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年文武汉

点赞:22092 浏览:104079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为武汉大学建校初期设置的"国文科",1928年正式命名为文学院,闻一多先生任首任院长.后历经数次体制变更,2003年恢复文学院建制.

在20世纪初,着名学者杨树达,黄侃,郁达夫,闻一多,沈雁冰,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先后在文学院任教,他们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黄侃师承章炳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20世纪50年代群体优势突出,文学院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教学科研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1978年以来,文学院再度振兴,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师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21人.下设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院党政办公室,资料室,武汉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站等机构.

近年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绩卓着,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一个,在2004年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文学院中文学科名列全国十强.

本科专业:人文科学试验班,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学院:chinese.whu.edu.

联系:027—68752341,68754310

电子信箱:wenxzs@whu.edu.

历史学院

武汉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1913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较早成立的历史系科之一,史学大师李剑农,唐长孺,吴于廑等先后在此执教,着名学者严耕望,高敏,张泽咸,伊原泽周(彭泽周),张海鹏等从这里本科毕业.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断努力和积极开拓,形成了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教风,确立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断代史与专门史,地区史与国别史相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并重等重要学术特色,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突出,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具备雄厚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

历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16年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专业是教育部"质量工程"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专业门类齐全,整体实力较强的院系之一.

历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27人.8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绝大多数教师有在国外着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讲学,访问的经历,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学风严谨,重点突出,各有专攻又紧密合作的高水平教学与研究队伍.

近十年来,学院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在历史学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改革与创新,推出了若干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如重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基础训练与原典讲读,推行"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和学年论文制",创办"世界史试验班",创办"历史文化节",推行"校外专家讲座制度",设置"本科生科研基金",推行"学长制"等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学院的本科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因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历史学院与2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图书资料室拥有中外文图书1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400余种.除计算机房,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外,学院还建有300平方米的文物陈列馆,馆藏各级文物1万多件.

本科专业: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试验班,考古学,均按历史学基地班专业大类招生.

学院:history.whu.edu.

联系:027-68754751,68752695

电子:lsxy@whu.edu.

哲学学院

哲学学院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哲学院系之一,已有87年的历史.现为国家基础学科(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985工程"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和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外国哲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现设有3个系(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和5个本科专业.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有9个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国学,美学,宗教学,逻辑学,学,科学技术哲学),9个硕士点,心理学系有1个硕士点.

哲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32人.教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和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5人.

哲学学院科研教学成果显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年鉴》统计,哲学学院近5年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居全国高校哲学院系前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89篇,出版着作(含译着)194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0项,其中获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院有5门课程获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本科专业:哲学基地班,国学试验班,比较哲学国际班,宗教学,心理学.其中哲学基地班,比较哲学国际班,国学试验班,宗教学按哲学基地班专业大类招生.

学院:philosophy.whu.edu.

联系:027-68756935

电子信箱:zhexzs@whu.edu.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成立于2003年8月.设置有戏剧戏曲教研室,影视教研室,表演教研室,艺术基础理论教研室,拥有1个博士点(戏剧影视文学),3个硕士点(戏剧戏曲学,电影学,艺术学),建有表演艺术研究所和表演实验艺术团.

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并聘请了王立平,吴雁泽,谭霈生,曾永义,郑洞天,余笑予,尚长荣,冯天瑜,梁伯龙,王晓鹰,王丽君等十多位国内着名学者,导演,作曲家,歌唱家为教授,初步形成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学科互补性较强的学术梯队.

近年来,艺术学系在国家级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了一批戏剧,戏曲,影视,艺术史学术专着和音乐,表演专业教材.教师中有多人次获得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励,师生创作的美术,音乐,舞蹈表演艺术作品多次获得省部级大奖.

本科专业:戏剧影视文学,表演.其中表演专业为艺术类专业.

学院:art.whu.edu.

联系:027-68752380,68752387

电子信箱:art@whu.edu.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建校初期的方言学堂,它也是我国中部地区外语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外语学院之一.学院的法国语言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全院英,俄,日,德,法等五个专业共有教师102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9人,讲师32人,助教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5人,硕士学位的69人,70%以上的任课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学院常年聘请外籍教师10人,学院还与美,英,法,德,俄,日等国的十余所大学互换交流生培养.

