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法制教育中的问题其解决

点赞:5744 浏览:202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学校法制教育中的问题及其解决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促进部李彦荣*

【问题概述】

2016年9月-12月,法制教育课题组在浦东新区部分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法制教育效果好,对学生有帮助作用,学校法制教育基本做到以学科渗透为主,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为辅,2.法制教学资源较为丰富,自编教材,法制宣传片成为法制教育的主要依据,3.教育途径和形式趋于多样,学生最喜欢的教育形式是可参与的活动,4.教师教学形式较为灵活,基本能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喜好进行合理设计,注意用自然渗透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调查还暴露出一些问题:1.缺乏区域的法制教育资源统筹,2.法制教育的课时得不到保障,3.教师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制教育能力有待提高,4.社会和家庭对法制教育的参与度不高等.

【解决策略】

一、学校层面

(一)保证法制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的课时,使学校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学校除学科课程所占课时外,每学年要根据法制教育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学校课程实际,安排合理的课时用于法制专题教育活动,法制专题教育的时间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确保课时,保证质量.但是,正如调查结果所显示的那样,还有数量较多的中小学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有8.3%的被调查小学生和7.6%的被调查中学生表示学校从来没有开展过法制教育活动.希望能够通过督导检查,校长年终绩效考核,法制教育条线工作考核等方式来促进落实.

(二)加强法制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促进法制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学校教学以学科课程为主,有课时,师资,教材的保证,这使得教学效果也有了较好的保证.因此,法制教育的有效落实,不仅需要在专题教育,活动课中进行,更需要在常规课程中落实.但调查显示,很多教师表示没有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因此,提高法制教育在常规课程中的渗透度应成为当前法制教育落实的重点.

学生法制素质的提升关系学生未来社会生存能力,也关系我们国家的整体法制建设进程,因此,法制教育的有效落实绝不仅仅是学科教师的事情,更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校长和教师乃至家庭,社会都需要关注的事情.但调查也显示,当学生面临法律援助需求时,教师并不是他们首选对象,这提醒我们有必要通过提升教师在这方面的专业性,权威性来提高他们在这方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为此,实施面向全体教师的,由司法部门参与的法制教育专项培训应该成为教育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发挥法制副校长的带头作用,加强教师之间的法制教育交流与合作

调查显示,部分教师表示不知道学校是否有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表示有的人却不知道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来自哪个单位,还有的教师不知道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在学校里做过什么工作.调查也显示,这些副校长(辅导员)在学校活动也多以作报告为主,其他活动较少.这说明,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还没有真正走进学校,还游离于教师队伍之外.但是,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建议学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作用,除了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开展有关活动之外,还能建立沟通平台,让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和学科教师一起,共同交流法律知识和有关的法制教育方法,从而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终促进学校法制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区域层面

(一)加强教师法制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制素养和法律教育能力

由于法制教育本身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如果缺乏对法律及其教师任教学科本身的深入研究,教师则很难做到有机渗透,很多教师担心自己教不好误人子弟.调查显示,学科教师认为他们没有进行渗透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对教材中法律知识点无法进行正确解读,害怕因自己也不懂,误导学生,担心由于自己组织不好显得太牵强.鉴于这种状况,建议有关部门或学校认真开展关于如何在不同学科中有机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研究,帮助教师理解及掌握渗透什么,如何渗透,如何整合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培训中,尤其要关注薄弱学校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只有这部分教师的认识上去了,法制教育的效果才能普惠到每一个学生.为此,建议对这些教师组织专题性,系列化的培训,培训过程中既要注意对知识点本身的理解,更要注意对知识点落实的方式方法的培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技术指导.

学校法制教育中的问题其解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制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区域层面组织人员加强配套教材开发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反映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教材,而且同样存在毕业年级和非毕业年级的差异,毕业年级有教材的较少,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年级本身不重视课的开设,当然无从顾及教材的开发,即使在有教材的学校,仅有一半的教师感觉他们使用的教材"很好".因此,建议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得力人员,参与法制教育材料的选择,修订与完善,本着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具有较高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可读性的法制教育材料.

(三)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法制网校建设

调查显示:学生有法律援助需要时,首先想到的寻求帮助的主体是网络.因此,加强网络中法制教育相关内容的建设应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此,建议有关方面要加强对专业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大多数教师知晓浦东的法制网校.绝大多数教师会想到上浦东法制网校查找教学资料,半数以上教师认为该网校对教师的帮助很大,中层以上干部认可度更高.这说明浦东的法制网校在教师中拥有一定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对其认可程度也较高.但法制网校的影响主要在小学阶段.为此,建议法制网校的管理人员要加强网校在中学阶段的宣传,提高影响力.调查也显示,学生比较认可的是"法制播报,课外阅读室和普法影视"三个栏目,对其他栏目认可度相对不高,这也提醒我们网站管理员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了解,使栏目更符合他们的需要,不断提高栏目的吸引力,发挥好网站的综合使用效益.

