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文发表教师用

点赞:4629 浏览:154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朱建武《沿海教育》名师栏目六问

1.在你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与同行分享

从教30年,魂牵梦绕在课堂.困惑,挑战在课堂,磨练,成长在课堂,遗憾,收获在课堂,苦恼,快乐在课堂.学生就是公正的"评委",教师只有用心,用情,用功,只有不断学习,改进,提升,才能赢得学生的较高"评分".今后10年,我将加倍珍惜,研究课堂多反思.

2.你觉得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由于对"高考指挥棒"导向意义和现行"教学评价机制"的片面认识,高中课堂教学中功利性做法较为普遍,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人都应该保持一份良知,我们的教学行为必须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切不能杀鸡取卵.把名次,名利看淡一些吧,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课堂和智慧课堂!

3.在你看来,享受幸福教育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教师要能享受到幸福教育,首先必须让学生们享受到教育的幸福.这就要求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能力外,更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人品,高超的育人艺术,尤其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形成具有科学性主导性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只要大家齐努力,教育与"幸福"的距离并不遥远.

4.当下有一种以升学率,名校上线率为核心元素的"教育成功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种以升学率,名校上线率为核心元素的"教育成功学",如果出现在""后百废待兴之际,那是民族的希望,如果至今仍然在较大范围内左右着人们的核心价值观,那是民族的隐患.为了民族的未来,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两个率"还是重要元素,而道德素质,综合能力,合作精神才是核心元素!

5.有些时候,外部环境可能不利于个人的理想追求,但个人并非就必须受制于环境而无所作为.对此,你是怎么看并怎么做的

"自古英雄多磨难","好事多磨",这都说明"外部环境不利于理想追求"是情理之中的.只有"逆水行舟",才能大有作为,这正是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意义所在.一个人既能坚定目标,坚持本色,坚守本分,又能脚踏实地,另辟蹊径,百折不挠,还能宠辱不惊,拿得起放得下,一定会心想事成.

6.闲暇时,你喜欢做些什么事情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如果真有了无忧无虑的闲暇之时,首先要更多地回老家看看老母亲,无论多么尽孝都不过分,其次要做更多的家务事,信誓旦旦要给人家幸福的,男人不能言而无信,还有就是打打小球,喝喝小酒,看看小报,哼哼小曲等啊,闲暇之时就在退休之日,令人神往.

我的教学主张

物理相通其乐无穷

如东县马塘中学朱建武

高中物理该"怎么教"和"怎么学",我认为都应该在"物"和"理"两个字上花功夫.首先由"物"到"理",分析,揭示出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道理,再由"理"到"物",灵活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去分析解决各种物理问题.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由"物"到"理"和由"理"到"物"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将物理学会,学好,学活.其实,生活中我们每天也都在既由"物"到"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生活的道理,又由"理"到"物",运用生活的道理,处理实际的问题.会学物理,学好物理,对学业,对人生意义都很大,真所谓"'物''理'相通,其乐无穷"!这就我从教30年来的教学主张,也是我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更是指引我物理教学的行为准则.

一方面,"物理相通",这是成功的教法.

由"物"到"理",即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教材中的知识,方法,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发现,都离不开思维和抽象过程.物理教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由"物"到"理",即由现象到本质,由问题到结果,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自己掌握概念和规律,这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物理知识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学习,学生收获的就不只是知识.

由"物"到"理",重视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精彩实验,以奇激趣,活用多媒体,以美激趣,适当幽默,以乐激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创设"我想学,我要学"的学习氛围.

由"理"到"物",即由理论到实际,由知识到问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和生产实际,增加感性认识,又重视物理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另一方面,"物理相通",这是有效的学法.

由"物"到"理",即让学生经历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有利于建构和掌握好物理知识.在水中奋力挣扎的人,也许能最快地学会游泳.教学也应该让学生亲历学习中苦思冥想和百思不解的折磨,只有积极动脑了,动口了,动手了,动心了,动情了,有效学习才可以真正达成.