学院的教学设备先进,资料丰富.新建的学院大楼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自主学习中心,电子阅览室,同声传译实验室,言语行为观察室以及能够接收英,俄,日,德,法等外语电视节目的卫星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学院资料中心藏书10万余册,期刊410余种,音像资料近万小时.

学院的教学质量优异,学生综合素质高.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莎士比亚戏剧节,外研社杯,CCTV杯等全国性大型外语竞赛中频频获奖.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其中法,德,日,俄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去向大多为国家部委,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外资企业,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等.

本科专业: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其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实行单独招生.

学院:fls.whu.edu.

联系:027-68753333,68752946

电子信箱:geng53333@126.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0年12月,前身为1983年组建的原武汉大学新闻系.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综合实力上,学院目前都位居国内同类专业院校的前列.学院创建20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广告实务人才10000多人.有30多位毕业生荣获过"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广播电视"金话筒奖"等国内新闻传播界最高荣誉.

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跨文化传播学,媒介经营与管理,数字媒体技术),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学,传播学),拥有1个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新闻传播学与媒介化社会创新基地),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闻传播学),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拥有目前国内唯一的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教学实验设施齐备,拥有先进的专业演播厅,多媒体报刊编辑实验室,广播电视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室,摄影实验室等.新闻传播学科分别为"211工程"二期,三期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3余人.其中教授17人(含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17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珞珈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

长期以来,学院一直坚持"加强基础,注重实践,怎么写作社会,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创造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学院在人民日报,电视台,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湖南卫视,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媒体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受到了良好的专业训练.

学院历来重视海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伊利诺依大学传播学院,法国波尔多三大组织传播中心,英国桑德兰大学媒介研究中心等十多家国外(境外)着名新闻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陆续被选送到欧美国家及港台地区的一流大学访问或深造,学院还与台湾铭传大学,台湾文化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教育机构签订了定期交流本科生,研究生计划,学院鼓励,支持研究生到海外新闻传播教育机构深造.

本科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其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类招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艺术类专业.

学院:journal.whu.edu.

联系:027-68752685

电子信箱:sjcweb@whu.edu.

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信息管理学科教学与研究基地,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信息管理高级人才和信息职业领导者,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学科实力排名全国第一.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20年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经过近九十年的辛勤建设,学院多个研究领域在全国位居领先地位.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院下设图书馆学系,信息管理科学系,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出版科学系和电子商务系5个系,有5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和博士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古籍整理与保护,信息资源管理,出版发行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33人,副教授和高级职务研究人员40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海外客座教授8人,珞珈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7人.学院图书情报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本专业领域全国唯一的一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拥有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信息资源研究创新基地.学院还是国家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武汉)基地,武汉大学高级出版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体现出多层次,交叉式和国际化的特点.有6门课程获评为国家精品课程.通过聘请外籍专家,选送学生互访留学等途径,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与国际接轨.2016年,学院还将继续与法国高校合作,举办中法信息管理本硕连读班,与德国,新加坡高校合作,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学院已于2016年试办图书馆学情报学试验班,出版学试验班.

学院教学质量优良,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国电子商务大赛,全国大学生"未来编辑杯"竞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学生就业前景广阔,行业优势鲜明.近年来,每年均有本科毕业生直接赴欧美着名高校留学和新加坡等国家就业.

本科专业: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电子商务.

学院:sim.whu.edu.

联系:027-68754461

电子:simxsgz@163.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所设立的"商务门",是国内历史悠久的经济学,管理学高等学府.

学院学科涵盖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门类,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全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均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19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和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21个本科专业.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世界经济等7个二级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2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在建项目和1个"985工程"创新平台,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名牌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经济学基地班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7人,其中教授102人,副教授102人.教授中有博士生导师80人,其中包括1位长江学者,2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位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4位珞珈特聘教授,1位珞珈讲座教授,15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68%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现有在读学生13000多人,其中本科生3200多人.毕业生在政界,学界,商界以及其他各界取得了可喜成绩,涌现了一批杰出人才.

学院坚持"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并重,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办院方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07年9月被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共同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本科专业:经济学基地班,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保险,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物业管理.

其中,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按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专业大类招生,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保险专业按经济学类专业大类招生,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按工商管理类专业大类招生,工程管理,物业管理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类招生.