(四)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和家庭的作用,形成联动机制

1.加强建设校外法制教育基地,提升学生法制教育的社会实践机会和效果

从调查来看:目前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关注.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以下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一是学校的真实需求的把握.为此,首先需要学校和区域业务指导机构共同协商,制定一个法制教育校外基地建设的意向性计划,提出需求.其次是可以开放的基地的挖掘.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与司法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挖掘一批可以开放的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其三,运作办法制定.学校应与基地共同协商建立如何运用基地开展工作的计划,并能通过一套长效机制的建立将计划有效执行下去.只有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了,法制教育校外基地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2.发挥家长和高校法律专业学生的资源优势,建立法制教育志愿者队伍

家长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人物,家长对待法治教育的意识和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意识和态度.从家长调查来看,目前家长的法制意识还不是很强,自我感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也不是很充足(如很多家长表示因担心自己不懂法而不敢与孩子讨论法律方面的相关问题).为此,建议学校要定期通过家长会或发放法制宣传材料的形式开展面向家长的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法制意识和能力,为孩子营造更好的教育氛围,也借此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法制教育的程度.

同时,学生家长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群体,之中有大量的专业法律人员,教育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好这批人员的作用,通过在区域层面组建家长志愿者讲师团的形式到各学校巡回演讲,或以学校的形式组织他们参与学校各类公益活动,吸引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法制教育活动,进而通过家校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招募高校法律专业学生志愿者,既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又为他们提供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实现法治教育的双向共赢.

中小学法制教育国内研究综述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促进部崔春华

中小学校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优势.因此,如何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使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增强其法制意识和观念,已成为当前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研究人员共同关心的课题.综观国内有关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研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制教育概念

目前在我国,"法制教育"的界说虽有一些分歧,但相对来说较为一致.如有人认为,"法制教育是用社会主义与法制的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使他们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法律,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1]也有人认为,"法制教育,就是以法律思想为内容的教育."[2]还有人认为,"所谓法制教育泛指能增进人们的法律知识,培养人们法律意识和守法行为的活动."[3]也有人将"法制教育"概括为"指传授法律的基本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和守法习惯的教育."[4]也有研究者认为,"对于每个受教育的个体来说,法制教育就是要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公民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制观念."[5]还有研究者对"法制教育"做出了更为详尽的描述,认为"法制教育不仅包含对法律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培养法律修养,提高法制意识,也可以说是以法律思想为内容的教育.因此,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达到培养人民的法律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自觉依法办事,形成良好的法律氛围和执法环境."[6]

从上述研究者对有关"法制教育"概念的界定来看,我们可以明确,法制教育不仅需要法律基本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人们的法制意识,从而形成守法用法的观念,养成守法的行为习惯.因此,就中小学校而言,"中小学法制教育"就是指中小学校要"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年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素质的提高的教育过程."[7]

二、法制教育的功能

从文献资料看,有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功能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对法制教育功能的研究较为全面的有苗琰的硕士毕业论文《法制教育的功能探究》.论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法制教育的正功能,反功能和非功能以及法制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并根据法制教育功能作用的领域对其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功能作了较有深度的阐释.[8]但笔者以为,文中作者对法制教育功能的研究并不是以教育研究者的身份从教育角度出发,因此其研究结果虽对中小学法制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却并不能明确中小学法制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所要发挥的具体功能.综合其它有关法制教育功能研究的文献资料,笔者认为林瑞青有关法制教育功能的论述颇具代表性,也与中小学法制教育更为贴近.[9]

——威慑功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威慑功能源于法律的强制力.法制教育使青少年明了法律的制裁力量,以致一般违法者畏于犯罪,而潜在违法犯罪者则畏于以身试法.

——规制功能法律对人们行为的普遍约束力决定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制功能.这体现在法制教育使青少年明了法律规范,熟知权利义务,并据此有效调整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法律.

——保护功能法制教育使青少年懂得在社会生活中依法实现自身权利和运用法律有效保护自己,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依法或请求有关组织依法维护其合法的权益.

——评价功能法律彰显着正义,公平,自由,平等,秩序等价值,青少年通过法制教育了解这些价值,逐渐形成符合法律规范的价值观,并据此审视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这种价值取向,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判断哪些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哪些是法律所禁止的,逐渐从法律的他律走向道德的自律.

