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点赞:16380 浏览:787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课题研究论文——浅谈朗读教学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时间从哪儿挤呢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为妙.不过,朗读教学应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下列三个要求.

1.要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进行阅读时,用眼看文要做到准确,迅速,不看错,不遗漏,用口发音时,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流利,用耳听读时,做到能听出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用心理解时,做到正确,快速,并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内容和风采.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2.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排练场,不是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例如在初一的时候,我曾经开了朗读课,让学生自己找文章,自己可以找背景音乐,这样使学生的朗读兴趣被钓了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朗读得到的训练和提高.然而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哪怕是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可规定一节课内指名朗读每人不能超过2次,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语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在讲冯骥才的《珍珠鸟》的时候,有一句是:"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等"学生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总是感觉不大对,于是我自己尝试了一下,没有想到,在读的一瞬间,我突然感悟到了什么,仿佛自己就是作者,而珍珠鸟就趴在自己的肩头,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的感觉顿时倾泻在文字中,就顺口读了出来,没有想到,话音刚落,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朗读与理解结合起来看.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有人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组织教学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开教之前,要吃透教材,了然于胸,最好自己先能背出来.这样在教学时左右逢源,成功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