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大悟县城关中学

点赞:30802 浏览:1433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行走在实践新课程的路上

●吴学录

一、从教经历

吴学录,党员,本科学历,1981年走上化学教师岗位,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化学学科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盐城市首批名教师.2001年成为盐城市新世纪"111工程"培养对象.现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考试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盐城市高中化学教研中心核心成员,东台市"科技拔尖人才",江苏省东台中学化学首席教师.

工作以来,先后在三星级及四星高中工作.无论是担任班主任,学校团的工作,还是学校管理及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坚守三尺讲台,尽心教书育人,尽力有目标的学习,有思想的教学,有创新的研究.努力践行教学新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以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为着眼点,课堂教学中坚持"激趣,设疑,探究,思辩",实现教学多维目标.先后任教了十一届高三毕业班,最大的收获不是高考成绩的优秀,而是得到了学生读书时及离校后的认同.

参加盐城市实验课会教,展示的《二氧化氮的重复吸收》获一等奖.撰写的教案《中学化学中的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荣获江苏省一等奖.辅导的学生有多人在省高中化学奥赛中获奖.

先后参与了六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其中主持了三项.主持的省"十五"立项课题《高中理科学习方式转变与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历时五年,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评价.参加国家级"十五"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负责子课题的研究,该项课题获全国一等奖.

新课程杂志社大悟县城关中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教师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数十篇论文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获奖,主编及参编了三本教学用书.多次在盐城市,东台市化学教研会议上进行专题讲座,并开放研究课,示范课及送教下乡课.

工作以来,先后获得了"省中学科技活动先进个人","盐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及记功奖励.

二、主要学术成果

1.《化学教学有效预设探新》《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2

2.《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节奏的控制》《化学教与学》2016.4

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美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

4.《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最值思想"的应用》《中学教学参考》2016.5

5.新课程人教版教材《化学反应原理》配套教学参考书《化学同步练习与测试》主编2006.9

6.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

7.《高二化学课课难题大突破》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34万字)2002.9

8.《坚持"三段式"备课,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中学化学》1998.5

9.《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江苏省化学学会一等奖2016.2

10.省立项课题《高中理科学习方式转变与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主持人已结题

11.国家级"十五"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子课题的研究子课题主持人(该课题成果获全国一等奖)

12."十一五"盐城市立项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主持人

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把握与提升,源于其对学科课程的准确理解,源于其对教学本身及师生的角色定位.

让新课程成为教师成长的标杆

新课程新在哪里新课程给我们指明了什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任务,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新的课程观——走向开放

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忠实地传递课程,新课程改革力求将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使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而且还责无旁贷地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开发者.

2.新的教学观——走向共生

课程决定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想,情绪个性极少被关注,他们只能被动而无奈地接受知识.新课程追求的是"教学相长",即把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要求教师尽量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尽显智慧的平台,以使学生在展现自己,认识自己中体验到"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还学生一方自主学习的晴空.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生闪烁着智慧与灵性的发问与答问中,享受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快乐,感悟到加强学习,丰厚自身底蕴的急迫性.

3.新的教师观——走向平等

新课改,倡导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满足于"辛勤的园丁",更不会执着于流泪的"红烛",一味地燃烧奉献,而无自我完善的铸就.教师应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唤醒,激发学生成才的潜能,向上的精神,各异的天性,多彩的思想,在平等,和关怀下,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4.新的目标观——走向多维

新课程目标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而体现.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好的课堂应该能够带给学生经验的分享,这种分享不是由教师"告诉"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深刻的体验获得的,必须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理智挑战,获得新的认知.应充分体现知识的建构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经验方法的丰富与创新,学习策略的改进,情感的丰富,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与完善等三维目标的要求.

总之,新课程克服了片面强调"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缺陷,也避免了片面强调"学生本位","知识本位"的局限性,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个体,自然三者的有机统一.

在新课程的设计,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和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提供了不同的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有利于进行个性化发展性评价.

新课改为我们教师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着不竭的精神给养和成长土壤.