——激励功能在制度健全的国度里,衡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不仅要看其是否遵守社会规范,履行社会义务,还要看其是否具有权利主张的精神和勇气.法制教育的激励功能正体现在,它充分激励青少年勇于法律所允许的行为.

——信仰功能法制教育要努力使青少年树立对法律的信赖与崇敬.因此,法制教育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法律规范本身,在阐述法律规范的同时必须揭示其背后的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使青少年认同.

三、关于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原则

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就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只有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才能保证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方向,才能使中学生法制教育更富成果,更加有效.具体地说,中学生法制教育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0]即第一,坚持系统性原则,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利用各方面综合教育的力量,形成法制教育的网络.第二,坚持分层教育的原则,法制教育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由于不同年龄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和对社会感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特点,所以法制教育,尤其是学校法制教育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第三,坚持形象化教育原则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理性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法制教育应力求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活泼多样.通过真实,生动,直观,形象的活动形式,可以使中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接受法律知识潜移默化的熏陶.

四、关于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

2007年7月,由,教育部,司法部以及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共同颁布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通知的发布,清楚地明确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从查阅相关文献来看,有关中小学法制教育途径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此.

(一)学科教学渗透

从有关法制教育现状调查结果的文献资料来看,骨干学科在教学方式上较为单一,且侧重于法律知识的传授.有人提出,法制教育在骨干学科教学上可以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丰富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使得法制教育在内容上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方式上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可采取学生案例讨论或是教师案例分析的方式等.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是对法制教育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学科教师认为,学科本身占的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并且,学科内容似乎与法制教育也没有关联,因此不可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实际上,只要进行充分挖掘,这些学科都可以找到与法制教育相关的结合点.

(二)专题教育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法制教育要"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目前,中小学校的专题教育无论是从组织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来看,都开展得较有声色.

(三)课外活动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从实践与研究情况来看,许多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有关法制教育的课外活动,并且这些活动都能紧密结合实际,摒弃枯燥说教,让法律形象直观地走近学生,如法律知识辩论赛,法制作品展览,法制文艺汇演等.此外,一些中小学校还不断创新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形式,使得法制教育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四)法制教育基地

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并不仅仅是中小学校的工作,中小学校受有关人力,物力的限制,需要结合社会各种相关资源,与社区及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形成法制教育的合力.如有的中小学与消防部门合作,成立中小学生消防宣传教育基地,有的学校与交通部门合作,成立文明交通教育基地等.

(五)学生申诉制度

从所查找的文献资料来看,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以往更多地是在高校实行.随着法制教育的普及,在中小学校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也渐有发展的趋势.从法学角度来看,申诉制度是指公民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的制度.[11]因此,中小学校校内申诉制度就是指学生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向有关主管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12]中小学校校内申斥制度的实行,对学生而言,可以增强他们的法律观念和权利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13]

(六)法制教育专题网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法制教育的途径日益多元.有人认为,"各中小学校应在传统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性,交流性,实时性和资源丰富性的优势,创新法制教育形式,开办适合中小学生自己的校园专题法律教育网站."[14]目前,有关法制教育的专题网站不多,且主要由一些社会机构主办,如中国普法网.此类网站对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缺乏针对性.因此,针对青少年特点的法制教育网站的开设显得非常迫切.2003年1月1日,北京市首家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站正式开通,而由教育专门机构开办的法制教育专题网站——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也应运而生.这些网站在内容与形式上与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较为贴近,并且打破了中小学法制教育时空界限.

五、法制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法律自身的系统性,科学性等要求法制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目前许多中小学校缺乏法律专业毕业的教师,多以思想政治或其它学科的教师替代,并且由于缺乏法制教育方面的培训,法制课教师法律专业知识水平不高,难以对学生提出的法律问题作正确,全面的阐释,甚至可能出现误导的情况.

为合理配备法制教育师资,有人提出,"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应当有战略规划,可以录用一些法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担任法制课的专任教师.二是对现有法制课的师资队伍进行专门的,集中的培训,请有关法律教师和司法机关的专家进行系统讲授,提高他们的法制教学水平.三是要落实每所中学都应当设一名法制副校长的规定,发挥法制副校长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聘请长期从事政法工作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同志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充实中学法制教育师资队伍."[15]

为充实中小学校法制教育队伍,各中小学校普遍设置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岗位.2003年11月14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与司法部等统一发布《关于规范法制副校长职责和选聘管理工作的意见》,从法制副校长的任职条件,法制副校长的选聘,法制副校长的职责以及法制副校长的管理方面等做出了规定,使得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的设置更加规范.此后,各地也纷纷做出相关规定.如2006年12月1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广东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规定中小学校应当聘请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法制工作经验的人员兼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2016年11月6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天津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对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的选聘做出了同样的规定.(有删节)