学院:ems.whu.edu.

联系:027-68755800,68756177,68756521,68752896,68753006,68752884

电子信箱:bs@whu.edu.

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源于1926年武昌法科大学.武汉大学两任校长——着名法学家王世杰,周鲠生先生曾兼任或专任院长,1979年恢复法律系(院)后,国际法学家韩德培教授,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等知名专家先后出任法律系(院)负责人.现任院长为着名国际法学者肖永平教授.

二十世纪两次着名的国内外审判,武汉大学法学院均有着名学者参与.二战胜利后,曾任武汉大学法律系系主任的梅汝璈教授作为检察官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义正辞严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时任法律系副系主任的马克昌教授作为辩护人参加了对""的庄严审判.

学院致力于将武汉大学法学专业建设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接轨,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相融合的,为培养高品位,高素质,高水平的治国之才提供良好平台的优势特色专业.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学院现有9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全国首批),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全国首批),1个国家"985工程"二期创新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研究所和环境法研究所),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国际法学,环境法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个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法学),3个湖北省重点学科(刑法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00人,包括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3人,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45人.其中有1人获"长江学者"称号,4人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1人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学院内设有武汉大学法学图书分馆(含联合国文献资料中心).

为全面落实跨学科,国际化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学院从2002年开始开设"中法法学本科试验班",2006年又开设了"中德法学本科试验班".学院每年选派学生70余人次赴欧美着名高校法学院交流访问.

本科专业:法学

学院:fxy.whu.edu.

联系:027-68752932,027-68753769

电子信箱:fxybk@whu.edu.

社会学系

武汉大学于20世纪20年代就开设有社会学课程,着名学者李达,李汉俊等先后在此讲授社会学课程.随后,设立社会学专业.1979年后,武汉大学是率先恢复社会学教学和重建社会学专业的高校之一.2005年10月社会学系独立建制,成为学校的直属系.

社会学系现有2个本科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3个硕士点(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1个博士点(社会学),其中社会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三个研究机构(生活质量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发展研究所),并建有图书资料室以及实验室.

社会学系与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港台地区20余个学术机构和办学实体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或合作办学关系,在深圳,云南等地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先后主持和承担了40余项国家及湖北省的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已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2006年有2名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本科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均按社会学类专业大类招生.

学院:shxx.whu.edu.

联系:027-68753860

电子信箱:wangh110698@263.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政治学科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一度成为全国政治学重镇.50年代,时任武汉大学校长李达主持成立政治理论教研室,成为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政治学科发展的起点.改革开放以后,学院先后于1984年,1986年在全国首批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本科生专业.1992年武汉大学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时设政治学系,政治理论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系.2003年8月,政治与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合并成立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学科涵盖面广,学术平台优越.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心理学等学科,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二级学科.2个"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I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985工程"二期拓展项目,2个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15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6个普通本科专业.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6年学科评估排名中,学院3个一级学科均进入前十名,其中公共管理学科排名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第二.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精品课程6门.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93人(含专任教师159人),其中教授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3人),副教授63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4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3人,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人员2人.

学院拥有4个现代化的MPA案例教学实验室,资料室藏书约16万册,中外期刊数万册,实验教学中心拥有近300台(套)计算机及网络交换设备,能同步进行计算机基础课及电子政务,社会调查与统计等专业课实验.

学院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已与美,法,日,韩以及香港地区的一些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换培养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合作关系,多次选派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并接受了来自我国港澳地区的学生和日,韩,印度,越,老,柬,阿富汗,亚美尼亚,喀麦隆,莱索托,中非,南非,利比亚等国的留学生.

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其中,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按政治学类专业大类招生,授法学学士学位,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按公共管理类专业大类招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学院:pspm.whu.edu.

联系:027-68756260,027-68755297

电子信箱:ylh2236@126.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893年自强学堂创办时就有"算术门".1913年组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之后成立了数学物理部.1923年由当时的四部改为八系时定名为数学系.2001年1月,合并组建的新武汉大学将相关学科重组成立了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院的基础数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设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还设有数学基地班,基地班实行滚动淘汰制.学生在院内可以转专业.奖学金的覆盖面达到学院学生35%以上,基地班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超过50%.近三年来,学院有六十多名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其中200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所在队获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2006年3月,2002级数学基地班被教育部,团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连续三年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录取率超过50%.