让专业发展与新课程同行

化学是什么化学教师应具备什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探索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引导人们认识整个物质世界,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自然学科.一名化学教师,应具备教师应有的教育专业素质,还应有化学学科的专业特质.我认为教师应首先着力于专业的不断发展.

1.让教育理念敞亮起来

教育的现实,教改的实践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已知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唯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在教学的预设中,给学生以时空,才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品味学习,体验快乐,才会在教学创新中彰显个性,在尊重同发展.

2.让自觉学习常态起来

我们身处在一个多元的时代,一个网络的时代,一个地球为"村"的时代,新课程要求学生更关注社会,关注人文与科技.我们教师呢无疑应当不断地学习,向书本,向专家,向同行,向历史,向网络,向自己,向学生,向课堂,向课程等

打破学科之限,打破时空之限,打破方法之限,只有这样,才能使视野更开阔,理念更新颖,能力更多元.

3.让课堂教学鲜活起来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生命状态.课堂应该是教师专业能力显示的平台,是教学理念实践的平台,是师生生命价值显示的平台.教学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的过程.精心预设不同的情境问题,或新颖别致,或隐含陷井,或环环相扣,引发学生释疑,再生疑,进入新一层次的学习.让知识,方法,情感的目标得以实现.课堂如何"活起来"活应活在预设,更活在动态生成,活在活跃学生的情趣,更活在展现学生的活力.课堂应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少数人,不仅是少数时段,不仅是部分感官,不仅是预设的"活动",而应让学生身心动起来,思维动起来,创新动起来.

4.让教学反思智慧起来

教师只有拒绝平庸才会发展,拒绝满足才会提升.进行教学反思既是闪光自己,更是解剖自己!是不用麻醉的自我解剖.

教学能力的长进,教学方法的丰富,教学艺术的提升,离不开反思,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才会完善自己.教前反思,可以借鉴过去的成功,避短扬长.教学过程中反思,可以及时调控生成,彰显师生智慧.教后反思,可以知不足然后补短出新!

反思应注重效果.以求真的视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思自己教学得失,以诚恳的心态,征询同行的真言,以案例的分析,反思应该怎么做还可怎么做,以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反思问题的症结与解决路径.通过以教后感,考后析,案例评,一题一得等多种形式,让反思从无形到有痕,让教学反思智慧起来,让思想的火花明亮起来.

5.让教育科研有效起来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种子."教研的源动力来自于教学中的问题,来自于对问题的思考,只有在教学中研究,才会在研究中促进教学.本人主持的省十五立项《高中理科学习方式转变与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就是在化学教学中,面对新课改,学生如何学,教师该怎样教激起了研究的冲动,以化学学科为起点,扩展到理科教与学方式的探索,体会颇多,成效颇丰.

化学教师还必须研究化学课程的结构及教材设计内涵,研究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特点,在校本化的研究中指导,创新教学方法,让有效的科研转化为有效的教学.

让学科教学与新课程同行

化学学什么化学教什么有效的教与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志的.化学教学应立足于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高科学素养,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需要的化学双基,加强对物质世界认识,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让实验教学的本体功能发挥起来

注重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实验的设计,操作,现象分析,结论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化学,感受科学,感受严谨,感受事实,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进行思维,提升化学素养.如通过验证性实验,强化对物质性质的认识,规律的掌握.设计探究实验,注重过程和方法.利用日常用品,食品等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不仅是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更是对学生关注生活,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起来

化学的学习,从一定意义上,就是从色彩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运用分析与综合,由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概括出微观世界的普遍性及特殊性,再指导对宏观物质的认识.化学教学要从结构多样性,变化多样性物质现象中,引导学生揭示内在的化学本质,归纳出一定条件下的规律.以辩证的思维认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实际应用.

学生的化学信息处理能力是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无论是新课标要求,还是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都体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信息的提取,筛选,应用的过程.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将问题置于情境之中,信息隐于情境之中,方法藏于信息之中.引导学生将隐含信息析出,干扰信息剔除,相关信息整合,提升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力,综合的思维力.因此教学中,不在于教师讲了多了,提示了多少,而在于教师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时间有多少,在于引导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思维的严谨与敏捷!