注释:

[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1364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2]周帮扬:《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若干问题比较研究》,武汉大学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3][7]秦中毅:《学校法制教育序列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4]李静:《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5]湛林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走向和策略》,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6]王爱田:《初中生法制教育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8]苗琰:《法制教育的功能探究》,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9]林瑞青:《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功能》,载《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10]赵伟:《中学生法制教育探析》,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11]赵卢伟:《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研究》,复旦大学201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12]张俊,马云萍,刘玉波:《对健全学生申诉制度的思考与建议》,载《教学与管理》,2000(9).

[13]姜国平:《学生校内申诉制度探析》,载《教学与管理》,2006(3).

[14]张本顺:《网络条件下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新对策》,载《当代教育论坛》,2007(2).

[15]刘美玲,钱焕琦:《中学法制教育的缺失及改善措施》,载《中国德育》,2007(11).

试论美国中小学法律相关教育(LRE)的教学特性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促进部陈静静

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对学生进行宪法,人权法案等纲领性法律的教育,称之为"法律相关的教育"(law-relatededucation,简称LRE).1978年美国出台了《法律相关教育法案》(Law-relatededucationAct),旨在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提供法律,法律程序,法律系统及其基本原则和价值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法律社会所需要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LRE与律师接受的系统法律教育大相径庭,不需要学习大量的法律事实和条文,不是为成为法律工作者做准备,而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在生活中知法,懂法,用法的公民素养.正如美国法律协会(ABA)的首席法官沃琳伯格(WarrenBurger)在1981年度报告中所说:我们目前行为中的问题常常是因为公立学校和高等教育没有教给我们正直,真实的价值,个人责任以及他人权力的尊重.[1]可见美国较早意识到:通过法律相关教育,可以使公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法律信仰,能够运用法律去思考问题,处理生活中的事情,从而在公共生活中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职责,进而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美国法律相关教育的教学目标

美国法律相关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目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形成学生的法律信仰,法律思考力和法律行动力.

首先,美国法律相关教育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与法律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及其主要论题.这些基本概念包括:法律,权力,公平,自由,平等,而"法律"的基本概念之下又包含着丰富的主题内容,如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对法律的制定,执行和解释方法,不同文化中的法律系统的异同,不同法律的结构和功能等等,而"权力"的基本概念还包含着:权力的形成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如何建立起权力系统,法律系统如何在社会中起作用,不同政府的法律的异同等议题,而"公正"的基本概念则包括:不同社会中公正的理想和实践,美国的法律系统如何实现公平等议题.

其次,美国法律相关教育的技能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社会中公民担任角色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交流和推广法律主张和信念,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的行动能力,分析和解释公共信念和法律文件,将法律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批判思考能力,劝说他人形成法律信仰和行为,参与团体生活的规则制定,通过协商的方法解决矛盾的交往能力等.

最后,法律相关教育所要培养的价值目标是要使学生形成的法律的态度和信念,如宪法所主张的精神,社会中理想的公正模型,理解法律在塑造集体价值中的作用,,法律在提升社会凝聚力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等,从而对法律产生信任感.[2]

可见,其法律相关教育是通过对法律基本概念的澄清,使学生深入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保障人权,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职责,奠定法律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法律是处理社会生活事务的依据,是用以协调社会发展最为有力的工具,从而形成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和信念,通过用法律的视角来审视社会事件,使得学生更加具有批判思考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批判思考的基础上接受法律,运用法律,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学生能够形成在复杂情境中运用法律的倾向和动力.具有了法律信仰和法律思考力的学生会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通过"边缘参与实践",不断进行法律运用的学习,并逐渐形成参与社会法律事务的能力.

二、美国法律相关教育的教学内容

美国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其教育事务是由各州来负责的,法制相关的教育亦是如此.因此虽然他们较早进行法制教育,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课程设置规定,各州教育自主权很大.因此我们很难得出一个统一的法律相关教育的模式,但是他们的法律相关教育往往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对于政治,社会,文化的作用,(2)探究法律如何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如何影响法律,(3)解释法律系统内部所蕴藏的价值观,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信念和态度,(4)公民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更大的社区之间的关系,(5)在各种情境之下运用LRE的技能,(6)了解法律系统中的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3]可见美国的法制教育在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的前提下,强调学生与法律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学生并不是单纯地接受法律的规定,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法律进行反思,进行反作用,使之更加深刻地领会法律所蕴含的正义,公平等法律精神和信念,使之能够将法律变成自我知识和行为习惯的一部分,并且根据情境对相关的法律进行恰当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律的规定成为公民日常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就是一种价值教育,它着眼于对广大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问题,因此美国法制要形成怎样的价值观,LRE不但要提供给学生与法律或法律事件相关的信息和重要技能,而且要形成法律的态度,信仰和价值,形成学生的法律意识.

