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武汉,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

点赞:11524 浏览:472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城市广场的设计与研究

论文上传:liang9701留言论文作者:宫晓春您是本文第837位读者

摘 要:本文探讨了中西方各自独特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不同类型,功能的广场,并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广场建设,列举出大量实例进行分析,对其出现的一些现象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 键 词:城市广场设计探究文化活动


--------------------------------------------------------------------------------

前言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形态,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和城市街道绿地,公园,开放的城市自然风貌(山,川,湖,海等)共同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城市广场在城市设计,规划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下简要分析不同文化价值对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影响及广场的地位,作用和不同类型的广场特点,来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城市广场在其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广场文化

1,以古代欧洲文化为基础的西方开放的城市广场

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哲学观,使西方人不仅重视世俗彼岸神的生活境界,历来更重视现实生活,崇尚世俗生活和自我个性的展示,城市社会活动丰富.他们把日常的生活空间和注意力多集中在户外,因此数量众多的城市广场及公共建筑成为公众交往的绚丽舞台.从城市整体空间形态来看,城市建筑实体多以高度密集的方式相联系,城市街道和广场的组合呈现出一种清晰而明确的网络体系特征,其中城市广场成为整个外部空间体系的核心和城市的重心,城市多条街道空间交汇和发散的节点空间(图1-1).

可以说城市广场作为西方古代城市的一种人本主义象征的"广场文化"始终贯穿于西方城市建设艺术中,它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在古罗马的城市中,一般都有中心广场,它是城市的政治,经济中心.这时期的广场空间规整单一,城市干道从中间穿过,它的四周分布着古罗马最重要的巴西利卡(是一种综合作为法庭,交易所与议会的大厅性建筑)和庙宇[1].四周建筑大都有一圈一至两层的敞廊,采用古罗马柱式,广场空间整体统一.继古罗马之后,西方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亦都产生了一些着名的城市广场,如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图1-2),圣彼得大广场(图1-3),巴黎协和广场等(图1-4),其中威尼斯广场以其悠远的海上意境,变幻的复合空间,精美的广场建筑群和标志性钟塔,被后人誉为欧洲中世纪最美的"城市客厅".

图1-1巴黎凯旋门多条街道空间交汇的节点图1-2圣马可广场鸟瞰

图1-3采用罗马柱式的圣彼得大广场图1-4巴黎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

2,中国封建"礼"制文化下以街,"巷"为主的城市"流动共享空间"

以传统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体系以家族为本位,重血缘,宗教生活,以"天道"推及"人道",在现实生活中建立了一整套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礼"制文化[2].这种文化体系极大的限制束缚了人的个性,并导致古代城市户外公共生活匮乏.从空间形态来看,与西方城市空间相比,建筑实体呈现一种规整,松散的结构状态,城市街,巷仅仅作为联系建筑组群的交通网络体系.街巷空间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这些空间除具有主要的交通功能外,兼有集市商贸,人际交往,民俗娱乐等多样化的城市公共活动,具有"流动的共享空间"的特征(图1-5).小型的集市贸易空间常集结于街道自然放大的端口,交汇的节点处,形成"街市合一"的小型公共广场.还有满足宗教仪式的要求,同时兼有集市商贸,民俗庆典等多样化的内容,成为"庙寺合一"的市民广场空间.另一类是封建宫廷,衙署前的广场,如北京故宫午门.虽然其空间规模较大,但因严禁黎明百姓涉足,缺乏公众性,数量极少.因此,与西方相比,一直贯穿于欧洲城市发展史的发达的城市公共广场空间,在中国过去漫长的城市空间演变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图1-5古镇乌镇修贞观前戏台

3,生态文化与当代城市广场建设

我国在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广场也开始逐渐在各地城市建设中蓬勃兴起.与欧洲城市广场发展历史相比,我国城市广场建设则属于一项新生事物,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文化思想观念重大变革的产物.它的哲学思想基础是新兴的现代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观和城市生态综合效益的理念[3].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建设也走过一段弯路.导致短短十几年时间之内许多城市传统结构肌理,空间形态不可逆转的建设性破坏.进入90年代中后期,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指导下,"生态城市","生态建筑","人居环境"等城市未来发展课题的探讨和实践在建筑界开始广泛展开.我国城市广场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与城市绿地,公园,自然风貌相结合,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户外生活场所,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的重要手段.

二、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特征

1,文化广场

主要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满足节检测日休闲,交往,娱乐的功能要求,兼有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风貌特色的作用.因此,常选址于代表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或商业中心地段(老城或新城中心),有较大的空间规模(图2-1).在内部空间环境塑造方面常利用点,线,面结合,立体结合的广场绿化,水景,保证广场具有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广场空间应具有层次性,常利用地面高差,绿化,建筑小品,铺地色彩,图案等多种空间限定手法对内部空间作第二次,三次限定,以满足广场内从集会,庆典,表演等聚集活动到较私密性的情侣,朋友交谈等的空间要求.在广场文化塑造方面,常利用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的小品,雕塑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灯具,铺地图案,坐登等元素烘托广场的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使其广场达到文化性,趣味性,识别性,功能性等多层意义[4].

