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点赞:7272 浏览:304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部

编委工作手册

ManualforEditors

ProgressinModernBiomedicine

第三版

ThirdEdition

2016-01-01

编辑寄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原名《生物磁学》,是以刊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2001年以来,一直秉承着做好学术传媒的职责,以"更高,更好,更快"为指导方针,当前生物医学发展的前沿,及时报道国内外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学术性的现代生物医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促进学术,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发表交流的平台.

学术水平与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编辑人员的素和专业知识是期刊发展的.编辑工作需要专业知识,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为了规范本刊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的工作任务职责,充分发挥编委的学术作用,提高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根据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期刊编辑出版规程》以及《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等相关,结合实际发展需要,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一流期刊.要众志成城兢兢业业为而奋斗!

2016-01-01

目录

杂志简介1

办刊宗旨1

学术影响1

收录情况2

栏目设置2

读者对象3

征稿范围3

快速通道4

投稿指南4

编辑部工作职责5

编辑部主任职责5

执行编辑职责5

技术编辑职责6

编务人员职责6

编辑工作方针....................................................................................................6

编委会工作职责8

编委聘任条件8

编委职责及权利9

编委审稿细则..............................................................................................................10

投稿须知(通用)..........................................................................................................11

中文模版(论着)..........................................................................................................1

英文模版(论着)..........................................................................................................20

专论与综述模版..........................................................................................................24

本刊相关.....................................................................................................41

附《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杂志简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由国家审批,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主办,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社编辑出版的生物医学类综合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23-1544/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273,旬刊,铜版纸印刷,彩图,邮发代号:14-12,定价:30.00元/期,全年1080.00元.

生物医学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对学科建设具有性和变革性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本身产生革命性影响.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异常迅猛,不断出现新的研究,而且有的正处于取得重大突破的边缘.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及时报道国内外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高水平的生物医学研究论文,传播现代生物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成果,反映学术水平与发展动向,引导科研活动与方向,有力推动生物医学的进步是科技期刊的主要任务.

的办刊宗旨就是顺应生物医学发展的形势需要,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生物医学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报道国内外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学术性的现代生物医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反映当前生物医学的科研学术水平与发展动向,有效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国内生物医学的研究水平,引导科研活动与研究方向,推动生物医学进步.

学术影响

自2004年被评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来,《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国外的影响力远大于国内.在2016年美国《化学文摘》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全球千种表学术期刊中,《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名列第234位.在2016年科技部信息所发布的《中国核心期刊引证报告》中,《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的被引频次为2791次,在198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名列第174位.

目前,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文摘(ProQuest,CSA)英国公共健康研究数据库(GlobalHealth,GH)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Abstract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Journal,AJ)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Copernicus,IC)GenamicsJournalSeek索引美国乌利希国际索引(Ulrich'sPeriodicalsDirectory)美国EBSCO全文数据库等国际知名数据库以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中文电子源(CEPS)等国内权威检索平台收录.此外,本刊正积极准备美国MEDLINE的考核评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每期固定栏目如下:

①基础研究:为生物学,基础医学等领域有重要学术价值,数据完善,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②生物磁学:变更刊名后,本刊保留生物磁学栏目,刊载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生物磁学领域研究与科研成果.

③临床研究:具有推广和实用价值的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预防和康复研究等,侧重实用性.

专论与综述:深入评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当前某一研究专题进行全面的,客观的精辟论述对新理论和新观点进行系统的,条理的阐述,力求选题新颖,实用.

除一些常规固定栏目外,本刊其他的安排完全按照当期收录的优秀论文进行科学的设置,

①技术与方法:对生物医学领域某一研究方法或实验技术的重要改进对国际上重大前沿技术作最新介绍在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新技术,方法新发明的技术专利等.

述评:对当前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前瞻性评论,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导向性分析,对传统或新的方法进行权威性概括,对有争议的论题及论点进行争鸣或商榷.

研究快报:具有"高,尖,新"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本刊主要面向的作者群及读者群是国内外承担生物医学领域"863","973",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生物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科研人员,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制药,化工,轻工食品,农业,环境,海洋等相关领域的企业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开发人员,生命科学相关仪器试剂生产经营者,生物技术管理部门和相关学术团体的领导,生物医学技术投资与金融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士等.

凡是和生物医学有关生物最新研究论文均可投稿,我们会在时间.欢迎从事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踊跃投稿为鼓励创新,对于优秀的,将稿酬.

本刊"快速通道"承诺下列稿件在录用后在1-3个月内发表

★国际合作课题,"863","973",国家专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及其它各类国家级项目资助论文,

★博士后流动站课题,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资助论文,

★院士,首席科学家或知名教授的项目课题论文,

★博士,硕士优秀答辩论文及国家级专利技术项目论文,

★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实验论文

投稿指南

来稿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用英文撰写的论文,请附上较英文摘 要更为详细的文摘 要.用文撰写的论文,应附较中文摘 要更为详细的英文摘 要,格式严格遵照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撰写.投稿前请登陆本刊网站下载《投稿承诺书》,按照署名顺序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确保论文未一稿两投.凡查出并证实的存在侵权或泄密行为的稿件,将由作者承担一切后果.作者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着作权法》有关规定,编辑部可以对稿件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请作者考虑.

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的3-5天内通知作者初审结果,若逾期未收到通知,可通过E-mail咨询或致电编辑部查询稿件进度.通知作者修改的稿件,若超过1个月未修回,将以新稿处理.经审理决定录用的稿件将按照论文所占版面核算版面费和审理费,并以邮件形式通知作者,同时附录用通知和最终修订稿.

编辑部负责刊物的编辑,出版和发行等日常工作,并接受编委会的学术指导.《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编辑部由编辑部主任,副主任,责任编辑,执行编辑,技术编辑及编务人员组成,编辑部的工作宗旨是:认真,严谨,质量,时效!

根据编辑部年度出版计划,收集,整理并审阅已录用稿件

编制目次(栏目,次序),上报编辑部主任审核,获准后排版员进行制版.

,负责稿件修改润色优化结构,修审英文摘 要,提高论文的可读性.

,负责安排样稿的校对工作,并审核校对结果及修改情况.

,负责期刊出版后的质量自评工作,并向编辑部主任提交自检报告.

,掌握本行业最新技术,信息动态,参与期刊有关评选,交流活动做好读者调查和信息反馈,与其他编辑积极配合,保证期刊的整体质量.