美国小学的课程中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而是穿插在社会学习课中进行.中学阶段则会将法制教育设置在选修课当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教科书是国《街道法》(lawstreet).美国街道法是由乔治敦大学法学院创立的,目前美国法学院的学生都可以选修这部法律,其特点是此法律包含了不同的法学领域,涉及到多种法律知识,可贵的是这些法律知识正是用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能够为普通大众解决法律中的困惑.法如其名,这部法律就如同街道一样普通,实用.街道法分成六个单元,法律状况章节包括立法和司法系统,律师和解决纠纷的方法问题,侵权问题包括民事侵权,故意和过失的侵权,后果和责任,侵权及公共政策等专题,有关消费者和房屋的法律问题涉及合同,信用,销售中的欺诈行为等专题.[4]书中还对每一法律规定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的相关法律的介绍,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用于复杂情境中的法律网络.书中在每个专题后面都附有若干案例,而且配有彩色插图,经过精心的编排,便于青少年接受,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法律读本.目前街道法对美国的哥伦比亚特区的青少年影响比较大,这个地区的许多中学都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宣传与教育的重要教学参考资料.除此以外还有《法律与你》以及《妇女,法律和社会》等课程,这个阶段法律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都有所提高,特别是目前美国犯罪现象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开始培养美国公民的遵纪守法意识,抑制青少年犯罪.

三、美国中小学法制教学方法

美国的法律相关教育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其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早期主要通过丰富的,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法律价值观的教育:如公平,自由,平等等价值观,这是宪法对美国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他们在儿童时期就对这些法制和观念比较熟悉,而且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而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逐渐提高,自我概念日趋成熟,于是学校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复杂事件来诠释这些价值,创设情境,从而对法律事件进行评价,通过认知冲突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智慧,并通过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逐渐形成社会和法制生活中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技能运用到特定的情境当中.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理性判断所形成的法律认识才是理性的,深刻的,持续性的,当他们遭遇实际的法律相关的事件时,才能采取正确的决策和合理的行动.因此美国与法律相关教育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增强法律认同感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接受教育之前或者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许多事物具有了最初的,前科学的概念,虽然这种概念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前概念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却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进行学习,他们的愿望,关注点和发展特征都应该受到应有的关注,否则可能使法制教育成为外部灌输,而为得到学生的认同,更毋庸说转化为行动.虽然各州选择的教材和教育方式有所不用,但是几乎每个州都提出了"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实践的法律","应用的法律","走入法律"等教学目标,注重法律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关注法律对儿童日常生活,学生的影响,让学生认同法律,遵循法律,操作法律,实践法律.马里兰州(Maryland)在1975年开始在公立和私立中学进行法律相关教育,他们通过各种活动,希望学生通过真实世界经验(real-world)来受到法律教育,他们提出了"把法律带入生活"的教育目标,[5]因此美国的法律相关教育往往会考虑到儿童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心智发展特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用通俗易懂的教科书,采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近的案例,不拘一格,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方法十分灵活,多样,反对灌输,提倡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和对话.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使其看到法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看到法律对其保护和制约,体会到法律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才能使这种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同与遵循,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法律判断和行为方式.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增加法律体验

"学习"是"社会实践的参与",不是单纯地"内化"过程.科尔(M.Cole)和恩格斯特朗倡导"扩张学习"(learningbyexpanding)论强调学习活动既不取决于个体的内在特性,也不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取决于两者在实践中相交的场域.[6]美国的法律教育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去,这首先要求教师创造虚拟或真实的教学情境,案例教学(casestudies)和角色扮演(roleplay)是美国法律相关教育的最主要的教学方式,真实或虚拟的案例将学生引入复杂情境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存于到教学内容中去,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法律事件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边缘参与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并进一步触动他们的道德判断.因为人的道德性或价值观是在下层的自然性和上层的价值意识这两个要素互相作用并实现均衡的基础上形成的.下层的自然性异常强大,具有充分的潜力,并会随自身的生长而逐渐强大无需强化.[7]要建立与法律教育相适应的价值意识,必须要将学生的下层的自然性充分的调动起来.除此之外,学校还常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走上"现场",这对青少年法律行为能力的培养和守法习惯的养成无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如马里兰州的中学生就有机会参加"模拟法庭竞赛"(HighschoolMockTrialCompetition),"法律相关实习"(lawlinksintership)以及"巴尔的摩城市青年法庭"(BaltimoreCityTeenCourt)等活动.[8]威斯康星州(Wisconsin)的模拟法庭活动从198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使30000多名威斯康星州的年轻人受到法律系统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法律系统.[9]俄亥俄州的模拟法庭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其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实践参与活动,了解和认同法律程序和美国的法律制度,提高他们交流,批判等生活技能,使他们更加理解公民的权利和责任.[10]