图2-1包头东河区文化广场

2,商业广场

是指专供商业贸易建筑,商亭,供居民购物,进行集市贸易活动用的广场.随着城市主要商业区和商业街的大型化,综合化和步行化的发展,商业区广场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人们在长时间的购物后,往往希望能在喧嚣的闹市中找一处相对宁静的场所稍做休息(图2-2).因此,商业广场这一公共开敞空间要具备广场和绿地的双重特征.所以在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商业繁荣的目的.

3,交通广场

是指有数条交通干道的较大型的交叉口广场.例如大型的环形交叉,立体交叉和桥头广场等.主要功能是组织和疏导交通.应处理好广场与所衔接道路的关系,合理确定交通组织方式和广场平面布置.在广场四周不宜布置有大量人流出入的大型公共建筑,主要建筑物也不宜直接面临广场.应在广场周围布置绿化隔离带,保证车辆,行人顺利和安全的通行[5].一类是设在人流大量聚集的车站,码头,飞机场等处,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流线,人流疏散功能.另一类形式设在城市交通干道交汇处,通常有大型立交系统.此类广场应以交通疏导为主,避免在此处设置多功能,容纳市民活动的广场空间,同时采取平面立体的绿化种植吸尘减噪(图2-3).

图2-2意大利街头广场,闹市中的安静去处图2-3西安钟鼓楼广场,以钟楼为中心形成空间放大的交通绿岛式广场(从钟楼鸟瞰.模型)

4,园林广场

主要指与城市集中绿地,公园绿地,城市居住区绿地,花园或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以自然生态环境,园林景观为主要功能的广场.其规模常比较小,并与其周围的植物绿化,四季花卉,山石水景,构筑物,园林小品等构成要素形成亲切怡人的生态小气候.因此,应合理控制园林广场的规模.

5,集散广场

是城市中主要人流和车流集散点前面的广场.如飞机场,火车站,轮船码头等交通枢纽站前广场,体育场馆,影剧院,饭店宾馆等公共建筑前广场和大型工厂,机关,公园门前广场等.主要作用是解决人流,车流的集散有足够的空间,具有交通组织和管理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修饰街景的作用.集散广场绿化可起到分隔广场空间以及组织人流与车流的作用,为人门创造良好的遮荫场所,提供短暂逗留休息的适宜场所,绿化可减弱大面积硬质地面受太阳辐射而产生的辐射热,改善广场小气候,与建筑物巧妙的配合,衬托建筑物,以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6].

城市的类型还很多,如,纪念广场,宗教广场等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再加以赘述.

三、城市广场的设计

广场的设计因素很多,但总的来讲要遵循最基本的三项基本原则:整体协调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个性特色原则[7].而我国的城市广场建设中虽以广场的设计原则为前提,但仍然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

1,尺度与规模

目前在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盲目求大,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此风更盛,以为尺度与质量成正比,也许还有攀比的因素.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但这是在一种特殊的政治背景和政治需求下产生的但从历史上看,大型广场的出现的确与举行军事的政治仪式分不开,并且是专制和集权的一种象征,如果罗马圣彼得广场.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政治性集会将越来越少,城市中需要更多的是市民文化或园林休闲广场.

广场大小并非简单的面积问题,它受活动内容,结构布局,视觉关系,光照,条件,空间围合,周边建筑等诸多因素共同制约的,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对比衬托有关.例如在欧洲许多中世纪城市,人们走在狭窄弯曲的只有2—3m宽的街道中,突然开朗的广场感觉.阳光照在广场上,暖洋洋的,周边摆着咖啡座和鲜花.尽管面积不大,却让人感到这小小的空间已成为生活的必须,这才是真正意义所在(图3-1).相反,有些广场面积不小,但除了让人感到空旷,单一无所依靠外,并不能够引发交往和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国规划师芒福德称之为"广场恐怖"[8].另外,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要有适当的围合感,不能产生向心力,凝聚性差,削弱了广场作为社会交往空间功能的发挥.美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面积不到半hm2,却是现代广场的范例(图3-2).所以我认为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和可能出发,我们应该结合旧城市改造,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以及商业文化建筑分布,并依据具体情况可建一些小广场和小广场群,这样花钱少,利用率高,而且有利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图3-1图意大利罗马万神庙前小广场

图3-2美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a,b)a广场鸟瞰图b广场一角

2,视觉与功能

对广场内涵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广场的规划设计及最终的效果.当前许多城市决策者在谈到为什么要建城市广场时,十分强调"塑造城市新形象","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城市建设的窗口"等,很易造成"形式主义".可看到目前我们城市中的广场大多是规则对称,强调轴线,大草坪,大喷泉中间放个大雕塑.原本想突出特色,实则似曾相识,外观构图美观但功能性欠缺(图3-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一点还是在于对广场这一"外来事物"缺乏深入理解.

