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领域

点赞:7172 浏览:312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课程名称:药物微生物学课程代码:17956(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该课程

理解:化学方法筛选中主要的官能团染色和原理,为何传统的筛选方法重复筛选率达到了90%以上,体外靶分子筛选模型有哪些,各自的原理是什么,靶分子水平筛选模型有哪些,发酵条件的优化中,通过改变产量,改变活性成分,改变出现时间,达到促进活性产物合成的目的,可以使用的策略有哪些,微生物转化和活性产物的发酵生产有何区别,

应用:对于发酵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可以通过那些手段改进,微生物转化一般过程分为哪些步骤,微生物转化通常是将微生物细胞或酶固定化后操作,以重复使用和保持较长时间的反应活性,固定化方法一般方法和操作原理,艾姆斯试验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筛选,是获得菌株后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判断分离的微生物的价值的过程.在影响产物活性筛选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发酵设计,独特的微生物和灵敏的检测方法.基础筛选中的发酵不管是特性还是目的与常规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都是不同的.由于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不同的,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和调节机制是未知的,因此不能采用所谓的最佳培养条件.

筛选模型是药物筛选的重要基础,也是药物筛选的成败关键.如果没有适宜的药物筛选模型,许多工作只能停留在实验室.

(二)重要的药源微生物类群(次重点)

识记: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可能的产生原因.

理解:很多不同类群微生物能够合成次级代谢产物,有些菌类群的产物较多,具有细胞分化能力的细菌类群产生较多,不同种属,甚至同种不同菌株之间,产生能力和种类是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可能与生态环境有密切联系,土壤微生物,一些新的微生物类群,或者特异环境下生活的微生物,可能分离到多种活性代谢产物.大部分次级代谢产物都对其产生菌有抑制作用,产生菌可能通过那些方式克服,放线菌,芽胞杆菌,检测单胞菌,黏细菌,曲霉菌和青霉菌属等重要药源微生物类群的分布与分类,生理性质,遗传性质,生产应用的特点.

应用:从海洋微生物,极端微生物和微生物新类群中筛选分离得到活性代谢产物,这些微生物往往存在于特殊生境或有着独特的代谢机制,具有产生活性代谢产物的巨大潜力,已经成为新的药源微生物菌种资源,大通量筛选技术和有针对性特殊培养方法的建立为分离筛选出活性代谢产物提供了可能.

(三)药物微生物的筛选(一般)

识记:药物微生物的筛选目标

理解:筛选的目标决定了要分离的微生物的类群,同时也决定可能筛选得到的化合物性质,环境中有机质的含量,采集季节,含水量,酸碱度,采集深度等多种因素都对分离的微生物种类有影响,要根据需要进行分离条件的选择.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鉴定.一般根据有关的鉴定手册开展,得到初步的生理生化信息,进行核算序列测定,可以分析比较序列同源性,明确种属类群.

应用:采集样品后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一般的步骤和方法.预处理的方法,适当培养基,以及不同的微生物纯化的条件,对于富集分离不同微生物都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章微生物药物的发酵生产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微生物药物工业生产菌种的筛选和种子制备方法

2.熟悉药物生产菌的生长和产物合成特点,了解培养基的配置要求,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因子

3.掌握发酵生产的优化和控制,通过代谢调控和条件优化促进药物的发酵,熟悉生产过程的参数控制

4.了解微生物药物分离提取的一般过程和原则,合理安排药物的提取流程

5.了解发酵废弃物的处理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药物生产菌的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发酵生产的优化和控制(重点)

识记:化学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特殊生长因子,水,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环境因子及其调节方法,生长期和生产期的相关类型,碳源阻遏和氮源调控,

理解:微生物药物的产生在完成快速生长和某些营养耗尽后才开始,产物合成与细胞量没有比例关系,好的培养条件在绝大多数条件下并不适宜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但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量又以菌体细胞量为基础,如何调整培养基的组成是影响药物产量的决定性因素.生长速率和菌体生长量对产物合成的影响.发酵条件优化的三个阶段及各自的作用.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碳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pH值和泡沫的控制对发酵的影响.灭菌对培养基的影响.发酵温度及培养时间对产量的影响.搅拌发酵罐的结构和操作特点,补料分批发酵的操作方法和特点.