(三)尊重学生的个人判断与选择,锻炼法律思考力

美国的法制教育采用一种类似论坛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超越学科的界限,从而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法律实践的复杂性,这是美国法律相关教育最为突出的特点.他们的原则是:(1)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内容当中去,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2)学生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力(3)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法律,知道法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中的变化,(4)教师要告诉学生法律事件的复杂性,因此这一学习往往是跨学科的,而且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5)LRE不拘泥于某个学科或者领域,它是知识技能和机制的统一体,可以体现在所有的课程中.[11]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认知方法和经验不同,因此他们对相同的教育内容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美国法律相关的教育更加强调教育平台的搭建,抛出讨论的课题,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自己的思考来获得适合自己的答案.这也就是罗尔斯(JohnRawls)所提出的"重叠共识":即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理由出发形成的共识,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合理思路.[12]也就说某一案例,某一条法律规定,教师的某一个法律教育目的只有与学生达成重叠的共识,同时在教育的时候还要注意到应该包容分歧的合理性.罗尔斯认为:在多元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分歧时不可消除的,所有个体之所以愿意履行某种规范,不是基于不同利益的重合点,只是由于他们各自秉承"好的生活"的价值观或理由中都可以推出相应的规范,而且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和理由是可以不一样的.[13]美国的法律相关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选择和判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情况出发,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展开讨论,并通过群体的力量使个体学生从中受益,而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个人说教.目前美国法制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其公民教育常常采用的方法,即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价值分析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等都是将教学内容与方法与学生的认知发展,价值判断,个性特征相结合的,只有这样才能将法律相关的内容与自身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与教育者达成"重叠的共识",从而使之成为学生进行认知判断和行动的准则.同时美国法律相关教育更倾向于形成具有批判思考力的"完整人",通过对法律案例,共识政策的评价和批判,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从而成为有思考能力的"负责任的公民".

(四)重视教育环境的营造,形成法律行动力

在实践共同体中,从"边缘参与"到"完全参与"的过程中,每个成员应当获得的知识,技能,身份,地位等都是浸润于一定的情境,需要为参与者提供适当的有助于发展的课程.[14]第一,从学科教学的方面来看:美国中小学的多学科都承载着法律相关教育的功能,如历史课,社会研究课,政治课,职业道德课程,法律在多个学科中进行渗透和体现,不仅有利于学科之间的贯通,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也使学生能够通过多个视角来审视法律,从而丰富了对法律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法律相关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度.第二,从学校环境来说:学校的各种教学教学,管理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章程来进行,公平,公正,透明度高,依法治校的氛围在中小学中逐渐形成,学生在这种校园文化环境中体会到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也更加清楚与学校和自身相关的法律规定,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生还会逐渐学会运用法律程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并自觉用法律的标准要求自己.第三,从社会环境来看:美国的社区也具有法制教育的功能.美国的州政府,法律,检察院,机关,法律事务所等机构等常常是开放的,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访问,听证,实习等方式,更好地了解美国法律的运作机制,体会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并对真正的法律机关,司法程序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增强对法律的认同感和尊重感,也使法理精神深埋在学生心中.学校同宗教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家庭,社区中心及政府机构都广泛建立了制度化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不定期的宗教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进一步巩固在学校里接受的法律品格和行为习惯.[15]第四,从家庭化境来说,家长对学生法律观念和意识的影响是最初的,也是深刻的,父母守法,懂法,用法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往往会被孩子继承下来.为了加强对学生家长的争相引导,美国一些地区的具有法律专业能力,热心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学生家长,自觉组织以家长为主要参与对象的法律相关教育,使更多地家长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导家长懂法,用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法,用法的家庭环境.

