讲学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受到限制.

4.本科生交流规模有待进一步拓展

本科生海外交流学习规模仍然相对偏小.由于我校生源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使得自主留学及赴境外交流交换学习受到了很大制约.

5.双语课程建设滞后,限制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及留学生教育

我校双语课程少,缺乏全英文学位课程,为境外学生,留学生提供的课程非常有限,导致与境外院校学生交流项目无法实现对等交流,"输出远远大于输入",使以互利共赢为原则的国际交流屡屡受挫,也限制了学位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6.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后勤保障体系有待健全

在我校推进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及留学生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面临着政策保障不够,经费短缺,教学资源短缺,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等问题.

(二)原因分析

1.地理环境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校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落后,生态条件脆弱,在人才引进,生源吸引和办学资源获取方面缺少优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步履维艰,公共怎么写作体系建设薄弱,办学经费亦显不足.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引进困难,重点大学毕业的优秀博士生也很难补充到年轻教师队伍行列.地方政府投入直管高校的经费缺口较大,学校负担相对加重,而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投入,社会对学校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撑有限,势必影响学校用于教学的投入.

2.管理体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在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缺少或需完善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质量监测标准和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

在实行研究所这一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制度之后,对于原有系,教研室(组)等教学基层组织所承担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手段的改革,研究等任务,以科研方向为凝聚核心的研究所无法较好地完成,因此,需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基层组织建设.

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定位尚不明确,缺乏体制上,制度上的保障,留学生培养工作还没有纳入学校教师的考核与评估体系,对承担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导师,用双语授课或英语授课教师工作量认定和计算等方面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

3.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学院领导,教师及管理人员未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置于影响我校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对本科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加之科研压力较大,多校区办学等实际情况,从事本科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及精力投入均待进一步提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到位(研究生至多被认为是导师的助手).

第二部分"十二五"发展规划(2016-2016年)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自2007年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办学规模相对稳定,教学经费投入不断增长,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6年,国家先后颁布《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和《国家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并明确将继续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从而为高等学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政策和条件保障.

(一)指导思想

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永恒主题.要明确教学工作是"一把手工程",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院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要加强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2.坚持教学为主的原则.要突出教学的基础和主题地位,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良好的教风,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教书育人活动和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学校各部门也要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主动为教学怎么写作,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

3.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和要求,调整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教学,加大对我校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对教学经费的监管,教学经费的使用要有制度规范,切实保证教学工作必需的各项经费.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实践,信息化,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加大对教学改革所需经费的支持力度.

4.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最根本要求是高水平的本科教学,尤其对我校而言,高水平的本科教学是传统优势与特色,本科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动力和社会声誉,而且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硕士和博士的优秀生源.因此,要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学院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正确处理本科教学与科研,研究生培养等工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明确21世纪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国家和地方需要为前提,完善"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本科生教育为主体,按需求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合理确定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继续教育的构成比例.

本科教育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本土情怀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精英人才".

根据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学术型精英人才要具有宽厚的基础,在系统,完整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某类或某几类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为今后认识,发现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各种客观规律,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奠定基础.应用型精英人才要具有坚实的基础,要在掌握系统专业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的同时,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高度重视培养实践能力.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应用研究或实际操作,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复合型精英人才应至少掌握两门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此类人才的培养应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以能够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研究生教育紧密围绕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建设需要和学校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培养基地,造就一大批与国际接轨,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创新机制,突出改革,注重质量,加快发展"为指导方针,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科学规范,运转协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稳步发展学术型学位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突出育人为先,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培养机制改革,注重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不同类型的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

继续教育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根据学校的特点和优势,积极调整继续教育专业结构,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在稳定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的基础上,发展非学历教育.结合成人特点,加强素质教育,强化与提升职业技能,改善办学条件,改革管理,考核,评价等方式,建立高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教学研究,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建设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悉继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业务扎实并且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教师和管理队伍,加大投入,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网络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高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探索适应于成人在职人员远程业余学习,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数字化学习的支持怎么写作新体系,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保障和监管体系,坚持面向农村,基层,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层次,终身化,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新模式,为在我国实现"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不懈努力.

留学生教育依据学校留学生管理办法进一步做好管理和协调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规范留学生的校内管理,推进我校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优质教学,特色教学扩规模,向优质管理,优质怎么写作要效益.把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作为今后工作的首要任务,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结构和生源结构,积极拓展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源,努力争取到2016年学校留学生人数达到约占在校其他全日制学生数的3%.

同时,积极利用友好学校资源或通过其他途径在发达地区增建新的孔子学院,增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从我校实际出发,通过引进派出工作,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拓展境外交流院校,扩大学生交流规模,增加双语课程设置,加强外语教学,扩大和提高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强化学生国际合作意识,营造校园多元文化氛围,加强信息交流,提供更多留学资讯,拓展境外办学资源,支持人才培养.

(三)具体指标

【约束性指标】

到2016年,在校学生总人数控制在500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12000人左右,本科生20000人左右,继续教育学生16000人左右,留学生1000人左右,在站博士后人员100人以上.远程教育学生30000人左右.

本科教育

招生数量.严格控制并适度缩减招生数量,将年招生数量由现在的4600人缩减到4500人左右,在校本科生人数控制在20000人左右.

