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专题文评审结果,文翻译要查重小学

点赞:22118 浏览:969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世纪伟大几何学家陈省身

---情系中国的美籍华人数学家[美]李学数

科学的目的,在寻觅宇宙间已经进行的法则,描摹自然界一切现象,将结果归纳到极简单极完全能证明的名词.----陈省身1926

数学是什麽,-----陈省身

我喜欢做具体的事情,具体说就是喜欢给刚入学的大学生上基础课.-----陈省身

我已经老了,数学本是年轻人的事业,像我这个年龄还在前沿做数学的,在世界上是没有的.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再爲中国做一些事情.-----陈省身

我离不开数学,我是很幸福的人,因爲我现在还能做数学.-----陈省身

放大眼光展开壮志,把中国建爲数学大国.-----陈省身

要使中国的数学有一个明显的进步,关键还要靠数学工作者踏踏实实地苦干,要有决不放弃的精神,只要我们一步步努力,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工作会得到国际的承认.------陈省身

中国现在还不是数学强国,做大容易,做强却很难.难在中国现在还没有出现领袖级的能够挑大梁的人物,就像高斯那样的优秀数学家.-----陈省身

做人需要全面的知识,全面的修养.获得诺贝尔奖的纳什是我的好朋友,而他的过於争强好胜,使他的身心吃了不少苦头,人要充满爱心,宽容之心,不但自己要做得好,也要爲别人的成功而高兴,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义"之心.-----陈省身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大师陈省身(Chernshing-shen1911年10月28日-)是美籍华裔在国际数学界受到拥戴的数学家,1988年美国数学会成立一百周年,美国微分几何学家奥色曼(Osserman)在文章《几何学在美国的复兴:1938-1988》中指出:"使几何学在美国复兴的极有决定性的因素,我想应该是40年代後期陈省身从中国来到美国."

2001年12月18日在台北开幕的第二届世界华人数学大会,向陈省身颁发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对华人数学界的伟大贡献.他以92岁高龄担任了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的名誉主席,,20万元是数目最大的一笔捐款.

陈省身原籍江南水乡浙江嘉兴秀水县下塘街.父亲陈宝桢,甲辰(1904)年中秀才,辛亥革命後,毕业於浙江法政专门学校,在司法界做事.陈省身是长子,"我父亲游宦在外.记得有一次他回家过年,教了我阿拉伯字母及四则演算法.家里有一部「笔算数学」上中下三册,他走後我自己做里边的题目.题目很多,我想除了一些最难的,我大多会做.我以为这种题目别的小孩一定也都会的,根本没有告诉人."

九岁时考入浙江秀州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1920—1922年就读秀州中学,显现数学天赋,1922年,父亲去天津任职,全家随往.陈省身于翌年进天津扶轮中学.他不仅喜爱数学,而且也经常阅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籍,还十分喜欢写作,曾在校刊上发表过诗作以及其他方面的许多文章.陈省身15岁时在扶轮中学校刊上发表了两首小诗,分别题爲《纸鸢》和《雪》.《纸鸢》表示他追求独立自由,不做受人摆布的纸鸢:

"纸鸢啊纸鸢!

我羡你高举空中.

可是你爲什麽东吹西荡的不自在

莫非是上受微风的吹动,

下受麻线的牵扯,

所以不能平青云而直上,

向平阳而直下.但是可怜的你!

爲什麽这样的不自在呢

原来你没有自动的能力,

才落得这样的苦恼."

《雪》体现了作者不随俗精神与对高洁的彻底追求:

"雪啊!

你遮着大地,

何等洁白,

何等美丽,

何以爲人们足迹所染污

负了造物者的一片苦心,

我爲你惜!

我替你恨!"

1926年在校刊发表了《一几何定理之十六种证法》中他说:"几何学在数学中占了极重要的位置,非但有志研究科学的人,应当注意於它,就是普通的中学学生,也应该拿它作应有的常识."此文表现出他对几何训练在开发智力中作用的较深理解,也显露出与衆不同的逻辑推理能力.

1926年,陈省身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理科,1890-1978)创办的,姜立夫是哈佛大学的数学博士,做的是几何方向的博士论文,他的导师是几何学家,数学史家库利奇(J.L.Coolidge,1873--1954)."姜先生在人格上,道德上是近代的一个圣人.他态度严正,循循善诱,使人感觉读数学有无限的兴趣前途.南开数学系在他主持上图书渐丰,我也渐渐自己能找书看."