城市广场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从西方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起源于古希腊.然而最让人们心动的还是欧洲中世纪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城市广场,如佛罗伦萨的围合性,比利时布鲁塞尔市政广场(图3-4)等.空间具有显着的识别性与良好的视觉感,在密集的城市形态中真正起到了"城市客厅"的作用.

现代城市建设在经过一段"功能至上"和"唯物质论"的追求后,开始认识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价值观念也由简单追求"效率,实用,方便"转为重视"历史,文化,环境".从注重空间转为注重场所[9].现代城市广场与古典广场相比,无论在内涵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对城市空间综合利用,立体复合式广场的出现,场所精神和对人的关怀,以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场是市民心目中的精神中心之一,体现着城市的灵魂.不是摆在那里作为一幅画,一件展品,让人去参观,去欣赏,它必须要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搞广场建设要明确一个基本点:简洁实用,为市民怎么写作,以人为本.

图3-3这样的街头小广场铺满草坪,好看不能用

图3-4比利时布鲁塞尔市政广场

3,关于广场设计

3.1广场主题

目前在广场设计中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是如何表达广场的主题.但并不是只要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统统体现于广场之中就可以,这样常会牵强附会.广场要体现城市社会文化的某些侧面,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历史的沉积和延续.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广场都需要有明确的主题,从类型看,纪念性广场,城市中心广场主题性比较强,而一般的文化休闲广场,商业广场则还是应该以活动和使用为主.

对于广场主题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广场的选址应选在城市的中心地段,有意义地段,最好与城市中重要的历史建筑或公共建筑结合在一起,通过环境的整体性来体现广场的主题和氛围.特别是起支配和控制作用的建筑,其对广场的表达十分关键,往往决定了广场的性质.

(2)软环境的创造通过培养一些有意义的,持久性的活动,来体现广场的特色,如广场音乐会,广场文化艺术表演等.

(3)场设计的艺术性问题,特别是对于广场雕塑小品及设施广场设计构成艺术包含广场的规模与尺度,限定与围合和主题的表现等要素.其中主题表现多是通过广场标志物,其中以雕塑居多.雕塑是表达主题最直接的手段,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还要有美的形式(图3-5).雕塑本身要成为能够经的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

图3-5广场的主题雕塑作为主入口

3.3广场绿化

古典广场一般较少有绿化,以硬地和建筑为主,而现代广场不论大小,都要充分考虑绿化问题,体现了现代广场的设计对于人和环境的关怀.但广场就是广场不是块绿地.尽管现代规划设计中常提到广场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等,但广场的最终功能是高人流量的开放性的社交空间,其主要作用不是用来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现在有些城市广场设计大片的草坪,并使其成为广场的主体,而依照我国的国情,草坪是不能上人的,因此,广场虽大,但严重地影响了广场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广场空间的围合,广而无场,如北京西单广场(图3-6).

中国建筑文武汉,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广场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广场绿化要依据具体情况及广场的功能,性质等进行绿化设计.从功能上讲,文化休闲类广场主要是提供在林荫下的休息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点缀色彩,所以可以多考虑铺装结合树池以及花坛,花钵等形式(图3-7).而有些广场从性质出发如交通广场绿化还要有吸尘减噪之用.广场绿化还要和广场的其他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协调,大树应作为重要的构成元素,融进广场的整体设计中.同时尽可能采用立体绿化,扩大实际绿化面积,并借此划分出多层次的领域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东北侧的斜坡绿地,就是地上地下空间的巧妙结合.

图3-6西单广场,人们只能在有限的铺装上活动图3-7结合树池以及花坛,花钵的广场林荫

3.4广场铺装

铺装是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因为广场是以硬质景观为主.世界上许多着名的广场都因其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铺装设计虽应突出醒目,新颖,但首先必须与整体环境相匹配,它的形状,颜色,质地都要与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而不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图3-8).

单从美学上看,质感来自对比,如果没有衬托,再高档的材料也很难发挥出效果,只要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运用,就可划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可标明前进的方向,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11].因此,欧洲许多着名广场,其铺装都很简单朴素,只在重点部分稍加强调即可,同样达到预期目的(图3-9).而且因为广场是室外空间,所以应以简洁为主,切忌室内化倾向.