由"物"到"理",即让学生体验由表及里的抽象思维,由此及彼的逻辑推理,有利于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设置有趣的实验1984年8月我来到马塘中学报到.那一年,我一人任教全校3个初三班的物理.小伙子我,要么在洋溢地上课,要么在煞费苦心地备课.要精心选编例题和练习题,自己刻写讲义,每天最早到办公室和深夜最后离开办公室的,一般都是我.责任和梦想让我学会了吃苦,但是从不觉得苦.1985年马中中考物理成绩跃升到全县第二,我工作第一年,即1985年年终评优,竟然评上了"县先进".第二学年开始,我就一直从事高中物理循环教学,并且做班主任一做就是22年.我喜欢做育人的工作,努力做学生的严父慈母和良师益友.1990年班上的于建华同学,从高一时的厌学生,到高三时已经转变成品学兼优的三好生,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江苏省二等奖,是当时全省前30名中唯一普通农村中学学生,被保送南京理工大学.经过三年培养的龚平同学,高三时入党,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以总分682夺得1994年上海市高考全国卷的"理科状元",录取到复旦大学.

也就是这工作的最初十年里,我在竭尽全力认真教书,热情育人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在同步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和研究,积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客观上是在帮助更多的学生能考上好的大学,做孩子们"追梦"的翅膀!当时发表了15篇教学文章,也都是从备课中,更多是从课堂上师生问题讨论中得到的一些新体会和新发现.1990年我第一次上高三,做(2)班班主任,还同时任教(1)班这个重点班的物理,现任如东县教育局李局长做(1)班的班主任.那一年,马中高考录取人数比拼中少1人,这估计是两校之间空前绝后的最小差距.


1994年5月,《在激励中培养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一文获得江苏省第三届"五四杯"论文大赛省级二等奖(物理专业论文第2名),我应邀到南京参加了江苏省教委举行的颁奖典礼,第一次聆听了省教委主任周德蕃的重要讲话.

高中物理教学文发表教师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物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追自己的梦,要有自己的翅膀

1992年,作为大专毕业的我,工作第8年被"拔尖"评为中学一级教师.到1998年左右吧,眼巴巴看着一起参加工作的本科生,可以评上中学高级教师了.一些关心我的同事说,以我的教学实绩和当时发表的文章,评上"中高"条件应该是充裕的.但是,这"大专"学历,绝对行不通!当年高考录取的不幸,让我有一些"往事不堪回首",内心对进修本科很抵触.而现实是冷酷无情的,要想做教师做得还可以,必须首先搬开"学历"这个绊脚石!追自己的梦,要有自己的翅膀!1997年我报名参加了江苏教育学院物理教育专业专升本的自学考试.3年里风风雨雨多少回,开着摩托车到南通去听辅导课,或者参加考试,拿过"红灯"再补考,经受了一些终生难忘的折磨.2000年拿到书,2001年评上"中高",随后才从如东县高中物理"骨干教师"评上了"带头人".在进修本科的前一年,可能是因为有一种心理驱动,企图用文章来证明自己"学历不高,水平不低",甚至梦想破格评上"中高",1996这一年中在《物理教学》(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5篇文章,其中《试谈物理课堂教学氛围与素质教育》在1996年5月的江苏省第四届"五四杯"论文大赛中获得省一等奖(物理专业论文第1名),再次应邀参加了江苏省教委举行的颁奖典礼,聆听了省教委主任周德蕃的谆谆教诲,也在那时知道了将来有评选江苏省特级教师这回事.

但是,2001年评上"中高"前的3年忙于自学考试,2006年之前做了8年高中年级主任(同时也是班主任),2006年开始做副校长,这一段时间精力分散,教科研上懒得用心,所以1999年到2016年,十年里没有发表什么质量高的文章.2016和2016我两次参加江苏省特级教师评选,都没有能挤出如东,原因显然在此.

五、坚守梦想,不一样的力量

2006年,马中有两件喜事:一件是康敏副校长评上了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另一件是,从马塘小学到马塘中学的初中,高中,老师们辛勤培养了12年的我女儿朱姝婧同学,高考以总分676分(物理满分)名列全省第59名,录取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这两件事一下子激活了我心中那个感觉有些朦胧,甚至遥不可及的梦想,默默地我心中有一种与日俱增的激动和兴奋——我也要成为一名江苏省高中物理特级教师!

既然2016和2016我两次参加特级教师评选,都是因为那一段时间文章篇数少,份量轻,那么我务必扬长"补"短,而不是扬长避短.本人埋下头来,更加勤奋地学习,探索和总结,在教材教法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2016年第三次参加特级教师评选之前的两年里,在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6篇,其中《物理课堂畅想曲》一文获得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的2016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高中物理)一等奖.