3.让学科教学的人文价值升华起来

在人文背景下,化学教学应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媒介之一,化学教材与其他教材一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化学历史文化,化学地域文化,化学哲学,化学思想等文化,无不具有化学特色的人文色彩,人文思想.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化学家的勤奋探索与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有助更好的健全学生人格,完善情感,态度,价值观.

化学微观物质世界中的结构对称美,利用有毒物质制取药物,香料等以毒解毒的变化美,辩证美,环境保护废为宝的绿色化学美,许多化学实验的视觉美等,都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价值的挖掘.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类.

4.让合作共享的教学氛围浓郁起来

新课改的实施,旨在通过课程变革,促进课堂改革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构造合作交流平台.应尊重学生自主发展愿望,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交往中,体验自尊和人际合谐,激发参与意识,努力引导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入手,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有兴趣学,有发展的学.

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超越自己的信念.

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形成勇于质疑,求新,求异的求知品质.

根据化学学科特点,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型态的探究素材,让学生发现问题,共同探索解决之道,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体现严谨的态度,求真的,合作的愿望,科学的精神.感受自主,合作,探究的价值,共享发展,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常见的发电途径.

(2)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正确书写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3)能设计简单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以及转化的综合价值,构建新的能量观.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化学能如何转化为电能,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倡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渗透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原电池工作的实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归纳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看二幅图片.知道是什么地方吗(课件1:上海东方明珠夜景图)

生:上海东方明珠.

师:霓虹灯消耗了什么能量

生:电能

师:电能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板书:1.产生电能的途径)

生1:有火力发电

生2:还有水力发电,核发电.

师:再想想,我们东台还有等

生:风力发电.

师:风力发电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为什么

生:因为绿色环保.

师:对.当然我们东台也有火力发电,城东热电厂.

刚才同学们谈到的发电类型有多种,其中火力发电所占的份额最大,大约在百分之八十左右

(演示课件2: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热电厂是怎样发电的(课件3: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师生边看边归纳:煤炭从港口运过来,经过燃烧产生热量,热量把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驱动涡轮机转动,涡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流,然后经过变电压器输送到千家万户,这就是火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师:从能量的角度来研究,火力发电能量是怎样转换的(课件4:火电站能量转换分析图)

生:首先是化学能变成了热能.

师:化学物质经过燃烧产生热能,热能产生了水蒸气.水蒸气的的作用什么

生:驱动涡轮机.

生:变成了机械能.

生:机械能最后变成电能.

师:这种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是直接转换还是间接转换的

生:间接转换.

师:对.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热电厂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看一幅图片.(课件5:热电厂周边环境图)有没有比较清洁的,方便的,而且是由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呢

生:有.原电池.

(板书:2.原电池)

师:我们来探究一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6:探索实验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步骤:第一,把锌片插入稀硫酸溶液.第二,把铜丝插入到稀硫酸.第三,把一块锌片,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然后把这两块金属相互接触.第四,把这两块金属用导线相连并接电流计.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下面请大家做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师:根据观察的实验现象,大家思考一下:这个简单的装置,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生:由于锌和铜活泼性不同,锌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到铜片上,然后溶液中的氢离子被还原成氢原子,然后氢原子结合变成氢分子,从铜片上跑出来.

师:大家分析得很细致,而且表达很准确.(展示课件:铜锌原电池原理)请大家写出锌片和铜片上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实物投影:展示2名学生练习)

师:请大家归纳一下:什么是原电池原电池中肯定发生了什么反应原电池的正负电极是怎样确定的

生: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氧化还原反应.

生: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产生电流,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锌).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的金属做正极(铜).

师:通过刚才归纳,我们初步知道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现在提供一些药品和器材给大家,根据所提供的这些药品,器材,请大家通过实验探究:构成原电池有哪些必要的条件

(课件7:探索实验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各个组汇报一下.