应用:生产过程及参数控制所涉及的内容,种子质量和接种时机,培养基组成对生产的影响,温度的作用和调节,通气和搅拌的控制,泡沫的产生和控制,染菌的原因和控制

改变生产菌株的遗传特性是实现提高药物发酵产量最有效的途径,从微生物代谢生理角度进行优化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控制药物生产菌的生长和产物合成,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

(二)药物生产菌的菌种筛选与制备,药物的分离提取(次重点)

识记:随机筛选,原生质体融合,下游工程,

理解:行之有效的育种路线是重组DNA技术和常规诱变筛选的结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药物的发酵生产技术中,为什么高产菌株必须不断纯化如果种子中带入非高产性状的株系,那么在培养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高产性状株系的丢失,突变株的高产突变性状是不稳定的,易于发生恢复性突变,高产菌株的比例下降,导致生产性状丢失.提高微生物代谢物产量最有效的方法包括诱导菌株突变和高产菌株的筛选,基因重组或诱变后也需要筛选出需要的菌株.微生物药物提纯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应用:保存菌种的原理是休眠或极低代谢状态,采用低营养,干燥,密封,缺氧,低温等条件,常用方法有液氮,冷冻干燥,砂土管,甘油斜面,低温冰箱等.理化透变的一般方法和常用的诱变剂.自然繁育的一般程序.种子制备的一般性流程.实验室种子和种子罐种子的制备.发酵级数的确定和制备种子罐种子的影响因素.

(三)发酵废弃物的处理和环境保护(一般)

识记:菌饼,COD,BOD

理解:菌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治理废水的理化方法主要有絮凝—沉淀,吸附,气浮,焚烧和反渗透等,废水的生物处理法,对于高浓度发酵废水,一般采用哪些工艺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处理,

目前国内300多家制药企业生产占世界产量20-30%的70多个品种的微生物药物(主要是传统的抗生素),废水排放量大.发达国家将大宗常规原料药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原因之一就是污染治理问题,国内当前采用好氧,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这类废水处理的国际水平.但是微生物制药废水处理目前仍不很成熟,有待深入研究.

第四章基因工程药物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基因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的优势

2.熟悉基因工程药物表达的主要技术过程

3.了解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方法和制取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基因工程药物的表达(重点)

识记:cDNA文库,分子杂交,共沉淀法,Oligo(dT)亲和层析,载体,质粒,穿梭载体,粘粒,限制性内切酶,黏性末端,DNA连接酶,末端转移酶,DNA聚合酶,反转录酶,改造后的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是常用的原核宿主,已经使用的真核宿主有哪些,表达载体,包涵体

理解:目的基因的分离技术,从cDNA文库获得,直接从特定的mRNA分解基因,从蛋白质分离编码基因,化学合成基因,反转录PCR等方法,载体的分类和用途,表达型载体应该具备的性质,表达载体必须能够使外源基因高效表达,通常包括一个强的启动子,启动子下游区和起始子上游区有一个好的核糖体结合位点序列,在外源基因插入序列的下游区要有一个强的转录终止序列.表达型载体分为胞内型和分泌型两种.动物宿主中使用较多的是各种病毒载体,猴病毒40(SV40),单纯疱疹病毒(HSV),腺病毒(ADV),痘苗病毒(VCV)和核多角体病毒等.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基因的体外重组方法.α互补筛选—半乳糖苷酶显色反应的基本原理.真核宿主细胞中筛选出含有重组DNA,主要靠载体或目的基因的特殊标记,例如使用pSC101质粒的抗四环素基因.原核和酵母表达体系,选择高拷贝数的质粒,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使目标基因扩增,提高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表达载体稳定性的措施.高效表达的载体需要强启动子及相关的调控序列.如何保持产物的稳定和活性.