编辑工作方针

1,编辑要热爱编辑出版事业,熟悉编辑出版业务,具备从事编辑出版行业的专业技能善于发掘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前沿,鼓励科研创新.

编辑遵守出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严禁以权谋私,坚持选稿标准和审稿程序.

3,编辑应注意稿件审理的匿名和保密,不对外透露审稿人姓名及审稿意见,不随意查询审稿记录.

编辑应树立为作者怎么写作的意识,及时与作者及读者进行沟通,加强主要读者群和作者群的建设维护作者的着作权.

编辑对刊物,作者读者负责过程和出版时限负责

6,编辑应主动回避主题与信仰冲突.

编辑学术查重或失实之处提出,稿件相关科研机构调查.要求作者保护作品的原创性保证完整性.

处理并的错误言论分清客观评论和个人.

要求作者终稿内容负责确保,以便读者评价提供作者以供读者问题

11,执行认可的标准,监督违反标准的作品.

编辑应严格控制对进行回顾性评审监督质量.

编辑对其所编着的期刊内容具有完全的权威以及解释责任.

编辑有义务协助出版社或主办及其管理新的编辑.

编委会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学术指导机构,对刊物的发展起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编委会主要由学术顾问,主编,副主编,执行主编,执行副主编,名誉编委,海外编委,常务编委和责任编委组成,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为三年,每届任期期满,编辑部会根据编委会成员的工作,专业覆盖面和学科交叉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编委聘任条件

本刊要求编委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具有研究员或相当级别的技术职称,一般应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熟悉期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前沿情况,热爱编辑事业,积极承担编审任务并认真履行刊物宣传职责,具有一定的组织号召能力,有精力,有时间,有条件参加编委会工作.

编委的职责及权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要求编委会全体成员严格执行本刊办刊宗旨,积极每年撰写或推荐5篇具有创新性高质量学术论文海外编委每年至少完成2-3篇约稿任务免费发表,并给与优厚稿酬奖励

编委要认真履行审稿把关职责

编委要积极推荐审稿专家,协助扩大队伍读者,作者对期刊质量和编辑工作的意见建议

编委有义务宣传和维护期刊良好的声誉和学术形象

编委要积极关注期刊的发展,促进,提高社会效益

编委享有每期样刊的赠阅权享有稿件发表的优先权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编委推荐的优秀稿件

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编委,推荐参与学术会议.

论文题目准确得体,简短精炼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索引和传播介词使用标题冗长等.

摘 要是读者最先关注的内容,也是决定是否有兴趣继续阅读全文的关键.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图表是数据的主要表现形式数据处理采用图,表文综合的方式坐标图的比例精确显微镜下组织切片图注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列表简明扼要数准确.

讨论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是衡量一篇论文的标尺讨论是否能够从多方面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对于研究结果的评价客观故意回避研究的局限性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尤其是对前人的突破.◆本刊投稿方式:

①投稿:shengwuyixue.biomed..

②E-mail:liudhui_21@126.biomagi@163.,biomed_54@126.

◆基本要求:

本刊重视论文原创性,强调新颖性与创新点!

投稿论文需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数据准确,描述客观论据充分论证严谨简练,流畅.

连续0个字与已发表文献雷同且未明确注明,即视为抄袭,超过10%直接退稿.

按照投稿详见刊网站写作模版栏).

★文中所有数字,英文字母均须采用TimesNewRoman,字与其所在的字体.全文采用1.5倍行距,两端对齐.

论文题目:中文标题用三号宋体加粗应简明确切地反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25个字.有基金项目资助的请在标题后用"*"号右上标.英文标题用三号TimesNewRoman加粗,与中文标题含义一致,符合英文书写习惯.

作者姓名及单位:采用号宋体,姓名在文题之下,排好顺序,通讯作者△"(上标标注.为体现科研团队的实力与水平,作者一般不少于5人.单位写在姓名下方,若各作者为不同单位,则在姓名右上角以序号表示,工作单位应写全称,注明科室,后加省,城市,邮政编码和国籍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84中国.英文采用号TimesNewRoman斜体,姓氏的英文字母全部大写,例:WANGLi-ping,英文单位格式为:科室/专业,医院/学院,所属高校/部门,城市,省份,邮编,国籍ig:SchoolofLifeSciences,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摘 要和关 键 词:摘 要采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实验论文建议采用"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这个字加粗,加冒号)四个层次撰写300(综述200字.关 键 词加冒号采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一般3-5个,之间用分号(全角)隔开.ABSTRACT(字母全部大写)采用五号TimesNewRoman采用"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这个词加粗,加冒号)四个层次撰写要求实词一般300个.本刊十分重视英文摘 要的写作加粗加冒号采用五号TimesNewRoman,第一个字母大写,之间用分号(半角)隔开.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编号:五号宋体加粗加冒号.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CLC)Documentcode:ArticleID:五号TimesNewRoman加粗加冒号.

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进行分类,多主题的可同时标识2-3个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论着类用"A",技术方法类用"B",管理性"C",报道性"D",文件,资料用"E".

添加脚注(小五号宋体和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例:

*基金项目:基金类别,项目名称(基金编号)[最好有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

△通讯作者:姓名,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

(收稿日期:接受日期:)

正文格式及层次:全文采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实验论文建议按"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层次撰写.前言部分要求00字.正文一级标题四号体,加粗顶格书写,二级标题小四号体,加粗顶格书写,标题五号体,加粗顶格书写标题不要.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后回车,空两格书写正文,标题后空三格直接书写正文.各标题下的内容均用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标点符号用中文全角.

正文中的表格:采用三线表格,表名位于表格上方,居中,小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注释位于表格下方,左对齐小五号TimesNewRoman.表名(表文题)需中英文对照,表内文字与表释只需显示英文形式(不要出现中文)."表1"用"Table1"表示.

正文中的图片:采用小五号宋体TimesNewRoman,居中,图名(图文题)和图序必须中英文对照(加粗),图内文字与注释只需显示英文形式(不要出现中文)."图1"用"Fig.1"表示.图片应清晰度和对比度(像素300以上).图片标注缩放标尺.公式需要自行编辑,不得复制图片等,且公式后面需用圆括号注明公式编号,示于公式行右端,全文公式统一依前后顺序编号.文中引用时仅需交代为由或见图,公式,表等.