在姜立夫先生的影响下,陈省身对几何学産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1932年他21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感觉到射影微分几何不够深刻,认识到"大型微分几何",即研究微分流形上的几何性质才是正确方向.特别是他听了布拉希克((WilhelmBlaschke)的系列报告"微分几何的拓扑问题"之後,更增加了他的信心.因成绩突出考上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一九三四年夏我毕业於清华研究院,得到两年公费的机会.清华公费普通是留美,但我得到准许,留德去汉堡大学.汉堡大学是第一次战後才成立的,但数学系已很有名.那年希特勒获得政权,驱逐犹太教授,德国的老大学如哥丁根,柏林等都闹学潮.汉堡数学系幸而比较局面安静而工作活跃,不失为数学家理想的去处.

汉堡大学数学教授除布拉希克(Blaschke)外,尚有阿丁(Artin),赫克(Hecke)二人,其中尤以阿丁最为特出.他是近代抽象代数开创者之一.但他的兴趣及於整个数学.他的演讲与论文,都是组织严密,曲折不穷.难懂的理论,经他整理,都变成自然.他二十多岁即任正教授,为人随和,看起来像学生.

我九月到,学校十一月才开学,十月初布先生渡检测归来,给我他所新写的几篇论文.我不到开学,就找出他一篇论文里一个漏洞.他很高兴,叫我想法补正,我也居然做到了,结果写成在汉堡的第一篇论文.德国大学制度,博士学位的主要条件是论文,指导的教授差不多可以完全决定学位的授予.我总算初见就给布先生一个好的印象."

193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10月8日汉堡大学的代表黄文玲博士将象徵该校荣誉的布拉什克奖章授予自己杰出的校友陈省身,

汉堡大学的代表黄文玲博士向陈省身授奖

1936年,陈省身放弃了留在汉堡大学研究代数数论的好机会,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跟埃里·嘉当(E.Cartan)研究微分几何.陈省身说:"一九三六年夏我的公务期满,就接到清华与北大的聘约.我却决定去巴黎随卡当先生工作一年.那年得到中华文化基金会的补助.这於我在数学研究发展上确是有决定性的一年.卡当先生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他为人和蔼随便,也是最好的教员.他是巴黎大学的几何学教授,学生众多,在他办公时间,候见的要排队.幸亏过了两个月,他允许我到家里去看他.我每两星期去他家里一次,回来的第二天往往接到他的长信.继续表示前一天所讨论的问题的意见.在巴黎十个月,工作异常紧张,所得益处,不限於那时的文章所能表现者."

1937年他受聘於清华大学,26岁做大学教授.1938年1月,因日本侵略军逼近长沙,陈省身随校搬到昆明,合并於西南联大.1937-1943年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联大教授中多爲一代宗师和文坛泰斗.1942年,受美国人维布伦(O.Veblen,1880--1960)之邀,成爲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上个世纪40年代,微分几何很不受重视,美国没有这一选修课,甚至有一位数学家当面对他说:"微分几何死亡了."两年中,他给出了"高斯-邦尼公式一个新的内蕴证明",进而发现了"陈示性类",将数学带入一个新纪元.

1945年陈省身发现了着名的"陈省身示性类"(Cherncharacteristicclass简称"陈类").20世纪的半个世纪以来,这一工作对整个数学界乃至理论物理的发展都産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韦依(AndreWeil)评论说:"示性类的概念被陈的工作整个地改观了."陈类现在不仅在数学中几乎随处可见,而且与杨-米尔斯场及其他物理问题有密切关系,是最基本,最有应用前景的示性类.大范围发展了微分几何学的"纤维丛","拓朴学",和"李群论"等科学理论.陈省身的数学成就遍及射影微分几何,欧几里得微分几何,几何结构和它们的内在联络,积分几何,示性类,全纯映射,偏微分方程等衆多方面.

1949年陈省身被聘爲当时的世界数学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後任柏克莱加州大学教授,在芝加哥大学,他培养了十名博士.来到柏克莱,他培养出31名博士,数量之多,载誉美国.

他作爲有杰出贡献的数学家得到的奖励与荣誉就很多,1984年5月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的沃尔夫(Wolf)数学奖颁给他,,1994年当选爲中国科学院的首批外籍院士.天津科技馆"科技名人园"在2001年爲陈省身竖立了半身铜像.

在本次数学家大会上ICM有30人做一小时报告,其中三个是中国人,还有一位是中国的女数学家,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举行期间,有记者问92岁的陈省身教授:"您对大会第一天田刚教授的报告有何评价" 田刚教授是中国青年一代数学家中的佼佼者,是第一位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的中国数学家.陈省身亲临会场爲田刚加油助威,坐在轮椅上听完了报告. 记者期待着从陈省身嘴里说出"非常精彩"一类的赞扬之语.没想到,面对数十位记者和摄像机镜头,他却毫不犹豫地朗声答道:"我没听懂."他坦言,因爲年龄增长,听力衰退,他并没有听懂田刚的一小时报告.