四、美国法律相关教育的教学评价

美国法律相关教育常常采用真实性评价(authenticassesent)的方式,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将学生的信念,思考,行动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这与美国法律相关教育的目标是相互呼应的.从评价内容上说,主要评价学生学习前后的价值观的变化,兴趣点的变化以及知识的变化.这些指标实际上都是难以量化的,因此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比较灵活,更多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在价值变化的方面可以通过对"法律案例"的再审视,对原来曾经遇到的相似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如果学生能够从更加客观的,科学的思考法律事件,能够将法律原理运用到分析之中,那么学生的法律思考力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评价主体上来说,法律相关教育更多采用学生互评和自评的方法,结合参考教师的评价.因为学生信念是否发生改变,是否增强了对法律的信仰和依赖,只有学生本人最清楚,他是整个法律课程的经验者,其中最为微妙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只有亲自体验的才真正有发言权,他们的感受最丰富,最深刻,他人只有通过主体的自述等才能加以了解.而且由于美国法律相关教育常常采用一种合作学习的方法,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互相学习,会产生一些交互的体验,而且学生也比较容易觉察同伴的信念和行动的变化.评价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形成这种反思能力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应用力,因此美国法律相关教育在评价方面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环境的开辟,使学生对法律的思考通过实践不断强化,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力.(有删节)

注释:

[1]Law-relatedEducationFAQ[EB/0L].

ncsconline./wc/CourTopics/FAQs.asptopic等于LawEdu&,mode等于pf,2016-09-02.

[2][3][11]EssentialsofLaw-RelatedEducation.ERICDigest.[EB/OL].

ericdigests./1996-3/law.,2016-09-02.

[5]Thecitizenshiplaw-relatedEducationprogramfortheschoolsofMaryland[EB/OL].

clrep.,2016-09-02.

[8]Bringthelawtolife[EB/OL].clrep./,2016.09-02.

[9]theMockTrialinWisconsinhighschool[EB/OL].

wisbar./am/template.cfmsection等于inside_the_bar1&,template等于/cm/contentdisplay.cfm&,contentid等于69350,2016-09-02.

[10]OhioMockTrial[EB/OL].oclre./mt/,2016-09-02.

[15]刘咏梅.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5(9):87-89.

如何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对历史,地理和品社学科教师的访谈

主持人: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素养亟待提高.但是从我们的调查来看,目前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专题宣传活动,作为学校学习生活的主要载体——学科教学中是否能够尝试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呢

张韶玲:可以的,而且很有必要.一方面,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就包含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如古代史中涉及了不少法律来源,法理内容,早期社会中同态复仇和神明裁决,《汉穆拉比法典》等,近现代史也包含了各国法律文件的内容,如《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另外,历史学科中能彰显法律意识的内容也比比皆是,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拓展,就能成为宣制的很好素材,例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很多,其中北美人民认为与宗主国人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也是激起北美人民独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维护美国宪法,并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宪法的尊严和力量.另一方面,《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历史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问题的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人类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法制意识,公民道德的教育要求.

王亚东:是的,地理教学中也可以进行渗透,但是要注意渗透契机的把握,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候老师们很难把握学科内容和法制条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稍不小心就容易把一堂课上成法制宣传科.由于对有关法律条文的理解不透彻,所以,教师首先要法制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首先教师要有这个意识.不是为了渗透而渗透.在教学中要多方位,多渠道,有意识,有目的的开展教学实践.不仅在基础课中要有意识,而且在探究课,拓展课上也要有这个意识.只要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允许,就要做适当的渗透.

主持人:看来要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确实需要仔细考量,斟酌,把握时机与分寸,否则的话可能冲淡学科已有的内容,喧宾夺主,还是要以学科教学为主,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渗透,在此基础上进行法律的提升.

金昌全:是的,找到好的切入点非常重要.针对地理学科的法制教育,首先要对学生和教材进行合理分析,找到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教材的切入点,否则就会盲目进行渗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教材的内容,使而且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提升.以初中学生为例,初中生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环保知识,他们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社会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得环境保护教育,但他们对环境有关的法律和规定还是认识不深,没有亲身体验,对资源的滥采滥用认识不足,概念模糊,大多是电视,报刊,网络或者各种媒体中获得的信息,还没有亲身体会和切肤之痛.而这一代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十年后我国环境保护的公民意识,行为和结果,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地理学科主要是以地理知识作为切入口,将地理知识与环境保护知识结合起来,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待环保问题,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还涉及到法律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主持人: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法制教育需要注意哪些原则性问题呢也就是怎样的法制教育才能既深化学生对学科问题的理解,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对相关法律的重视和思考呢

张韶玲: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就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努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领学生能从现实中感悟法律的作用,从历史中思考法律的价值,而不能生搬硬套进行灌输,用现代法律去衡量古人.比如:"事件","新疆7.5事件","访美"都为历史教学提供了进行法制教育的话题.中国史中多处讲到了民族关系内容,"帝国分裂与民族融合",唐代的"民族团结","元朝的民族政策","与班禅的册封"等等章节,可以顺理成章地向学生介绍《宪法》中关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使学生明白""分子等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根本大法,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将法制教育寓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学生易于接受,课堂增添活力.