学院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联合培养数学硕士,本科生在学院读完三年,经选拔可进入由武汉大学和里尔科技大学开办的硕士联合培养项目,赴法国深造.

本科专业:数学基地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按数学类专业大类招生.

刑法学年文武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家级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学院:maths.whu.edu.

联系:027-68754412

电子信箱:maths@whu.edu.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其历史可追溯到1893年自强学堂的"格致门".我国老一辈着名物理学家查谦,桂质廷,张承修,李国鼎,周如松等先后在这里研究执教多年.经过近八十年,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四个学科门类,我国最有影响的物理院系之一.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00人,其中有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4位珞珈特聘教授,11位跨(新)世纪优秀青年人才,24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院有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有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学院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与法国里昂一大联合培养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班学生.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已培养了3000多名高素质人才.其中800多人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其它欧洲一些国家的着名学府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IBM,Bell等国际着名公司工作.近几届毕业生中有60%多的学生在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学院学风优良,是武汉大学学生学风建设特色基地.

本科专业:物理学基地班,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院:physics.whu.edu.

联系:027-68752997

电子信箱:whuphy@163.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炼铁厂创办的化学学堂.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

建系以来,着名化学家王星拱教授,曾昭抡院士曾在此任教,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学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有14位出自武汉大学化学学院.

学院汇集了一大批知名学者,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特聘教授2人,珞珈学者4人,教授62人,博士生导师70人,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涉及新材料,能源化学,国防化学和生命中的化学问题等领域,承担有"973","863"等重大项目以及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以及"985工程"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并积极推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学院发表的国际三大索引论文数处于全国化学院系前列.

学院注重本科教学,5门骨干基础课程中3门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示范课程.化学专业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和国外着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本科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学院建有武汉大学学生科技创新特色基地,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本科教育的显着特色.

本科专业:化学基地班,化学类(含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

学院:chem.whu.edu.

联系:027-68752702,68752322

电子信箱:xsgz@whu.edu.

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建校之初就设有培养生物学人才的格致学部,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生命科学学院现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95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珞珈学者5人,教授51人(含博士生导师47人),副教授28人,高级工程师14人.现设六系,两中心,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站.此外,还有特色鲜明的动植物标本馆.

学院拥有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一流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条件,包括质谱分析仪,电子显微镜,蛋白质互作分析仪,微量热分析仪,超速离心机等大型仪器.拥有2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与教学大楼,建有全国高校中第一家生物安全实验室(P3实验室),细胞和微生物材料保存量亚洲第一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学院是国家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齐全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以及资料室,微机室全天为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的业余科研和毕业论文提供全方位支持.学生经过本科期间严格的基础理论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为宽广的学科知识背景及扎实的专业实验技能.大量毕业生到国外学习深造,近年一批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已成为国内知名学者.

本科专业:生物学基地班,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学院:bio.whu.edu.

联系:027-68752734

电子信箱:history506@163.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涵盖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的综合性学院,拥有和共享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博士后流动站4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211工程"建设学科1个,"985工程"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个.

学院现有教授28人(含博士生导师22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聘)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际制图大会地图杰出作品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学院从2004年起与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ITC)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从2006年起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联合培养资源环境类专业本硕连读研究生,2016年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开展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本科生2+2联合培养计划.同时还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进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合作.目前,学院正在推进与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本科生2+2联合培养计划.


本科教学成绩突出,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4人次,一等奖5人次,多人次,多篇论文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研论文一等奖.学院连续两年获得武汉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

结合专业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也颇具影响,获得武汉大学唯一的"社会实践特色基地".学生社团"绿舟环保协会"从2003年起,连续六年竞标成功,参加了全国"湿地使者"大型环保科考活动,多次获得全国大奖,学生曾当选联合国青年联合会顾问.学院辩论队于2007年,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武汉大学辩论赛总冠军.学院还获得2007,2016年武汉大学"红旗团委"的殊荣,2016年获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许多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迅速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深受社会认同和好评.

本科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基地班.

学院:sres.whu.edu.

联系:027-68778284,68778296

电子信箱:ress@whu.edu.

水利水电学院

水利水电学院成立于1952年,是享誉国内外的培养水利水电高级人才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国内同行中稳居前三强.现有专任教师159人,其中教授63人,副教授63人.教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54人.