这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大师竟然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没听懂",这和他一贯秉持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诚实态度不无关系.

爲中国数学的发展定居南开南开大学是70多年前陈省身进入大学学习的地方,"宁园"是大学在80年代中期专门爲他建造的.1972年9月,陈省身携夫人郑士宁,女儿陈璞回到离别24年的故园.他带来美国科学院,美国社会科学会,美国医学会的信,希望和中国学术界建立联系,促成科学家间的交流.他还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作了《纤维空间和示性类》的演讲,爲正处於与世隔绝20多年的中国数学界带来了一股清新气息.

陈省身不顾高龄几乎每年在大洋两岸往来奔波,

"一生事业在畴人,

庚会髫龄训育真.

万里远游亏奉养,

幸常返国笑言亲."

1938年经杨武之夫妇促成,他与数学系教授郑桐荪的女儿,当时读生物系的郑士宁订婚,1939年陈省身和郑士宁结婚.善良的郑士宁照料他的起居饮食,帮助他整理资料文件, 摩天蹈海岂素志,养儿育女赖汝才. 幸有文章慰晚景,愧遗井臼倍劳辛. 小山白首人生福,不觉壶中日月长."

2000年1月12日,与他相濡以沫60年的郑士宁因心脏发作去世.1月26日,陈省身接受了天津市局授予他在华永久居留的资格,从此离开美国建在山坡上从窗口往外可看到蔚蓝色的旧金山湾和着名的金门大桥的房子,

"一个人一生中的时间是个常数,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已属不易.1943年,我在美国初识爱因斯坦,他当时是高等研究院的教授,常能见到他,他还约我到他家做客.他书架上的书并不太多,但有一本书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他说他一般是不见外人,包括记者的,因爲他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他需要宁静.我给这小楼取名时,就想到了这层意思."他是向往安静,"我十岁离开老家浙江嘉兴,到天津南开读书,天津当是我的第二故乡,後来侨居美国五十多年.现在回来了,这里自然是我的第二个家." "我最美好的年华在南开度过,她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因此,他最终选择在南开大学的宁园定居."我已经老了,数学本是年轻人的事业,像我这个年龄还在前沿做数学的,在世界上是没有的.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再爲中国做一些事情." 在南开大学宁园的小楼里,陈省身先生的居室洒满和煦的阳光.进宁园的大门,迎面便是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几何之家".门厅左侧起居室的墙壁上,一幅巨大的陈省身的油画,倚墙而立的书橱里,案头上摆满了中外科技,文史书籍.客厅墙上有一块巨大的教学黑板,陈陈省身带的讨论班就在这个客厅上课.

他每天早晨6点锺起床,晚上10点钟睡觉,其余的时间是教学,科研,看书,写作,他说:"我爱看书,什麽书都看,当然主要是数学书,但文学,历史,各方面的书我都看,很杂,中文的,外文的,一看上书就什麽也顾不上了."陈省身强调,搞数学研究,快活很重要.他本人爱读闲书,是一个自得其乐的快活之人,当钻研数学卡住的时候,就放下数学读闲书,几天後,啃不动的难题往往会豁然开解.

爱看书的陈省身

"我的身体还好,只是腿站不起来了,学校爲我派了两个看护,24小时怎么写作."行动由陪护人员推着轮椅.开朗豁达的他说:"老人要随心所欲,我爱吃,什麽都吃,也讲究吃,我不提倡单吃素食,绝对淡食,老虎吃肉才会有劲儿嘛!"陈省身还喜欢饮酒,白酒,葡萄酒他都喜欢喝,他说这对身体都有好处,"无非要注意点度就是了."

近年来,中国许多高校的教授不再教基础课了.原因是许多名教授倾向于只爲本业开设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轻视讲授本科一,二年级的基础课.二是在待遇上没有体现对教授讲授基础课的鼓励.

如今是已经91岁高龄耄耋老人陈省身爲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本科生开微积分课程.

南开大学认识到培养,遴选,引进优秀年轻人才是建设高水准大学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2001年设立"伯乐奖"基金,,10万元.首届"伯乐奖"就颁发给陈省身和物理科学学院凝聚态物理学张光寅教授.

建立三所数学研究所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陈省身重返中国,在上海建立了研究院的数学研究所(後迁南京),此後两三年中,他培养了一批青年拓扑学家.