生1:先将锌片,铜片插入乙醇当中,没有电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需要电解质溶液.接着我们又将玻璃棒,碳棒插入稀硫酸当中,也没有电流,说明需要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至少与一个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接着把电路断成开路,发现没有电流,于是我们得到需要闭合的回路.

生2:我们先将锌片,铜片插入稀硫酸当中,发现有电流产生,然后再将锌片和玻璃棒插入稀硫酸当中,发现没有电流产生,证明了要有一极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还有一个电极要能导电.我们将铜和锌插入乙醇当中,发现没有电流产生,说明要有电解质溶液.我们将电路断开,发现也没有电流产生,说明要有闭合回路.再将碳棒,塑料棒插入西红柿当中,发现没有电流产生,说明要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师:大家在实验中有什么问题吗

生3:当我们把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西红柿当中,发现没有产生电流.

师:为什么呢这个实验我来演示一下(师演示实验)

师:有没有电流

生:有电流

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

生:有没有电流是通过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的,我刚才仔细看了一下,老师用的电流表灵敏度高,指针偏转.

师:对.通过这个实验再次启示我们:实验要注意细节,对实验产生的问题要进行思考.

我们学习就需要这样的品质.现在大家一起来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来归纳一下.

(板书:3.原电池构成的条件)

师:应用刚才归纳出来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板书:4.原电池的分析应用)

(课件8:判断不同组合材料能否形成原电池)(学生回答分析略)

(课件9:下面请大家根据:Cu+2AgNO3等于等于Cu(NO3)2+2Ag设计出一个原电池,画简图并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师:我们看二个同学的作业.

(实物投影:展示2个学生作业)

铜棒做什么电极,发生什么反应银棒做什么电极,发生什么反应电解质溶液中必须含什么离子

生: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溶液中银离子在银棒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银棒做正极.电解质溶液中必须含银离子.

师:其中哪个电极可以更换一下

生:Ag这个电极

师:Ag这个电极可以换成什么可以换成碳棒吗

生:可以.导电但不参加反应.

师:能不能换成铁棒.为什么

生:不能.换成铁棒,铁比铜活泼,那就是铁与银离子反应了,违背了设计的要求.

师:很好.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产生电能的途径,原电池原理,原电池构成的条件,原电池的分析应用等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点是原电池原理和应用.

火力发电是把化学能间接转变成电能,中间环节多,能量利用率只有约30%而且有严重的环境问题,原电池把化学能是直接转变成电能,能量利用率可达70~80%,且环境污染小,所以用化学电源代替火力发电是发展的趋势.

作业:

1.课本作业(略)

2.课后探究.(课件10解剖干电池)

四、专家视点

有思想的教育躬耕者

江苏省盐城中学副校长化学特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谢兆贵

首先祝贺吴学录同志成为盐城市首批名教师.

与吴学录同志的相识是在十年前参加苏州大学举办的研究生课程班上.我早知道他在盐城市中学化学教师中的名气.随着交往的增多,特别是共同作为盐城市中学化学学科中心组成员之后,经常相遇在一起,交流新课程,讨论教与学,甚至有对教育现象不同见解的争辩,我渐渐感受到他不一般的思想,感受到他那不一般的胸怀.

他的胸怀是一个充满了爱与真诚的大海.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一位好的教师,首先要具备对学生真诚的爱.吴学录同志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以爱心感人,以耐心育人,以闪光点转变人,以丰富活动培养人".他认为,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灵魂撞击的过程.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学生这样评价他:"他是高中三年我见过的最优秀的老师","他将他相当好的修养,品德带给了我们,听他讲课,如沐春风".作为他的朋友,我也经常感受着他一片热忱的心.

他的胸怀又是一个知识和智慧的海洋.他对中学化学教育,有着深厚的功底和经验.他认为,化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重在涵养人文精神,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格素质.化学教师要志存高远,用化学的智慧去唤醒学生的人文良知,用教育的光辉去照亮学生的心路旅程.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信息提炼—创新反思"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师生活动为载体,思维活跃为特色,展示生命活力为旨归的"三活"教学风格.