拥有水利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具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8个.

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参与了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等国内几乎所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近五年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际节水奖及省部科技进步奖62项.

学院对外交流广泛.与美国哈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怀俄明州立大学,瑞士皇家理工学院,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学,国际水管理研究院,国际水稻研究所,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等二十多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学者互访,互派留学生,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平均有教师30多人次出国讲学,进修,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50余名国际着名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

学院的4个本科专业在全国高校中一直稳居前两名,在国内水利水电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毕业生供不应求,大多数在流域机构及省部级设计,研究,施工和管理部门工作,每届毕业生中有近40%的学生被保送或考取到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均按水利类专业大类招生.

学院:sdsy.whu.edu./sdxy

联系:027-68774371

电子:likun@whu.edu.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始建于1959年,被誉为我国电力工业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内外电气工程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电气工程学院已具有雄厚的实力,合理的规模和鲜明的特色,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居于前列.学院现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包括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双聘院士4人,专职教授29人(含博导24人),副教授32人,中青年教师基本上具有博士学位,近10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学院聘请了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以及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着名学府和科研院所的一大批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或教授.

近三年,学院获得科研经费近7000万元,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和怎么写作项目10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专利2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着30余部,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300余篇.10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学生在国家各级竞赛中屡获大奖,曾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仿真大赛,电工数模大赛等竞赛一等奖多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一直都很高,2016年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多在国家电力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就业.

从2006年起,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办了3.5+1.5本硕联合培养教育项目,前三年半在武汉大学学习,后一年半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毕业可获得武汉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南洋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本科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学院:see.whu.edu.

联系:027-68772329

电子信箱:whdxlhb@163.

动力与机械学院

动力与机械学院是以能源动力工程学科群为基础,由动力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材料工程,水质工程等五个系组成的工科学院.学院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尤其水利电力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500余人,其中硕士生220余人,工程硕士380余人,博士生70余人,专任教师127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54人.教授中博士生导师2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珞珈学者特聘教授1人,珞珈学者讲座教授1人,此外还外聘国内外和客座教授30余人.

学院有4个工学博士点,12个工学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点,7个本科专业,专业面覆盖6个一级学科.

学院拥有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流体机械与动力工程装备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综合工程训练2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211"工程"九五"重点学科"发电厂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十五"重点学科"现代电力生产与电力系统",三期重点学科"发电厂与电网安全经济清洁运行"及"985"工程二期拓展平台"先进能源发电技术及电力安全"等建设项目.

近5年,学院先后获国家专利74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6项,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973项目等科研项目和课题114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900余篇.

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及实践活动中,先后取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制造大赛一等奖,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一等奖,"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8强,同时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竞赛中获三等奖,HONDA全国节能竞技大赛中也获较好成绩.学院毕业生因能力突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名列学校前茅.

学院先后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英国,南非及香港,台湾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相关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与人才培养交流关系.先后与五大发电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长江电力集团,五矿集团,武钢集团,鞍钢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本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水质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其中,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按材料类专业大类招生.

联系:027—68772246

传真:027—68772272

电子:powmech@whu.edu.

城市设计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依托武汉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深厚人文底蕴以及多学科综合支撑体系,在专业上独具特色与优势.

学院现有教师106人,教学管理人员2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4人,有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UIA(国际建协)高级研究员1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学院现有1个工学博士点,8个工学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专职教师10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2人,教授中博士生导师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6人,有以张在元院长为首的多位在欧美日着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教授和学术骨干.

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在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辅助城市规划方面,被国内同行认定为是开辟了城市规划专业的新的办学方向,工业设计专业瞄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发展与开拓,在国内高校同专业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院办学及科研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合作成果显着.学院与荷兰地理信息科学与对地观测学院合作二十余年,并与法国,韩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开展了联合教学及科研合作.同时,学院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会议,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以来,学院的学生22人次在11项国际竞赛中获奖,其中包括国际建筑师协会最高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2007年全国大学生第十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学生还在国内各种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奖.

2006年暑期,学院组织,选拔学生参加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主办的"中国轮廓"考察纵队,行进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从历史渊源,地理区位,自然环境,人文社会,观光旅游,民族风情等多重视角考察了祖国边境沿线城市,集镇,村庄聚落与要塞,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中国国境线的地理加建筑与城镇体系所进行的考察,此壮举令世人瞩目.