陈省身说:"战後於一九四六年春返国,奉命组织研究院的数学研究所.数学所名义上由姜立夫先生任所长.但姜先生只在南京几个月.从四六年到四八年,一切计划,都是由我主持的.我的政策是「训练新人」.我收罗大批新毕业的大学生,每周上十二小时的课,引他们入近代数学之堂奥.所中研究员有胡世桢,王宪锺,李华宗等先生,助理员甚多,後来有特殊成就的,有吴文俊,杨忠道,陈国才,廖山涛,张素诚等."

1949年他再去美国,先後在芝加哥大学与柏克莱加州大学任终身教授.34岁即被世界数学界公认爲现代微分几何的奠基人.1981年在柏克莱的以纯粹数学爲主的数学科学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长.1984年退休,但仍研究不缀,在伯克利大学举办各种讨论班,并多次来华讲学,创立"微分几何与微分方程"讨论会,指导各种学术活动,积极推动了中国数学研究的开展.又先後受聘爲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名誉教授.

1985年创办南开数学研究所,并任所长.爲推动天津的数学科学跻身世界领先地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同年南开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南开数学所已培养出陈永川,龙以明,张伟平等数学才俊.杨振宁,吴文俊,丘成桐等中外着名数学家都曾造访这里.

爲了数学所的发展,陈省身大到办所宗旨,小到图书资料的充实,事必躬亲说:"我把最後一番心血献给祖国,我的最後事业也在祖国.我要爲祖国数学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後已."他将自己的全部藏书一万余册捐赠给数学所,又把1985年获得的世界最高数学奖———沃尔夫奖的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南开.他说:"办所的目的,就是要让研究数学的人看到,到这里来和到国外去是一样的.现在数学所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样的气候." 2001年4月,由陈省身提议组建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刘徵应用数学中心"成立,5月份,两校成立了本科教学合作办学协作组,本科生实现互修学分,教学资源分享.新成立的联合研究院将使两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分享,并将与天津理工学院,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联合进行高水准的科学研究.

中国将在南开大学投资建设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数学研究中心.该中心计划於今年年内开工,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成员,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说,该研究中心的大楼总投资爲1.292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将达到20660平方米,全部采用国际化标准设计.目前,该中心的设计已经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数学研究中心,是陈省身先生多年的愿望.南开大学向教育部提交的关於建设南开数学研究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准.2001年10月,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谘询公司对该专案进行评估.年逾九旬的陈省身先生亲自参与了该中心设计方案的讨论和论证,并提出了诸多建议和设想.

建成後的南开大学数学研究中心由中心主楼和学者公寓楼两部分构成.中心主楼设计爲八层,内设学术报告厅,专家研究室,大型电脑房,电子图书馆,多功能厅等,并爲每一位专家学者配备了独立的研究室.

中国的数学该怎麽发展"我渴望着中国尽快地成爲数学大国,这就是我对新世纪的企盼.数学是很奇怪的,现在提倡科教兴国,注重科学,其实,科学有了数学才能简单化.科学要论证,做起实验来很麻烦,既要资金又要设备,但变成数学就简单了,用几种算草,列几个公式就能解决问题.要了解物质的原理,就需要数学,这就是我强调中国要在21世纪争取成爲数学大国的道理.数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简单化.

我希望中国数学在某些方面能够生根,搞得特别好,具有自己的特色.这在历史上也有先例.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就搞逻辑,点集拓扑.他们根据一些简单公设推出许多结论,成就不小.另外如芬兰,在复变函数论上取得成功,一直到现在.例如在拟共形映照上的推广一直在世界上领先.因爲他们做的工作,别的国家不做,他们就拥有该领域内世界上最强的人物,我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

如何使中国数学在21世纪占有若干方面的优势.办法说来很简单,就是要培养人才,找有能力的人来做数学,找到优秀的年轻人在数学上获得发展.具体一些讲,就是要在国内办够世界水平的第一流的数学研究院.中国这麽大,不仅北京要有,别的地方也应该办.

中国科学的根子必须在中国.中国科学技术在本土上生根,然後才能长上去.可是要请有能力的人来做数学很不容易.