应用:表达产物的翻译后的修饰加工,正确的折叠,合适的溶解性和活性保持,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体系来满足不同重组药物的要求.

(二)主要的基因工程药物(次重点)

识记: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纤溶酶原激活剂,人生长激素,肿瘤坏死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心钠素,这些基因工程药物的特点和生理作用.

理解:上述基因工程药物的制备方法

对于新品种的发现速度已经大大下降,其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有了现代重组生物技术的突破,人们可以方便地大规模地生产那些早已经为人所知的治疗用人功能蛋白.但是人们无法在短期内找到更多的有明确作用机制的蛋白药物,所以在2000年以后,基本没有发现或批准基因工程药物,取而代之的是新剂型和新用途的广泛发展.

(三)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一般)

识记: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常规基因工程菌株.基因工程的下游工程或后处理技术.蛋白类药物的复性.

理解: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的几个特点.动物细胞的培养和发酵对于转化细胞和正常细胞,分别采用悬浮式培养和贴壁培养.保持重组质粒或噬茵体的存在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通过常规的菌种纯化和筛选保持生产活力.动物细胞培养基几乎都要加入5-10%的胎牛血清,需要开发高密度,高表达的无血清培养系统与工艺.在开发基因工程下游工程时,较普遍的重视层析技术,超离心技术,萃取技术,膜技术,凝胶沉淀和吸附技术,达到高选择性的分离纯化的同时兼顾产品的生物活性保持.提高重组蛋白质折叠复性的方法有透析,稀释和超滤,添加变性剂,液相色谱法复性,反胶束法和双水相法复性.

应用: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一般包括细胞培养或发酵,细胞破碎,固液分离,浓缩,纯化,脱水或干燥以及质量分析,检测和监控等.

第五章疫苗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疫苗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历程

2.熟悉疫苗的作用机制和种类

3.掌握各类疫苗的基本制备技术以及它们的作用特点

4.了解几种重要疫苗的研究进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几种主要类型疫苗的制备技术(重点)

识记:疫苗,活体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疫苗佐剂,治疗性疫苗

理解:活体疫苗只使用一次或两次就可以提供终生的保护,而且反应原性很小,可以同时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制备活体疫苗的方法主要有体外减毒,温度敏感突变,变种制备,重配制备,病毒基因修饰或缺失等,掌握它们的基本制备方法.基于蛋白和肽的亚单位疫苗制备技术.以多糖为基础的亚单位疫苗制备技术.核酸疫苗的特点和优势,核酸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如何解决.了解根据物理性质和作用机制,免疫佐剂分为五大类.

应用:目前已有许多预防性的疫苗被获准使用,一些治疗性疫苗也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治疗性的细菌疫苗有结核病,麻风病,幽门螺杆菌,及布鲁菌病等几种慢性感染病,在研究的治疗性的病毒疫苗有HSV-2,乙型肝炎疫苗HBV,HIV,人类状瘤病毒HPV等的治疗性疫苗.

(二)疫苗的作用机制和种类(次重点)

识记:疫苗根据组成主要有三种类型,能够在宿主或者感染细胞中繁殖的微生物构成的活体疫苗,在宿主中不能复制的亚单位疫苗或灭活疫苗,在细胞中可以表达出疫苗抗原的核酸疫苗.

理解:抗原呈递给免疫效应细胞的两条途径,通过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呈递给CD4+T细胞,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呈递给CD8+T细胞,产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同时呈递给CD4+T细胞,诱发产生保护性抗体.几乎所有免疫保护机制明确,可以产生中和抗体,并已于培养的疫苗都获得成功.

(三)几种重要疫苗的研究进展(一般)

识记:抗HIV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

理解: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滥用,引起了严重的耐药问题,同时许多病毒性疾病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防治必须依赖疫苗.理想的新型疫苗需要具备安全性,有效性,能够提供多种保护和长期保护,以及稳定和便于使用管理.艾滋病疫苗研制的难度和希望,新型结核菌疫苗的研制和挑战,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和疫苗研究,研究新型乙肝疫苗提高无反应人群的免疫反应,克服丙肝的高变异性,嗜血流感杆菌疫苗的作用.

