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评析,高考作文题目北京

点赞:34547 浏览:1583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6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评析:更具改革气质,未来将继承延续

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就是本届学员对这个问题交上答卷的时候了.

在去年的文章中我还说过,未来两三年,这个变革动向还将持续下去,而且进一步发扬光大.当时的预言,比如试卷的难度和深度增加,题型灵活度增加,更考验实际应用和能力积淀等,均已经在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中成为现实.如果说应届考生可能已经来不及后悔,那么我至少希望未来三届学生不要再对此掉以轻心.甚至我在此尚可预言,未来三届北京高考(2016至2018),类似今年这种方向的改革,始料未及的新题型依然将延续下去,直到阶段性目标达成——2018年高考语文,才是它在最近这几年过渡期走到尽头后的"最终形态".

2016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评析,高考作文题目北京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高考语文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试卷结构与模块:文本扩容,作文双选

几个月前,东学堂语文曾针对本年度北京卷《考试说明》撰文分析,详细阐述了其中对试卷结构进行了三处比较明显的调整:第一,明确表示将增大试卷阅读文本量,将语文基础题模块彻底并入现代文阅读,第二,拆分阅读延伸题为分值相对较小的开放式简答题或探究题,第三,大作文将采取二选一形式命题.从整张语文试卷呈现出的情况来看,这三点均得到有效落实.

试卷阅读文本量方面,其实纵观本年度高三寒检测期末统考,一模及二模,各区试卷均已在逐步进行调整,但大多数区直到二模语文试卷才真正落实文本字数目标.2016语文真题中,社科文阅读足足有三篇材料,加上题目后所占篇幅达到三页半,大大超出去年同期的水平,和二模某些区的试卷相对接近,而文言文今年也考了两篇,古诗词是北京卷第一次考察长调词,篇幅接近百字.这充分说明考生未来不仅要面对现代文篇幅增加,对于古诗文也要有更快的阅读速度.语文基础题本次分散在社科文,古诗文,散文等文段后,分值进行了大幅压缩,还不到10分,与往年相比,题目种类也有变化,新增加的词语中加点字含义题值得考生关注.

考生在面对这样一张"加量不加时"的试卷时,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临场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如果在哪一篇文章纠缠过久,势必影响其他模块的答题,特别是最需要时间充足的作文部分.因此,对应届考生来说,阅读答题时的整体效率至关重要,分数表现或许也与此有直接关系.而未来几届高考考生也务必从现在开始锻炼速读现代文能力,在文本中精确提取信息的能力也要有相应提高.

作为试卷结构中最明显的调整,阅读延伸题的拆分基本上早就被大家公认为定局,可能有悬念的是拆分后的开放性命题会以怎样的形式展现.从2016北京语文试卷来看,可以被认定为开放性命题的主要是两道题,分别出现在为文言文和散文板块,其中文言文考察学生对读本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种不同标点方式的取舍,要求相对较高,散文考察对文中某句话的个人理解,对考生来说,解题方法和答案结构与往年相比依然相似,当初对于阅读延伸题的训练还是可以派上用场的.在东学堂高三课堂上,我们也专门强调过"题型形式虽变,考纲要求不变"的观念,要求高三学生们不要受到单纯的形式改动的影响.从试题来看,其实还是要求考生展现常规能力.

此前很多考生及家长很关心今年大作文二选一的情况,媒体也多次就此询问过我的意见.当时我曾给出过两点建议,首先,作文多选其实有利于考生审题门槛降低,因此意味着自由度提高,这对写作能力优秀者是红利,但对一般考生而言是把双刃剑,容易轻松掉入二类立意,其次,在临场必须要注意选定题目所消耗的时间,切忌"选择障碍症",文已下笔又临时换题,涂改作文纸等自乱阵脚行为.选择越多,越需要考生清楚或有意培养自己的长项,果断选择更擅长或材料更丰富的文体,话题,立意角度等.


今年的两道大作文题均为命题作文,一道题是想象与古代的英雄相处一天,题目明确要求写记叙文,第二题从散文阅读中生发出来,要求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谈谈你对它"深入灵魂的热爱",因此任何考生均能从中找到平时习练较多的题目来入手写作.审题门槛降低,是为了大家能写出更出色的文章,有更大的空间自由挥洒.因此今年作文题目难度并不太高,但想写好还是需要一定的思考深度.针对作文题目的更多分析,东学堂语文已经另文详述,在此不赘.