我从1984年开始组建南开数学所.开始想请有能力的人来工作就是了.可是由於种种原因,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办第一流的研究所就是要有第一流的数学家.有了第一流的数学家,房子破一点,设备差一点,书也找不到,研究所仍是第一流.不然的话,房子造得很漂亮,书很多,也有很贵的电脑,如果没有人来做第一流的工作,又有什麽用处

发展数学势必要办够水平的研究院,怎样才会够水平呢

第二,我想必须要有好的学生.我们每年派去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中学生都很不错.虽然中学里数学念得好将来不一定都研究数学,不过希望有一部分人搞数学,而且能有成就.我和在北京的一些数学竞赛获奖学生见面,谈了话.我对他们说,搞数学的人将来会有大前途,十年,二十年之後,世界上一定会缺乏数学人才.现在的年轻人不愿念数学,势必造成人才短缺.学生不想念数学也难怪.因爲数学很难,又没有把握.苦读多年之後,往往离成爲数学家还很远.同时,又有许多因素在争夺数学家,例如电脑.做一个好的电脑软体,需要很高的才能,很不容易.不过它与数学相比,需要的准备知识很少.搞数学的人不知要念多少书,好像一直念不完.这样,有能力的人就转到电脑领域去了.也有一些数学博士,毕业後到股票市场做生意.例如预测股票市场的变化,写个电脑程式,以供决策.这样做,虽然还是别人的雇员,并非自己当老板,但这比大学教授的薪水高得多了.因此,数学人才的流失,是世界性的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反而较爲乐观,因爲中国的人才多,流失一些还可以再培养.流失的人如真能赚钱,发财之後会回来帮助盖数学楼.总之,我们应取一个态度:中国变成一个输送数学家的工厂,希望出去的人能回来,如果不回来,建议我们仍然继续送.中国有的是人才,送出去一部分在世界上发挥影响也是值得的.

我们要做的事是花不多的钱,打好基础,开出好的课.基础搞得好了,至於出去的人回来不回来可以变得次要些.这是我的初步想法.比方说,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人,数学都是很好的,如果他们进大学数学系,我建议立刻给奖学金.这点钱恐怕很有限,但效果很大,对别人也是一种鼓励.中国的孩子比较听家长,老师的话.孩子有数学才能,经过家长,老师一劝,他就念数学了.

对好的数学系学生来说,到国外去只是时间问题.你只要在国内把数学做好,出国很容易.国内做得很好的话,到了国外不必做研究生,可以直接当教授.中国已有条件産生第一流的数学家,大家要有信心.

培养学生我主张流动.19世纪的德国数学当然是世界第一.德国的大学生可以到任何大学去注册.这学期在柏林听魏尔斯特拉斯的课,下学期到格丁根听施瓦兹的课,随便流动.教授也可以流动.例如柏林大学已有普朗克,爱因斯坦,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在柏林大学自然没有发展的希望,就不妨到别的学校去创业.

幼儿园教学专题文评审结果,文翻译要查重小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数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希望中国的学生,教授都能流动.教授可以到别的学校去教课,教上半年.各个数学研究院的教授也能互相交换."

陈省身40年代在欧洲留学时就发现:"德国的情形是等它的中心不集中,哥廷根固然是一个数学中心,莱比锡,慕尼黑也是个中心,海德堡有很好的教授.所以全国也许有二,三个地方它的教授都是一流的,而且他们互相调来调去,海德堡的教授有出缺的话,它想法子到柏林,莱比锡去请那边最杰出的人继承这个位置,它是非常流动的组织.正是这种自由流动性使得德国的科学在十九世纪末年,甚至二十世纪初年在全世界取得很高的地位."

陈省身在庆祝自然科学基金制设立十五周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的演讲:"数学研究的最高标准是创造性:要达到前人未到的境界,要找着最深刻的关键.从另一点看,数学的范围,是无垠的.我愿借此机会介绍一下科学出版社从俄文翻译的《数学百科全书》,全书五大卷,每卷约千页.中国能出版这样的巨着,对着如此的学问大海,入门必须领导,便需要权威性的学校和研究所.数学是活的,不断有杰出的贡献,令人赞赏佩服.但一个国家,比较可以集中某些方面,不必完全赶时髦.当年芬兰的复变函数论,波兰的纯粹数学,都是专精一门而有成就的例子.中国应该发展实力较强的方面.但由百科全书的例子,可看出中国的数学是全面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中国的财富在"人民".中国的数学政策,除了鼓励尖端的研究以外,应该用来提高一般的数学水平.我有两个建议:(1)设立数学讲座,待遇从优,其资格可能是对数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2)设立新的数学中心,似乎成都,西安,广州都是可能的地点.中心应有相当的经费,部分可由地方负担,或私人筹措.近年因爲国家开放,年轻人都想经商赚钱,当然国家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但是做科学的乐趣是一般不能理解的.在科学上做了基本的贡献,有历史的意义.我想对於许多人,这是一项了不得的成就.在岗位上专心学问,提携後进,"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应该是十分愉快的事情."

