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文,小学数学电教文题目高中

点赞:4494 浏览:112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文章题目:《小学数学知识框架的研究》

内容提要:本研究通过研读教材,制作纵向知识框架,使教师解整套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了解各个年段教学内容的分布情况,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联系.形成对教材全貌的认识,通过研读教材,制作单元知识框架,使教师从一个单元去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教学中做到瞻前顾后,注重知识的融合,确保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本研究成果的形成将提高教师整体把握和实施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有益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把握教材的基本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使教师从被动的应付性工作状态进入主动的科学研究工作状态,最终实现专业成长.本研究成果的推广,将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成功的研究范式,将有利于减轻部分教师研究教材的负担.

主题词研读教材纵向知识框架单元知识框架

单位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姓名邓宏

通讯地址门头沟区城子桥东街17号

邮编102300

13683656255

主题词研读教材纵向知识框架单元知识框架

小学数学知识框架的研究

一、什么是小学数学知识框架

框架指土木工程中,由梁,柱等构件刚性连结而成的结构体系.一个基本概念上的结构,用于去解决或者处理复杂的问题.这个广泛的定义使用的十分流行.知识框架是各知识点连结而成的结构体系.

数学知识之间彼此都是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包括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可以构建知识结构的理论框架,横向联系则可以扩大结构的知识包容量,使结构变得更加充实完善.小学数学知识框架就是把知识间的纵向递进关系与横向并列关系,用列表的方式,把知识的重难点,各自的位置,相互间的关系以及教法学法直观地表示出来,帮助教师正确把握教材.

二、为什么要研究小学数学知识框架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包括三个要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了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本身,还需要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包括显性的知识结构和隐性的思想方法结构.其中,知识结构包括知识发展的纵向线索,知识之间的横向线索.在分析清楚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寻找出整个内容结构中的核心内容.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如下图.

高中数学教学文,小学数学电教文题目高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研读教材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是教师最基础的素养之一,研读教材的能力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制作知识框架是研读教材有效的方法,通过制作知识框架切实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本研究通过研读教材,制作纵向知识框架,使教师解整套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了解各个年段教学内容的分布情况,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联系.形成对教材全貌的认识,通过研读教材,制作单元知识框架,使教师从一个单元去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教学中做到瞻前顾后,注重知识的融合,确保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三、怎样研究小学数学知识框架

以"20以内进位加法"为例

1.找到进位加法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知道重要性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2.了解整套教材加法的编排体系,制作纵向知识框架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小学数学教材采用螺旋式编排,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内容螺旋上升,逐级提高.因此,教师研读教材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再通读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及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根据内容特点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在整套教材中的结构,掌握各年级相关内容的联系以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把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去了解全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这一册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这样,从宏观上了解了教材,可有效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下面是人教版一至五年级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内容的整理.

数与代数领域教材结构表(一~五年级)

册数的运算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下20以内退位减法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二上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表内乘法二下解决问题(两步)

表内除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三上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有余数的除法

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下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五上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简易方程五下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经过整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数的运算内容在各册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就一目了然了.接着就可以按照下表的结构制作纵向知识框架

人教版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纵向知识框架

册数内容例题知识点前后知识联系,难度教学建议只有理解了该套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前后联系,难度,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才能做到教学时瞻前顾后,整体把握.

3.了解其他版本教材加法的编排,比较异同,抓住本质

这次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除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以外,还有其他版本的教材,每一套教材的编排都有共同的特点,但又有各自编排的意图与特色.研读教材要注意参阅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教材的对照比较,取长补短,能更好地领会编写意图,更好地组织和处理教材.在比较的过程中,比较异同,取长补短,抓住本质.

4.制作单元知识框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框架

(共11课时)

内容例题说明(重难点,难度,联系,教法学法)进度9加几

(3课时)例19加几

例2强化"凑十法"

例3解决问题

·提供丰富材料,探索多种计算方法,初步认识"凑十法".

·通过操作,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掌握"凑十法".

·第一次出现单位名称,只认识,不写.

第一次出现文字,图文并貌.

·通过操作,探讨不同方法凑十,可以因题选择算法第15周8,7,6

加几

(4课时)例18+5

例28+47+66+5

例38+9

例4解决问题

·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不再出现一一点数的方法,提高了一步.

·不依靠实物,只给算式,强调凑十法.

·呈现三种算法:

1,把8凑成10

2,把9凑成10

3,根据9+8等于17,想出8+9的得数

(这是重点,不要求概括)

·难度增加:所需数据自己收集.

·显示不同方法,体验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点数总只数

按群计数,算出总只数

按颜色分类计数,算出总只数第16周5,4,3,2加几

(3课时)小数加大数

例15+75+8

例24+83+9

·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只给算式,巩固交换加数的方法

第17周

复习与整理

(1课时)

112—113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引导理,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充分利用加法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说出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的收获.制作单元知识框架的原则是:简捷明了,结构清晰,不重不漏,重点突出.

具体方法是:

1.教材教参,对应着看.

2.翻来翻去,联系着看.

3.关 键 词要找准.

4.心知肚明的不必写.

5.不必面面俱到,但要突出重点,强调联系.

四、研究的价值有哪些

1.提高能力,把握教材

本研究成果的形成将提高教师整体把握和实施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有益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把握教材的基本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使教师从被动的应付性工作状态进入主动的科学研究工作状态,最终实现专业成长.

2.反思教学,改变方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斯苗儿《新教材研读策略例谈》讲座2007年4月,

张丹《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讲座2016年7月.

2

内容结构

思想方法结构

知识结构

横向联系

纵向线索

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