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互动模式的开题报告

点赞:3833 浏览:106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问题的提出对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200x年上半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rdquo,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rdquo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mdash,&mdash,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rdquo,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rdquo,,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所含有、暴力、、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检测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rdquo,、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mdash,&mdash,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建构,思想品德的养成同样也需要学生参与德育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以及与他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外在于自己的道德规范赋予蕴含个人色彩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就是怎样开辟新的途径,使学生能切入到德育过程中,并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自主构建个人道德体系.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rdquo,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学生德育互动模式的开题报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我校导师制&rdquo,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rdquo,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rdquo,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rdquo,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rdquo,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rdquo,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rdquo,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rdquo,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rdquo,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rdquo,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rdquo,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相关推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2013开题报告模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计算机开题报告范文