数学是个个人的学问,经费的问题不太严重,比其他的学科容易发展.目前,中国数学拥有十分有利的环境,或许短时间内在数学研究的总体水平上难以实现全面超越,但肯定会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突破"

陈省身回答记者(于小平摄)

记者:那您觉得中国的数学应该怎样发展

陈省身: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就是培养人才,找有能力的人来做数学,找优秀的年轻人到数学上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国内开办领先世界水平的第一流的数学研究院.我们中国科学的根必须要紮在中国,只有在本土上生根,才能在本土上开花.

记者:发展数学势必要办够水平的研究院,那您觉得怎样的研究院才是够水平的研究院呢

陈省身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没有爲柏克莱本科生讲课了.2000年,南开大学成立了"刘徽数学应用中心",陈省身教授担任所长.有一次,陈先生听到所里的老师议论:目前数学学科中老教师逐渐退休,而年轻教师一方面衔接不上,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对於这门学科中最基础的东西讲不透的问题,因而许多本科生反映"数学太难学了".於是陈先生提出由他本人亲自来给本科生上课,并且要求听课的学生学科门类广些,同时也让一些年轻教师听课. 听课的学生不仅来自南开大学,还有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商学院等天津18所高校的本科生.因爲要求听课的学生太多,数学学院的老师们不得不临时决定.但即使这样也挡不住许多学生挤在门口,站着旁听.

200多名本科生讲授10个课时的数学课,不禁爲老先生对数学事业的献身精神以及对青年一代的关爱所感动.第一节课,来自天津18所高校的学子便将教室挤得水泄不通.一位经过选拔才获得听课资格的学生激动地说,陈先生的课教给他认识问题的方法和指导性的啓示,让他感觉到数学神奇的魅力. 後来,他的基础课大受两校学生的欢迎."希望面广泛一些,除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学生,全市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来听课."陈省身爲这次课做了大量的准备,幻灯片以及讲义都是他亲自做的.这次来听课的包括天津多家高校的学生甚至不少教师.陈省身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我一生的幸运.尤其幸运的是这些好学生对我的要求和督促,使我对课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陈教授在柏克莱大学教书时有一位学生名叫乌米尼,他大学毕业时,因考试成绩不佳,申入数学研究所被拒.爲了取得他朝思暮想的研究生资格,就请陈教授帮帮忙.陈教授仔细考察了他的学业,觉得他成绩虽然一般,但是有一定潜力,可以试试,极力鼓励这位学生再申请一次,还爲他写了推荐信,终让他如愿以偿.

乌米尼读了研究生後,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接着又攻读博士,并在七六年取得博士学位後进了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乌米尼的业余爱好是写彩票,在1995年1月他中了2200万美元的大奖.爲了感谢陈教授当初推荐之恩,中乐透(lottery)奖的第二天,便打给柏克莱数学系,表示要捐出一百万美元设立""陈省身讲座",而1996年3月柏克莱大学就用这百万美元的利息每年请数学大师来校讲课.

至今已有五位科学家获得邀请,他们分别是当代世界级的数学家阿蒂亚,斯坦利,希莱布鲁赫·塞尔,曼甯,和阿廷.这些数学家利用讲座的资助在伯克利讲学,发表自己对数学研究的进展,受到世界各国数学家的关注.

谈到数学人才的培养,陈先生有独特的见解,他认爲要"少做事".陈先生说,我的原则上主张还是少做事,要看准了再做才能有效果,你不看准不仅难有效果,甚至於会有伤害.就像家长照顾孩子一样,也许不去管他孩子倒会发展的很好.陈省身对後生的品德修养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对南开学子讲,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陈省身爲中国少年数学论坛题词

21世纪的数学将走向何方他说:"这是很难预测的.真正重要的突破总是以无法预料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这也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啊,谁能想到400多年前的关於琴弦震动的一个数学方程,会导致今天电视机的诞生"数学思想最终转化到能应用於我们的生活,是需要时间的,过於功利的研究往往不会産生好的效果.不是给了经费支援,数学研究就一定会成功,要允许失败,而且多半是失败的.从总体上讲,只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援,就可以吸引人才,在一定时间内,肯定会出成果的." "我还想讲个故事:有些人可能会想,数学家们一天到晚没有事情可做,无中生有,搞这些多面体有什麽意思2000年之後,正多面体居然会在化学里有用,有些数学家正在研究正多面体和分子结构间的关系.我们现在知道,生物学上的病毒也具有正多面体的形状.这表明,当年数学家的一种"空想",经历了这麽长的时间之後,竟然是很"实用"的."