图3-8石材铺装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图3-9沥青路面的处理效果

总之,在广场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整体统一原则.无论是铺装材料的选择还是铺装图案的设计,都应与其它景观要素同时考虑,以便确保铺装地面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功能上都被统一在整体之中.随意变化铺装材料和图案只会增加空间凌乱.(2)安全性.做到铺面无论在干燥或潮湿的条件下都同样防滑,避免游人发生危险.(3)外观,包括色彩,尺度和质感.色彩要做到即不暗淡到令人烦闷,又不鲜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质感的变化,只有在反映功能的区别时才可使用.尺度的考虑会影响色彩和质感的选择以及拼缝的设计.且路面砌块的大小,色彩和质感等,都要与场地的尺度有正确关系[12].

因此考虑以上的因素后可以选择一种价廉物美使用方便的铺装材料,通过图案和色彩的变化,界定空间的范围,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利用混凝土也可创造出许多质感和色彩的搭配,也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

3.5小品与细部

广场小品包括灯柱,花台,漏窗,花架,宣传栏,景墙,栏杆等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也作为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由于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加之成功布置,可使的广场空间的趋向,层次更加明确和丰富,色彩更富于变化.

小品尺度是在广场大环境下呈现的一定比例关系是人们经验的对比和心理的度量,以人为标准如栏杆,坐椅等.色彩与光影是创造气氛所必须的.

小品的色彩则是广上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主角,是人们心灵状态的反映.如红色在中国表示吉祥,绿色,蓝色使人感觉轻松等[13]

小品造型变化,要统一于广场总体风格,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有助于广场营造出浓郁的地方气息,文化特色,风格鲜明,统一别致.

以下就以坐凳,喷泉为具体事例谈谈广场小品的设计.

坐凳是广场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有些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喷泉是广场重要的景观小品,现在凡是广场都造大喷泉,声光电控制,气势不凡.可是从我们的国情看,这些喷泉使用率都很低,因此还是要珍惜每一分建设投资,其实国外的广场也没有那么多大喷泉,许多喷泉都很小,与雕塑结合,成为一件件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图3-10).喷泉水景的设计最好能与活动相结合,也是广场水景的一个特点.

细部设计同样很重要,一个广场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花池的高矮,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图案建筑的立种植方式等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

图3-10德国斯图加特广场小喷泉

四、总结与思考

通过分析众多广场设计的成功与不足,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广场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但通过具体分析以下几方面仍然容易被设计者忽略:

(1)尺度过大目前从已经建成和正在修建的城市广场来看,城市广场的规模似乎越做越大,尤其是地县一级城市.这样势必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浪费不利于城市其他项目的建设.又如使广场产生空旷的感觉,不具亲和力和围合感,没体现以认为本的原则.而应适当分散建成一个广场系列,扩大广场的怎么写作半径[14].

我国现代城市广场建设应当说刚刚起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今后值得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我们也并不一味的排斥建设大型城市广场,但主张建设应慎重,坚决反对盲目求大的攀比思想和建设行为.应结合城市道路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城市景观系统等规划,合理布局,设计和建设方便市民使用的各种类型——不同主题,不同规模,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一系列的城市广场.

(2)地方性传统文化体现不够当前的广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出现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如何结合当地历史文脉和城市特色,深刻理解基地的场所特性,提炼精华,进行构思立意,个性塑造是非常重要的[15].

千人一面,一哄而上是当前广场建设的最大弊端.一些设计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广场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本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手法上不外是主题雕塑,浮雕墙那么一套.缺乏理性的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使广场失去了地方特色.

设计阶段应因地制宜,强化地方独有特色,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形成"来此必游"的社会效益.

(3)广场内容的可接触性不强国内一些新建的广场常在其中布置大片装饰性草坪,工整的修建图案,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变化,也不符和游人的舒适要求,甚至大多数草坪四周都立有"禁止践踏"的标牌,将游人拒于其外,令人索然.而且造成空间很大,视觉空间开敞,但游人只能在局部硬质铺装上活动,容纳量小的矛盾.

在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中,能否保障半公共行为和私秘行为的实现,也是广场设计品位高低的反映[16].所以在广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广场的空间层次,游人行为的多样性及广场内容的可接触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广场的领域化倾向正是反映了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领域性的创造可运用植物,建筑小品及铺地等多种手法,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及开敞空间,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

(4)材料选用不当材料是广场的物质基础,是表达广场设计的物质载体.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已开始发现材料在广场中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场的运用材质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极大的丰富了广场的形式和内容,促进了广场设计理念的发展.但还是要反思的是,我国城市广场选材时,大量存在着"大材小用","南材北用","高档低用"的误区[17].

五、结束语

广场是城市的客厅,是城市特色形成及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广场热遍大江南北.形式多样,类型不一,主题丰富的广场建设项目真可谓是层出不穷.同样随着若干年的广场热的逐渐降温,人们也开始反思和总结广场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就要求设计师们以人的需求为准则,拓宽设计思路,重视人的行为,心理等多种因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城市发展因有丰富多采的城市广场空间而更加增辉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