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教师

点赞:4117 浏览:133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1.一级学科简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方向所属的一级学科为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学科主要包含学科方向为: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土木工程材料,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批准,南京师范大学获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该学科方向拥有人工环境与能源利用校级重点实验室和数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该学科方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空调系统节能与新能源利用,(2)高效热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室内空气品质控制与舒适性研究,(4)空调制冷设备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

2.学科方向简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是为人类的居住,工作和交通等提供各种适宜的人工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学科,其内容包括民用与工业建筑,运载工具及人工气候室中的温湿度,清洁度及空气质量的控制,为实现此环境控制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与之相应的冷热源及能源转换设备,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各种最适宜的人工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协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科学精神.

3.掌握坚实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在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5.毕业后能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领域的究设计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施工单位和相关设备生产企业从事专业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工作.

三、质量标准

1.应掌握的本学科基本知识

具有坚实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体包括:1)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学术发展动态,2)具备本学科文献调研,搜集,整理和应用的能力,并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借助外语开展相关的研究与交流.

2.应具备的本学科基本素质和学术道德

(1)学术素养

具有独立的学术人格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将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领域的修养及能力,能将学术创新精神融汇到科研和实践过程中.

(2)学术道德

能够恪守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修身正己,忠于真理,学风严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反对弄虚作检测,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研究,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自觉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3.应具备的本学科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备运用多种科研工具获取知识以及运用外语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本学科领域的专业文献,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具有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等其他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熟练掌握本学科领域所需的研究方法,能够跟踪学科前沿,初步具备发现和辨别学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本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具备根据研究成果撰写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

(3)实践能力

能利用已掌握的专门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完成基本的设计,研发和试验等工作.

(4)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能熟练运用专业术语进行学术交流,具备与产学研政等各个部门接洽,联系的技巧和能力,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水平.

四、学制与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五年.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具体要求和流程参照《南京师范大学关于硕士生提前毕业的实施办法》.

总学分为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2学分.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课程学习为基础,重点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2,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同时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在指导方法上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教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开题报告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环节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讲授突出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鼓励研究生跨学科选修相关课程.

六、培养环节

1.确定导师

新生入学后的2~4周内,通过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导师确定后,如无特殊原因中途不得更换导师.

2.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主要包括应达到的目标,读书计划,创新实践,科研训练,专业方向选修和补修课程等内容.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研究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研究生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经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3.课程学习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环节主要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少量选修课程可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4.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重点考查硕士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和综述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方法,标志性成果以及该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和展望.硕士生应按照培养方案提出的对经典文献的阅读和考核要求,阅读不少于5万字的文献资料,完成与相关研究方向相关,且不少于1万字的文献综述报告,并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

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硕士研究生的课题调研与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等,课题的创新性,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开展的研究工作等内容.

硕士研究生的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完成,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开题报告具体规定按《南京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5.科研训练

硕士生科研训练可以通过学术报告,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方式完成,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并报学院备案后计1个学分.

6.科研成果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期刊或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方可申请授予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7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3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基础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修读不少于3门,其中至少需修读一门方法类课程,专业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修读不少于2门,必修环节(1学分):科研训练.

选修课包括:方向选修课,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以及补修课三部分.补修课为本科阶段核心课程2门,由跨学科或同等学历考入者修读,不计算学分,成绩需合格.方向选修课和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修读不少于3门,累计不少于7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公共学位课0000020001硕士第一外国语41-2000002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210000020005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22选10000020006自然辩证法概论12基础学位课0807020001数学物理方程312选10807020002数值分析310807020003高等流体力学21修读不少于学分0807020004高等工程热力学210807020005高等传热学22专业学位课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07020006高等燃烧学22修读不少于8学分0807020013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220814020001辐射供冷暖理论与实践220807020012热泵理论及其应用220807020009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整理220814020002室内空气品质控制理论220814020003现代建筑环境测试原理及实践220814020004蓄能原理与应用22必修环节0807020016科研训练13方向选修课0807020021计算流体力学22修读不少于7学分0807020017计算传热学220814020005系统分析与项目管理220814020006高层建筑空调系统220807020028空气洁净和除尘技术230807020011低温制冷技术230807020026制冷与空调系统自动控制230807020020热工过程数值模拟230807020008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22080702001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理论技术220807020027新型空调系统集成技术220814020007太阳能应用原理与实践220814020008制冷工质热物性及仿真23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由学科方向或导师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与发展需要制定相应修读计划补修课补修本科阶段核心课程2门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1.学位论文的选题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态,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论文选题.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选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以研究生课题工作为主线,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验数据等内容,有理有据地阐明作者的研究成果,以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本学科硕士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万字.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标清晰,层次分明,引文合理,注释规范,不引发知识产权纠纷,术语使用规范,表述严谨,不会产生歧义.要求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分析合理,研究结论正确,在理论或者实践中有其独到之处.能体现硕士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与背景,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与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参考文献,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及致谢等.