第六章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基因改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

2.掌握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和次级代谢工程的意义

3.了解聚酮途径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途径,了解组合生物合成的方法

4.了解多酶复合体的异源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重点)

识记:聚酮类化合物,Ⅰ型聚酮合酶的组成包括酮合成酶(KS),酰基转移酶(AT),酰基载体蛋白(ACP),β-酮还原酶(KR),脱水酶(DH),烯酰基还原酶(ER),硫酯酶(TE)等,非核糖体肽,多酶复合体,组合生物合成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复合酶的基因进行操作,调整模块顺序或功能域组成,获得新颖的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

理解:聚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和机制,非核糖体肽的生物合成过程和机制,NRPS也有与PKS共存的现象,非核糖体肽作为骨架整合在聚酮中,组合生物合成操作过程中的限制.

应用:聚酮类化合物的分子改造,理论上可以对聚酮合酶的模块或功能域进行敲除,添加,置换等操作,产生新的化合物.通过人工的设计得到"天然"的化合物,对天然复杂生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修饰,可以改变其活性.

(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途径及其调控(次重点)

识记: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工程

理解:次级代谢途径可以简单分为三类,①由初级代谢物转化成生物合成的中间体,②聚合:乙酸-丙二酸,氨基酸,类异戊二烯,糖,③对合成的化合物做进一步修饰.由于次级代谢中酶的专一性水平比较低,导致次级代谢产物丰富多样.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研究方法.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相关的合成基因,抗性基因和调控基因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基因簇,它们的表达是协同调控的,多功能酶复合体合成的非核糖体肽或核糖体合成的多肽类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中有所谓的自控因子调节,如链霉菌株产生的A因子等.菌株有目的的选育是通过遗传操作技术来实施的,目标是:①通过提高一个克隆基因的基因数量来提高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能力,②通过不同基因的引入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新类似物,③通过将完整生物合成基因引入一种更方便的菌株实现产物的稳定高产等.

应用:很多微生物很难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或生长很慢,将这些编码次级代谢物的基因,组合到更适合的生物体中,如链霉菌中进行合成.

(三)多酶复合体的异原表达(一般)

识记:聚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前体,多酶复合体的异原表达的候选宿主

理解:影响聚酮类化合物异源表达的因素有翻译后修饰,底物的利用,跨膜运输蛋白,自我抑制,聚酮类化台物的修饰,其它分子因素如PKSs的折叠以及四维结构的组装,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稳定性等.比较几种异原表达候选宿主的特点.

应用:很多有用的聚酮类化合物来自不能够大规模发酵的,或者生长不好的微生物,在异源宿主中可以更好的设计化合物.

第七章药物微生物基因组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内容

2.了解病源微生物基因组和药源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作用

3.了解基因组研究对于药物靶筛选,新的诊断方法,新药物开发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重点)

识记:基因组技术是在生物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序列的测定,比较,计算,信息分析,基因转录,蛋白功能分析等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

理解: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内容包括特征性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表达,蛋白质组学等.可以通过对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找到发病的机制,致病基因的发现可以为药物的靶向性筛选提供最好的候选靶位.

应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药源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为各个制药公司所重视.

(二)基因组技术在药物靶筛选的应用(次重点)

识记:优秀的药靶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够提供足够的选择性和抑菌范围,药物要对微生物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对人体宿主无害,是病原微生物生长或生存必不可少的,药靶的功能已知.

理解:药物靶筛选的研究技术有比较基因组技术,DNA微列阵,蛋白质组技术,特征标记突变技术,未知蛋白分析技术等.

应用:在生物信息学的帮助下,微生物的所有蛋白质可能会被检测到,包括那些也许是保护性的蛋白质,哪些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并开发出疫苗.