谈到国内的科普现状,陈老认爲,中国的科普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有组织,有资金,有计划,特别是政府对於科普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援,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一直关心科普创作的他,发现国内近几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陈老透露,他自己也在计划进行科普写作,还准备把一些优秀的科普作品翻译介绍到美国去.他说,我国现在数学的普及工作也受到高度重视,我国青少年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常常拿金牌,银牌.那些竞赛题常常令这位着名数学家也感到棘手,他认爲,我国的青少年数学培养有时过於注重技术性的训练,在国际奥赛中取得好成绩当然是好事,但还应该探索啓发学生进行. 学东西最主要靠自己的努力,要有自动的能力.有些人念完书把课本一丢,最好从此不再碰它,那当然学不到什麽东西.把它学好,不能学一遍.过去中国人都讲"书读百遍"嘛.我能把前前後後的问题都连起来,可以看出知识之间的关系.

我认爲治学主要依靠个人.要能够自动,知道自己干什麽,不断增加自己的能力.数学人才不是培养的,要靠自己.一定要上边有人告诉你干什麽,怎样干,那你就干不好.一个人要作好工作,除了本学科以外,还要了解一些别的东西,不能老师让你作什麽你才作,一定要自己知道作什麽,怎麽作,要创新.

搞数学的人要继续了解,要研究.研究不是这个样子的:有一个题目,你作这个题目,我给你查重.最好的研究是作不出来的,根本不知道题目在哪里,不知道答案在哪里,也不知道哪一天会解决.研究应该维持一个比较自由的空气,大家自由发展.数学是一个不定的阶段,一直在发展就是了.

现在,我们中国的学生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绩也非常突出.我希望这些学生中会有人肯念数学,这是很有前途的,也很有意思.年轻人中,我们能够达到国际水平的也相当多.丘成桐教授得过国际数学家大会的菲尔兹奖,萧荫堂,莫毅明,田刚,项武义,李伟光等脱颖而出者,不可胜数.我希望中国能够成爲数学大国.

不久前曾有人问我:您和您的学生丘成桐分别获得了沃尔夫奖和菲尔兹奖,中国本土的数学家很多,却从未获得这两项大奖,中国本土什麽时候也能培养出这样获大奖的数学家 我认爲,头一个是工作的人要多,中国人的数学能力是不容怀疑的,中国的数学发展必须普遍化.第二个是要有风气.例如,不要把数学家看成"怪人".中国没有出牛顿,高斯这样伟大的数学家是社会的,经济的现象.中国的大数学家,如刘徽,祖冲之,李冶等都生逢乱世.要提倡数学,必须给数学家适当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选择科目与方向是很难决定的,中间有很多是靠机会.我的建议是,要有广博的知识,不要只念自己本身科目的东西,不管有无相关,都能尽量吸收,了解的范围愈广,做正确决定的可能性就愈增加. 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不低於欧美,愿中国的青年和未来的数学家放大眼光,展开壮志,把中国建爲数学大国!


底下是台湾记者和陈省身的对谈.

问:大陆和台湾学生的数学表现和国际比较如何

答:中国以往在这方面的纪录很好,大陆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亚竞赛,多少年来都是第一.中国有很多人才,给机会,让这些人才继续做数学研究,就会有成绩,台湾学生参加国际数学竞赛的成绩也不错.

问:有人认为台湾以往的教育太专制,少创意,无法培育优秀人才,近年来积极推动教改,你认为如何

答:我是很保守的人,不要动最好,成绩如果不错,继续下去就好.

问:南开大学数学中心建造完成後,大陆未来的数学发展和科学发展是否更乐观大陆政府方面对数学教育的支援如何

答:国际间一向视数学是「基底」,为了更重视数学,我向写信,大陆因此批了一笔钱,专门给南开大学发展数学.不过,支援了,结果是不是能长出好东西来,还不知道,就像种花,天天浇水也不一定开出花来,持续浇水,也许就开出很漂亮的花.

问: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吃不了苦,对基础研究的发展似乎不利

答:请问你小时候吃过苦吗我九十岁了,我小时候也没吃过什麽苦.现在的年轻孩子将来会如何发展,我们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对年轻人的发展,我们少主张一些比较好.

一位淡泊名利的人数学未被列入诺贝尔得奖专案"这是一片安静的天地,也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整个说来,诺贝尔奖不来,我觉得是数学的幸事."

他说:"早上醒来,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数学,我的生活就是数学.终生不倦的追求就是数学,数十年如一日,从没有懈怠过,现在依然如此."陈省身夫人也形容他"无时无处不在思索数学问题,也因此不知他何时何处在思索数学问题."