本科专业:建筑学(五年制),城市规划(五年制),工业设计,艺术设计.

学院:sud.whu.edu.

联系:027—68773887,68772048

电子:wind196@163.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下设建筑工程系,岩土与道桥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含给水排水工程实验室),工程力学系,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结构实验中心,其中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39人,讲师25人.聘请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珞珈学者讲座教授1人.本科生近12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18人.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7个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于1999年,2004年两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016年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获各类教学成果奖60项."理论力学"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和"土力学"课程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2004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9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7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68篇,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9项.

学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均派出部分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科研合作,并接纳大批国内外和港台地区的专家学者前来访问,讲学.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院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数模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结构设计大赛等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届毕业生出国,推免研究生和考取研究生比例达到40%以上.到2016年年底,学院已经为社会培养本科生4900余人,博士,硕士870余人.学院毕业生一直呈现出供不应求,就业质量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良好局面.近5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稳居学校前列.

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学院:civ.whu.edu.

联系:027-68772236,68775110

电子信箱:ydeng@whu.edu.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原武汉大学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院系之一.

学院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教授23名,博士生导师20名,副教授41名,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多名.学院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有6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还有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湖北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武汉大学省级应急怎么写作支撑单位等教学科研基地.一座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计算机科学大楼将于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学院在复杂数据管理,智能计算,可信计算,软件工程,网络与多媒体软件等研究方向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整体科研实力在国内高校中处于前列.学院对外交流活跃,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地区有着经常性的学术和人员交流.

学院培养了以IT行业十大精英之一,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雷军为代表的众多优秀毕业生.学生连续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数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比赛中摘金夺银.学生黄来女先后被授予"2006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和2007年"全国十大孝老爱亲模范"荣誉称号.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特色专业.学院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珠海,哈尔滨等地与多家着名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

学院:cs.whu.edu.

联系:027-68778835,68778227

电子:

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源于1945年建立的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现有教师128人,其中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31人),副教授45人,有博士点5个,硕士点11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信息与通信工程,地球物理学),国家重点学科1个(无线电物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空间物理学),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4个(无线电物理,空间物理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近几年来,学院承担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国防重点项目等500余项,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或先进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以及专利近百项.

学院始终坚持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验,重能力"为指导思想,着力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近几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研究生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竞赛等重要比赛中,学院参赛学生均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国各类大型竞赛中获国家奖百余项,获奖项数居全国同类院校前茅.

本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院:eis.whu.edu.

联系:027-68778460

电子信箱:wsx@eis.whu.edu.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是集遥感,测绘,空间信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和工程类学院.自1956年来,经过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王之卓院士和学术带头人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等专家,学者50余年的辛勤耕耘,遥感学科已成为实力雄厚的优势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教授26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25人.学院有1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以及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摄影测量与遥感是教育部审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该学科被评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十五"期间,学院共获得国家专利9项,完成国家各类科研项目3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检索16篇,EI检索115篇,获国家级,省部级奖18项.学院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外许多着名专家学者建立了联系.

学院重视本科生培养,院士,长江学者,珞珈特聘教授等都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本科课程"遥感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等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遥感科学与技术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工程本科品牌专业,并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荣获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同时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已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开展了"2+2"双学位本科生国际合作项目,与德国,新加坡,美国等大学也开展了学生国际交流.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遥感青年辩论赛","全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大赛"等大型活动和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调整以及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本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逐年增大,就业前景广阔.

本科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

学院:rsgis.whu.edu.

联系:027—68778199,68778115

电子:wanghua001_9@163.

测绘学院

测绘学院始建于1956年,已成为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基地和测绘精英的摇篮,享有"中国测绘教育之都"之盛誉.

学院始终按照"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教学,科研,社会怎么写作等工作,取得了一大批怎么写作于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等领域的重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中国测绘事业的领军人物.

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30人.

学院拥有高水平科研基地.现有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国家信息化测绘人才培模式创新实验区,还设有国际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怎么写作系统(IGS)永久性卫星跟踪站和GPS差分基准站,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近几年承担863高科技计划项目等394项,并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有11项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余个软件获着作权登记证书.