秦肖奋:品德与社会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要做到"挖掘,融合,无痕".我们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品德与社会课的综合性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时注意充分挖掘课文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所谓挖掘是指挖掘教材资源和其他学科课程资源,融合是指融合校本资源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源,无痕是指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无形中感悟体验.

主持人:各位老师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经验,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法制教育的渗透问题提出许多见解.那么根据各位老师的实践探索,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金昌全:首先,从组织形式上来说,合作学习,课外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比较适合.从教学内容上说,我们常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例如对教学中的环境污染事件寻找具体的大型事件案例,进行剖析,资料来源于电视节目法制频道,网络新闻案例等等.可以先讲案例,后分析法律条文,也可以现将法律条文后结合课文引出案例分析.在案例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模拟情景的方式:课堂上,污染方和原告方模拟法庭,进行法庭审理和辩论以及判决.也可以模拟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后果场面,也可以模拟产生污染源的一方唯利是图的内心剖白等.除此之外,在课外还可以采取参观,调查,访谈等方式,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结合在法制教育渗透教学之中,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主持人:通过与各位老师的对话我们感到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还是可行的,必要的,而且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许多教师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进行这方面的探索.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制定,教学资料包的完善和教师法制教育培训的跟进,教师目前面临的实际操作的困难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相信通过学科教师和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将法制教育做得更加扎实而富有成效,感谢各位老师所贡献的经验和智慧!

(教师简介:张韶玲,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历史教师,金昌全:由由中学地理教师,王亚东:罗山中学地理教师,秦肖奋:园西小学品社教师.内容整理: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促进部陈静静)

以"东方时空"为载体

开发建设校本法制教育课程为了提高法制教育实效,适应中学法制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构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我校在课程开发和建设形式上注意更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内容更接近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创造为青少年喜闻乐见,乐于参与并切实有效的法制教育工作载体,加强法制教育课程建设.为此,我校把收看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作为实施法制教育的载体和抓手,开发建设校本拓展型法制教育特色课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走入社会,了解社会,促进学生道德体验,树立法制观念.(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

小品演绎案例

法制走进校园在多年的德育工作和戏剧社团表演辅导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与其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注意交通安全,不如让孩子在一个小品中进行一次角色扮演,让他们体会老师的担忧,父母的担心,交警的烦恼,与其教导孩子互相爱护,不打闹吵架,不如让他们进行一幕同学争执以后如何收拾残局的表演片段,让他们真切地感受这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祸害等于是,运用戏剧活动这种形式,成为了我校法制教育的一个特色教育途径,演员们在表演中释放天性,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获得启示,作出正确的判断.(上海市华林小学)

构建模拟小社会

构筑法制教育情境体验乐园小学生体验教育是道德认识,实践,情感升华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体验教育就是让学生去充当社会或学校中的不同角色,自愿选择岗位,自主扮演角色,自觉进行体验.我校设计开展的"爱心消费总动员"法制教育特色体验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岗位,扮演角色,体验内化,实行学法,懂法,守法三部曲:即在学校小课堂中通过法制教育课程实施学法,在社会大课堂中通过行业调查拜师懂法,在模拟小社会中通过扮演角色实践守法,以此引导学生将学法,懂法,守法内化为自身需求,切实提高学校法制教育实效性.(上海市北蔡镇中心小学)

在"新童谣教育"中

推进法制教育我校把开展法制教育始终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实验项目"新童谣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做到通过法制教育促进"新童谣教育",通过"新童谣教育"带动法制教育.根据法制教育的内容,小学生法制素养年级段培养目标与要求,依据科学性,趣味性,联系性和自主性原则,通过童谣这一适合小朋友心理特征的文学样式,将法制教育作为内容,编入适合儿童心理需求的校本课程中,让学生在法制童谣学习中提高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素养,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

本套校本教材,共分三个年级段(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独辟"携手法制"篇章.前有单元导语,后有四首童谣,由童谣,童谣导读,童心乐园,童趣链接,童味创作等部分构成.为了配合教材,在活动方面还开展了找童谣,诵童谣,画童谣,演童谣,写童谣活动.(上海市金茂小学)

开发法制校本课程

创新教育形式提升学生法律素养为了使法制教育的实施实现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开发了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和全套的法制教育教材.2004年底,法制教育校本教材正式编印成册,取名为"与法同行",我们是希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