(三)药物微生物基因组技术的其他方面(一般)

识记:DNA芯片

理解:许多常见的人类病原体的全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将有可能发现是否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在个体病原体中存在,是否可能在这些序列的基础上区别生物体,也有可能识别那些协助分类(菌株特异性标记),预测临床结果(毒性标记)和预测对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抗性标记)的遗传标记,DNA芯片的应用可以用来鉴定样本中的目的序列,判断是否病原体的特殊遗传标记.药源性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为开发药物,了解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机制提供了基础条件和重要的线索.

应用:基因组学和新技术可以促进新的天然产物查找,加快对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微生物生长表达因子的理解,补充药物发展的合成与半合成路线.然而,一些最成功的药物发现并不是根据任何合理或半合理的设计产生的.

说明:该项需编纲教师全面考量该课程内容,并对各章节都给出相应的知识层次(重点,次重点,一般),在知识层次下对各知识点提出相应的能力层次要求(识记,理解,应用).在分配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知识层次包括"重点,次重点,一般"三个层次,此三层次在命题中的固定比重分别为:65%,25%,10%.要求编纲教师在分配知识层次时,除考虑知识点本身的重要性外,兼顾各层次在命题中的比例要求.避免出现某一层次知识点过少,不能满足命题中比例要求的情况.

2,①能力层次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此三层次在命题中无固定比重要求,需编纲教师结合本课程的具体考核要求给出比例(在"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中给出比例),并在分配知识点能力层次时结合命题比例,做到大纲与试卷要求统一.

②大纲中知识点的能力层次分配应全面涵盖三个能力层次,尽量不要缺少,但各章节不是必须全有三个层次的知识点,应根据各章实际情况具体安排.

生物工程领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微生物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大纲中的考核知识点只具体到章,不需要将知识点细化到节.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说明:省考委统一加以说明,编纲教师不需自行解释.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李越中主编,《药物微生物技术》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北京

2,参考教材

张致平主编,《微生物药物学》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北京

陈代杰主编,《微生物药物学》第一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上海

说明:

1,大纲中的指定教材为省自考委核准的指定教材,此次配合我省自考教材清理工作,部分课程教材已由主考校提出审核意见并要求调整为推荐教材,如编纲教师认为需更换指定教材或推荐教材不合理,需提交由主考校盖章的《教材变更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更改.

2,所列教材均需写明:书名,出版社,作者,版本,参考教材可以没有.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说明:该项省考委统一说明,若编纲教师需做个别说明,该部分也可自行撰写.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容时药物微生物与微生物药物8第二章药源微生物及微生物药物的筛选技术12第三章微生物药物的发酵生产技术10第四章基因工程药物技术10第五章疫苗技术12第六章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基因改造10第七章药物微生物基因组技术10合计72说明:

1,该项1-7省考委统一说明.若编纲教师需做个别说明,该部分也可自行撰写.

2,该项中对助学学时的分配,需由编纲教师完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定每学分18学时,请教师按此规定分配学时.涉及实践考核的课程,实践与理论课时应分别列出.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50%,"应用"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流程设计.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说明:

1,该部分1,3,4,6项省考委统一规定,编纲教师不用自行填写.

2,其中第2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需编纲教师结合大纲中各章知识点能力层次分配给定.

3,第5项"试题类型",也需编纲教师结合命题要求给出.应尽量全面的涵盖该课程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试题类型,避免出现考试中出现的题型在大纲中没有举出的情况.

六、题型示例(样题)

1.名词解释

①微生物转化

②微生物药物

2.填空题

①毒性是指药物对宿主生物细胞的抑制或杀死作用,通常用半致死剂量表示,其英文简写是LD50.

3.简答题

①可用于微生物药物筛选的微生物新类群有哪些

4.论述题

①基因工程药物高效表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5.流程设计

①根据阿卡波糖(acarbose)的特性,设计其化学筛选流程

②设计实验室种子到发酵罐种子的制备工艺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