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文写作要求

点赞:10150 浏览:441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分类号:TD745密级:公开

UDC:单位代码:10424

学位论文

薄隔水层底板突水机理及预测预报研究

(空2行)

研究生

(空3行)

专业名称:机械电子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钟佩思职称:教授

(空7行)

如果题目为2行,则仅占用其下的1空行,其余位置不变.

空行不能随意增减!

山东科技大学

二〇〇九年五月

论文题目:

薄隔水层底板突水机理及预测预报研究

作者姓名:研究生入学时间:2006年9月

专业名称: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方向:机电液一体化技术

STUDYOFTHEWATER-INRUSHMECHANIANDPREDICTIONOFTHEWATER-RESISTINGFLOOR

ADissertationsubmittedin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ofthedegreeof

MASTEROFPHILOSOPHY

from

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by

YanJiusheng

Supervisor:ProfessorZhongPeisi

CollegeofMechanicalandElectronicEngineering

May2016

声明

本人呈交给山东科技大学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除了所列参考文献和世所公认的文献外,全部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成果.该论文资料尚没有呈交于其它任何学术机关作鉴定.

硕士生签名:(提交时签名)

日期:

AFFIRMATION

Ideclarethatthisdissertation,submittedin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ortheawardofMasterofPhilosophyin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iswhollymyownworkunlessreferencedofacknowledge.Thedocumenthasnotbeensubmittedforqualificationatanyotheracademicinstitute.

Signature:(提交时签名)

Date:

(加1空行)

摘 要

基于大量的煤矿井突水案例,总结了中国煤矿井突水的一般规律及肥城煤田矿井突水的特点.根据"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矿山压力控制理论,研究了采场断层在矿山压力作用下活化的力学机制,以及断层活化过程中承压水和岩石相互作用的机理.给出了采场断层突水的条件.分析了矿山压力对突水量的影响作用.结合几何损伤理论及断裂力学理论,提出了采场底板"四带"划分理论,并应用该理论,研究了无断裂构造影响下采场底板突水的条件.根据重力滑动构造理论,研究了肥城煤田滑动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以及其在肥城煤田矿井突水中所起的作用.评价了肥城煤田深部开采底板突水的可能性.研制了矿井底板突水预测预报应用软件.(不少于500字)

煤矿安全文写作要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参考文献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空1行)

关 键 词:突水机理,矿山压力,断层活化,"四带"理论,滑动构造,突水预测

(注意:左缩进2字符,关 键 词个数建议5-7个)

建议:

第一段论述论文的目的意义,重要性等内容.

第二段着重论述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取得的成果要用建立等,提出等,开发等等词.如果内容较多,也可分成几段.

第三段可以论文的后续研究或发展前景等(可以不写).

论文的摘 要,每一章的本章小结,结论与展望等相关内容要呼应,前后一致,但各有侧重点.

注意:不再要求详细摘 要.

(加1空行)

ABSTRACT

Basedonlargequantitiesofthecasesofcoalminewater-inrush,thegenerallawofthewater-inrushinChinesecoalminesandthecharacteristicsofcoalminewater-inrushinFeichengcoalfieldaresummarized.Accordingtotheundergroundpressuretheory,whichtakesstratummovementaskeymatter,thereactivatingmechanicalmechaniofafaultinminingfloorundertheactionofundergroundpressure,andthemechanioftheinteractionbetweenpressurewaterandrockduringthefaultreactivationarestudied.Theconditionofthewater-inrushfromafaultinminingfloorisgiven.Theinfluenceofundergroundpressureonwater-inrushquantityisanalyzed.Onthebasesofgeometricaltheoryofdamageandfracturemechanics,thefour-zonetheorytodivideminingfloorisputforward,andwithit,theconditionofthewater-inrushfromminingfloorwithoutafaultisanalyzed.Inthelightofthetheoryofgrity-glidingtectonics,theformingmechanicalmechanioftheglidingstructureinFeichengcoalfieldanditunctioninwater-inrusharestudied.Thewater-inrushpossibilityduringminingdepthcoallayerisassessed.Applicablesoftwaretopredicatewater-inrushfromminingflooriade.

(空1行)

Keywords:mechaniofwater-inrush,undergroundpressure,faultreactivation,four-zonetheory,glidingstructure,water-inrushprediction

要求与中文摘 要对应.

(加1空行)

目录

(由"<,插入>,-<,引用>,-<,索引与目录>,"自动生成的目录示例,英文由中文目录复制过去,再翻译成英文并调整一下字体大小即可)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2

1.4存在问题2

1.5本文主要研究工作3

2总体结构或方案设计4

2.1引言4

2.2总体设计4

2.3关键技术简介4

2.4本章小结4

3关键技术之一5

3.1引言5

3.2二级标题5

3.3二级标题5

3.6本章小结5

4关键技术之二6

4.1引言6

4.2二级标题6

4.3二级标题6

4.6本章小结6

5关键技术之三7

5.1引言7

5.2二级标题7

5.3二级标题7

5.6本章小结7

6实验验证或系统开发或应用实例8

6.1引言8

6.2二级标题8

6.3二级标题8

6.6本章小结8

7结论与展望9

7.1主要结论9

7.2工作展望9

致谢10

型煤田,大部分矿井已经开采石炭世煤层[4].在中国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华北的石炭一二叠世煤系地层绝大多数是直接沉积在奥陶系灰岩之上的,即缺失了早古生代的志留纪和晚古生代的泥盆纪地层.奥陶纪碳酸盐岩因在地表裸露约9亿年,不仅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而且发育了程度不一的岩溶.这种初期的岩溶为以后的地下岩溶的发育奠定了基础[5-7].由于石炭世煤层距奥陶系近,在构造作用下,底板灰岩的岩溶不仅发育,而且往往和奥陶系灰岩构成统一的水力系统,因此煤矿受岩溶水威胁尤为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6年到1994年,中国北方煤矿开采山西组与太原组煤层时突水1300余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注意标题的层次结构,并保持全文前后一致.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存在问题

1.5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正式撰写论文前,请务必仔细阅读《硕士学位论文排版打印格式》(修订),以本样本为模板,添加自己的论文内容即可.

其它类型的研究生,如工程硕士研究生,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研究生,要注意封面和页眉等不同,其它格式参照执行.

该节主要论述要完成的工作,不能有"了",不能有结果分析等.

(加1空行)

2总体结构或方案设计

2.1引言

中文用小四号宋体字,英文和数字用TimesNewRoman字体,所有标点符号用全角,1.5倍行距.

2.2总体设计

整个学位论文的层次结构供参考.

2.2.1中国煤矿水害现状

2.2.2中国煤矿水害现状

2.2.3中国煤矿水害现状

2.3关键技术简介

2.4本章小结

(加1空行)

3关键技术之一

3.1引言

3.2二级标题

3.2.1标题

3.3二级标题

3.6本章小结

(加1空行)

4关键技术之二

4.1引言

4.2二级标题

4.3二级标题

4.6本章小结

(加1空行)

5关键技术之三

5.1引言

5.2二级标题

5.3二级标题

5.6本章小结

(加1空行)

6实验验证或系统开发或应用实例

6.1引言

6.2二级标题

6.3二级标题

6.6本章小结

(加1空行)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工作展望

(加1空行)

致谢

本文是在导师钟佩思教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等.

衷心感谢副导师等

感谢有关老师,项目组等

感谢有关研究生,实验室,企业等

本文得到等项目的资助.

研究生姓名

2016年6月

(加1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