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文提纲厦门,厦门市教育科学院基教室

点赞:4361 浏览:98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构建语文新课堂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自主巧妙结合

论文提纲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

一、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的我"

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溶情"

1,充分自主,引领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功感

2,有效合作,引发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满足感

3,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愉悦感

三、尊重"需要",注重"激趣",尊重"情感"

1,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从学生的心灵扬帆起航

2,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要"贴"着学生教

3,教学的归宿是"学生"——激动一阵子,管用一辈子

四、尊重学生创造,尊重学生体验表现

1,充分肯定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不把学生看作是无知的白纸

2,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3,明确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创新的源泉

4,帮助学生铺垫一个"精神的底子"

内容提要

文章主要围绕"构建语文新课堂"这一主题,从教师的主导,

学生的自主,两个层面展开论述,体现如何科学的把握处理两

者的关系.以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切身体验和具体案例为素

材,展示了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关 键 词:溶情尊重

构建语文新课堂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自主巧妙结合

加德纳说:"几乎每一个稚嫩的心灵都渴望摆脱束缚,展现自我".

施莫克说:"我们必须坚信责任对结果有促进作用".

"人的基本需要是成长和自我实现,学习者应被视为基本上健康的人,具有无限的成长潜力".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而我也一直在深深地思考,到底孩子喜欢怎样的课堂教学为什么上课时,学生很容易走神,注意力如此不集中,问题的根本到底在那里我思索后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除了深挖教材,教学环节,还应该把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自己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眼睛,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例如:在教学《窗》这一课时,在结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作业是:检测如有一位重病人住进了这个大病房,临窗的病人会怎样做请大家续写结尾.

(让学生思考,写作,交流)

最后我向同学们总结到:"我不会强迫大家接受什么观点,但我要告诉大家,文学作品往往就是让大家在困境中看到希望,远离丑恶,向往美好.我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文章中不是两个人,分明就是一个人,一个处于困境中的人,他正向外张望,乐观的时候,他看到了春天,悲观的时候,他看到了墙壁.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常常面临困境,面临选择.经济贫穷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个厚实的钱包,是据为己有,还是归还失主力量单薄得时候,面对行凶的歹徒,是保全自身,还是挺身而出这时候,每个人的心中都将面临善于恶的交锋,恶就像歹徒,有时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可以把自己的心灵世界击的粉碎.相比较而言,善是一颗珍贵的稚嫩的种子,就像世界上一切珍贵的物种一样,需要精心呵护才能长成大树,那么,热爱语文吧,语文课可以为这颗种子浇水,施肥,撒播阳光."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要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教育中的原则并不是幼稚地去消灭一切消极的情绪和情感,而是提醒和启发教育者把情绪,情感和教育的任务联系起来,重视情感的教育学价值."这一观点启发我们如何理性地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消极情感,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划分善恶,而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两位病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去体验人物内心的感受,进而把握人物思想的变化.这样,出现在学生面前的人物形象逐渐丰满,真实而又生动,几乎有了自己的影响.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本身也在进行着一种带有情感的价值判断.

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1,充分自主,引领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成功感.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达,表现的需要.开朗的学生很主动,但性格内向的就有些被动了.如何激发性格内向的学生去展现自我呢

在我现在带的160班,有个长得秀气但很害羞的女孩,叫李玲.她很不善于表达,我曾有一段的时间仔细观察她.每当别的同学表现自我时,她也很激动,尤其是在看到别人的得意和骄傲时,她的双眼是那么羡慕,我看得出那是一双发光的眼睛.我明白她的心中也是向往的,只是缺乏站起来的勇气.

在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的时候,文章要求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于是我开展了一次诗朗诵比赛.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

比赛的时候,我特别关注了一下李玲,刚开始演讲时,她有些激动,声音有点颤抖,慢慢地越来越镇定,终于完全释放自己,把自己的感情和诗人的感情紧紧融洽在一起.

暴风雨般的掌声送给了她.

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责任.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的自信,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热爱学习.

因此,在课堂上我常常给缺乏自信的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竭尽全力去展示自己,这样不仅给了学生自信,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2,有效合作,引发学生体会语文的满足感

小组讨论,这在我们日常课堂上是很普遍的教学行为.然而,小组讨论的效果如何是否真的让同学们都得到了合作的益处从我教学实践的情况看,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一定要培养习惯(包括讨论,记录等)的有效训练,否则往往流于形式.而集体合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其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从知识,能力和修养等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获得感悟和启发.何种方式,是无关紧要的.当然,有效的合作还有赖于真正的教学,如果形式上尊重学生意见,而事实上只尊重标准答案,是不可能引导学生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的.作为教者,应尽量多用商询的语气,征求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合理想法多给予肯定.这样,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另外,适时适当的鼓励,也有利于实现课堂的有效合作.不经意的赞许,夸奖,甚至点头,微笑,鼓掌,都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勇于并乐于表达,热情为同伴出力.而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恰恰在这争先恐后的"提醒","建议"中完成了.

3,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愉悦感

学生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还在于切实发现自己知识有所增进,能力有所提高,情感有所释放.而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一文时,我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又组织学生把文章编成课本剧,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在欣赏中领悟到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

这节课,我们上得很生动,既掌握了文章的重点,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美.