符号:标点符号遵照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的用法量和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遵照国家标准GB3100-3102-93统计学符号t检验用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样本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概率用英文大写"P"(非斜体)等.文中所有计量单位与数字之间必须空一格,如50g,12.5μg.L-1DDP,10%.

nmanagementmodule,sleepmonitor,andcontrolapparatus:U.S.PatentApplication13/800,461[P].2016-3-13

[6]2016年上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要求加强安全性管理的药品[R].药学进展,2016,36(7):336

Theannouncementtostrengthenthesafetymanagementofdrugeinthefirsthalfin2016requiredbystate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R].ProgressinPharmaceuticalSciences,2016,36(7):336

[7]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38:2016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化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6:4

ChineseNationalAccreditation.CNAS-CL38:2016MedicallaboratoryqualityandCompetenceAccreditationCriteriaUsedinclinicalchemistryexaminationfielddescription[S].Beijing:ChinaMetrologyPress,2016:4

[8]赵健.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6:1-30

ZhaoJian.ResearchanddevelopmentofmedicalimagingsoftwareforonlineteachingbasedonPACS[D].ChinaMedicalUniversity,2016:1-30

[9]SwansonD.Complementarystructuresindisjointscienceliteratures[A].AbrahamBookstein,etal.Proc.ofACM/SIGIRConference[C].NewYork:ACMPress,1991.280-289

中文模版()

标题(三号宋体加粗,最好不超过个字)*

王1张娟1,3毅123(

(1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100191中国,2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84中国,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长沙410000中国)

准确描述该研究的目的,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方法,分析的研究指标简要列出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展示具体数据和统计学意义,避免推断或总结.避免过度外一般选取3-5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论文编号:1673-6273

*

WANGQing1,ZHANGJuan1,3,LIYi1,ZHAOMing2,CHENLing3△

(1DepartmentofImmunology,SchoolofBasicMedicine,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191,China,2SchoolofLifeSciences,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3TheXiangYaHospit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

注意:英文摘 要必须符合基本的语法科技英语规范,保证句结构正确语句通顺避免中式英语,切忌用软件代替.Keywords:与中文一一对应

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CLC):RDocumentcode:A

ArticleID:1673-6273

前言(宋体,四号,加粗)

前言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新领域研究主题,国内外研究进展,),意义主要方法等正文中出现缩写词出英全称,如:(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

1材料与方法

该部分主要描述研究过程中实验对象的基本信息注意选择合理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量),实验材料(注明购写地点或产地),试剂(注明试剂纯度和纯化方法),仪器(注明型号,国家,生产商),设备(注明主要设备和关键配件),实验条件,实验技术及方法等.实验步骤要叙述准确,文字表达要符合逻辑,做到上下文统一,语言简洁明了,以利于其他研究人员能够重复实验.新方法或新技术应该详细描述,对已知成果改进或改良只需描述其改进之处即可.以下范文书写格式可做参考:

1.1材料

例:

人肝癌细胞HepG2由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提供胎牛血清Gibco公司,二氯乙酸钠(DAC),DMEM及0.25%胰酶TrypsinInvitrogen公司,EDTA,PS(青霉素+链霉素)四氮唑蓝MTT),二亚矾DMSO)及TRIZOL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氯仿,酒精逆转录试剂盒ABIAppliedBiosystems公司,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法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Bender公司光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全自动酶标仪BIO-RAD550)及Real-timePCR仪.

1.2方法

例:

1.2.1细胞培养配制含15%胎牛血清FBS)+DMEM培养基+1%PS的培养液.在液氮罐中取出HepG2冻存管,迅速放入37℃水浴箱中复温解冻,在超净台中吸取10ml培养液加入离心管中,待HepG2解冻后,用吸管吸出解冻液,加入离心管中,吹打混匀,密封后置离心机中离心(800r/min,5min),弃上清,加入配制好的培养液适当稀释,移入培养瓶中,于37℃5%CO2培养箱中常规培养.隔天换液,当HepG2生长融合成单层时,用PBS洗涤三遍,再用0.25%胰酶-0.02%EDTA消化传代.

1.分组传代好的HepG2分组浓度为0mmol/L对照组1.0mmol/L,2.0mmol/L,4.0mmol/L,8.0mmol/L(乳酸1.0mmol/L+DCA,2.0mmol/L+DCA,4.0mmol/L+DCA,8.0mmol/L+DCA(DCA组),DCA终浓度为10-3mmol/L培养液共同培养24.

1.2.3四氮唑蓝(MTT)比色实验将HePG2细胞悬液浓度调整为5×l07/L,每孔200μL接种于96孔板上,各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乳酸,对照组不加药,另设空白对照孔只加培养基,无细胞,每组设8个重复孔.继续培养24后,加人MTT5g/L)20μL,放置孵箱内培养4h后弃上清,加人二亚矾DMSO)200μL,振荡15min,用全自动酶标仪BIO-RAD550)检测490nm参考波长630nm处的吸光度值A值.抑制率%)等于(A对照-A实验/A对照×100%.

1.2.4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取各组细胞,分别用0.25%胰酶-0.02%EDTA消化30s,PBS洗涤后加入配制好的培养液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用细胞计数器调整每组细胞数为5×106/ml,取1ml细胞悬液于离心管中,置于离心机中8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PBS洗涤后轻轻振荡使细胞悬浮,反复离心洗涤后,取250μL细胞悬液,加入AnnexinV-FITC10μL和PI5μL,混匀后室温下避光孵育15min后上机待检.

1.统计学分析

研究型论文必须有统计学分析,注明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及版本号,检验方法及检验水准等.

2结果

应详细说明研究得到的真实数据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辅以图或表补充说明.

例:

2.1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的比较

模型组大鼠AMI出现大量区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显着多于检测手术组P<,0.001),而OMT预处理使凋亡数显着减少P<,0.001),在组与OMT预处理检测手术组中仅发现极少量的凋亡细胞存在.图

图1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的比较

Fig.1Comparisonoftheapoptosisofratmyocardialcellsamongdifferentgroups

Note:Datawereexpressedas±SD,n等于6.***P<,0.001,paredwithgroupSham,###P<,0.001,paredwithAMIgroup.

例:

2.2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情况

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治疗组,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胃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28±0.12)%,(1.23±0.17)%和(1.03±0.14)%.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t等于18.152,17.555,P<,0.05.见表1.

