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的心得

点赞:29631 浏览:1412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体会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已是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关 键 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操作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事件之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教育子女的心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5,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

导致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例如: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运用"手势"发挥管理作用,同时使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自己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别人.评价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同时对同学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

(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

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抓花生米"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合作交流要求:

1,每组先派一名学生抓花生米,

2,抓花生米时要求只能抓一把,但要尽可能多抓,

3,再小组内猜一猜,这一把花生米有多少粒,

4,再由一人数一数有多少粒,

5,讨论:抓一把花生米与抓一把糖果的粒数哪个多为什么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提出合作交流建设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我与集体"的观念.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学习,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六)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

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指导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与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是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信任,体会,摸索,尊重.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七)以学生为本,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缤纷.因此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检测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如:五年级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开始,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有的说:"转化成三角形."有的说:"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各有见解,这时,老师又追问:"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学生回答:"我们想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就是先把他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所以我们想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许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检测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为使评价落到实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原则正面化,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2,评价内容重点化,使学生反思学习的得失

3,评价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全方面了解自己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轻个性.这种传统的机械划一的评价方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不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要改变这样的评价方法,就要实现评价方法多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2)关注共性更关注个性

三、数学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探索后的思考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交流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合作交流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总之,"小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