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学术型硕士生教师

点赞:15361 浏览:692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

1.一级学科简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研究能量转化与传递规律以及与实现该过程相关的设备与系统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能源环境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工程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本学科是以能源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背景和最终目的,研究热能,机械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转化与传递的基本规律,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环境,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对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学科包含有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研究方向.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能源高效利用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

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端于1956年的热能装备科,2005年获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学院更名为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2016年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校级重点一级学科,拥有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本学科积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3个学科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2.学科方向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一级学科设三个学科方向:

热能工程:是研究能源清洁转换和高效利用的学科,重点研究各种能源转化,传递,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过程和装备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和开发能量转化与利用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为开发高效的节能产品,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产品奠定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研究内容涉及能源高效清洁转化理论与技术,烟气多污染物控制理论与技术,高效换热理论与技术,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理论与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理论与技术,能源系统过程优化,多相流理论与数值仿真等.

制冷及低温工程:是基于热量由研究低温移至高温的逆循环中的能量传递和转换过程基本规律的学科,重点研究获得,保持和应用低温的原理,方法以及相应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制冷及低温循环理论与系统,辐射供冷暖及地源热泵理论与技术,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供应系统及性能优化,制冷与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热利用及高效热利用技术,热泵系统性能优化技术等.

流体机械及工程:是研究各种流体机械装置中的功能转化规律及流体力学的应用基础学科.本学科以电力,化工等行业为背景,在开展流体机械及通用机械的优化设计,耐热,防腐,制造,检测,高温防护,自动控制等研究的同时,开展流体机械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电厂供风,排烟等流体机械与烟道的结构优化与设计,钢铁厂高温钢板实时厚度测量控制系统,智能风力发电装备研发等.研究内容包括:流体传动控制及技能新技术,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理论,计算与实验,流体及相关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设备状态监测,监控与节能技术.

二、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协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科学精神.

3.掌握坚实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在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5.毕业后能到能源动力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大型工矿企业从事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工作.

三、质量标准

1.应掌握的本学科基本知识

具有坚实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体包括:1)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学术发展动态,2)具备本学科文献调研,搜集,整理和应用的能力,并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借助外语开展相关的研究与交流.

2.应具备的本学科基本素质和学术道德

(1)学术素养

具有独立的学术人格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潜心能源与动力理论素养的积淀,具有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到能源与动力实践领域的修养及能力,善于将学术创新精神贯彻到各项科研和实践研究过程中.

(2)学术道德

能够恪守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修身正己,忠于真理,学风严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反对弄虚作检测,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研究,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自觉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招收学术型硕士生教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流体机械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应具备的本学科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备运用多种科研工具获取知识以及运用外语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本学科领域的专业文献,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具有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等其他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熟练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所需的研究方法,能够跟踪学科前沿,初步具备发现和辨别学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本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具备根据研究成果撰写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

(3)实践能力

能利用已掌握的专门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完成基本的设计,研发和试验等工作.

(4)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能熟练运用专业术语进行学术交流,具备与产学研政等各个部门接洽,联系的技巧和能力,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水平.

四、学制与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五年.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具体要求和流程参照《南京师范大学关于硕士生提前毕业的实施办法》.

总学分为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2学分.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课程学习为基础,重点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2,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同时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在指导方法上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3,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环节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讲授突出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鼓励研究生跨学科选修相关课程.

六、培养环节

1.确定导师

新生入学后的2~4周内,通过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导师确定后,如无特殊原因中途不得更换导师.

2.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主要包括应达到的目标,读书计划,创新实践,科研训练,专业方向选修和补修课程等内容.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研究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研究生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经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3.课程学习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环节主要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少量选修课程可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4.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重点考查硕士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和综述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方法,标志性成果以及该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和展望.硕士生应按照培养方案提出的对经典文献的阅读和考核要求,阅读不少于5万字的文献资料,完成与相关研究方向相关,且不少于1万字的文献综述报告,并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

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硕士研究生的课题调研与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等,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开展的研究工作等内容.

硕士研究生的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完成,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开题报告具体规定按《南京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5.科研训练

硕士生科研训练可以通过学术报告,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方式完成,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并报学院备案后计1个学分.

6.科研成果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期刊或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方可申请授予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7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3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基础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修读不少于3门,其中至少需修读一门方法类课程,专业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修读不少于2门,必修环节(1学分):科研训练.

选修课包括:方向选修课,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以及补修课三部分.补修课为本科阶段核心课程2门,由跨学科或同等学历考入者修读,不计算学分,成绩需合格.方向选修课和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修读不少于3门,累计不少于7学分.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公共学位课0000020001硕士第一外国语41-2000002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210000020005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22选10000020006自然辩证法概论12基础学位课0807020001数学物理方程312选10807020002数值分析310807020003高等流体力学21修读不少于6学分0807020004高等工程热力学210807020005高等传热学22专业学位课热能工程0807020006高等燃烧学22修读不少于8学分0807020007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220807020008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220807020009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整理22080702001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理论技术22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20008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220807020009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整理220807020011低温制冷技术220807020012热泵理论及其应用220807020013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22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20014流体机械与流体动力学320807020008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220807020009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整理220807020015现代设计方法学22必修环节0807020016科研训练13方向选修课0807020017计算传热学22修读不少于7学分0807020018洁净煤发电技术220807020019流态化原理与技术220807020020热工过程数值模拟220807020021计算流体力学220807020022计算燃烧学230807020023多相流理论230807020024反应动力学230807020025制冷系统工作过程数值模拟230807020026制冷与空调系统自动控制220814020001辐射供冷暖理论与实践220814020002室内空气品质控制理论220807020027新型空调系统集成技术220807020028空气洁净和除尘技术230807020029先进制造技术220807020030动力机械及设备230807020031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研究进展23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由学科方向或导师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与发展需要制定相应修读计划补修课补修本科阶段核心课程2门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1.学位论文的选题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态,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论文选题.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选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以研究生课题工作为主线,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验数据等内容,有理有据地阐明作者的研究成果,以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本学科硕士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万字.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标清晰,层次分明,引文合理,注释规范,不引发知识产权纠纷,术语使用规范,表述严谨,不会产生歧义.要求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分析合理,研究结论正确,在理论或者实践中有其独到之处.能体现硕士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与背景,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与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参考文献,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及致谢等.