六、且歌且行,尽享追梦之旅

2016年8月,本人48周岁时评上了江苏省高中物理特级教师,成为马中校史上一位在马中土生土长的,与如东不离不弃的,彻头彻尾在物理教学一线的,年纪也老大不小的特级教师.但是,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要以为"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我要始终做一名坚守本分,秀外慧中,人见人爱的"好媳妇",因此我要求自己坚持教书育人的本色不变,踏踏实实做好真表率,勤勤恳恳发挥正能量.老实说,圆了"特级梦",应该又有一个新的梦想——"教授梦"(正高级教师),在向我招唤,这让我始终攀登在"追梦之旅"的崎岖山路上.这两年,本人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在《物理教师》(核心期刊)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10多篇文章.并且自从2007年以来,7年暑检测期间,本人顶着普通话不太准的困难,赴湖南,湖北,河北,江西,陕西,山西,辽宁,甘肃,云南九个省份的20多个省会或地级市,做了关于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的实践体会或者是高三物理教学,总复习经验介绍的专题讲座,共57场次,受到了全国各地物理同行的广泛好评.

教好书,育好人!在路上,要攀登!

且歌且行,尽享追梦之旅!

我的成果分享

多路径提升学生"快速探究"能力

如东县马塘中学朱建武

科学探究是贯穿高中物理教学始终的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也是一种广为推崇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解决物理疑难问题的重要手段.新课改大力倡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高考越来越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现剖析2016年江苏高考部分物理疑难题,阐明如何多路径提升学生"快速探究"能力.

1.勇于审核"检测设"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检测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等要素,而在考场上考生通过科学探究去独立,迅速地解答疑难问题,关键在于猜想检测设和分析论证.但是,如果对"猜想"或"检测设"不进行周密的"分析论证",把"检测设"当着"结论",想当然,不能"快速探究",反倒"快速致错".

例1.(2016江苏第2题)如图所示,"旋转秋千"中的两个座椅A,B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速度比B的大

(B)A与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悬挂A,B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D)悬挂A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B的小

解析A,B的角速度相同,由,知,速度和向心加速度都与旋转半径成正比.检测设"悬挂A,B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有利于判断出"B的旋转半径较大,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也较大",同时推得"缆绳所受的拉力相等",认为(A),(B),(D)错误,"当然"选(C),这样犯错的考生很多.对于"检测设"要勇于反思和审核!本题的"物理模型"是"圆锥摆",摆球的向心加速度,既然B的向心加速度较大,其"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一定较大,向心力,缆绳所受的拉力都较大,所以(D)正确,并且"B的旋转半径较大,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也较大"的推断仍然成立.

2.善于捕捉"细节"

解决物理问题关键是要"确定研究对象","认清状态过程","挖掘隐含条件",从而"灵活运用规律".只有善于捕捉"细节",抓住"蛛丝马迹"来挖掘"隐含条件",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快速达到目标.

例2.(2016江苏第5题)水平面上,一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A)30%(B)50%(C)70%(D)90%

解析看到"碰撞过程",考生更多在"思维定势"考虑如果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而对一个"细节"却视而不见:"频闪照片"显示,碰撞前,后,小球每经过相同时间间隔的间距相等,而且在同一直线上,这表明小球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动能,而速度正比于"相同时间间隔的间距".用刻度尺测量出碰撞后两个小球的"相同时间间隔的间距",都是碰撞前那个小球的"相同时间间隔的间距"的大约0.6倍,挖掘出这个"隐含条件",就能轻而易举地推断出: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28%,选(A).

3.巧于"根本"

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务必"心明眼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巧于"根本".只有如此,才能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如例1所析,才能抓住"隐含条件",如例2所析,才能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解题.看穿了"根本",不再是"云里雾里",探究,解题一往无前.

例3.(2016江苏第7题)如图所示,从地面上同一位置抛出两小球A,B,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N点,两球运动的最大高度相同.空气阻力不计,则

(A)B的加速度比A的大

(B)B的飞行时间比A的长

(C)B在最高点的速度比A在最高点的大

(D)B在落地时的速度比A在落地时的大

解析空气阻力不计的斜上抛运动,运用什么思想方法,才能化"曲"为"直",化难为易比起"平抛运动","斜上抛运动"从现象上看好像更复杂,但是它们可以""到同一个"根本":必须运用"运动分解"的思想方法!斜上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竖直上抛运动,其上升阶段和自由落体运动的下落阶段时间相等,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运动.A,B的最大高度相同,而加速度都是自由落体加速度,显然上升时间等于自由下落时间,且飞行时间一定相等,落在地面上时,B的水平位移较大,所以水平分速度(即最高点的速度)就较大,落地时的合速度也较大,(C),(D)正确.