表1三组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情况(%,x±s)

Table1ApoptosisastriccancerSGC7901ofthethreegroups

GroupsAmount(n)ApoptosisRateTreatmentGroup822.28±0.12#*NegativeControlGroup81.23±0.17ControlGroups81.03±0.14Note:paredwiththenegativegroup,#t等于18.152,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等于17.555,P<,0.05.

3讨论

对研究结果进行具体的总结应准确,简明,完整的分析各指标的意义,评价结果存在的误差,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比较,说明结果产生的可能原因,强调本研究对该领域的意义以及后续研究需要注意的方面等.简要介绍下一步研究思路,进一步提出新问题,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medicine,2016,13(8):1511-1513+1553

英文模版()

AssociationStudyofHumanSerotonin5-HTR2AgenePolymorphiswithAlcoholDependenceinYunnanYiopulation*

YANGHao1,ZHONGShu-rong1,ZHAOLi-juan1,LIJin-hua1,ZENGXi-ran2,JINGQiang1△

(1KunmingMedical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000,China,2UniversityofYork,Heslington,York,YO105DD,UK)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alcoholdependenceandpolymorphiofserotoninreceptor2a(5-HTR2A)geners6311inYunnanYipopulation.Methods:ThePCR-RFLPwasusedtoanalyzegeicpolymorphiof5-HT2ARgene,thegenotypeandgenefrequenciesin330controlgroupsand110ADgroups.Results:Twoallelesofthe5-HT2ARgeneweredetectedin440samples:allelesAandG,includingthreegenotypes:AA,AGandGG.Genotypefrequencywas30%,63.6%and6.4%inADgroups,and38.5%,55.8%and5.8%incontrolgroups,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rewasnosignificantassociationforHTR2Ageners6311betweenADgroupandcontrolgroupinYunnanYiPopulation.

Keywords:Alcoholdependence,HTR2A,Polymorphi,YunnanYipopulation

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CLC):R394.3Documentcode:A

ArticleID:1673-6273

Introduction

Theintroductionshowsthescopeofyourinvestigationeffortsandhowthisworkrelatesto,oraugmentsandpreviousstudies.Itisnecessaryforyoutodescribetheassumptionadeingeneralterms,andtostatewhatresultshebeenobtainedsoastoprovideaninitialoverviewofwhatproblemiainlyaddressedandwhathasbeenachievedinthispaperforreaders.

※Makeitclearfromgeneraltospecific!

1MaterialsandMethods

Readerustbeabletoreproduceyourresults,evaluatethevalidityofyourconclusionsandthesoundnessofyourmethods,andfollowthelogicinthispaper.

1.1Materials

详细说明研究对象(subject),包括:研究人员(subjects),性别(gender),年龄(age),物种(species),品种(breed),生理状态(physiologicalstate),微生物要说明菌株(strain),血清型(serotype)及其他特性(identitycharacteristics),药物(drug),激素(hormone),试剂(reagent)及其他化学品(chemicals)的名称,商标(trademark),批次(batch),生产厂家(manufacturer)及所在地(location)等.

1.2Methods

说明研究设计(Studydesign/protocol)如:回顾(retrospective/review),前瞻(prospective),临床(clinical),动物(animal),实验(experiment),活体内(invivo),活体外(invitro),原位(insitu),随访(follow-up),对照(control),随机(random/randomized),双盲交叉(double-blindcrossover),人群(population/cohort/migrant),对比(parison),流行病学(epidemiological)分组(assignments),选择标准(criteriaforadmission)等.

1.Statisticalanalysis

研究型论文要使用统计的方法在去除差异的前提下体现出对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2Results

'tembellishtheresults(leethatforthe"Discussion").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概述(overviewoftheresults),说明统计学意义(statisticalsignificance),分析研究所得数据,在文字叙述的基础上,以图或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在正文中.

Forexample:

2.1Genotype,allelefrequencyandstatisticalanalysesofrs6311

Locusgenotypeanalysisshowedthat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alcoholdependentgroupsandhealthycontrolgroupsinthegenotypeandalleledistributionofthers6311ofHTR2Agene(P>,0.05).(Table1).

Table1Logisicregressionanalysisofgenotypedistributionof5HTR2Ageners6311

GroupGenotype(frequence)X2PORB[95%CI]

1/11/22/2ADgroup33(0.300)70(0.636)7(0.064)

Controlgroup127(0.385)184(0.558)19(0.058)2.5720.276

Dominantmodel1/2+2/2vs.1/11.460[0.918,2.322]0.110

Recessivemodel2/2vs.1/1+1/20.815[0.455,2.722]1.112

Additivemodel1/2vs.1/10.113[0.914,2.346]1.464

Additivemodel2/2vs.1/20.945[0.390,2.404]0.9683Discussion

Thepurposeofthe"Discussion"istostateyourinterpretationsandopinions,explaintheimplicationsofyourfindings,andmakesuggestionorfutureresearch.Itainfunctionistoanswerthequestionsposedinthe"Introduction",toexplainhowtheresultssupporttheanswersandhowtheansweritintheexistingknowledgeonthetopic.

"Discussion"isconsideredtheheartofthepaperandusuallyrequiresseveralwritingattempts.Theanizationofthe"Discussion"isimportant.Beforebeginning,youshouldtrytodevelopanoutlinetoanizeyourthoughtsinalogicalform.Tomakeyourmessageclear,the"Discussion"shouldbekeptasperatingaspossiblewhileclearlyandfullystating,supporting,explaining,anddefendingyouranswersanddiscussingotherimportantanddirectlyrelevantissues.

References

[1]GaoLB,ZhongSR,JingQ.YunnanYialcoholdependencesyndromeandofADH2,ALDH2genepolymorphiassociationstudies[J].JournalofMedicalResearch,2016,39(3):35-39.

[2]DouSJ,WangXJ,GaoLB.ThedrunkencrowdCYP2E1genepolymorphiresearch[J].ChinJDrugDepend,2016,20(3):190-193.

[3]GuoWJ,WangQ.InteractionAmongGenesInfluencingEthanolMetaboliandSexIsAssociationWithAlcoholUseDisordersinaTibetPopulation[J].Americanjournalofmedicalgeicspartb,2016,153B(2):561-569.

※注意:本刊要求所有以英文形式撰写的论文必须提供与ABSTRACT和Keywords相对应的中文摘 要和关 键 词(书写格式与中文模版一致).

