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文发表专家

点赞:27678 浏览:1301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浅谈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平和正兴学校卢淑贞)

摘 要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同时,在教学中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本文通过适当的调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此提出一些看法.

关 键 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兴趣,创新情感.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1].

1数学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培养

数学创新能力,属于一般的数学能力.那么数学创新有什么特点,还应该有进一步的阐述,具体说来也可分为以下十点.

(1)提出数学问题和质疑能力,具有能疑,善思,敢想的品质.

(2)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并用于实践的能力.

(3)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包括提出定义,公理,公式.

(4)推广现有数学结论的能力,放松条件或加强结论.

(5)构作新数学对象(概念,理论,关系)的能力.

(6)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数学联结的能力.

(7)总结已有数学成果达到新认识水平的能力.

(8)巧妙地进行逻辑联接作出严密论证的能力.

(9)善于运用计算机技术展现信息时代的数学风貌.

(10)知道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是"不大好"的数学.

2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2.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怎么发表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2].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察.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当今实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则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问题.而教师应由单纯的解答问题转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会逐步增强,问题意识才能逐步养成,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3学生的创新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3.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3.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广西教育文发表专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创新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习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着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索,自己去动手."传授知识是我们教学重要目的之一,但不能算最重要的目的,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直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自我再学习,应用和创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不是一个模式,一个标准,而是培养学生丰富,独到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师的思维必须善于发散求异,使教学由传授知识向开发思维引伸,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有独到见解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是主体面临问题时思路由一条扩展到多条,由一个方向转移到多个方向的思维方式[4].在进行这方面训练时要做到:其一,选择有多种结论的问题,否则思想容易缭绕在"一棵树"上,无法散开,其二,开导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精致性,尤其要在变通性方面下工夫,其三,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检测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检测设越多发现新关系的可能性越大.良好的学习惯则指主动自觉独创性地学习,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以及用脑卫生的习惯等.一个良好的习惯能使人终生受益,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青年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起着一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中诸如观察的细致性,思维的严谨性,作图的精美性,书写的规范性等品质主要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新课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工夫进行这方面的示范,并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进行训练.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

创造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时情感活动过程.那些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操."创造涵容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化而选择的崇高性,独特性兼备的创新目标,涵容着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投入创新过程的高尚情操,涵容着为增进利他精神而尽情发挥的开拓风貌,涵容着为优化个体的创造性社会功能而认真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涵容着为追求永恒的价值目标而把自我短暂的人生化为人类文明序列的磊落胸怀[5]."可见,没有伟大的情怀,就没有巨大的动力来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造目标的实现. 除创新情感外,个性在创新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新成就的大小上也决定创.创新个性一般来说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6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