专业建设.严格控制新专业申报,将专业数量控制在90个左右,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在建设好现有14个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力争再立项建设5个左右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研究生教育

课程建设.继续深化英语和政治课改革,提高公共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启动研究生优质课和精品课建设工作,在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下支持建设28门研究生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培育10门校内精品课程.

教材建设.重点资助10-20部反映教学改革最新成果,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状态的高质量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争取建设一套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并正式出版.

导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1400人(生师比10:1)左右的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吸纳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加入到导师队伍中.

条件建设.改善研究生学习和导师办公研究条件,保证每名导师拥有独立的研究室,每名研究生不少于3平米的学习条件,建成独立的研究生学术交流中心.

继续教育

根据甘肃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今后五年,普通成人学历教育:在2016年实际录取人数的基础上,每年招生4300人.其中,2016年—2016年各科高升本,专升本学生2500—3000人,各科专科学生1200—1700人.2016年—2016年每年招收各科专升本学生共3000—3500人,各科专科学生500—800人.在校学生总规模控制在12000人左右.

自学考试应用型短线专业,根据国家新政策,积极探索搭建高职高专专升本立交桥,每年招收各专业专升本学生1000人,招收专科学生400人.在校学生总规模控制在4000人左右.

网络教育

办学规模.年招生数量稳定在8000人左右,在籍学生规模稳定在30000人左右.

招生工作.加强招生宣传,扩大招生范围,建立优质生源地,加强学习中心的招生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招生流程.确保招生数量与办学质量协调发展.

资源建设.按照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要求,加强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工作,坚持"立体化设计,模块化制作"的建设理念,丰富资源表现形式,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适应学生差异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理论素质较高,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学管理队伍.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训和考核工作.加强与主办院系合作,充分发挥离退休教师队伍的潜力,引导学习中心完善辅导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班主任队伍在学生管理和学习怎么写作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管理,技术和怎么写作队伍的学历层次,到2016年,具有本科学历的达到100%,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位)的达到30%.吸纳一批专业技能强,具有发展潜质并热爱远程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管理,技术和怎么写作队伍.完善主讲教师,辅导老师聘用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建设一支约600人的结构合理,热情怎么写作的教学辅导团队,争取使辅导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在1:50左右.

【预期性指标】

本科教育

基地建设.在建设好现有6个国家级和8个部省级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建成省级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课程建设.在建设好现有1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90门省级精品课程及50门通识选修课的基础上,力争再建设1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20-3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0门左右通识选修课.

教材建设.继续做好重点教材建设和教材建设基金项目,力争有5-10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

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在做好"君政基金"项目,人才培养基地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的基础上,通过推荐申报,力争国家立项资助100个左右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专业大赛项目.每年继续支持10个左右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专业竞赛活动,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竞赛等,争取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各级奖项20-30项.

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隆基教育教学奖励计划",采取措施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力争获得1-3项国家级,5-10项省级教学名师奖,立项建设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在建设好现有4个国家级,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个国家级野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好文科实验中心和医学临床技能中心,力争有新的突破.

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培育.每年继续立项资助30个左右教学研究项目,重视对各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力争获得3项国家级,10-2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研究生教育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力争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个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奖学.推进教学的国际化,营造浓厚的国际化合作氛围,构造高水平全球化战略合作格局,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双语教学梯队及高质量师资队伍,建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软硬件体系及吸引全球多元化学位留学生的优势特色化教育管理怎么写作体系

一、"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学校围绕《兰州大学"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与任务,在建立功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怎么写作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校舍,文献,网络,仪器设备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和实验平台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怎么写作社会,文化传承诸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截至2016年,学校6个园区拥有建设用地3580亩(其中校本部592亩,榆中校区2410亩,一分部199亩,二分部91亩,三分部13亩,医学校区275亩),校舍总面积124.8万平方米(其中基本办学用房面积86.4万平方米).

1.完善校园规划完成《兰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纲要》的修订,医学校区校园规划的编制和校本部,一分部校园规划的修编.

2.加快校舍建设交付资产20项,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7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54亿元(表1),投资完成率112.5%.目前,在建项目6项,建筑面积25.1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26亿元,已完成投资1.97亿元(表2).

表1"十一五"期间基本建设交付资产项目一览表

序号项目名称计划总投资

(万元)完成投资

(万元)交付建筑面积(m2)1榆中校区图书馆6,55610,40436,8512榆中校区艺术楼2,5203,24510,9023榆中校区第二体育场1,7831,7743,1504榆中校区游泳馆4,9905,4568,9605中子实验楼5011,3302,5006榆中校区第二学生浴室6217942,5607榆中校区校大门2992931938榆中校区49-56号学生公寓*8,2743,56920,7729榆中校区第一实验楼4,1114,11125,612103号,6-10号研究生公寓6,6406,59954,33411公共管理大楼4,4005,71720,00012信息楼2,4502,45013,612132号化学实验楼2,5202,52015,15014图书馆3,4983,77820,92215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造(2002)3,0003,000-16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造(2003)8,59410,635-17东学生食堂1,2921,87310,06018第一专家公寓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