HTR2A基因多态性与云南彝族酒精依赖关联性研究*

杨浩1钟树荣1赵丽娟1李金华1曾熙然2景强1

(1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000中国,2约克大学约克YO105DD英国)

330健康人(对照组)和110名酒精依赖者(病例组)的进行检测.440例样本检测到种等位基因A和G,三种基因型AAAG和GG.三种基因型在对照组中频率分别是在云彝族人群中,HTR2A基因rs6311A-1438G)位点与酒精依赖无显着关联HTR2A基因rs6311(A-1438G)位点在云南汉族和云南彝族酒精依赖组中无显着差异,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R394.3文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3-6273

专论与综述模版

埃博拉病与丝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陈相蓉许婷初明王月丹△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北京100191)

摘 要:埃博拉病等丝状病毒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综述了有关丝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免疫应答,治疗药物与疫苗研发工作的研究进展,为更好的认识丝状病毒感染规律和寻找埃博拉病等传染病的防治方法,提供一定的线索.

关 键 词:埃博拉病,丝状病毒,马尔堡出血热,感染,免疫

中图分类号:R373.9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intheResearchforEbolaDiseaseandHumanFiloviridaeInfection

CHENXiang-rong,XUTing,CHUMing,WANGYue-dan△

(SchoolofBasicMedicine,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191,China)

ABSTRACT:Eboladisease,whichiscausedbyakindofFiloviridae,Ebolirus,poseagrethreattohumanhealthandlife.Inthisarticle,theprogressesintheresearchofFiloviridae's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pathogenicmechani,immuneresponses,treatmentandvaccines,werereviewed,inordertorevealtherulesofFiloviridaeinfectiousdiseases,whicharehelpfultodevelopanefficientmethodtopreventandtreatEboladiseasepotentially.

Keywords:Eboladisease,Filoviridae,Marburghemorrhagicfever,Infection,Immunity

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CLC):R373.9Documentcode:A

ArticleID:1673-6273

前言

2016年在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刚果(金)等中西非国家,出现了新一轮的埃博拉病(以前称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1].截止2016年9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该轮埃博拉病的流行已经造成了至少2622人死亡,5335人感染,这还没有包括刚果(金)埃博拉病疫情数据.那么,埃博拉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传染病呢为什么会对人类造成如此大的威胁呢

丝状病毒感染与埃博拉病

埃博拉病(Eboladisease),由于具有发病后出现高热和出血的特点,以前也被称为埃博拉出血热,与拉萨热和马尔堡出血热(Marburghemorrhagicfever,MHF)并称为非洲热病(Africanfevers)[2].在非洲热病中,马尔堡出血热和埃博拉病都是由于感染了丝状病毒(Filoviridae)所引发的传染性疾病.

马尔堡出血热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丝状病毒感染,该病虽然起源于非洲,但却是在欧洲被首先发现的.1967年,德国马尔堡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为了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接触了来自乌干达的带有马尔堡病毒的非洲绿猴而感染,出现了发热,头痛,呕吐及内脏出血等症状.之后,该病通过与携带病毒的猴子或者患者直接接触而传播,最终导致包括德国马尔堡,法兰克福和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的31人感染发病,7人死亡.此后,在南非,肯尼亚和津巴布韦等国也发现了马尔堡病毒感染的病例.21世纪初,马尔堡病毒分别在刚果和安哥拉爆发流行,感染和死亡人数均达到了上百人[3].

马尔堡出血热出现差不多10年后的1976年,扎伊尔(今刚果共和国)北部小镇杨布库(Yambuku)的多名患者因为发热,头痛,腹泻,呕吐和内脏出血等症状而死亡,这种疾病很快在附近的村庄和城镇蔓延开来.当时的医疗专家以流经杨布库附近的一条小河——埃博拉河的名字,将这种类似马尔堡病毒感染的传染病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现在称为埃博拉病.几乎与此同时,在苏丹南部地区也出现了埃博拉病的疫情.扎伊尔和苏丹的此次埃博拉病大流行,导致了上百人感染,病死率高达90%,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仅次于狂犬病的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4,5].

目前,人们知道非洲绿猴和猩猩等灵长类动物是人类感染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丝状病毒的源头,在我国和西班牙等国家的一些蝙蝠体内也检测到了丝状病毒感染的迹象[6],而且丝状病毒还可以感染小鼠,仓鼠和豚鼠等啮齿类动物制成动物感染模型[7,8].可至今仍然没有找到丝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对其流行与传播的具体细节还存在着很多的疑问.

丝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属于单股负链RNA病毒(Mononegirales)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该科病毒病毒因外形呈丝状而得名,直径通常为约80nm,但长度却很长,最长可达14000nm,表面可有瘤状突起,外形类似我国古代的"如意"[9].目前,丝状病毒科只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两个属[10],这两个属的病毒外形及致病性基本相同,只是抗原性不同,可以通过血清学实验进行区别.

埃博拉病毒属一共包括四种病毒:分别是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和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和苏丹埃博拉病毒是引起1976年埃博拉病的主要病原体,可以引起典型的埃博拉病,并且可以导致爆发流行.另外两种埃博拉病毒对人类的健康威胁则较小.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也曾被称为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对人具有感染能力,却并不致命.1990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雷斯顿市的实验室在一批来自菲律宾的食蟹猴体内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埃博拉病毒——雷斯顿(Reston)埃博拉病毒.通过溯源研究,人们在菲律宾当地的一些猪身上,也找到了这种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迹象,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种源自亚洲的埃博拉病毒[11].虽然,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可以导致猪的感染性病变,但是很少感染人,也不会引起人类出现任何症状,是一种对人安全的埃博拉病毒.2016年,在我国上海的农场中死亡的猪体内也曾经检测到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感染[12].


丝状病毒的基因组包括7个基因,从3'到5'分别为核心蛋白,病毒蛋白35(virionprotein,VP35)VP40,糖蛋白(glycoprotein,GP)VP30,VP24,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L)[9,13].其中,除了糖蛋白以外的基因都是单顺反子,只各自编码1个结构蛋白.这些基因编码的产物中,RNA聚合酶(L),VP30和VP35构成了病毒的复制核心,其中VP35还具有拮抗宿主干扰素作用的功能[14],VP40是病毒的基质蛋白,主要参与病毒颗粒的形成[15],VP24是构成病毒膜结构的蛋白,也具有干扰干扰素功能的作用[16],糖蛋白(GP)是唯一一种跨膜蛋白并构成了病毒的刺突.埃博拉病毒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可以产生大量的可溶性糖蛋白,并通过宿主细胞大量分泌[9].