他尽管还担任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但始终探索在新课改的前沿,靠自己的扎实功底和突出的教学能力成为高三年级的骨干教师,工作以来担任了十多届高三化学的教学工作,任教班级的高考成绩一直突出.在省市级教研会议上曾多次开设指导性讲座及论文交流,给广大教师以有效的启迪.在教科研领域,他是一个勤奋并富有收获的人.他一直致力于教学问题的反思与研究,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与学》等杂志发表了教学论文数十篇,许多理念及做法都对化学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主持了多项省市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古人云:"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吴学录同志正是凭着他一颗诚挚的心,躬耕于三尺讲台,造就了他一片灿烂的事业.祝愿吴学录同志今后有更多的成功与我们分享.

五、同行寄语

教育,如此令人幸福

——记我的同事吴学录老师

东台中学化学教研组长崔业平

第一次见到吴学录老师,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东台市安丰中学的课堂上.我亲身聆听了他的一节《溶液PH值的计算与判断》的示范课,在这堂课上,他那朴实的讲解,细致的归纳,科学的态度,严密的思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吴老师成了盐城市化学名师.他以研究者的高度一直引领着一批高中化学教师,更以学者的智慧启迪着一个又一个有志于化学教育的青年教师.我们曾经探讨过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他脱口而出:"教育,就是发展人.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获得幸福的源泉,教育是令人幸福的."我想,这应该就是吴学录老师教育思想的精髓.

作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吴学录老师的教育追求是多角度的.他把教科研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他主持的"十五"江苏省立项课题《高中理科学习方式转变与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历时五年,成功结题,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评价.他参加了国家级"十五"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的研究,现在主持的盐城市"十一五"立项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同时正参与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的研究.

学术的进步,科研的硕果,又是何等的幸福啊!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吴学录老师是我敬重的同事,是学生爱戴的师长,他用自己孜孜以求的耕耘,播种着幸福,也收获了幸福.在教育教学的园地里,他是一个真正的幸福者.

六、学生评价

我的化学老师

东台中学2016届高三(9)毕业生

黄伟鹏录取东南大学

吴学录老师是我们高中三年的化学老师.我今年高考化学之所以能取得A+的好成绩,与他的独到的教学和精心培育是分不开的.

吴老师上课与一般老师不同,他不是一股脑儿将知识塞给我们,那样会让我们难以消化.而是经常提几个问题让我们看书,思考,再根据我们的回答,循循善诱.从而使我们每节课都能学有所得.所以我认为,他的这种教学方法值得许多老师借鉴.吴老师的化学课教学气氛很活跃,语言生动,方法多变,经常在我们同学出错的问题上变化出新问题,或故设陷阱,让我们找错,给我们纠错的机会,因此大家都很投入,同学们常常觉得化学课怎么到下课了.他上课讲得简炼,注重与我们互相交流,注重让我们思考,从而暴露问题,然后帮我们解决,使全班人从中有所收获.学习化学虽然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但我们不感到枯燥,吴老师经常用简洁的板书,独特的归纳,风趣形象的语言引导我们总结提炼,非常有效.总之,他的教学方法使我受益颇多.

课外,他和同学们相处融洽,从不对学生摆脸色,我们有问题都乐意问他,他总是耐心地帮助我们.在课堂外,我们总能从师生的关系转变到朋友,从而为我们解决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难题.


印象最深的今年五月初的高考前模考,化学一直学得不错的我接连两次考试失利,从而对高考很迷茫,他敏锐地发现这个问题,找我谈心,耐心鼓励我,帮我解决思想上的负担.当时,我因为心急,准备了十多份化学试卷,想恶补化学,吴老师指点我,现在的问题不是化学能力不行,学习方法不行,而是心理上的焦虑,是自我期望的压力过大.要求我不要追求做太多题目,只要从少量的解题中体会方法与过程,注意好细节,高考肯定没问题.并帮我只选了一份试卷,让我分两次完成,批改后指点并肯定了我,增强了我的信心,而最后的高考证明他是对的,他的教诲,我一直受用.我很感激吴老师,没有他的帮助,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吴学录江苏省东台中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