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文开题报告

点赞:4911 浏览:183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走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阶段,进入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朝着转换机制、政企分开、制度创新、战略调整的方向迈进.在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之后,如何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有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尚未到位,企业经营中还有存在着种种问题,诸如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市场等外部监督体系也尚不完善,因此,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研究,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司治理理论及国外公司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与原因的分析,将公司治理理论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通过借鉴西方两种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现状并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阐述如何通过处理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来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2.1公司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CECD及其成员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提高经济效率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公司治理结构,在2003年的第二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上,众多国际级专家和政府高层官员就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1、公司治理与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而相互区别的两个层面,公司治理是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权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公司治理安排的重大变化从深层次影响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而新型管理方式的不断探索与凝炼又成为推动公司治理体系演进的现实源泉.2、从20世纪30年代伯利和米恩斯开创现代公司治理研究以来,成熟大公司中的复杂委托写作技巧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的既定主题,其中上市公司治理研究最为典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基础理论方面出现新的趋向,既对原有的公司治理要素及其关系的研究更加深入细化,其主流公司治理理论研究视野从关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调整,发展成包括大小股东间关系、董事职业化、机构投资者与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公司治理文化建设等在内的更加深入的研究体系.3、公司治理边界概念的提出,将公司治理基本原理从单体公司延伸到复合公司体系当中,为集团治理、跨国公司治理、网络治理等一系列突破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加入WTO后,引入国外的战略投资者,允许外商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等一系列实质性措施,正引发中国企业初始生成状态和运行制度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制度成为新形势下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的问题,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来自长期的市场经济环境熏陶,健全的公司治理规范是整个国际惯例的一部分.因此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规范实质是一次企业制度深层次的入世&rdquo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加入WTO后一项重要的应对之策.2.2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公司管理文开题报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内部控制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我国由于实行市场经济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企业刚刚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理论和实践正处于摸索阶段,内控思想散见于各部门、各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呈现出比较混乱的状况.I、内部控制在概念上不统一.我国尚未提出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的概念,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急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现行的规范制度中,只有审计细则中《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和新修订的《会计法》正式提出了若干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要求,但它们分别是从报表审计的角度和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规定的角度来进行规范的.刚刚发布的《成本规范》只是限于会计领域,而且应该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问题有很多误解,如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不相容会计岗位的分离,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报表审计的内部规范,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纪律要求等.2、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很一致的意见.许多学者和企业对内部控制还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阶段,还有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而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成是一堆堆的工具手册、各种文件的制度,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3、在内控制度设计上明显存在着各自为政、就事论事的倾向.财政部门着重抓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于1996年颁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1年以来发布了四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报告作了一些规定,2000年国家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金融企业发行规则》,对公开发行证券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披露作了一点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对内部控制作了要求.国家审计署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规则予以规定.整体来看,全国没有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各部门只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作出了规定要求.4、建立内部控制示范体系(或称之为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于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现己成为一种国际惯例.如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公告,认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它职员的影响,旨在取得(1)经营效果和效率(2)财务报告的可靠性(3)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rdquo,,并对内部控制做了新的扩展,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COSO报告很快得到广泛的认可,世界各国各专业团体纷纷采纳COSO报告的最新理念,对内部控制进行重新研究.3对本课题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本文试图另辟蹊径,立足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把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微观环境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理论层面来构建内部控制系统.因为从实践上看,那些出现内部控制无力或失效的企业一般都在企业管理上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进而认为内部控制失效的深层次原因是在于企业缺乏完善、健全的公司治理系统.内部控制的执行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公司治理,只有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环境中加以考虑,才能更好地理解内部控制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找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4本课题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内部控制来达到公司治理的目的.文章从分析当前我国公司中由于内部控制因素导致的公司治理失败出发,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了达到公司治理目的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标准框架,包括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内容、构成及控制方法等.在建立了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控制标准框架之后,针对公司治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公司治理特色&rdquo,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从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位、内容等方面将其与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指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进行比较,详细阐述公司治理特色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在文章的最后对各种不同企业组织形式下内部控制的模式等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对改进我国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5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一)通过大学的教育,具备了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基础,能够对企业的应收账款所产生的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二)完成本课题所须的杂志、书籍、文献等资料本院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供我们使用,完全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三)对于一些最新的动态,论文的输入打印等,可以在学校提供的电子阅览室完成并还可以向老师请教.(四)由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对企业的成本,收益以及所得税都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其实用性,还应进行市场调研,在实习期间我可以充分利用便利条件,对该课题进行了解.(五)由于一稿二稿不在学校完成,为了及时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及老师的修改意见可以利用电子、传真、等方式联系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6研究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