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示范中心

点赞:4733 浏览:180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总体思路:坚持"以怎么写作求支持,以合作促发展"的原则,依托建材建工,交通和汽车三大行业,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观念创新是先导,行业参与是特色,培养方案是核心,专业建设是基础,实践环节是重点,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为总体思路,通过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规律,重新整合工程教育的知识能力体系,建立校企深入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让企业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在特色优势专业学科的先期试点,逐渐在全校所有工科专业扩展,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目标定位:面向三大行业需求,依托三大行业发展,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成为三大行业骨干,引领三大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基本情况: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2016年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6个专业加入"卓越计划"试点,2016年有"矿物加工工程"等18个专业加入"卓越计划"试点,现共有"卓越计划"试点本科专业共24个,硕士研究生试点专业(方向)14个.

二.组织管理

组织架构: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计划财务处,人事处,国资处,学校董事会,校友会,各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各学院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工作组,由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学院相关专业负责人,特色专业责任教授,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企业相关领域技术专业,高级工程师.工作组负责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审核,教学方法改革,企业实践落实等工作.


校企联合成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挂靠企业,由企业负责人任主任,学校负责人任副主任,成员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管理委员会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负责中心的总体建设,管理,运行与监督,为企业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学校的各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都成立了相应管理组织.

政策保障:学校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学校坚持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是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和内涵发展的中心.学校针对"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实行一系列优先政策.包括师资安排优先,教研立项优先,经费投入优先等.学校和学院在安排"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任课教师时,将历年教学评价优秀,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优先安排到试点班授课.

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了"卓越计划"专项基金.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校加大经费投入,优先改善教学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2016年,2016年,2016年"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设备购置经费投入分别占当年教学设备购置总投入的60%,65%,65%.

2016年,2016年学校资助的教学研究项目明确以"卓越计划"立项的分别占立项总数的26%,27%.学校投入80万元设立专项课程改革基金,鼓励教师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已资助90门课程开展改革试点.

近年以来,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生参与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占立项项目总数的41%,学校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共批准资助了449项开放实验项目,投入总经费145万元,有近5万人次的学生自发到实验室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学校设立自主创新基金本科生项目,投入经费460万元,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生给予优先支持.2016年,学校从自主创新本科生项目基金中拿出专项经费,支持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科技创新训练活动,首批支持了41个班级项目,投入经费10万元,直接参与学生1300余人.第一批试点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比例是普通班级的2倍.

电子电工示范中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程实践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学校还通过与企业和行业部委共建专业获取资金支持."十一五"期间企业和行业部委累计投入专业建设资金逾2亿元.如:交通部出资5000万元支持学校与长航集团共建学生实习船,"十二五"交通部支持我校专业建设经费2016年已经到账1500万元,湖北移动出资510万共建通信综合实验平台等.

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卓越计划"试点工作中,采用"校院两级管理,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

学校负责试点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控,政策保障体系的制定实施和组织协调,试点专业建设与运行经费的落实与保障,试点专业运行情况和人才培养效果的监督与评价,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制订与考核.

学院负责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调整,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方法改革,企业实践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工作.

企业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组织相应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负责落实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学习安排与管理,与学校共同承担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协调组织学生的顶岗实习,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等工作.

三、政策措施

为了"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和完善了生源选拔,学藉管理,学生管理,教师培养,资源配置,学生就业,免推工程硕士研究生等相关制度,各相关学院也积极积极出台有效果措施,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

1.经费落实.学校设立了"卓越计划"专项基金,同时在学院经费划拨与投入上,优先保障试点专业经费需要和条件建设.增加实习经费,在学生实习经费由165元/生·年增加到225元/生·年的基础上,还为第一批试点专业设立了60万元专项实习经费.

2.生源选拔."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在学生进校的军训期间,根据学生自愿报名情况,通过外语,数学等科目考试,结合高考成绩择优录取,确保生源质量.

3.学生管理.试点专业学生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采取学校现有学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信息工程学院在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试点班中试点开展"周末半小时,教授面对面"活动,将晚点名工作与加强学风建设紧密结合,每周每次点名均邀请一名教授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突破周末晚点名常规的点名和任务布置功能,另一方面赋予和强化教授在学风建设和教育引导学生方面的重要责任,发挥辅导员和教授的协同作用,以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加上教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形成合力来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校企合作.学校明确"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和相关企业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以学校名义和企业签署.同时将"卓越计划"相关专业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纳入"2016计划"建设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各试点学院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卓越计划"研讨会制度,定期如开会议,讨论研究培养方案的修订,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企业实习实训,培养质量监控等方面工作.