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

由于对埃博拉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非常困难,对于埃博拉病的症状描述具有异质性.埃博拉病的潜伏期为2~21d(平均为4~10d),初起症状为寒战,发热,全身不适和肌痛,继而出现多系统性感染症状,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流涕,胸痛和气短),循环系统症状(结膜充血,低血压和水肿),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精神混乱和昏迷)以及极度衰弱等全身性症状[17].特别是在埃博拉病的发病极期,会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静脉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和黏膜出血等凝血障碍.在疾病的后期,患者可出现休克,抽搐和严重的代谢紊乱.实验室检查表明,在埃博拉病的过程中,白细胞计数显着下降,一般低于1000个/μL,淋巴细胞和白细胞计数降低,核左移,血小板计数降低到10000~50000个/μL,在疾病后期,由于继发的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可以显着升高.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转氨酶升高,高蛋白血症和蛋白尿等生化指标的紊乱.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往往表明患者出现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0,18-19].多数埃博拉病死亡的患者于发病后6~16d死于低血容量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孕妇和母亲患病的儿童感染埃博拉病的症状更严重,死亡率更高.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死亡率为60%~90%,而苏丹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死亡率为30%~60%.埃博拉病患者可以发生肌炎,复发性肝炎,精神分裂和葡萄膜炎等并发症,使其恢复的时间变长.

埃博拉病毒可以感染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肝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和多种表皮细胞,并可以在这些细胞内复制[20-26].研究表明,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是埃博拉病毒初期感染的主要细胞,这些被感染的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将病毒带到肝和脾,并可以继续通过血液循环将病毒播散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25,27].淋巴结,脾和胸腺淋巴组织是埃博拉病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淋巴细胞本身虽然并不会被埃博拉病毒感染,但是,在这些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却大量的发生凋亡或者坏死.2000年,对乌干达埃博拉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死亡患者体内的循环T细胞数量下降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幸存患者T细胞数量下降的幅度[28].对食蟹猴的研究结果表明,埃博拉病感染导致的数目下降的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是T细胞和NK细胞[21].目前,一般认为埃博拉病患者体内T细胞减少的机制,可以分为微环境改变和病毒直接作用两个方面.埃博拉病患者的淋巴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和Fas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途径异常激活,树突状细胞功能障碍和可溶性免疫相似度检测分子产生异常等,改变了淋巴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可导致淋巴细胞大量减少[28-32].另一方面,丝状病毒糖蛋白羧基端具有的免疫抑制结构域也可能导致淋巴细胞的大量减少[33-35].

内皮细胞是埃博拉病毒损伤的重要靶细胞,一般认为,病毒的糖蛋白GP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而损伤内皮细胞的结构,这是埃博拉病发生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36].但是,在早期研究中并未能在组织解剖中发现血管内皮损伤的证据[37].最近在食蟹猴感染模型中有人发现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很少感染内皮细胞,并且只有在疾病的终末期才会感染内皮细胞[25].这也可能是为何埃博拉病的患者一般只在终末期才出现严重出血症状的原因.

埃博拉病毒不仅可以感染富含单核/巨噬细胞的淋巴组织,而且肝和肾上腺也是其重要的靶器官,从而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肝坏死和肾上腺损害.埃博拉病患者的肝损害一般不会导致患者死亡.几乎所有的埃博拉病患者都会出现低血压,因为肾上腺皮质与机体水盐代谢的调节有关,这被认为是与肾上腺皮质损伤有关的症状.此外,埃博拉病患者还会出现出凝血机制的异常[4,38].这些因素最终导致患者出现DIC,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感染性休克等严重病理状态,甚至死亡.

丝状病毒感染的免疫过程及其机制

埃博拉病毒感染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6,8,10,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RANTES,TNF-α以及活性氧和活性氮等多种炎症因子[3940].但是,这些病毒诱导产生的炎症介质实际上会导致免疫功能失调而促进病情的恶化.在死亡患者中,这种免疫功能的失调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幸存者[32].例如,埃博拉病患者体内异常产生的氮氧自由基,可以导致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组织损伤,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强,组织水肿,从而引发低血压休克,加速患者的死亡[28].

干扰素是机体抗病毒感染免疫的主要效应分子,但是,丝状病毒基因编码的VP35却可以通过抑制TBK-1/IKKε激酶对干扰素调节因子3/7(IRF-3/7)的磷酸化作用[41],阻止干扰素β的转录,从而拮抗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42-44].同时,该病毒的VP24则可以通过抑制karyopherin-α1对STAT1的活化[45],干扰I型干扰素的信号转导,从而逃避机体的抗病毒免疫机制[46].

丝状病毒感染幸存的患者一般会在发病后6~11天,开始产生特异性抗体反应[47].其中,IgM型抗体最早在发病后2天就可以出现,并可以在体内存在30~168d,而IgG型抗体在发病6~8d后出现,并可以持续存在很多年[48].因此,通过ELISA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存在,与临床观察和病原学诊断一样,都是诊断丝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49].同时,有研究表明,在丝状病毒感染过程中,机体也会产生特异性的细胞毒型T细胞(CTL),这些细胞也具有抗病毒作用,但由于丝状病毒先前的发病率较低,人们对于这种保护性的T细胞免疫还知之甚少[50].

另外,有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HLA类型可能有关.HLA-B*07(11/11,幸存/感染)和HLA-B-*14(4/4,幸存/感染)者对埃博拉病具有一定抗性而HLA-B*67(0/8,幸存/感染)和HLA-B*15(4/17,幸存/感染)者则对该病较为敏感[5-53].

丝状病毒的治疗研究进展

目前为止,对于丝状病毒感染,还没有公认的特效疗法,一般是通过输血,营养和抗继发感染等支持疗法进行对症处理.正规和适当的对症支持治疗,对于体内免疫紊乱程度较轻的患者可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欧美国家,丝状病毒感染的死亡率为30%左右,但是在医疗条件较差的非洲国家,这类患者的死亡率为60%~90%,甚至几乎达到100%[9].这也是多个欧美国家冒险将各自国家感染丝状病毒的公民从非洲接回国内治疗的主要原因.

抗体治疗是人类最早用于埃博拉病治疗的两种方法之一,利用来自康复者血清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是从埃博拉病首次出现时一直沿用至今的治疗方法.不过,由于马尔堡病毒可以在感染后的数月内一直存在于患者体内,因此,为了灭活康复者血清中的丝状病毒,在提取血清后需要进行热灭活,然后才能输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3].由于丝状病毒在56OC不能完全灭活,必须提高灭活的温度,这也可能会影响抗血清的治疗效果.