二、命题难度及思路:偏重灵活,考验积淀

今年北京语文卷的命题特点,不外乎"灵活,综合"四字.相较于往年比较传统的题干表述,今年的题干中多了很多"不标准"的设问方式,需要考生自行寻找题干中的关键字词,将非典型题目转化为日常训练的标准题型,或者将其拆分为多个题型的综合,进而还原为考纲中的某几项具体能力要求.考生除了要"知道怎么答"之外,还需先"知道问什么",无疑是增加了一重筛选条件.比如文言文模块的第13题,题干表述为"任选文中提到的三个人物中的两个,用两个熟语或成语描述他的处事为人",从性质看,这既需要考生回到原文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又需要调动自己的词汇储备,找到合适的熟语或成语对其进行描述,既考文言阅读又考文学常识,两种不同能力灵活应用,才可拿全分数.

灵活命题,命综合题,淡化答题格式和解题技巧,是本轮语文高考改革中的要点之一,从2016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到此前三轮区级统考卷,其实都呈现出类似的思路.这一点,在2016,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卷中就有部分题型出现,如今只不过是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与去年高考语文试卷相比,2016语文卷的绝对难度并未提升,但考生拿分更加困难,除了上文所述命题思路偏重灵活,综合的因素外,今年的题目还要考察考生平日的语文积淀,直接针对某些较难的考点或知识板块,也让拿分难度进一步提高.比如文言文第一次考察了主观翻译题,诗歌鉴赏考察苏轼词与《醉翁亭记》山水之情的异同等,这些题目,不仅要区分答对或答错,在答对的学生中还要区分快慢,——如果有比较深厚的语文积淀,学生可以用比较迅速的非常规手段拿分,结合试卷整体阅读量增大的背景,在其他模块也能留下较为充裕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正确率并稳定心态.

按照各试卷模块进行分析,语文基础题已经整体并入现代文阅读,在难度上堪称简单.文言文部分选择了《吕氏春秋》中的论说类文章,题型中出现主观翻译题和精确到字的意思选择,难度有提升.诗歌鉴赏部分考察宋词,题目容量加大,但考察深度尚可.社科文与散文阅读除了篇幅增加外,题型相对比较稳定,考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归纳概括标题等常规能力,其中"从谋篇与立意角度赏析文章匠心"一题相对较难.

三,未来趋势与应对:延续改革,尽早绸缪其实,从长远来看,2016-2017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卷,性质上均属过渡,需要为2018年后高考全面换代升级进行铺垫,因此每年均会进行一部分题目的微调,上下呼应,彼此连缀.比如2016年北京语文真题中,除现代文部分外,每个模块均有非常明显的命题调整,2016年则着重对现代文部分进行改革,其他模块要么继承去年要么保持稳定.这样逐年微改,既可以保证应届考生利益不至于大受影响,也能保证在几年后顺利完成教改升级的目标.

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会带来问题,最直观的就是,在这一思路下,最近几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卷,每年都会有比例不低的题目涉及到改革变化,这也势必会让应届生的备战无法针对当年的最新形势做出预判,导致复习备考的不确定性不断累积.而等到《考试说明》出来,往往为时已晚,也来不及做出相应调整了.

为此,同学们必须从现在起关注北京高考语文,不仅是单独哪一年的试卷,而且要掌握最近三年来的趋势走向.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只是下一届考生复习备考语文学科时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此外尚需针对当年度的新变化加以前瞻,预先准备,留有可供临场应变的必要准备,才能保证在未来的高考中顺利过关.

作者:王乃中,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高考研究中心语文学科首席专家,东学堂语文教学教研总负责人,多年来精研北京及全国各省市高考命题改革及答题方法,撰写大量分析文章.2016-2016届高考,累计指导超过百名学员考入北大清华,考入985高校学员达所带学生总数60%以上.

2016北京高考作文深度评析:大作文首现"二选一",历史生活双导向显着

作为2016年语文高考改革的焦点之一,北京卷大作文首次采用了"二选一"的命题形式.两道作文题都采用命题形式,以"检测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和"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分别侧重于对历史的体察和对生活的关注,既延续了北京卷一贯的内容导向,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发挥特长的空间.微写作在2016年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增加了概括名着情节,呈现语言风格,展现象征思维等要求,从而强化了对考生能力的综合考察.