4.敢于洞察"大势"

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往往有多个阶段,最后的状态和结果也不清楚,即使分析解决开头一两个阶段的问题,也觉得缺少条件,方向不明.只有眼界开阔一些,面对全过程考虑,立足点高一些,比如用能量的观点分析,思考深远一些,能预见到最后的必然结果,即所谓敢于洞察"大势"的人,能一下子看到物理过程的"大势所趋",从而举重若轻,快速探究到问题的正确结果.

例4.(2016江苏第9题)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则上述过程中

(A)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

(B)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

(C)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解析物块一次次"由静止向O点运动"和"经过O点运动到速度为零",而对全过程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物块最终一定停止运动,并且每一次"由静止向O点运动"的距离,必然大于紧接着"经过O点运动到速度为零"的距离,这就是"大势"所趋!所以一定有,即,,洞察到这一点,就容易确认(A)错误而(B),(C)正确.进一步"洞察":物块动能最大时,一定是从A点由静止向左作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经过A,O之间C点时,加速度为零而速度最大,但有可能,则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较C点小,所以(D)错误.

5.勤于健全"关系"

考场上要快速探究,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如果物理量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没有能发现和健全,探究活动就会止步不前,整个解题就会功亏一篑.

例5.(2016江苏第14题)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和,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为.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需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kg,kg,,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m,取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解析仅为求解第(3)问,必须探究,健全10个"关系式":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砝码与纸板间摩擦力,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设砝码,纸板的加速度分别为,,则,,且满足,纸板刚要抽出前,砝码位移为,纸板位移为,而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且满足和,实验刚好成功时,以上"关系"缺一不可,综合后迅速推得N.

6.乐于跟"踪"追"迹"

高考压轴题往往有三问,第一问难度较小,只要逐步分析,认清题中隐含的"台阶","拾阶而上"就行.第二问的"题设条件"与"求解结果"之间可能存在跨度较大的"沟壑",那么就要想方设法在"条件"与"结果"间架设一座"桥梁".第三问,恰如要穿越神秘的"迷宫",只有大胆"猜想检测设",严密"分析论证",跟"踪"追"迹",步步为营,方能捷足先登.

例6.(2016江苏第15题)在科学研究中,可以通过施加适当的电场和磁场来实现对带电粒子运动的控制.如题15-1图所示的xOy平面处于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图象如题15-2图所示.x轴正方向为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的正方向.在坐标原点O有一粒子P,其质量和电荷量分别为和.不计重力.在时刻释放P,它恰能沿一定轨道做往复运动.

(1)求P在磁场中运动时速度的大小,

(2)求应满足的关系,

(3)在()时刻释放P,求P速度为零时的坐标.

解析(1)时刻开始在电场中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刻开始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所求,

(2)"条件"是时刻出磁场,进电场,时刻出电场,进磁场,"结果"是要求"恰能沿一定轨道做往复运动".不妨设P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周期为,当满足,(),P一出磁场就进入电场,先历时沿x轴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历时沿x轴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以速度首次进入的匀强磁场中,运动轨迹与原来的圆完全重合,但方向相反,这样出现的"往复运动"确有"一定轨道",如图所示.可推得:,,应该满足的关系是,其式中

(3)先在电场中加速运动,历时,则在的磁场中圆周运动()周,,,再次进入电场中,历时减速为零(恰好到达y轴),向右加速时间为,首次进入的匀强磁场中,周期不变,也运动()周,,,第三次进入电场,历时减速为零(恰好到达y轴),向右加速时间为,第二次进入的磁场中等此后进行如前所述的周期性运动,运动周期就是,但是运动轨迹不再是"完全重合"的"一定轨道",而是"在空间上呈现周期性重复",如图所示.所求时的坐标,总有,而与,具有显然的通解关系,和

,其中

以上仅是笔者提出的提升学生"快速探究"能力的六种路径,不免挂一漏万,期待大家进一步去总结和运用.

(此文发表于《物理之友》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