最近,美国FDA批准了MappBiopharma公司开发的试验性抗埃博拉病的新药——Zmapp.该药是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将来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动物体内的抗体基因,转入烟草属植物中获得的单克隆抗体[54].其抗埃博拉病毒原理与来自康复者的抗血清类似,已经在美国,西班牙及非洲患者中进行了试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研究报告也表明,在加拿大的一项研究中,118只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恒河猴在使用了Zmapp后,全部被治愈[55].不过,该药的库存很少,且目前生产周期较长,而且一旦埃博拉病毒发生变异,该药物也有失效的风险.目前,已经有人发现埃博拉病毒存在着变异的迹象.

在埃博拉病的治疗过程中人类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因为常用的抗病毒治疗手段几乎都对丝状病毒感染无效.干扰素治疗曾经在早期的埃博拉病治疗中与抗体治疗一样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埃博拉病治疗手段.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丝状病毒可以通过VP35和VP24阻断干扰素的作用,特别是VP24可以通过抑制STAT1介导的干扰素信号转导通路,导致干扰素的作用失效,从而限制了干扰素在埃博拉病治疗中的应用.广谱抗病物利巴韦林(Ribirin)可以抑制病毒RNA聚合酶活性,阻止病毒mRNA成帽和复制,对于也能引起人类出血热症状的砂粒病毒(如拉萨热病毒)和本雅病毒(如刚果热病毒)均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效果.但是,该药物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均不能抑制丝状病毒的复制,因此利巴韦林的应用对埃博拉病及马尔堡出血热都没有治疗效果[56].不过我国自主研发的RNA聚合酶抑制剂——jk05,在实验室研究中可杀灭丝状病毒,已经被我国批准为军队的紧急储备用药,这可能将是一个抗埃博拉病的重要突破.

基于RNA干扰技术的抗埃博拉病物是抗埃博拉病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人类已经发现了可以针对埃博拉病毒的siRNA,可以在细胞内干扰埃博拉病毒的RNA,并促进其降解[].由加拿大药厂Tekmira研发的新型治疗药物——TKM-Ebola,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人体试验,该药物采用自行开发的纳米颗粒投药系统更好的解决了将siRNA带入靶细胞的问题,对杀死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的埃博拉病毒相当有效.

NPC1是一种人源NPC1基因编码的蛋白,与人类的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有关.当NPC1基因突变时,可导致细胞的胆固醇代谢和运输障碍,引发C型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disease,typeC).新近发现,人类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是埃博拉病毒的细胞受体,可以与病毒的糖蛋白(GP)结合,参与细胞的感染过程.应用NPC1的抑制剂,可以阻断GP与NPC1的结合,从而干扰病毒的感染[58].

研究还发现,雌激素受体的选择性抑制剂和托瑞米芬,可以在体外细胞试验和C57小鼠的体内试验中抑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该研究结果目前已经被美国FDA认可,可望被用于埃博拉病的临床治疗[59].此外,还有人研制成功了针对埃博拉病毒VP35的核酸适体(aptamer),具有潜在抑制VP35与双链RNA结合的能力[60].这些研究成果也为埃博拉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丝状病毒的疫苗研究进展

自从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以来,人们就一直致力于埃博拉病毒等丝状病毒的疫苗研究,以便为军队,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等在一线接触埃博拉病患者的人员提供安全有效的保护,这对控制埃博拉病疫情和救治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早期的研究中,埃博拉病的发病较为罕见,导致疫苗的潜在研发和使用成本很高,所以并没有引起疫苗生产企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近年来埃博拉病等丝状病毒感染多次爆发流行,越来越多的丝状病毒疫苗研究在啮齿类动物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等试验中取得了进展.

为了研究疫苗的需要,目前已经建立了至少两种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丝状病毒感染模型,并可以作为评价疫苗效果的金标准动物模型[61].这使得对于埃博拉病疫苗的研究不再受到疾病疫情的影响.当然,最终动物试验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研究的验证和确认.

一般来说,减毒活疫苗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但是,因为埃博拉病毒的高度危险性,直接通过病毒培养获得减毒疫苗存在的风险较大,所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研发复制缺陷或者减毒疫苗是目前丝状病毒疫苗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以暴露后人群为接种对象的埃博拉病疫苗主要是以疱疹性口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rus)为载体的疫苗,现在正在啮齿类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进行有效性试验研究.而以预防为目的的埃博拉病疫苗的在研品种则比较多,例如,DNA疫苗和以5型人类腺病毒为载体携带埃博拉病毒的GP或者核蛋白的疫苗[62],以及通过腺病毒多重突变技术制成的能同时抗多种丝状病毒感染的泛丝状病毒疫苗[63].此外,还有以3型副流感病毒和疱疹性口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rus)为载体的丝状病毒疫苗[64],可以表达VP40,核蛋白和糖蛋白的检测埃博拉病毒颗粒疫苗[65-67],以及通过逆向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VP35缺陷的埃博拉病毒疫苗等等.这些丝状病毒疫苗都在动物试验中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安全性或者有效抗体产生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和FDA的认证情况看,丝状病毒疫苗的人体试验最快也要到2016年才会开始进行.

丝状病毒研究的潜在风险及其前景

丝状病毒可以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共用针头或者被注入污染的血液及体液,直接接触患者,哺乳等方式传播.虽然,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可以观察到通过空气气溶胶感染的现象[68],但是一般认为,丝状病毒在人群感染中很少通过空气传播.

由于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等丝状病毒是高度致命的烈性传染病病原体,被列为致命病原体,需要生物安全4级的实验室才能开展科学研究.而在埃博拉病疫区的医疗和研究条件都难以达到必要的条件,所以,在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中已经发生了多起埃博拉病毒感染医生和研究者的事件.2016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埃博拉病毒测序的相关论文时,已经有5位作者因罹患埃博拉病而去世[69].为安全起见,在用ELISA检测来自埃博拉病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以及采用PCR检测血清中的埃博拉病毒时,都需要先用钴60射线照射,加热灭活或者采用化学药物处理,彻底灭活病毒的感染性后,才能进行检测[70].