3.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审查

研究生论文研究工作须通过三次审查:1)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审查,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进行,2)学位论文进展情况的审查,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进行,3)学位论文完成质量和水平的审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末进行.学位论文审查要求按学校和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全部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方能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论文通过答辩者,经学院学位委员会评定后上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能授予硕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详见《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细则》.

十,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所列本学科重要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如下表,各学科方向根据各自特点进行选择,也可不受此书刊目录限制.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0本(篇).

序号着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出版者备注1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柯葵,朱立明同济大学出版社2燃烧学格拉斯曼编着赵惠富,张宝诚译赵惠富,张宝诚译赵惠富,张宝诚译,赵惠富,张宝诚译科学出版社3煤的清洁燃烧毛健雄等科学出版社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高等教育出版社5燃烧理论与燃烧设备徐旭常,吕俊复,张海科学出版社6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岑可法,倪明江等中国电力出版社7传热与传质分析埃克尔特,德雷克埃克尔特R.M.德雷克科学出版社8热分析蔡正千高等教育出版社9制冷与低温原理陈光明,陈国邦机械工业出版社10燃烧理论与化学流体力学周力行科学出版社11高等工程流体力学张鸣远,景思睿,李国君景思睿,李国君编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2实验流体力学颜大椿高等教育出版社13计算流体力学江春波,张永良,丁则平中国电力出版社14高等工程热力学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科学出版社15热力学王竹溪北京大学出版社16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发展报告中国制冷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7制冷与低温测试技术甘智华,张小斌,王博浙江大学出版社18制冷装置设计申江机械工业出版19强化传热技术林宗虎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胡承正科学出版社21制冷空调自动化姜周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2制冷空调装置数字化设计丁国良,欧阳华,李鸿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3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工程建设与设计杂志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4空调新技术及其应用俞炳丰化学工业出版社25制冷空调新技术及进展刘卫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6制冷装置自动化朱瑞琪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7空调自控系统设计霍小平中国电力出版社28燃气空调技术及应用戴永庆机械工业出版社29制冷装置自动化陈芝久,吴静怡机械工业出版社30制冷系统热动力学陈芝久等机械工业出版社31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王福军清华大学出版社32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柯葵,朱立明同济大学出版社33粘性流体的混合有限分析法李炜科学出版社34磁流体力学吴其芬,李桦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35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理论及应用宣益民科学出版社36流体及热分析谢龙汉等电子工业出版社37流体机械内部流动测量技术杨敏官机械工业出版社38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费业泰机械工业出版社39自动检测技术梁森,王侃夫,黄杭美机械工业出版社40强化传热顾维藻等科学出版社41计算传热学理论及其在多孔介质中的应用潘阳等科学出版社42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柯葵,朱立明同济大学出版社43中国科学(A,B辑)44工程热物理学报45动力工程学报46中国电机工程学报47制冷学报48热能动力工程49锅炉技术50低温工程51暖通空调52太阳能学报53机械工程学报54化工学报55仪器仪表学报56仪表技术与传感器57空气动力学学报58实验力学59科学通报60自然科学进展61中国电力62流体机械63流体工程64流体力学实验测量65热力发电66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B辑)67清华大学学报68浙江大学学报69东南大学学报70应用力学学报71内燃机学报72内燃机工程73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74BIOMASS&,BIOENERGY75BIORESOURCETECHNOLOGY76CHEMOSPHERE77COMBUSTIONANDFLAME78ENERGY79ENERGY&,FUELS80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81ENERGYJOURNAL82ENERGYPOLICY83ENVIRONMENTALPOLLUTION84EnvironmentalProgress&,SustainableEnergy85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86FUEL87FUELPROCESSINGTECHNOLOGY88HEATANDMASSTRANER89HEATTRANERENGINEERING90INTERNATIONALJOURNALOFCOALGEOLOGY91InternationalJournalofGreenhouseGasControl92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FLUIDFLOW93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94JOURNALOFHAZARDOUATERIALS95JOURNALOFPOWERSOURCES96JOURNALOFTHERMOPHYSICSANDHEATTRANER97POWER98PROCEEDINGSOFTHECOMBUSTIONINSTITUTE99PROCESS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100PROGRESSINENERGYANDCOMBUSTIONSCIENCE101RENEWABLE&,SUSTAINABLEENERGYREVIEWS102RENEWABLEENERGY103WASTEMANAGEMENT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