女儿出生後,陈省身也不忘其心仪的「拓扑学」,取「扑」字的同音,爲女儿取名陈璞.陈璞几个大月时随家庭移民来美国,她不能读中文,但因爲母亲是北京人,而讲得一口京片子.陈璞小时候是个天才,十几岁时就从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物理系毕业,然後到圣地牙哥分校读研究生,与在那里读物理系研究生二年级的朱经武相识而相爱,一年後朱经武毕业时两人结婚,那时她才十九岁.当陈璞告诉父亲与朱经武的关系时,数学家陈省身对宝贝女儿恋爱的事,免不了要多多打听,他知道朱经武的导师与物理学家杨振宁很熟悉,就通过杨振宁去问朱经武的导师:"听说你们那里有个PaulChu(朱经武的英文名),他人到底怎麽样呀"朱经武的导师答:"Paulisbright,Mayisbrighter."("朱经武很聪明,陈璞更聪明."May是陈璞的英文名.) 後来陈省身请杨振宁当朱经武的博士论文导师.以後杨振宁还当了朱经武与陈璞的媒人.现在是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的朱经武教授说:"我的岳父对我的工作影响很大,我觉得最大的有一点是他常常是一个淡泊明志的人,而且生活过得很平淡.他常常对金钱觉得不重要,而且对学问是真的热衷在里面.他常常对我说,做东西不应该钻热门,觉得应该把死的学问做活了.死的学问做活了,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朱经武曾问岳父:"您成功的秘诀是什麽﹖"陈省身告诉他:模仿不能通向成功之路.一个人应该自始至终严於律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弱点,不骄傲自满,应以自己的兴趣与天性开拓自己,而不单爲追求时髦做一些容易的事.因此一个人一旦发现了一件既新奇又有趣的事,就应当敢於接受并抓住不放——这些教诲让朱经武终生受益.

陈省身和杨振宁

陈省身曾多次说过:"名利要看得淡一点,人们只记得几个菩萨,是记不得罗汉的!"告诫大家,不要"虚名高涨,数学退步".在美国,出了名的人一样可以过清闲日子,而在中国,名人往往有很多应酬,精神消耗很大.陈省身告诫媒体,少去打扰年轻的数学家,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研究.

根据获得诺贝尔奖的纳什传记电影《美丽心灵》在中国掀起科学热,"纳什是我的好朋友,而他的太在意竞争过於争强好胜,使他的身心吃了不少苦头."陈省身则希望减少竞争,对他人成就持欣赏态度.在他看来,数学做得好,或者是乒乓球打得好,都要看得淡一点.人要充满爱心,宽容之心,不但自己要做得好,也要爲别人的成功而高兴,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义"之心.他说,从字形上的"二人"就能看出,古人十分重视人际关系,他希望通过这一概念爲高度竞争的现代科学注入人的因素,使数学这门学科更加健康有趣.

2002年9月22日是国际聋人节.陈省身先生捐资二万元,在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设立"陈省身奖学金",以奖励品学兼优的聋人大学生.

国际数学家联盟(IMU)前主席路德维希·法德夫说:"你们种下了树,并且让它成长,在不久的将来便可以得到果实.我还可以断言,在10到15年之後,中国在数学上的地位将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重要.中国的数学家正在酝酿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强大力量."

"千兵易得,良将难求"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愿中国的青年学习陈省身对数学事业的献身精神,,,[]早日实现.

底下是他的一些着作,,

1.《微分几何的若干论题》,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1951年油印本. 2.《微分流形》,美国芝加哥大学1953年油印本. 3.《复流形》,美国芝加哥大学1956年版,巴西雷西腓大学1959年版,俄译本1961年版. 4.《整体几何和分析的研究》(编辑),美国数学协会1967年版. 5.《不具位势原理的复流形》,凡·诺斯特兰德1968年版,斯普林格出版社第二版. 6.《黎曼流形中的极小子流形》,美国堪萨斯大学1968年油印本. 7.《微分几何讲义》(合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8.《陈省身论文选集》(1—4卷),斯普林格出版社1978年,1989年出版. 9.《整体微分几何的研究》(编辑),美国数学协会1988年版. 10.《陈省身文选——传记,通俗演讲及其他》,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11.《陈省身文集》,张奠宙,王善平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汇集了陈省身的随笔,演讲及诗文等文字,收录内容比以往任何一本文选都详尽,准确.全书分"学算回首","师友之忆","综论数坛","数学评介","诗文拾遗","历史回声"等六个部分,另附有陈省身年谱以及已发表的论文,着作目录和几十幅珍贵的图片.

12.《九十初度说数学》(陈省身)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九十初度说数学》虽然也包含了一些理论性质的东西,但主体是关於陈省身自己数学生涯的记述和若干学术工作心得,一个完全不懂数学的人读来也会有所收获.此书於2001年12月19日获第二届"《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