虽然在丝状病毒感染的研究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风险,但是埃博拉病和马尔堡出血热等传染病的反复流行和丝状病毒感染日益严重的扩散,甚至是远离西非丝状病毒感染流行区的我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在部分野生动物中也可以检测到丝状病毒感染的可能迹象[71],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人类在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研究也使人类有能力应对丝状病毒感染的挑战,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人类可以全面认识丝状病毒的生物学及致病特点,并可以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性疫苗,最终战胜埃博拉病等丝状病毒导致的传染病[72].

不过,这个探索过程可能将是一个充满危险和比较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还会面临不断恶化的丝状病毒传染病的疫情,这也需要临床医生,公共卫生研究者,各国政府及世界卫生组织与病原学和免疫学专家共同努力,控制该疾病的流行,为人类最终战胜丝状病毒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gEbolaVirusInfectionofPrimateModels:PossibleInvolvementofthe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Superfamily[J].ImmunolLett,2002,80:169-179.

[30]BosioCM,AmanMJ,GroganC,etal.EbolaandMarburgVirusesReplicateinMonocyte-derivedDendriticcellswithoutinducingtheproductionofcytokinesandfullmaturation[J].JInfectDis,2003,188:1630-1638.

[31]MahantyS,HutchinsonK,AgarwalS,etal.CuttingEdge:ImpairmentofDendriticCellsandAdaptiveImmunitybyEbolaandLassaViruses[J].JImmunol,2003,170:2797-2801.

[32]BaizeS,LeroyEM,GeesAJ,etal.InflammatoryResponsesinEbolaVirus-infectedPatients[J].ClinExpImmunol,2002,128:163-168.

[33]YaddanapudiK,PalaciosG,TownerJS,etal.ImplicationofaRetrovirus-likeGlycoproteinPeptideintheImmunopathogenesisofEbolaandMarburgViruses[J].FASEBJ,2006,20:2519-2530.

[34]VolchkovVE,BlinovVM,NetesovSV.TheEnvelopeGlycoproteinofEbolaVirusContainsanImmunosuppressive-likeDomainSimilartoOncogenicRetroviruses[J].FEBSLett,1992,305:181-184.

[35]ChepurnovAA,TuzovaMN,TernovoyVA,etal.SuppressiveEffectofEbolaVirusonTCellProliferationinVitroisProvidedbya125-kDaGPViralProtein[J].ImmunolLett,1999,68:257-261.

[36]YangZY,DuckersHJ,SullivanNJ,etal.IdentificationoftheEbolaVirusGlycoproteinastheMainViralDeterminantofVascularCellCytotoxicityandInjury[J].NatMed,2000,6:886-889.

[37]MurphyFA.PathogenesisofEbolaVirusInfection[M]//PattynSR.EbolaVirusHaemorrhagicFever.Amsterdam:Elsevier/North-Holland,1978:43-59.

[38]IsaacsonMSureauP,CourteilleG,etal.EvolaVirusHaemorrhagicFever[M].Amsterdam:Elsevier/North-Holland,1978:15-20.

[39]BaizeS,LeroyEM,Gees-CourbotMC,etal.DefectiveHumoralResponsesandExtensiveIntrascularApoptosisareAssociatedwithFatalOuteinEbolaVirus-infectedPatients[J].NatMed,1999,5:423-426.

[40]VillingerF,RollinPE,BrarSS,etal.MarkedlyElevatedLevelsofInterferon(IFN)-gamma,IFNalpha,Interleukin(IL)-2,IL-10,andTumorNecrosisFactor-alphaAssociatedwithFatalEbolaVirusInfection[J].JInfectDis,1999,179(Suppl1):S188-S191.

[41]RamananP,ShabmanRS,BrownCS,etal.FiloviralImmuneEvasionMechanis[J].Viruses,2016,3(9):1634-1649.

[42]BaslerCF,MikulasovaA,Martinez-SobridoL,etal.TheEbolaVirusVP35ProteinInhibitsActivationof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3[J].JVirol,2003,77:7945-7956.

[43]BalserCF,PaleseP.ModulationofInnateImmunitybyFiloviruses[M]//KlenkHD,FeldmannH.EbolaandMarburgViruses:MolecularandCellularBiology.Norfolk,VA:HorizonBioscience,2004:305-349.

[44]HastieKM,BaleS,KimberlinCR,etal.HidingtheEvidence:TwoStrategieorInnateImmuneEvasionbyHemorrhagicFeverViruses[J].CurrOpinVirol,2016,2(2):151-156.

[45]deWitE,FeldmannH,MunsterVJ.TacklingEbola:NewInsightsIntoProphylacticandTherapeuticInterventionStrategies[J].GenomeMed,2016,3(1):5-15.

[46]XuW,EdwardsMR,BorekDM,etal.EbolaVirusVP24TargetsaUniqueNLSBindingSiteonKaryopherinAlpha5toSelectivelyCompetewithNuclearImportofPhosphorylatedSTAT1[J].CellHostMicrobe,2016,16(2):187-200.

[47]KsiazekTG,WestCP,RollinPE,etal.ELISAfortheDetectionofAntibodiestoEbolaVirus[J].JInfectDis,1999,179(Suppl1):S192-S198.

[48]Rowe,BertolliJ,KhanAS,etal.Clinical,Virologic,andImmunologicFollow-upofConvalescentEbolaHaemorrhagicFeverPatientsandTheirHouseholdContacts,Kikwit,DemocraticRepublicoftheCongo[J].JInfectDis,1999,179(Suppl1):S28-S35.

[49]StrongJE,GrollaA,JahrlingPB,etal.FilovirusesandAreniruses[M]//DetrickB,HamiltonRG,FoldsJD.ManualofMolecularandClinicalLaboratoryImmunology.7thed.Herndon,Virginia:APress,2006:774-790.

[50]WarfieldKL,OlingerGG.ProtectiveRoleofCytotoxicTLymphocytesinFilovirusHemorrhagicFever[J].JBiomedBiotechnol,2016,984241.

[51]ShedlockDJ,AvilesJ,TalbottKT,etal.InductionofBroadCytotoxicTCellsbyProtectiveDNaccinationagainstMarburgandEbola[J].MolTher,2016,21(7):1432-1444.

[52]SanchezA,WagonerKE,RollinPE.Sequence-basedHumanLeukocyteAntigen-BTypingofPatientsInfectedwithEbolaVirusinUgandain2000:IdentificationofAllelesAssociatedwithFatalandNonfatalDiseaseOutes[J].JInfectDis,2007,196,S329-S336.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