三、尊重"需要",注重"激趣",尊重"情感"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1,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从学生的心灵扬帆起航

曾几何时,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为学生精心设计巧妙的切入点,寻找着进入文本的最快捷,甚至是最"科学"的方法,而把学生的感受和问题冷落一旁.于是课堂上就是你讲你的,我想我的,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的共同话题,从而使交流几乎陷于停滞,本应是水融的和谐,却成为油水难融的尴尬.于是课堂也就不能自由呼吸,那种麻木呆滞,无奈忍从的沉寂课堂便一次次重演.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体验,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习惯,他们初步接触文本的感受和问题,才是教学的起点.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灵扬帆远航,这就是"以学定教"的理念.

现在整个介休都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我以为这一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给了学生自主的权力,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只告诉大家,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让我们放开声音去读它,品它.读完后,则强调"你最想问什么问题或者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顷刻间,教室里呈现出了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热烈场面.趁热打铁,这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上的提示要求来实现自我展示的过程.顿时,人声鼎沸.

结果发现,我苦口婆心再三强调的内容好像学生与它未曾相识,而我大胆放开,让学生自我追求,并实现的内容,它们却铭记在心.虽然杜郎口教学模式我还在尝试当中,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这一宗旨是不能变的.

2,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要"贴"着学生教

何谓"贴":即由学生提供对话的话题,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自己能理解的就不教,不能理解的才教——教师是以"守望者",参与者的角色而存在的.从空间感觉上讲,教师是居于学生之后,若即若离的.这就是"先学后教"的理念.

为什么要"贴"因为学生在学习和对话中难免会出现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解读,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便要雪中送炭般的降临.

怎么样"贴"一句话,需要教才教,教一定要教好.一般手段为穿插引用,寻章摘句,咬文嚼字,慢研细磨,吟诵赞美.例如生字词的处理,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出现,而是放在教读中随机纠正或强化,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的预习,还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且有的放矢,避免了无效劳动.再比如写作背景,不必在导入课文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机械地推出大篇幅的文字介绍,而是放在学生解读文本最需要的时候,或者是离开背景不行的时候,教师"雪中送炭",酣畅淋漓地"浇它个透"!这不但选择了点拨的最佳时机——学生思维"愤","悱"之时,而且使课堂教学面貌呈现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跌宕之美.

"贴"到什么程度概括地说,就是把肤浅的"贴"深刻了,把片面的"贴"全面了,把误读的"贴"正确了,把笼统地"贴"细致了.

3,教学的归宿是"学生"——激动一阵子,管用一辈子

教学最终的落脚点,要落实在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的提升上,从课堂里走出的应该是一个个"新我".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激动一阵子",更要"管用一辈子".如何更好的做到这一点呢

a,多参加户外的活动,带着学生去赏春草,夏花,秋果,冬雪等

b,走进图书馆,领略书的风采,

c,多参加社会活动"植树造林","募捐"等.

语文课应该就是这样的,从语文中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升华语文.

四、尊重学生创造,尊重学生体验表现

探索性,创造性是人的重要天性之一."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最为强烈.我们在课堂上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不能使学生成为机械接受琐屑训练的受害者,"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机器人",而是实现师生的对话,提倡兼容并存.例如:我在雨果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时由于备课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力水平,不把学生看做是无知的白纸

学生并不是在零的起点上学习语文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总是将起点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而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原有知识能力的学习(活动)环节.针对这篇小说文字浅近易懂,故事情节简单清晰,学生也有一定概括能力的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第一教学环节设计为通过自读整体感知内容,而后概括小说主要情节.事实证明,这一设计使课的推进很快,能争取到更多时间展开下面的学习环节.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或者伙伴间的互动获得结论解决问题.

教育类文提纲厦门,厦门市教育科学院基教室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学习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往往正是教师力图给予帮助以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点,难点.我首先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然后组织学生对感到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以这一问题为本节课需着力解决的重点.当然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学生未能提出预期的有质量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或直接由教师本人设计出启发性的问题----这里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好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3,明确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创新的源泉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创新的种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认真思考并给学生创设激活其思维的环境,条件.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训练题,促使学生调动其创新因子,积极地参与学习,训练的过程,这样才可真正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上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境是请学生提笔为哈尔威船长的纪念碑写一句题词.

4,帮助学生铺垫一个"精神的底子"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是生活之乐.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的底子,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可以促使学生成长成一个人格,心灵丰富,热爱祖国语言,尊重人类文明,文化的人.

为了给学生打好一个"精神的底子",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打通课外阅读,使之相互依存,促进.因此我设计的三个教学环节是向课外延伸,用一部同为讲述海滩故事的电影《泰坦尼克好》与本文做比较,以扩展学生思路,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而课文作业则是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读一读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作品.


此外,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方向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出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阶段,这一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积极引导.语文教师应能从学生的言谈中,随笔中,作文中敏锐地感知学生的心理障碍,发觉学生心灵的伤痛,并能及时有效的排除学生的情感困扰,抚平学生的心灵伤痛,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品味人性的魅力,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

学生的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独特的情感认识.教师只有用心去发现,品味,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融入他们的世界,找到因材施教的切入点,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我一直倾心与自然状态下精彩课堂的营造.师生要不断亮起的智慧的火花.如精灵一般游戏在整个课堂,自然形成一个流光溢彩的纯净世界,那才是最美的教学奇观,让我们一同带孩子们走进生活的时空,走进生命的灿烂和文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