3.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审查

研究生论文研究工作须通过三次审查:1)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审查,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进行,2)学位论文进展情况的审查,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进行,3)学位论文完成质量和水平的审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末进行.学位论文审查要求按学校和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学位论文实行全部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方能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论文通过答辩者,经学院学位委员会评定后上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能授予硕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详见《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细则》.


十,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所列本学科重要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如下表,各研究方向根据各自特点进行选择,也可不受此书刊目录限制.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0本(篇).

序号着作或期刊名称作者出版者备注1高等传热学张靖周科学出版社2热分析动力学胡荣组科学出版社3制冷与低温原理陈光明,陈国邦机械工业出版社4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费业泰机械工业出版社5自动检测技术王化祥化学工业出版社6强化传热技术林宗虎等化学工业出版社7计算传热的近代进展陶文铨科学出版社8工程传热传质学(上,下)王补宣科学出版社9高等流体力学张鸣远,景思睿,李国君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0应用流体力学实验毛根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1计算流体力学教程张德良高等教育出版社12高等工程热力学王永珍,陈贵堂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3热力学圆山重直,张信荣,王世学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4制冷空调自动化姜周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5制冷空调装置数字化设计丁国良,欧阳华,李鸿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6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工程建设与设计杂志社机械工业出版社17空调新技术及其应用俞炳丰化学工业出版社18制冷空调新技术及进展刘卫华机械工业出版社19制冷与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孙见君机械工业出版社20空调自控系统设计霍小平中国电力出版社21燃气空调技术及应用戴永庆机械工业出版社22制冷系统热动力学陈芝久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3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王福军清华大学出版社24中国科学(A,B辑)25工程热物理学报26动力工程学报27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8制冷学报29热能动力工程30低温工程31节能32暖通空调33太阳能学报34机械工程学报35化工学报36科学通报37自然科学进展38流体机械39流体力学实验测量40节能技术41建筑热能通风空调42清华大学学报43浙江大学学报44东南大学学报45应用力学学报46上海交通大学学报47西安交通大学学报48建筑科学49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50低温与超导51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52全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53CRYOGENICS54ENERGY55ENERGY&,FUELS56ENERGYJOURNAL57IEEETRANSACTIONSONENERGYCONVERSION58INDOORAIR59CONTINUUMMECHANICSANDTHERMODYNAMICS60ENERGYSOURCESPARTA-RECOVERYUTILIZATIONANDENVIRONMENTALEFFECTS61ENGINEERINGANALYSISWITHBOUNDARYELEMENTS62DRYINGTECHNOLOGY63ENERGYSOURCESPARTB-ECONOMICSPLANNINGANDPOLICY64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FLUIDFLOW65THEORETICALAN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66EXPERIMENTSINFLUIDS67ANNUALREVIEWOFFLUIDMECHANICS68CANADIAN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69COMPUTERS&,FLUIDS70ENGINEERINGFRACTUREMECHANICS71EUROPEANJOURNALOFMECHANICSB-FLUIDS72FLOWTURBULENCEANDCOMBUSTION73FLUIDPHASEEQUILIBRIA

74IEEETRANSACTIONSONINSTRUMENTATIONANDMEASUREMENT75IEEETRANSACTIONSONPOWERSYSTEMS76INSTRUMENTATIONSCIENCE&,TECHNOLOGY77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METHODSINFLUIDS78INTERNATIONALJOURNALOFENGINEERINGSCIENCE79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MASSTRANER80JOURNALOFFLUIDMECHANICS81RADIATIONRESEARCH82JOURNALOFRADIATIONRESEARCH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