5.教师能力提升.学校人事部门和教务处制订了三个方面制度确保目标实现:第一,青年教师国际化能力培养工程,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保证青年教师通过1年以上的国际化交流培养,提升其国际交流沟通能力,第二,出台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1年以上,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建立青年教师助教实践和教师技能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6.低年级学生检测期见习制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在大一暑检测要求到企业至少见习一个月,每个学生到校后交实习报告,面向全专业学生答辩,由本专业教师评出一,二等奖,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实习补贴.

四、培养模式

(一)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学校始终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本着主动怎么写作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怎么写作行业企业需求的多样化的人才,着力学生服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016年起实施教师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加大校派资助力度,对派出教师保留工资,并给予国家公派留学生活费标准的85%资助,另外15%作为派出绩效奖励,同时作为45岁以下的理工类教师评聘正高的必备条件之一.实施以来,教师申请出国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016年教师获得各类公派资助75人,2016年教师获各类公派资助62人,其中,国家全额资助21人,青年骨干项目资助25人,学校公派资助16人.

企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按照"学校作为教师聘用,依托企业进行教学"的原则组织实施,以试点专业所在学院为主导,以联合培养基地为依托,建设一批稳定的企业教师队伍.

学校制定《武汉理工大学关于聘任企业导师的指导意见》,明确企业教师应为在企业一线工作5年以上,具有相关专业的丰富工程经验,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经聘用的企业教师,学校按照承担的教学任务给予相应待遇,学校建立企业教师档案,认可企业教师的教学工作.

各试点专业所在学院,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试点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在相应联合培养基地选拔聘用教师.2016年以来,学校各试点学院按照人才培养需求,共聘用企业老师390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企业师资队伍.

企业师资队伍主要依托企业承担学生实践教学任务,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过程中,开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目前,学校各试点学院计划利用企业教师开设企业课程,已经完成《造船测量技术》等43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订.

六、校企合作

1.合作企业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签约实施"卓越计划"的企业184家,其中大型企业72家(占企业总数的40%),高新技术企业50家(占企业总数的28%).签约企业涵盖了所有试点本科专业,专业硕士学位点.

2.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1)校企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平台.一些企业,科研院所或政府组织,给校内投资建设相应虚实结合的实习实训平台,解决了现行生产实习部分实训环节难以通过社会化合作的问题,实现对相应实训环节的虚拟实习和模拟操作,进而使学生利用相应系统平台进行开放式,综合性实训项目的虚拟设计和训练.如交通部给船舶与海洋专业投资建设的"船舶建造虚拟实习系统",物流工程专业的"大型港口虚拟现实实验平台"等.一些平台同时也是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如湖北移动给通信工程专业捐建的"移动通信联合实验室".

(2)校企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和合作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企业接纳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接收教师到企业工程实践锻炼或者博士后研修,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员工在职进修或培训提供便利,学生就业时优先满足企业用人需要.

(3)共建科研院所(中心).学校通过和地方政府,企业签订协议,在当地成立武汉理工大学相关研究院,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该平台是学校对企业,社会怎么写作平台,是学生联系企业实习实训的信息枢纽,是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台.目前"武汉理工大学沙河玻璃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广东(顺德)信息与机电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泰州研究院"等共建研究院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1)校企联合成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负责中心的总体建设,管理,运行与监督,为企业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学校的各专业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都成立了相应管理组织,土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等专业已经多次召开研讨会或调研会.

(2)建立学生企业学习期间共管机制.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理论教学,毕业设计所需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以企业建设为主,学校参与建设.2016年以来教育部给中国建材集团等四家"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投入的800万元建设资金,全部用于了改善相关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如为中国建材集团,华新水泥,上汽通用五菱工程实践中心,增加仪器设备,改善了多媒体教室,修缮了培训基地,改善了现场实训条件.

(3)学生企业学习实行"双导师制".

学生毕业实习,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安排的办法.试点专业学生毕业实习阶段,由学校根据企业接纳人数分别安排到相应企业实习,并在企业毕业设计,同时配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如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35人,将分别安排到4家企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配备校内导师8名,企业导师4名.

(4)企业教师为学生授课制度.

强调校企联合开设课程,企业专家参与理论课堂教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与企业现场生产紧密联系的课程,要求与企业或科研院所共同开设,聘请企业和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人员承担部分课时的讲授,部分课程要求有若干学时进行现场教学.如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B(CCS规范所参与),船舶建造工艺学B(企业参与讲座),船舶与海洋工程前沿技术(企业专家联合开设)等10门课程要求由企业专家独立授课或联合授课.

4.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情况

学校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校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联合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3个,"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1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36个.已经获得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经费800万元,获批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费160万元.

5.开展顶岗实习试点.

为了探寻试点专业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较长时间顶岗实习的运行模式及管理方式,鼓励相关专业在试点专业的上一届或上两届开始,到相应企业顶岗实习,改变过去走马观花似的实习.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2016级和2016级学生到中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23天,31天的顶岗实习.两次实习试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七、国际化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与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工程师人才的联合培养.2016年国际合作教育,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