大作文:均采用命题作文形式

从2003年到2016年的12年间,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以命题4年,材料2年,命题2年,材料4年的顺序交替出现.随着"二选一"形式的确立,命题形式将如何选择备受关注.

2016年北京卷两道作文全部采用了命题形式,与西城区一二模的模式一致.其实这样的选择也比较好理解:两个题目采用相同的形式,审题难度持平,更加方便在阅卷时保持尺度,体现高考的公平性.

在两道作文题中,"检测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明确要求写记叙文,适合对历史人物生平,精神比较了解的考生.考生首先要明确写哪位英雄,例如题目既提示了岳飞,林则徐,邓世昌,黄继光等战场英雄,也提示了邓稼先等可被称作"英雄"的杰出人才,第二要选择适合展现英雄形象的"一天",例如岳飞在朱仙镇大破金兵时,与在风波亭含冤而死时,显然对应着不同的风貌,这与考生的选择有关,第三要在这"一天"中,通过再现历史事件或虚构"我"与英雄的交流,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不可缺少.此外,还要体现"我"与英雄的关系,例如思想境界的相同与不同,英雄人物对"我"的感召,"我"对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情和效仿之志等.

"深入灵魂的热爱"没有限制文体,适合对日常事物具有较多关注和思考的考生.题目的最难点和解读关键在于"深入灵魂":"深入灵魂"究竟是多深为什么会这么深事实上,如果用记叙事件来体现"深入灵魂",对文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这篇作文写成议论文会比较容易.比较好写的一种思路是揭示所选物象征的某种精神,品格,通过这种精神,品格对"我"内心的感召和震撼,达到直指灵魂的目的.

整体来看,两道题的写作对象都很明晰,就是某一特定的"英雄"或"物",在思路清晰,比较容易下手写作的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概念化,泛化性质的套作.在内容导向上,它们延续了北京市高考作文题关注历史经验,关注现实生活的方向,又有意识地展现出记叙与议论的差异倾向,适合学生根据特长自主选择,充分展示自我.

微写作:强化对能力的考察2016年北京卷的"微写作",与2016年相比有所继承,但又明显地强化了能力考察.

2016年的微写作,无论是"学习语文的体会",还是"对'家长送考'的评论",抑或是"18岁的纪念",都有非常清晰的写作对象,拿到题目就可以直接构思下笔.

2016年的各类题目显然提高了要求."名着情节推荐"一题,首先要对给定名着的情节进行概括,之后才是陈述推荐该内容的理由.如果对题目中给出的四本名着不熟悉,不仅难以精炼地概括他们的情节,还必然会影响到推荐理由的陈述."劝说不文明现象"一题,除了对内容和表达得体性的要求,还增加了语言风格上"幽默"的要求."圆"一题,首先要揭示"圆"的象征意义,如"圆满","圆备","灵活处事"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抒情,不仅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写作倾向也从单纯抒情变成了蕴含哲理的抒情.

由此可见,相比2016年,2016年的每类题目都强化了对能力的考察,这也是微写作题型从初设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径.但在题目设置上,2016年各题目的选择性稍显欠缺.在3道题目中,"劝说不文明现象"一题的指向很明确,甚至列举出了"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非常具体的现象,考生可以直接针对性地进行表达,但"名着推荐"需要先从给定的4本名着中筛选情节,"圆"需要先揭示题目中的象征意义,这些都是要求比较高又浪费时间的.因此,我们可以预测,这次微写作选择"劝说不文明现象"的考生会比较多.

除了各类题目要求的增加,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些指向性的特征,例如,对名着情节的概括,是高考改革正在强化的考察内容之一,在这次微写作中出现了,抒情类题目从去年的"可写诗歌",到今年的"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也表明多年来对诗歌体裁的"禁令"正在加速打破.

针对2016年北京卷体现出的作文题命题趋势,对于2016年,2017年以至更晚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加强对历史知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强化名着阅读,都是很有必要的.高考大作文"二选一",微写作"三选一"的模式,还要求考生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长处,便于在考场上选择更加擅长或者材料更丰富的文体,话题和立意角度,而不至于面对多个题目"选择障碍",影响自己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