学院开辟了实践教学基地,设立了专项基金对大学生业余科研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英语学习予以资助,与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同时,还设立了夏坚白院士测绘事业创业优秀学生奖等多项奖学金.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具有就业面广,适应性强等特点,毕业生就业率高.

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

学院:sgg.whu.edu.

联系:027-68778811,87886686

电子:rjzhang@sgg.whu.edu.

国际软件学院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建立的,旨在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的高层次软件人才.学院按国际通行办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实施社会化的管理.

学院现有2个博士点和3个硕士点.有专教师90余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18人,高级软件工程师14人,教授中有两院院士2人,8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学院具有设备一流的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配有高性能怎么写作器和计算机设备,拥有完备的实验与科研教学设施和软件,专线接入长城宽带网和校园网,设备与网络对学生全天免费开放.

学院走教育国际化的道路:聘请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着名大学以及Microsoft,IBM等公司的着名教授,专家在本院授课,讲座,已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与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美国东密歇根大学,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法国国立科学技术与管理学院,印度迈索尔大学等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在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含实验软件),教师培训以及学生实习等方面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国外深造及学习的机会.学院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全校率先实行了第三学期制,通过和微软,IBM,东软,中软等着名软件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工程化技术培训和项目实战培训,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等地建立多家联合培养或实习基地,采用与企业共建课程和实习基地的形式,强化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习和毕业设计.学院专业课程中有较高比例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主要专业课引进了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优秀原版教材.学院重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学生开设了英语强化课程.

同时,学院引进了IBM公司的DB2,Websphere,Microsoft公司的MCSD,MCDBA,MCSE,SUN公司的Ja,Adobe公司的Photoshop,Oracle公司的OCP,DBA,Intergraph公司的Geomedia,Autodesk公司的Maya,和Cisco公司的CCNA,CCNP等认证课程,供学生选修并计入学分,鼓励学生在获得学位的同时,获得世界一流软件公司的认证资格.

本科专业: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备注:

1,本学院各专业大学一,二年级学费标准与信息类其他专业收费标准相同,三,四年级按办学成本收费,学费标准为15000元/人年.

2,本学院各专业毕业生须具有国家英语六级(CET-6)425分以上或其它相应外语考试同等水平方能获得学位.

学院:iss.whu.edu.

联系:027-68778100

电子:ruanjzs@whu.edu.

印刷与包装系

印刷与包装系是武汉大学的直属系.1956年开始设置印刷专业课程,1983年设置印刷工程本科专业,1993年增设包装工程专业,现有图像传播工程,包装与环境工程,制浆与造纸工程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图像传播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

印刷与包装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4名,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1名,讲师,实验师19名.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担任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和教授.

印刷与包装系坚持走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以及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实施了交换学生学习计划,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实施了联合培养中德印刷与媒体技术硕士研究生计划.

印刷与包装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先后在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地与深圳星光集团,广东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等2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教学实习实践基地.

印刷与包装系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中国印刷高校助学联盟,柯达,深圳大公,香港昌兴等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在系里设立了专项奖,助学金,学生每年获奖面可达60%以上.毕业生就业供需比一直保持在1:10以上,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本科专业:印刷工程(图像传播工程方向),包装工程.

学院:pps.whu.edu.

联系:027—68778434

电子:yinshzs@whu.edu.

医学部

医学部下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HOPE护理学院,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3所附属医院,以及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1125名教职工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博士生导师16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珞珈特聘教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医德楷模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中国医师奖2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

医学部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口腔基础医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内科学<,心血管病>,),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2个一级学科和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医学检验,药理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等6个二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项目和"985"二期扩企项目4项.拥有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实验室.

医学部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口腔医学),牙体牙髓病学,口腔生物学2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免疫学),药理学,卫生学,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口腔颌面外科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等9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大学ABLS-3实验室是第一个获国家认可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并建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医学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有口腔医学仿真实验室,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药学开放实验中心等教学实验中心.

医学部重视国际联合办学.武汉大学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共同创立HOPE护理学院,聘请在国际护理学界享有很高知名度的Marcia博士任院长,2016年,Marcia博士被授予中国政府"国际友谊奖"奖章,武汉大学和法国南锡大学共同创办中法医学实验班(七年制),已选送57名学生到法国学习,选派了32名学生到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